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半個世紀的傳奇

2020-12-06 騰訊網

  據中國周刊報導 美國當地時間5月11日,在馬裡蘭州美國國家海軍醫療中心,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去世,享年75歲。

  當消息傳到中國國內時,人們想到了諸多傅履仁曾經的場景:

  一位攝影師記得,6年前,中國駐美使館舉辦招待會,中國外長李肇星參加招待會。一位身著西裝、戴金邊大眼鏡、文質彬彬的紳士出現在公眾面前,李肇星急忙迎上前,握住紳士的雙臂,大叫一聲:「將軍呵。」這位將軍就是傅履仁,在美國華人界名聲響噹噹。那年,正是傅履仁退役十周年。他喜歡「將軍」的稱呼。

  另一個場景是2008年11月17日,傅履仁將司徒雷登重新安葬在中國杭州,這裡曾是司徒雷登的出生地。面對媒體,他長籲一口氣:「這是一個半世紀後兌現的承諾,司徒雷登大使和我的父親現在可以安息了。」

  傅履仁,一個和中美關係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老人,有著堪稱傳奇的故事。

  選擇不受歡迎的職業

  在人們的印象中,晚年經常往返中美之間的傅履仁,總是:西裝、領帶、國字臉,大眼鏡,全身上下筆挺妥帖,渾然一副老牌紳士做派;再仔細打量,身姿挺拔,步伐矯健,眼神中偶爾透射出凌厲。

  這是33年軍隊生活的結果。

  傅履仁出生在北京,1950年時跟隨母親移居美國,高中畢業後進入喬治城大學主修國際關係,1957年到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深造。

  這期間,傅履仁一直在聯繫服兵役:在美國,成人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需要進行三年的兵役鍛鍊。1960年,傅履仁從華盛頓大學畢業,當了8個月律師後,進入美國陸軍。年輕的傅履仁選擇陸軍的原因是,「不用艱苦的軍事鍛鍊。」

  這個選擇,在當時看來,並不是最佳選擇。「中國人的思想裡總是文官前武官後,部隊不是華人眼裡的好前途。」父親傅涇波對兒子的決定更是不以為然,「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很長一段時間,父親給傅履仁寫信,開頭都寫「先生」,以示對他軍人身份的不屑。

  一直到傅履仁晉升到上校,父親的稱呼才第一次更改為 「Colonel」 ,漢語意思為,陸軍上校。

  但是,傅履仁本人卻樂在其中。由於律師出身,傅履仁進入部隊後一直從事與法律相關的工作。做一些「美國兵在國外犯了什麼法,就幫助他們打官司」之類的工作。

  年輕氣盛的傅履仁的確有著不一樣的品質,譬如,他做事很認真。一直把「好好做事,做到最好」當做自己的座右銘。

  期滿後,傅履仁提出要求,「我想去德國。」他心裡設想的是,「當時美軍在德國有50萬駐兵,派駐德國的軍官前途無量,另一方面,歐洲玩的地方也多啊。」

  部隊很爽快地答應下來。他們看到,這個華裔小夥子「很不錯」。

  就這樣傅履仁開始了長達33年的職業軍人生涯。1984年,傅履仁晉升準將,1989年再升為少將軍銜,他成為美國陸軍裡第一個得到將軍頭銜的華裔。

  2006年4月,傅履仁當選為由美國華裔精英組成的「百人會」會長後,接受國內記者採訪時,傅履仁總是建議記者們先跟「百人會」聯繫,因為,他說,現在是百人會的人,就要聽百人會的安排。

  「我是中國人」

  傅履仁,一口京腔。這是他身份的明顯標誌。又因為長著一張標準的國字臉,一張口,人們會自然的認為他是中國人,而且是地道的北京人。

  由此引來的逸事不止一次。

  1988年,傅履仁跟隨美國陸軍代表團訪華,與另外兩名同事去逛頤和園。當時國內遊客收人民幣兩元,外賓則為20元。中方陪同人員說道:「一位中國人,兩位外國人。」傅履仁馬上用京腔普通話向售票員改稱:「是兩位中國人,一位外國人。」結果是,售票員堅信傅履仁就是中國人,只收2元。

