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蘭大學首位華裔校長:我本可以成為上海川普,卻成了美國夢本人

2020-12-08 海疆在線

大家晚上好。

這兩天,美國馬裡蘭大學火了。

講真,有人嚮往西方生活,乃至認同西方理念,哪怕在大部分人明顯改善生活條件的今天,也不足為奇。

畢竟,隨著一代代年輕人的成長,哪怕不用走出國門,一些「外國的圓月亮」也在不攻自破……

但今天要說的,卻是一位最早走出國門的「先輩」……

馬裡蘭大學建校150年來首位華裔校長陸道逵(Wallace Loh, 華萊士·陸)。

抗日戰爭結束那年,陸道逵出生於上海一個大戶人家,本有大筆遺產可繼承,但歷史舞臺突然變換主角,他隨父母遷往秘魯。

再後來,他前往美國求學,開始適應和融入這個「耳目一新」的新文化……

此後的故事,變成了人們熟悉的味道。

2013年,馬裡蘭大學學生報《響尾蛇報》發表陸道逵專訪:

讀完才恍然大悟,陸校長,這就是「美國夢」本人啊

下面,故事開始。

我本可以成為上海的川普,這是這位華萊士·陸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他本該擁有一群僕人,繼承一大筆遺產……

He should have been the Donald Trump of Shanghai.

That’s what Loh likes to say, anyway. He should own a lavish mansion in Shanghai. He should oversee an expansive service staff and a generous inheritance.

1945年,陸道逵出生在中國的一個大戶人家,他的祖父在上海市中心擁有五處房產,作為家中的獨孫,陸道逵理所當然是大筆財產的繼承人。

In 1945, Loh was born into China’s privileged elite. His grandparents owned five blocks of downtown Shanghai. As their only grandson, Loh was in line to inherit the expensive properties.

但危機在陸道逵4歲時(1949年)到來,在他看來,這一年,共產黨取代了國民政府的位置。作為國民政府的一名外事工作者,陸道逵的父親很可能會被處決。

But crisis struck when Loh was 4 years old. As an employee of the former government’s Chinese foreign service, Loh’s father seemed destined for execution.

1949年的上海

於是,他們全家申請政治避難,最終來到秘魯利馬,他們原本奢侈的生活,也被茫茫未知所取代,沒有工作,沒有錢,前途一片灰暗……

So the Lohs sought political asylum in Lima, Peru. They replaced a life of luxury with a host of uncertainties: no jobs, no money, no inkling of the hardships that awaited them.

和許多秘魯的中國移民一樣,陸道逵的父母在當地開了一間小雜貨店,他們從來沒有做過像樣的生意,但還是東拼西湊維持拮据的生活。

Like most Chinese immigrants in Peru, Loh said, his parents began operating a small mom-and-pop grocery store. They had never owned a business, but they scraped together enough money for life’s necessities.

在小店後邊,他們壘了幾堵牆,搭上個頂,這樣既當臥室,又當餐廳,需要時客串浴室,陸回憶道,當時外面塵土很大,裡面靠煤油燈照明和取暖。每天放學,陸道逵就到店裡幫忙,搬貨、稱重、收銀……一直幹到晚上十點。

他當時特別害怕周五下午,因為這意味著要在店裡幹整整兩天的活。

In the back of the store, they erected a few walls and a roof to create a living room, dining room and 「bathroom of sorts,」 Loh said, complete with a large dirt patio outside. Kerosene lamps acted as their makeshift heaters.

Each day after classes, Loh stocked shelves, weighed food and worked as a cashier until closing at 10 p.m. He dreaded the end of the school week on Friday afternoons.

Oh my God, he would think. I’m going to spend two whole days working at the grocery store.

這種單調生活持續到了陸道逵15歲高中畢業。比起日復一日地經營雜貨店,父母對他有更高的期許。陸道逵向一堆美國大學寄出了申請,最終被愛荷華衛斯理學院錄取。臨行,父母給了他300美元生活費,這是他們這些年來所有的積蓄,希望他開創一片新天地。

And that was the routine every week until Loh graduated high school at 15 years old. (There was no sixth- or 12th-grade equivalent in Peru, he said.)

His parents wanted more for their only son, experiences beyond the day-to-day grind of running a grocery store. So Loh applied to dozens of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receiving acceptance to Iowa Wesleyan College. His parents gave him $300 — their entire life savings — and let him start a new chapter.

當時陸對美國一無所知,甚至不會說一句英文。

Loh knew 「nothing」 about the United States. He didn’t speak a word of English.

