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僑華人為之悲痛。
傅履仁1934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1950年,15歲的傅履仁隨母親從北京輾轉香港來到美國。傅履仁隨家人來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完成了中學。從喬治敦大學畢業後,傅履仁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學習。臨近畢業的時候,他收到了徵兵通知,加入了陸軍。1984年,長期任職陸軍軍法處的傅履仁晉升為準將,同時擔任軍法處民事法律部門助理總監。1989年升為少將軍銜,成為美國第一位華裔陸軍將軍。期間他創建了美軍第一個環保法部門和採購欺詐法部門。1991年執掌陸軍軍法處總監,也是美軍波斯灣戰爭中陸軍參謀長的法律顧問。33年的軍旅生涯中,傅履仁屢獲傑出服務獎、國防部高級服務獎和軍團優異獎等。
1993年,傅履仁以少將軍銜退役。退休後的傅履仁積極參與美中兩國之間的經貿和政治活動,先後擔任麥道中國公司總裁和波音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等職位。2004年獲美國華裔先鋒獎,2006年被推選為美國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會長,2008年獲美國移民局傑出公民獎以及全美亞太裔律師協會開拓者獎。
2006年接任美國華人精英團體百人會會長後,傅履仁不敢懈怠,他開始在美中之間穿梭。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百人會的「兩大使命」之一就是促進美中的相互理解。百人會創立至今在推動美中關係方面做出了貢獻:鑑於美國民眾對中國了解甚少,1993年百人會委派某研究所進行「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民意調查,並在次年訪華時將調查結果告之中國政府;2001年和2005年,傅履仁將軍和沈堅白先生先後率團訪問中國,拜會中國領導人,並就美中關係以及兩岸關係交換意見。
傅履仁的家族與美國有著不解之緣。他手中有一張大約50年前的照片,那是傅家父子與司徒雷登老人在美國華盛頓的合影。相片中,傅履仁拉著司徒雷登的手,與父親一起攙扶著這位老人。傅履仁笑著說:「毛澤東那篇著名的《別了,司徒雷登》,讓中國人都知道了司徒雷登。」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傅涇波隨司徒雷登回到美國。
傅履仁說:「父親與司徒老人為美中關系所作出的努力,由於受時代局限,未能完成。」司徒雷登後來的歲月貧病交加,全賴傅家為其養老送終。在遺囑中,司徒雷登表示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夠被送回中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司徒雷登的心願未能實現。而這也成為傅涇波多年以來還未完成的一項艱巨的任務壓在心頭。經傅履仁等人的努力,他們得到中國政府的批准,將司徒雷登的骨灰於2008年11月17日在其出生地杭州安放。傅履仁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這是一個半世紀後兌現的承諾,司徒雷登大使和我的父親現在可以安息了。」 (鍾 欣)
(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