  路過上海的友誼商店參觀,一個營業員指著傅履仁的同事,忍不住問:「你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呀,你怎麼跟他們穿的一樣,你是不是冒充的?」還未等傅履仁回答,這位營業員接著問:「如果我們與美國打仗你站在哪邊?」傅履仁頓時沉默了,想了想,反問道:「你想我站在哪邊呀?」

  這也是傅履仁的優勢。

  1995年,退役後兩年,傅履仁出任美國麥道飛機公司副總裁兼美國麥道(中國)公司總裁、美國波音中國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以及美國安然國際(中國)公司董事長。

  九十年代初,正是外資企業集中進入中國的時期,出於本土化管理考慮,這些跨國公司看重了傅履仁的「本土化」:他會說一口地道的中文,了解中國,在中國有廣泛的人脈。

  在美國,傅履仁是「中國通」,在中國,傅履仁是「美國朋友」。特別是在擔任百人會會長期間,這種關係千絲萬縷。

  百人會成立於1989年,主要發起人是貝聿銘、馬友友。成立之初只有40人左右。發展至今已經有149人之多。

  會員幾乎包括了所有在美的知名華裔。如: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美國唯一的華裔州長駱家輝、社會活動家陳香梅、神探李昌鈺、好萊塢著名電影導演吳宇森、著名音樂家譚盾等。

  繼任百人會會長後,傅履仁曾經去看望91歲高齡的貝聿銘。老人躺在躺椅上,對迎面走來的傅履仁說,「I am still here。」

  軍人出身的傅履仁從繼位始,就把「使命」扛起來。就像執行軍隊的命令,實實在在。他曾說,「我覺得百人會的目標並不是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而更多的是去降低一些可以避免的誤解,還有增加一些應該有的理解。」

  2001年和2005年,傅履仁率團訪問中國,拜會中國領導人,加強中美理解。2005年百人會做的「美國人對華態度」民意調查,引起美國機構關注,傅履仁就在其中。

  只要有空,傅履仁就會拜會美國國會議員,或者和他們的助手溝通,目的都在於加強美國人對華人乃至中國人的認識。

  完成「爺爺」的心願

  從1988年後的二十年,傅履仁一直在做一件事:把司徒雷登的骨灰送回中國。這是當年父親傅涇波臨死之前的囑託。

  傅家屬於清末的名門望族,屬滿族正紅旗。傅履仁的曾祖父因剿滅義和團有功,而被封為鎮國公、建威大將軍,接受慈禧太后的召見。父親傅涇波是家中的長孫,6歲時面見慈禧太后,被賜予名號「永清」。寓意,「永遠忠於清朝」。

  父親傅涇波是司徒雷登的學生兼助理。1946年7月9日,杜魯門正式任命司徒雷登為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提出兩點要求,一個是任期結束後希望回到燕京大學繼續教書,另一個是希望傅涇波繼續擔當他的助手,杜魯門同意了。解放後,傅家隨司徒雷登去美國。

  傅履仁稱呼司徒雷登「爺爺」。在美國,傅家和司徒雷登經常出去玩,這時候,傅履仁總是負責開車。

  在美國時候,司徒雷登經常對傅履仁這個中國幹孫說,「我並不是一個政治家。」對於青年時代的傅履仁來說,他可能無法體會這位外國老人說這句話時心中的滋味。但是,他一直記著司徒雷登的心願,「死了以後,把自己的骨灰安置在北京,回來與妻子做伴。」

  2008年11月17日,傅履仁抱著「爺爺」的骨灰,站在中國的土地上。此時,距離司徒雷登去世,時間已經過了近半個世紀。傅履仁也已年過7旬。

(新華網綜合)

