前美國加大系統華裔校董:華裔促進美國教育成長

2020-12-06 中國僑網

  華聲報聖何塞消息:前美國加大系統華僑校董李心培1月3日表示,主流社會應該認識到華裔對美國整體教育的貢獻,而不是把華裔看成排擠其它族裔受教育機會的人。

  同時洛斯蓋圖—薩拉度加高中學區委員張琛認為,華裔學生並沒有種族裔排擠問題,但有學術競爭問題。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李心培將加利福尼亞州近來各級學校排名、庫比蒂諾聯合學區各小學族裔分布及家長教育程度、API成績、加州高中畢業率、各族裔學生進入加大、州大、社區大學的比例整理出來,證明華裔在教育上的貢獻。李心培表示將把這些數據在近期內交給聖何塞水星報,作為日前華爾街日報「白人出走」報導的響應。

  李心培指出,南灣較好學區如庫比蒂諾,原本就辦得好,吸引了許多華裔遷入,加上華裔注重教育,使得這些學校變得更好,而不是華裔進入這些學校後,將白人受教育的機會給排擠掉。

  李心培以加州過去的平權法案,以及舊金山學校族裔限制規定為例指出,加州平權法案限制了華裔就讀好大學的機會,在舊金山如洛威爾高中,也對單一族裔有40%的限制。他認為這些都是當年《排華法案》對華人排斥心態的延續。

  平權法案在前柏克萊加大校長田長霖、前校董李心培及其它族裔的力爭下,1996年經公投通過在加大系統不得實施,使得華裔進入大學不再有配額的限制。

  舊金山因每所學校只能有40%單一族裔的配額制,引起的越區就讀問題,至今仍有爭議。據李心培的了解,有許多住在舊金山的華裔家庭,近二年來搬到庫比蒂諾、巴洛阿圖等地,為的就是想將子女送入較好的學校。

  李心培說,他知道的就有六七例,這對舊金山而言,等於「華裔出走」而不是「白人出走」。

  舊金山的學校配額制,經在2005年底廢除,可是這項不平等法規,已經迫使舊金山許多學校面臨關門。李心培說,這些都是排華心理在背後作怪。

  李心培以2004年名列全美、全加州前10名的高中指出,成績優秀的學校,亞裔學生的比例也高。亞裔學生父母的教育程度越高,學生及學校的成績也越高。

  洛斯蓋圖—薩拉度加高中學區委員張琛3日也表示,亞裔學生在學校內面對的競爭也很大,尤其是亞裔學生在亞裔人數多的學校中。亞裔學生在高中畢業後,想進入一流的私人大學,也受到名額的限制,競爭比白人還要激烈。