「女僕在哪裡」

『WHERE』S THE MAID?』

陸道逵就這麼來到邁阿密國際機場,他看到來來往往的人們走上一架「會動的樓梯」,他不知道這是什麼,從來沒有見過。

Loh landed in Miami International Airport, where he saw people filing on and off a moving staircase. What was this? Loh thought. He had never seen an escalator.

幾經輾轉,他來到芒特普萊森鎮玉米地中間的愛荷華衛斯理大學校園。

He eventually proceeded to the Greyhound bus station and caught a ride to Iowa Wesleyan’s campus in the corn-producing town of Mount Pleasant.

他在那兒遇到了一連串新挑戰,難懂的課程、奇怪的風俗、大堆難以完成的作業,他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洗衣服。

There, he faced a litany of new challenges. Forget the indiscernible lectures, the confusing customs, the pile of seemingly impossible homework assignments. 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with his laundry.

陸回憶說,在秘魯,無論多窮,每家都會有一個女僕,女僕很便宜,而且會幹包括洗衣在內的很多雜活。所以他問自己的室友,僕人什麼時候來洗衣服。

In Peru, everyone, no matter how poor, had a maid, Loh said. Maids were inexpensive, and they were the ones who took care of laundry and many household chores. So, naturally, Loh asked his roommate, a senior, when the maid was coming to do the laundry.

「僕人麼……」他的室友說道,「你得去見這所大學的僕人頭領,不過在這個國家,我們不把他們稱作僕人,而是叫作『教導主任』。」

「Oh, the maid,」 his roommate said. 「You have to see the head maid of the college. But in this country, we don’t call it the maid. We call the person the dean of students.」

於是,從未聽說過洗衣機的陸道逵帶著他的髒衣籃來到了教導主任的辦公室,把他的一堆髒衣服全倒在了這個從來不笑的老女人的桌上。

Loh, who had never seen or heard of a washing machine, took his laundry to the office of the dean of students, whom he described as an elderly, strict woman who never cracked a smile. Loh propped the bag of dirty clothes on her desk.

教導主任嚴厲地盯著陸道逵,窗外傳來其他學生的偷笑,陸的室友也在裡面。最終,系主任收下了陸的髒衣服並讓他幾天後再來,他再去的時候,衣服已經洗好了。

She looked at him sternly before she saw a group of male students giggling outside the window, Loh said. It was his roommate with a group of friends.

The dean took Loh’s laundry and told the freshman to return in a couple of days, when his clothes would be freshly washed.

幸運的是,陸道逵沒多久就理解並適應了美國文化。今天,當陸道逵公開演講或談及大學目標的時候,總是不可避免地會提到創新和企業家精神,這是所有美國主流社會人文大學的基石。

這也是為何馬裡蘭大學在2012年與全球33所其他學校一起參與線上教育巨頭Coursera組織的免費線上課程的原因。

Fortunately, it didn’t take him long to understand American culture. Talk to Loh today about his goals for this university or watch him give a speech, and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al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se must be the cornerstones of any major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y, he says.

That’s why, in 2012, this university partnered with Coursera, a technology company that hosts free online classes from 33 universities worldwide.

在一個勉強及格的第一學年過後,陸道逵轉到愛荷華格林內爾大學繼續研讀心理學學位,隨後他考上了康奈爾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生。

After nearly failing his freshman classes, he said, the naive 16-year-old transferred to Iowa’s Grinnell College to complete his psychology degree. He was later accepted into Cornell University’s psychology graduate program.

陸校長之夢想

President Loh

THE DREAM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的民權運動達到高潮,25萬人走上華盛頓街頭。

At the height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some 250,000 people were preparing to gather in the nation’s capital for the March on Washington on Aug. 28, 1963.

17歲的陸道逵並不了解馬丁·路德·金,但他想親自體驗一下的正被熱議的示威遊行。他搭車400英裡,從哈佛校園(他正在此參加夏季課程)來到華盛頓。

At 17 years old, Loh didn’t know much about Martin Luther King, Jr., but he wanted to experience the much-talked-about demonstration. He hitchhiked more than 400 miles from Harvard, where he was attending summer school, to Washington.

陸道逵並不羞於抒發自己的情感,他談到許多事情時都會流淚,這也包括「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這場演說使他下決心研讀法律學位並致力於推動社會變革。

Loh doesn’t shy away from showing emotion; he tears up when he talks about many things, including King’s 「I have a dream」 speech. It was the speech that inspired Loh to earn a law degree and fight for social change.

