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夢想
田長霖祖籍湖北黃陂,生於武漢,啟蒙於上海,臺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在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他僅用一年半時間就攻下了博士學位,爾後,一發不可收,26歲就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最年輕教授獎」,年僅40歲就當選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傳熱學的掌門人,他還相繼榮膺世界傳熱會議,美、日、法等國際最高學術機構及有關國家高級科學家獎。
1990年7月1日,他毅然決然地衝破美國社會限制少數族裔的「玻璃天花板」,從258名高手中脫穎而出,成為柏克萊加州大學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
在美國大學校長雖沒有任期限制,但由於種種壓力,一般均半途而廢。據全美調查機構統計,美國大學校長平均任期只有3.2年。而田長霖則整整幹了7年,而且是在危機四伏時受命,辭職時卻是柏克萊加大的巔峰時期,而且還開創了許多加州大學、美國乃至世界高校之最。
田長霖在談到辭職時說:「我由一個難民移民實踐了自己的美國夢。我只有激流勇退,為別人讓路,才能為別人尤其是青年人實現美國夢提供機會。再說,這幾年家人為我陪累不少,我的專業也需要有足夠時間。於是我就義無反顧地交出了棒子。」
美國總統柯林頓得知田長霖辭職消息後,寫信致意。
敬愛的田博士:
在您離開柏克萊加大校長職務之際,我很高興地能與您的朋友、同事和景仰您的社會各界人士一道,對您表示祝福和敬仰。
在進入21世紀時,我們體認到無論是個人或國家的未來,都有賴於教育的品質而定……,在這個舉世戮力的重要目標中,您無疑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
過去的7年,身為柏克萊加大校長,您對加大與社會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您的成就是美國的珍貴資源,您的名聲永遠流芳百世。希拉蕊和我向您及夫人致以最誠摯的祝福!
比爾·柯林頓
的確,田長霖辭職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強烈震撼。加裡福尼亞人說,田的辭職是對每一個關心加州教育人士的打擊,學術界失去了一位領袖,學生失去了一位良師益友和心目中最親近的校長。
一次德國總理科爾在田家作客時說:「若我能在德國辦一所像柏克萊加大一樣,由這麼多人種組成的優秀高等學府,我就心滿意足了。」
潛心教研
田長霖卸任後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柏克萊「承諾計劃」。曾幾何時,他為反對取消對亞裔等少數族裔實行配額優惠的平權政策而不惜得罪州長威爾遜,但終因加大系統老邁的董事會堅持固執己見而無力回天,他深感內疚。為了變移民為動力,儘快地讓人才脫穎而出,他率先慷慨解囊1萬美元,發起成立並實施「柏克萊承諾計劃」,迄今,該計劃已籌款100萬美元,全美已有3000餘名非洲裔、歐洲裔、拉丁裔和亞裔等少數族裔的學生受惠。田長霖犧牲暑假休息時間對前來參加暑期計劃的學生們說:「今天,大家在柏克萊學園暑期班作了6周的苦讀與多場考試,就像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比賽,而最後,每個人都將走出校門,走向社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每個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加州大學有義務為全加州的年輕人提供教育機會。每個人不論膚色、種族、信仰,都有各自的才能,你們一定要建立自信,敢於對自己說:田長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努力實踐美國夢。」
正是由于田長霖的不懈努力,使柏克萊加大面對取消平權政策的衝擊,優秀少數族裔學生流失的現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讓一批微寒子弟重新點燃了希望之光。
田長霖雖然辭去了行政工作,但對教學工作更加哎心瀝血了。當問及在田長霖門下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菲妮:「你有沒有機會見到你的導師?」菲妮答道:「我不僅經常有機會直接與田教授討論課題,還經常接到他給我的回電。有時,甚至在午夜12時15分,田教授還要來到實驗室聽取我的研究報告,而在幾小時後,他旋即將加上眉批與尾批的報告還給我。我常為田教授敏捷的思維、雷厲風行的作風和誠懇待人的品質而拍案叫絕……」
田長霖披荊斬棘爭平權,在美國社會產生強烈反響。來自世界各地的「加大」校友及加大的在校教職員、學生2000餘人,為了讓田長霖的名字流芳百世,他們專門在柏克萊設立了該校的「諾貝爾獎」:「田長霖——劉棣華獎學金」。
而柏克萊專校的800名暑期班的非洲裔、拉丁裔、亞裔的初高中學生,他們對田長霖給予的資助的感謝是獨特的,那就是每當田長霖給他們上課時,他們立即不約而同立正,站著聽田授課。
田長霖的生活步調沒有因為辭職而緩減,每年7月由被美國上流社會邀請參加波西米亞俱樂部。該俱樂部的參加者皆為美國社會各界的領袖與核心人物。諸如較著名的美國前總統裡根、布希,前國務卿基辛格,企業巨子洛克·菲勒等。而打入該俱樂部的亞裔核心人物及各界領袖的只有田長霖等5人。
赤子之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科教報國,常系夢縈。去年,田長霖剛剛卸任校長,就以美國社會精英團體「百人會」總監的身份率領代表團,回到祖國北京、香港等地參加香港回歸祖國懷抱慶典,受到了江澤民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
在此前,他還作為中科院外籍院士拜訪了時任總理李鵬,就中國高校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坦誠進言,表達了拳拳赤子之心。他明確指出:「中國的基礎科學要兼顧,事關國計民生的應用科學要發展,但當務之急是要強化技術科學的過程……」
在家鄉武漢,他以自己受過中、西教育的切身體會,就「科教興市」與「科技轉化生產力」表達了肺腑之言。他在武漢大學說:「大學應走『社會環境化』之路,不應固守在象牙塔中,與周邊社會經濟建設、人才培養實行雙掛鈎。僅以柏克萊加大為例,它有3000多個農業科技推廣站分布在加州。每年學校要培養900個博士生,其中許多人都為加州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而學校每年10億美元的辦公費,有6成來自加州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回報。我希望國內象武漢大學這樣的名牌學府,應為學校周邊的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為學校的發展贏得更多的動力。」
田長霖曾經說過這樣一名話:「我是一位工程師,又是中科院院士,我願在中美之間、科工兩院起一個橋梁作用,願我的祖國快步發展,願我的家鄉錦上添花……」
不僅田長霖先生如此,田長霖兄弟四人也頻繁地穿梭於中美之間、海峽兩岸,為促進中美與海峽兩岸的科技、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積極斡旋。
在大連、山西、武漢、上海、西安、昆明等大江南北到處都留下了田氏兄弟的足跡。
有美國波音公司「活字典」之稱的田長焯先生,為了促進中國民航業與波音公司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多次遠涉重洋回到祖國,或進行學術交流或現場診斷,被譽為「科技報國在『波音』的黃陂人。」
在美國從事旅遊業的田家老七田長炤,除投身於開發大連市的旅遊資源外,最近又聯合美國、德國、英國的旅遊專家、學者聚會武漢市木蘭山,為把木蘭山、湖、川建成我國第一個生態旅遊保護區獻計出力。
田家老八田長偉則重點投資平塑煤礦,並聯袂臺商進軍祖國大陸的中西部市場。因此,大凡了解美國田氏兄弟的人,都稱讚他們是愛國(祖籍國)建鄉的「田家集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