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無術,不破其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這是梁啓超對李鴻章的評價,稱得上是相對客觀。
少年英才科舉及第,官僚生涯手段決絕,國家遭難銳意革新,海面戰敗不平條約成定局,李鴻章的一生歷經風雨,看盡了繁花雨落,卻不知當年逾古稀的他來到正意氣發展的美國,站在街頭面對萬人打量時,又是怎樣的百味雜陳,思緒萬千。
封建擁躉 忠君不移
李鴻章出生於一個略有薄產,專注耕讀的家庭,18歲便中秀才,24歲中進士入了翰林,後跟隨大清名臣曾國藩學習操練,仕途一帆風順,也給家族帶去了莫大的榮耀光輝。這樣的李鴻章始終成長在封建思想的洗禮中,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封建王朝和體制的擁躉。
鴉片破開了厚重腐朽的封建大門,給國人帶去的是孱弱無力的身體和思想,當虎門的硝煙久久不熄,資本列強的野心再也按捺不住,國家迎來了飽受摧殘的悲劇歲月。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普通民眾飽受資本列強和封建清王朝的雙重壓迫,終於,1851年,一場農民起義運動爆發了,這是十九世紀中葉中國規模最大的一場反清起義,史稱太平天國運動。
面對來勢洶洶的農民反抗,李鴻章採取了極其冷酷嚴苛的打壓政策,曾有兩萬太平軍投降歸順,結果卻被李鴻章下令斬首,對於非我族類的殘忍和封建王朝的忠心可見一斑。
中堂夢碎 英名盡毀
封建的大清帝國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不思進取,對於資本列強赤裸裸的侵略和野心,仿佛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面對一手建立的基業,痛心而無力。
李鴻章等人看到的不是老人的衰敗殘年和無力挽回的封建弊端,只將清王朝的節節敗退歸納為沒有別國先進的武器和裝備,於是,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開始了。
建船廠,練新兵,開學堂,立工廠,象徵著新興生產力蒸汽機和火槍炮出現了,承載著希望的北洋水師在護送歸來的海面上遭遇了日本軍隊的偷襲,無數個英勇身軀堅守船頭防禦抗擊,直至被擊中沉沒。
中堂李鴻章的興國之夢,在海戰敗後日本帝國主義囂張的挑釁,無禮的叫囂, 極盡貪婪索取的《馬關條約》籤下之時,就已破碎不堪了。
黃褂現身 慷慨陳詞
史無前例的2億兩賠款和無能的割地讓步使李鴻章背負了賣國賊的罵名,家國破碎的民眾將怨恨和不滿發洩在了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中方籤訂者,李鴻章身上。一為避風頭,二為考察,甲午海戰敗後,李鴻章開啟出國之旅,1896年,他來到了美國。
身著黃馬褂,坐於人力椅之上,兩撇白鬍子,天庭飽滿表情肅穆,是典型的封建士官形象。周圍簇擁著各類人群,身著洋裝的淑女,起義的工人,戴禮帽看報紙的知識分子等等,李鴻章的到來,引起了美國社會的好奇轟動,好一幅萬人空巷之景!
當時的著名報紙《紐約世界報》刊登的一幅漫畫,成為了歷史的典型記憶。
漫畫前景有個黃色幼童蹦跳著,是該報紙"黃色新聞"連環畫系列的典型標籤,幼童以玩世不恭之態將讀者帶到各種滑稽有趣的場景之中,或許媒體如此作態也正體現了此刻美國社會對於李鴻章背後晚清的態度——敬畏不再,只餘新奇目光。
美國政要權貴對待李鴻章極為客氣,熱情招待,《紐約時報》稱美國政府的接待是史無前例的禮遇,克利夫蘭夫婦因為李鴻章的到來取消了原本定好的度假,專程從華盛頓趕到紐約接待李鴻章。
面對美國熱情的矚目和接待,李鴻章表現得寵辱不驚,在應對媒體採訪時,還發表了作為一個封建帝國權臣的見識和思慮。他提及了美國與清朝政治體制,教育甚至建設設施的不同和政府計劃將要採取的改進,在記者提問到對於排華法案《格利法》有什麼意見時,李鴻章的情緒激動了起來。
1882年,美國通過了《排華法案》,在十年內禁止華人勞工進入美國,否則將遭到監禁或者驅逐,對於在淘金熱下大量前往美國討生活的華人百姓,這部答案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
曉之以情,動之以禮,李鴻章以商業成本和競爭的角度為華人移民發聲,以華人勞動力相對廉價作為論點,呼籲美國報界幫助華人,修改或者取消排華法案,改善清朝僑民的惡劣處境。
街頭考察路上,或許是習慣使然,李鴻章隨地吐了口痰,然而遭遇了罰款,這樣的場面在階層分明,權貴橫行的封建王朝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究竟是李鴻章想以吐痰這種粗暴野蠻的行為,彰顯本國的無畏無懼,還是美國想要以貌似文明的管理體制打壓這位遠道而來的封建權臣的氣焰,我們不得而知。
美國的友善和高漲的熱情從來不是無根之萍,對於中國這塊富饒優良的土地他們虎視眈眈,然而李鴻章卻沒有給予任何好處和利益。
回國後不久,1900年,美國參與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露出了猙獰醜惡的獠牙,1901年,看著支離破碎慘遭蹂躪的家園故土,78歲的李鴻章終究不能安詳從容地離開,只能含淚而終。
"丈夫只手把關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再覓諸候",這是李鴻章的一首自作詩,抒發了內心意氣志向,也近似其一生寫照。
這位一生維護清朝封建體制的老臣,既遭受了惡毒極端的罵名,也受到了至高無上的讚美,對於一個一生都在君權思想籠罩之下的臣子來說,他的所做作為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也有其義,不忍苛責。同時,歷史的經驗同樣在時時警誡,進步永無止境,落後就要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