但讀法律並不容易,1965年,他投出的所有申請都被各所法律學院拒絕。他不得不進入密西根大學繼續攻讀心理學博士,直到6年之後……

But every law school he applied to in 1965 rejected him. So he 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doctoral program before reapplying to several law schools six years later.

1971年,公民運動改變了整個國家,在平權運動的影響下,陸道逵最終獲得哈佛和耶魯的錄取通知。

「我為平權運動的效果感到自豪」,陸說道,「我並不覺得尷尬。」

By 1971,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had transformed the country. With affirmative action in place, Loh received admission and generous scholarships from Harvard and Yale.

「I’m the proud product of affirmative action,」 he said. 「That doesn’t embarrass me.」

當時,陸道逵本已選擇哈佛,他將決定告知了耶魯的招生官員。有趣的是,當時耶魯大學堅持讓他在做決定前與一名實習生談一談,那個實習生,就是希拉蕊·柯林頓。

He chose Harvard and called Yale admissions officers to inform them of his decision. Before they let him finalize his choice, though, they asked him to speak with one of their student interns. Her name was Hillary Rodham.

希拉蕊當時對他說,想要經商和從政的人會去哈佛,而真正想研究社會變革的人,會選擇耶魯。在兩個半小時的電話長談後,陸道逵改變了主意,去耶魯讀書。

She spoke of how the corporate, button-down types attend Harvard, and those who want to institute social change go to Yale. After a two-and-a-half hour phone conversation, Loh called the Yale admissions office to secure a spot in the incoming class.

隨後他見到了希拉蕊,和她當時的男友比爾·柯林頓,這貨當時的外號還叫作「Bubba」。

He met up with Rodham and her then-boyfriend, Bill Clinton, whom fellow students fondly called 「Bubba.」

在耶魯大學的比爾和希拉蕊

陸道逵再次見到「Bubba」,是在1990年,當時他擠在白宮外的人群中,搶著想要和當時的總統握手。

The next time he saw 「Bubba,」 Loh was standing in a long line of people at a White House event in the 1990s, waiting to shake the then-president’s hand. Loh made his way to the front of the line.

當陸道逵拼命擠到最前面,他對柯林頓說,「我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我,不過,是希拉蕊幫助我上了耶魯法學院。」

「I don’t know if you remember me, but Hillary helped me go to Yale Law School,」 Loh said to Clinton.

「當然記得你!」柯林頓答道。

「Well of course I remember you!」 Clinton responded.

陸道逵認為,他的前同窗是否真的記得他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那幾秒鐘裡,柯林頓能夠讓人感受到全心全意的關注,這就是他能夠成為一個偉大政治家的原因。

It didn’t matter whether Loh’s former classmate really did remember him. All that mattered was that, in those few seconds, Loh felt as if he was the only one in the room who mattered. This, he said, is why Clinton is a great politician.

於是陸道逵學習了柯林頓的做法,無論誰找他,他都會停下與之交談,甚至不會在乎開會即將遲到。無論他在開會、購物還是看比賽,他都會變成現場的大人物,他不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到被忽略。

So Loh uses his former classmate’s tactic. He will stop and talk with almost anyone who approaches him, even if he is 10 minutes late to his next meeting.

Whether Loh is in a meeting, working out at ERC, cheering at a sports game or buying a quart of milk in a grocery store, he is a local celebrity of sorts. He cannot let anyone feel ignored.

「他是我的校長,我為他工作,」馬裡蘭大學體育總監凱文·安德森說道,「但他同時是一個好導師、好同事和好朋友。」

「I could say that he is my president and I work for him,」 Athletic Director Kevin Anderson said. 「But it goes beyond that. He’s somebody who’s a mentor, who’s a teacher, who’s a colleague and also who is a friend.」

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前陣子被美媒爆出已離婚兩年

在80年代做了一段時間法學講師之後,90年代陸道逵開始「平步青雲」,他先後在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擔任院長,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擔任副校長,為時任華盛頓州州長駱家輝擔任政治總監,在西雅圖大學擔任藝術與人文學院院長,在愛荷華大學擔任教務長,目前,他在馬裡蘭大學學院市分校擔任首任華裔校長。

He served as law school dean for five years until 1995 before bouncing around a series of posts: provo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 policy director for then-Washington Gov. Gary Locke, the country’s first Chinese-American governor; dean of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college at Seattle University; and provost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在現實生活中,陸道逵就是那種很內向的教授,他是真的內向,而不是政治包裝,」妻子芭芭拉說道,「然後,到外面他就會變身成為一頭政治動物。」

當一名世界名校的校長,這是全美國最政治的「非政治」職業,陸道逵說道,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必須拋棄自己的性格特點。

「In real life, [Loh] is your kind of introverted professor. He’s a true introvert, not political,」 Barbara said. 「And then he turned out to be this political animal.」

Being president of a flagship institution is the most political nonpolitical job in the state, Loh said. That doesn’t mean he has abandoned his quirky approach, though.