相關焦點

  •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去世 享年75歲(圖)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先生因心臟病發作,於美國當地時間傅履仁1934年出生在北京,父親傅涇波是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秘書。傅履仁畢業於喬治城大學,在美國陸軍服務33年,任職軍法處總監。退役後曾擔任麥道中國總裁、波音中國副總裁。圖為傅履仁出席百人會年會的檔案照片。
  • 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的傳奇人生
    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僑華人為之悲痛。  傅履仁1934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
  • 從移民到少將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的傳奇人生
    從移民到美軍少將  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為之悲痛。從喬治敦大學畢業後,傅履仁進入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學習。臨近畢業的時候,他終於收到了徵兵通知,加入了陸軍。而這個時候,他正準備結婚。  在喬治敦大學讀二年級時,傅履仁在一個聚會上認識了還在讀高中的宗毓珍,兩人後來結為伉儷。宗毓珍出生在蘇州,1937年來到美國。宗家有5個女兒,號稱「五朵金花」,宗毓珍排行老三,她最小的妹妹,就是後來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擔任女主播的宗毓華。
  • 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與美國百人會
    14日上午,在Google(谷歌)中國總部大樓的會議室裡,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接受了《光明日報》記者的專訪。傅老雖已年過七旬,但依舊神採奕奕,步履矯健,一舉一動彰顯軍人風範。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外加地道的京腔,迅速拉近了他與記者的距離,採訪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開始。
  •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穿梭中美促進相互理解(圖)
    ,今年四月二十二日在舊金山舉行十五屆年會,美國陸軍退休少將傅履仁當選為百人會新任會長。中新社發 陳鋼 攝     傅履仁,一位八旗的後代,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年愈七旬接任美國華人精英團體百人會掌門人;其父曾是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機要秘書。他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註定與中美互增了解的進程聯繫在一起。
  • 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他讓司徒雷登魂歸杭州
    他的父親曾是新中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而他則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陸軍將軍。退役之後,他進入商界,歷任麥道中國公司總裁、波音中國公司執行副總裁和安然中國公司董事長。古稀之年,他又接任美國華裔精英團體百人會「掌門」,穿梭於中美之間,為增進兩國了解、擴大兩國交流傾盡心力。
  • 美陸軍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將接掌美國百人會(圖)
    中新網3月29日電 由華人精英組成的百人會27日宣布,具有律師身分的美國陸軍第一位華裔將軍傅履仁  據北美《世界日報》報導,傅履仁在美國陸軍擔任法律總監33年,1993年退役,轉往華府一家律師事務所任合伙人。1995年到2000年,他為麥道飛機公司(現被波音公司收購)擔任駐北京總代表。目前除了在維吉尼亞州的Spectrum顧問公司任職,也是華府公共政策機構「大西洋委員會」(Atlantic Council)的理事。
  • 美國陸軍退役華裔將軍傅履仁成為百人會新任會長
    中新網紐約五月十日電 美國陸軍退役將軍傅履仁正式成為由傑出美籍華人組成的百人會的第四任會長
  • 先祖是滿清八旗貴族,移民美國參軍,結果成為美國第一個華裔將軍
    2008年11月17日,美國人司徒雷登的骨灰被安放在他的出生地浙江杭州。關於這件事,在美國的傅履仁接受記者時感慨道, 「這是一個半世紀後兌現的承諾,司徒雷登大使和我的父親現在可以安息了。」這個傅履仁是誰,為何他把司徒雷登和自己的父親聯繫在一起?傅履仁的父親傅涇波曾是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當年司徒雷登離開中國之後,傅涇波全家也跟隨一起來到了美國。
  • 傅履仁:美國首位華裔將軍,祖先是八旗貴族,15歲出國至今未歸
    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主人公並不是他,而是司徒雷登的私人秘書的兒子——傅履仁。傅履仁的父親是一名信奉基督教的教徒,名字叫做傅涇波。在舊社會時期,傅履仁的家族地位十分尊貴。很多人對這個家族會感到很熟悉,他們家族是一個富察氏之家,在清朝時期是正紅旗三左的,十分有地位。