相關焦點

  • 美國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入選耶魯大學校董
    中新網紐約6月2日消息:美國耶魯大學30日表示,該校校友以壓倒性多數推選著名華裔建築師林瓔,出任耶魯大學新任校董。  據美國華文媒體報導,林瓔贏得近5萬名校友超過80%的選票,躋身耶魯大學19名校董之列。耶魯表示,世界各地10萬名校友有超過40%在這次校董選舉投票,投票率比平常的選舉高出二倍半。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
    儘管田長霖的履歷在258位候選人中已經足夠優秀,但校董會仍然遲遲不能做出決定。作為華裔的他,在美國社會能否承擔得起名校校長這一職責?田長霖身居美國名校校長的高位,儘管在一片爭議聲中任職,但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學校、學生付出。他突破了早前美國社會對少數族裔的偏見和限制,成為了美國社會備受尊敬的校長和科學家。作為第一位美國名校的華裔校長,他也用自己坎坷的經歷為後來的華裔們在美國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令人佩服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 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美國高校亞裔高層稀缺 與亞裔學生比例嚴重失衡
    中新網5月1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華裔校董方瑞賢(Kenneth Fong)指出,面對目前加州亞裔校長稀缺,後繼乏人的現狀,作為加州州大目前唯一的亞裔校董,他認為需要注重管道鋪設,方可令學校亞裔領導與校園亞裔學生的比例相適應。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美國華人對此次大選的熱情是空前的。原因有四:中國國勢空前強大,中美關係大勢良好,華裔在美國的社會地位隨之提高;華裔人口增多,入美國籍者大增,逐漸成為不可忽視的票源;近些年來華裔參政有成就,鼓舞了華裔的政治熱情,也增強了各族裔對華裔參政的信任和歡迎程度;美國深陷伊拉克戰爭泥潭和經濟衰退、物價高漲,使華裔和其他族裔一樣,渴望美國政局改變。
  • 半年時間,3名矽谷華裔中學生自殺,美國的精英教育是怎樣吃人的?
    幾年前的冬季,一股凜冽的寒意蔓延在美國矽谷巴洛阿圖(Palo Alto)的華裔家庭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已有4名高中學生自殺,這4名學生中3名是華裔,該地區15歲到24歲年輕人的自殺率為全美國平均的6倍。
  •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 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原標題: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新華網芝加哥12月17日電(記者邵莉)美國密西根大學17日宣布,任命胡仕新為該校科研副校長。胡仕新由此成為這所美國著名公立大學歷史上首位華人副校長。   胡仕新在任期3年裡,將主管密西根大學三個校區的科研工作,促進交叉學科研究,監督科研政策實施,為科研提供行政及經濟支持等。   據介紹,密西根大學每年的研究支出高達13億美元,在全美所有高校中位列第二。   胡仕新1983年畢業於中國天津大學,分別在1986年和1990年取得密西根大學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 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的傳奇人生
    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僑華人為之悲痛。  傅履仁1934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
  • 緬懷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熱學家、教育家田長霖
    緬懷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美國首位亞裔大學校長、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前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田長霖於10月29日在加州紅杉城去世,終年67歲。11月2日,在田長霖追悼會上,美國白宮總統亞太顧問委員會主席祖炳民、聯邦運輸部長峰田、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王雲翔等人皆到場誌哀悼念。祖炳民轉達美國總統布希的評價說:田長霖是世界知名的傑出教育家,科學家,對國家、民族、教育及科技都有很大的貢獻。田長霖逝世,不只是對華人,對美國都是損失。  田長霖1935年7月24日出生於中國的武漢。後去往臺灣,於1955年畢業於臺灣大學。
  • 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田長霖
    1990年7月1日,他毅然決然地衝破美國社會限制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從258名高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柏克萊加州大學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  在美國大學校長雖沒有任期限制,但由於種種壓力,一般均半途而廢。據全美調查機構統計,美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只有3.2年。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祖佑|導師|華裔|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自然》雜誌:美國華裔研究人才正悄然流失
    採訪顯示,大量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正在離去。美國科學家擔心,美國政府對大學外籍學生的幹預措施,正把未來的華裔科學家趕走,這將是美國創新力的重大損失。「肯定有人會離開,」史丹福大學諾貝爾獎得主、華裔物理學家朱棣文表示。朱棣文曾在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任內擔任能源部長。
  • [視頻]美國加州大學首位華人校長--田長霖(下)
    進入[華人世界]>>    央視網消息(華人世界):在上期節目中,我們為您講述了田長霖的故事,從1956年,21歲的田長霖只身前往美國留學開始,他創造了多項美國教育史上的奇蹟,他曾以1年零8個月的時間攻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6歲成為柏克利大學最年輕的
  • SAT「逆境分數」衝擊美國華裔?
    美國《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將此評分稱為「逆境分數」。對於這個新政策,不少在美居住的華人社區都表示抗議,認為這對華裔學生十分不公。目前「逆境分數」還只在美國本土收集信息,未來對留學生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逆境分數」讓很多華裔學生家長感到不安。去年美國波士頓就出現過遊行抗議,批評哈佛大學等學校在招生上對華裔「不公平」。在美國,龐大的華人群體大多屬於中產階級,且因中國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華人家長一直以注重子女培養而著稱。許多華人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常常拼命努力購買學區房,或是斥巨資將孩子送入有名的私立學校。
  • 美國華裔將軍分享晉升秘訣 最苦最難是遠離家人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在舊金山灣區,他是每天搭乘捷運的上班族中不起眼的一個;在中東前線,他是一呼百應的美軍指揮官。2012年剛從阿富汗服役歸來的美國陸軍後備役軍官餘生清(Garrett Yee)前不久獲得聯邦參議院批准,將升任準將(Brigadier General),成為美軍中少數的華裔將軍之一。
  • 印度裔在美國收入最高,華裔差在哪裡?
    正解局出品據統計,在美國,印度裔家庭中線收入超過了10萬美元(全美家庭平均中線收入為5.3萬美元),將近全美平均水平的兩倍,比華裔多出了3萬美元。印度人在美國,憑什麼混得比較好?華裔比印度裔差嗎?幫助印度人到了美國之後沒有太多文化隔閡,很容易能融入主流社會。這確實是非英語國家沒有的優勢。第二個基礎是,印度教育體系做鋪墊。不要小看印度的教育。印度在1987年,大學生數量就達到370萬人,在校大學生數和具有學位的科技人員均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印度教學的是英國的「精英教育」,同時還向美國「偷師學藝」。
  • 華裔人口超130萬 美國加州眾議院華裔選情看好
    中新網10月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加州是全美華裔人口最多的州,相較於總統、國會和州長選舉,加州眾議院華裔候選人的選情,在華人小區中可能更受矚目,而今年選後,州眾議院華裔人數可能再創新高。  美國華裔選民傳統上對政治較不熱衷,但隨著華裔候選人逐漸增多,也提高了華裔選民投票的意願。
  • 尋找煙臺驕傲(11)來自煙臺的美國首位華裔大使
    1981年,被任命為「國際開發署助理署長」的張之香成為當時美國獲得最高職位的華裔。  1989年,擔任美國駐尼泊爾大使的張之香又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大使。  美國媒體當時評論,張之香進入美國政壇,象徵著黑頭髮黃皮膚的華裔正式進入美國主流社會。  知道張之香,始於今年2月初。
  • 美國10大華裔科學家:他們是黃皮膚的美國人,卻不再是中國人
    高琨:光纖之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1933年11月4日-2018年9月23日),生於現在的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丁肇中:出生於美國的華裔科學家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安阿伯城,祖籍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呆了20年,之後一直在美國做研究,並加入美國國籍,還有取得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