妻子芭芭拉說,陸道逵平時內向,但在外就成了「政治動物」

2011年,陸道逵成為首位就任美國大校長的華裔,還一度曾任前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的副手。

這是個典型的20世紀美國夢故事。(完)

近日,在一份聲明中,馬裡蘭大學宣稱,「大學就應該包容不同的觀點」。

這當然是好事。

然而,這學校的真實作為,卻又似乎與此背道而馳。

比如,為了「包容」,校長邀請了某位大和尚來演講……

並稱讚:他輕輕來到這個世界,卻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痕跡。

校長甚至還親自給這位農奴制代言人頒發「人文學榮譽學位」:

而說到「觀點多元」,學校的內部報紙卻收到這樣的投訴……

今年2月,支持川普的馬裡蘭大學學生投訴稱,自己正在被學校孤立,他們張貼的支持川普的海報被人撕毀,甚至有人因為支持川普而被同學唾棄和絕交…

是什麼讓美國青年變得沉默?

當然,能否自如地在美國社會提出這個問題,現在倒成了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田長霖
    實現夢想  田長霖祖籍湖北黃陂,生於武漢,啟蒙於上海,臺灣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在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他僅用一年半時間就攻下了博士學位,爾後,一發不可收,26歲就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最年輕教授獎」,年僅40歲就當選為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傳熱學的掌門人,他還相繼榮膺世界傳熱會議,美、日、法等國際最高學術機構及有關國家高級科學家獎。
  • 緬懷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熱學家、教育家田長霖
    緬懷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美國首位亞裔大學校長、著名工程熱物理學家、前伯克利加州大學校長田長霖於10月29日在加州紅杉城去世,終年67歲。1956年到美國肯塔基州留學,在種族歧視、白人佔優勢的異國,以最短的時間攻下碩士、博士學位;26歲成為伯克利加大最年輕的"傑出教授獎"得主;1960年後歷任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機械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伯克利加州大學副校長、執行副校長,1990年,在白人驚嘆的眼光中,田長霖接任伯克利加大第七任校長,成為該校創校122年來首位亞裔校長,也締造了第一位華裔人士擔任美國頂尖大學校長的新記錄。
  • 美國首位華裔參議員!
    4月30日,川普發布公告,宣布2019年亞太裔傳統文化月的開啟。川普在公告中特別表彰「中國移民的兒子」鄺友良(Hiram Leong Fong),稱「他在公共服務和創業精神方面的傳奇將繼續鼓勵其他人實現美國夢」。
  • 川普提名華裔女性趙小蘭為交通部長 美國華人:她是我們的楷模!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胡慧敏)當地時間周二晚,各大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已經確定提名前勞工部長、華裔女性趙小蘭為新任美國交通部長,預計正式聲明將於11月30日下午宣布。如若趙小蘭接受提名,這將意味著她二次入閣。曾經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女性,趙小蘭又一次創造了歷史。美國華人對於這一消息感到十分振奮。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圖源:知乎最終,在飽受爭議下,田長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
  • 那些美國歷史上的華裔校長真不容易!令人佩服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 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英國薩裡大學首位華人校長逯「在西方求學,不僅是拿個文憑而已」
    著名材料化學和納米技術專家逯高清教授於2015年12月擔任英國薩裡大學校長,逯高清教授可以說是改革開放後首位出任英國排名前十大學校長的華人。出生在山東一個農民家庭,逯高清於 1979年成功考入東北工學院,並在研究生畢業後留校。隨著中國國門在1980年代漸漸打開,留學熱潮漸漸興起,逯高清選擇走出國門,並拿全獎在昆士蘭大學攻讀博士。
  • 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原標題:美國密西根大學迎來首位華裔副校長   新華網芝加哥12月17日電(記者邵莉)美國密西根大學17日宣布,任命胡仕新為該校科研副校長。胡仕新由此成為這所美國著名公立大學歷史上首位華人副校長。   胡仕新在任期3年裡,將主管密西根大學三個校區的科研工作,促進交叉學科研究,監督科研政策實施,為科研提供行政及經濟支持等。   據介紹,密西根大學每年的研究支出高達13億美元,在全美所有高校中位列第二。   胡仕新1983年畢業於中國天津大學,分別在1986年和1990年取得密西根大學工程碩士和博士學位。
  •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圖文]
    2002年當選太平洋地區大學協會主席,成為該會首位華裔主席。 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回顧過去走的路,他說:「我想我的特點就是很好奇。雖然我好玩,但我總是對周圍的事物很好奇。我對課本從來沒什麼興趣,也不喜歡為考試而讀書。在大學,我一下課就翻開報紙。我想,當時我對美國所發生的事情比我的教授還清楚。我的觀點是,有的人缺乏推動力,有的是遲開竅。在學校裡表現平平的學生將來也可能變得很能幹。重要的是,你要給他第二次機會。」
