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夢」的由來和演變
300多年前,當一部分英格蘭移民乘坐著「五月花號」木帆船橫穿大西洋來到美洲尋找新大陸時,他們是想尋找一塊清教徒能居住的「淨土」並在此建立新的國家。隨著北美殖民地反對英國統治者的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夢」便開始悄然萌芽——美國要給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只要努力奮鬥,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早期的「美國夢」只是屬於歐洲移民,而不屬於被他們殺戮的印第安人。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頒布了《解放宣言》,為「美國夢」的形成構建了精神和物質支撐。從歐洲來的移民中,湧現出了愛迪生、洛克菲勒、福特等不少出身貧寒、依靠個人奮鬥成功的傳奇人物,也使得「美國夢」有了新的內涵。
1931年,亞當斯完成了著作《美國的史詩》,其主題是「讓我們所有階層的公民過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國夢」,第一次明確提出「美國夢」。當時美國正處在世界經濟危機及其引發的大蕭條的關鍵時刻,亞當斯提出的「美國夢」感染、激勵了很多人。
被稱為20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兩個總統羅斯福和裡根也都被視為「美國夢」的代表。羅斯福贏得了二戰的勝利,帶領美國度過了經濟大蕭條。出身貧寒的裡根三次參加總統競選並以69歲高齡當選,被認為是「美國夢」的完美體現。當然,黑人牧師馬丁?路德?金1963年的那次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也激起不少美國人對「美國夢」的認同和嚮往。
而到了21世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賈伯斯、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以及Google的創始人拉裡?佩奇、謝爾蓋?布林等,他們憑藉自己的智慧,成了當今時代「美國夢」的新偶像。
歐巴馬在2006年出版了《無畏的希望:重申美國夢》一書,講述了自己奮鬥故事。2012年9月,其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發表演說稱讚丈夫實現了「美國夢」,並將幫助其他人實現夢想。從林肯、裡根再到歐巴馬,這些美國總統都在通過「美國夢」向全世界宣揚美國的價值觀。
「對美國人來說,美國夢意味著,只要你努力工作,可以成就一切。」目前,不少美國人仍然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國家想像成鼓勵社會等級縱向流動的化身與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