  • 首位美國華人陸軍少將,為美軍服役33年,幫司徒雷登完成遺願
    上個世紀張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國心》響徹了世界華人圈,歌詞寫到「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這首歌或許唱出了很多海外遊子的心聲,聽完以後愛國的熱血洶湧澎湃。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位美國華人,他是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少將,曾經為美軍服役33年,退役以後回到中國促進中美關係發展,還幫司徒雷登完成了遺願,他就是傅履仁。傅履仁1934年出生在北京,他的祖上算是比較顯赫的,算起來是滿清的正紅旗,所以家世背景在當時算是比較出眾,因此從小的生活條件也是顯而易見的好。
  • 傅履仁:美國軍銜中最高的中國人,15歲時出國但卻終生未回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僅僅只有15歲的傅履仁,跟隨父親一起移民,到了美國成為了美籍華人。 1984年,他以準將軍的軍銜,成為了助理軍法總監,1990年他又被美國晉升為。少將1993年,他以少將的身份選擇退役,在這之後,他開始經商,還繼續擔任美國陸軍軍法總監。
  • 為入美國國籍,15歲滿清貴族後裔加入美軍,不久卻官至美軍少將
    一個國家除了有主席、總統以及總理等,將軍可謂是護國大將。新中國開國十大將軍朱德、彭德懷、葉劍英等將軍想必眾所周知。傅履仁,也是一位將軍,是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少將,雖說不是中國的將軍,但是身在美方的他卻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為中美兩國間友好關係做出了不少貢獻。
  • 美國首位華裔議員鄺友良的一生
    ,他就是鄺友良,美國首位華裔國會參議員。        大學期間他堅持半工半讀,在珍珠港海軍造船廠打工,為自己積攢生活費。就這樣半工半讀、積極投身學校各種活動,僅僅3年,鄺友良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30年他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並獲得法律學位。
  • 巴西首位華裔將軍:感謝流淌著中國人的血(圖)
    他,曾任巴西陸軍第一軍軍長,是位三星將軍,現已卸下戎裝。近日他來京訪問並將赴廣東臺山尋根。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他說回鄉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從那裡捧走一把泥土。他不僅有著1/2的華人血統,更是巴西的首位華裔將軍。  在肩章上再添「一星」  8月下旬,李安尼來到北京。這位已經榮休的三星中將,仍在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勤勉於社會工作。  此番來中國,李安尼的身份是巴西裡約熱內盧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訪問團團員。他將隨訪問團進行一系列拜會。
  • 美國華裔將軍分享晉升秘訣 最苦最難是遠離家人
    中新網1月7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在舊金山灣區,他是每天搭乘捷運的上班族中不起眼的一個;在中東前線,他是一呼百應的美軍指揮官。2012年剛從阿富汗服役歸來的美國陸軍後備役軍官餘生清(Garrett Yee)前不久獲得聯邦參議院批准,將升任準將(Brigadier General),成為美軍中少數的華裔將軍之一。
  • 美國首位華裔參議員!
    川普在公告中特別表彰「中國移民的兒子」鄺友良(Hiram Leong Fong),稱「他在公共服務和創業精神方面的傳奇將繼續鼓勵其他人實現美國夢」。 鄺友良其人: 鄺友良享有「美國華人參政先驅」之美稱,曾任夏威夷州的國會議員,是華裔首位美國參議員,於2004年8月18日在檀香山病逝,享年97歲。
  • 美國陸軍追求了半個多世紀的裝備,移動核反應堆,終於要來了
    總結一下,美國陸軍對於移動式核電站的總體要求可以概括為「小、快、靈」,即體積小、部署快、運用靈活,總體上符合美國陸軍「打贏明天的戰爭」戰略。◎小型移動核反應堆的作戰運用流程示意圖,果然美國陸軍對空運有執念實際上,美國陸軍對於小型核電站的探索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
  • 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原標題: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新華網芝加哥12月17日電(記者邵莉)美國密西根大學17日宣布,任命胡仕新為該校科研副校長。胡仕新由此成為這所美國著名公立大學歷史上首位華人副校長。   胡仕新在任期3年裡,將主管密西根大學三個校區的科研工作,促進交叉學科研究,監督科研政策實施,為科研提供行政及經濟支持等。   據介紹,密西根大學每年的研究支出高達13億美元,在全美所有高校中位列第二。   胡仕新1983年畢業於中國天津大學,分別在1986年和1990年取得密西根大學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