  • [視頻]美國加州大學首位華人校長--田長霖(下)
    進入[華人世界]>>    央視網消息(華人世界):在上期節目中,我們為您講述了田長霖的故事,從1956年,21歲的田長霖只身前往美國留學開始,他創造了多項美國教育史上的奇蹟,他曾以1年零8個月的時間攻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6歲成為柏克利大學最年輕的
  • 英國大學首位華裔校長:以學生為中心,研究不數論文和引用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科學網」微信公眾號消息,日前,NSR特約撰稿人王玲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原副校長郭正堂採訪了英國大學首位華裔校長逯高清。逯校長就目前任職的英國薩裡大學的辦學特色及他對中外高等教育的理解與感悟進行了分享。
  • 首位華裔任職大學校長背後:曾被導師喊「中國佬」,任職被恐嚇、暗殺
    "真誠待人,勤奮做事"的田長霖是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成立一百二十二年以來的第一位華裔及亞裔的大學校長。武漢人在美國田長霖,1935年生於武漢漢口,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其父為其取名為長霖有"天降甘霖"之意。在其四歲那一年,發生了戰爭,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移到上海的法租界。1945年,田長霖在當地一所中學就讀。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祖佑|導師|華裔|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尋找煙臺驕傲(11)來自煙臺的美國首位華裔大使
    1981年,被任命為「國際開發署助理署長」的張之香成為當時美國獲得最高職位的華裔。  1989年,擔任美國駐尼泊爾大使的張之香又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大使。  美國媒體當時評論,張之香進入美國政壇,象徵著黑頭髮黃皮膚的華裔正式進入美國主流社會。  知道張之香,始於今年2月初。
  • 從移民到少將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的傳奇人生
    從移民到美軍少將  美國東部時間5月11日,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因心臟病突然發作,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消息傳出後,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為之悲痛。  傅履仁1934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政治秘書。1950年,15歲的傅履仁隨母親從北京輾轉香港來到美國。傅履仁隨家人來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完成了中學教育。他在學校品學兼優。中學畢業後,傅履仁就讀美國喬治敦大學求學,本想應徵入伍,成為一名軍官,但當時他尚未加入美國國籍。
  • 美華裔女孩為英文童書繪插畫 熱愛藝術堅持畫家夢
    美華裔女孩為英文童書繪插畫 熱愛藝術堅持畫家夢
  • 美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穿梭中美促進相互理解(圖)
    中新社發 陳鋼 攝     傅履仁,一位八旗的後代,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年愈七旬接任美國華人精英團體百人會掌門人;其父曾是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機要秘書。他富於傳奇色彩的經歷,註定與中美互增了解的進程聯繫在一起。
  • 美國首位華裔將軍傅履仁:他讓司徒雷登魂歸杭州
    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美國實行強制兵役制度,所有20~25歲的美國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傅履仁在喬治敦大學就讀時,部隊到大學裡徵兵,應徵入伍後就可以參加預備役軍官培訓課程,畢業後就可以當軍官。但只有美國公民才有這個資格,而此時傅履仁尚未加入美國國籍。  正是因為錯過了兵役,傅履仁遇到了他一生中最愛的女人。
  • IEEE史上首位華人主席,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劉國瑞當選
    機器之心報導作者:蛋醬劉國瑞以 21120 票當選為 IEEE 歷史上首位華人主席,將於 2022 年 1 月 1 日開始任職。北京時間 10 月 13 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官方正式發布了 2020 年度選舉結果,美國馬裡蘭大學終身教授、華人學者劉國瑞(K. J.
  • 伯克利加州大學第七任校長田長霖
    21歲的時候,他借來300美元買了一張單程機票赴美求學; 26年後,他成為美國首位華裔大學校長,任職於伯克利加州大學,此後三年中有兩次被暗殺的歷險; 2002年10月29日,他在美國加州紅杉城去世,終年67歲。他,就是田長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