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2021-01-08 環球網

中國網上海12月7日訊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承辦的「中國夢的世界對話」國際研討會7日在上海開幕。庫恩基金會主席庫恩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了題為《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的大會演講,以下為演講全文:

2012年11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後不久便提出了中國夢,從那以後,中國夢既喚起了希望與期待,又提出了問題與困惑。很顯然,中國夢已成為習近平領導下的高層組織原則。正是從中國夢這一宏大深遠的願景出發,本次會議——中國夢的世界對話更顯其意義。

國內外不乏對中國夢的解讀,對中國夢的內涵應該是什麼不應該是什麼眾說紛紜。不僅中國學者與西方的中國批評者意見不一,即便他們內部也沒有統一認識,但雙方一致認可的是,中國夢的重要性以及對中國夢進行剖析的重要性。

這裡我不談中國夢的哪些元素更重要,也不談中國夢的不同層面如何相互影響。我要談的是中國夢的理論框架,通過列舉中國夢的內容和應用,並將它們分門別類。我將其稱之為「系統分類學」,借用生物學概念,好比生物學家為了更好地研究生物世界而對其進行等級劃分。

因此,我的目的比較有限。我不力求闡釋中國夢的內涵,而是對中國夢的內容劃定範疇。這或許能給他人提供連貫、統一的描述性分析或者規範性分析。

我希望審視中國夢的涵蓋面,回應外國批評家認為「中國夢是含糊不清的口號」的論斷。我希望以既理論嚴謹又務實可行的思維方式為中國夢正名。

中國夢的理論框架或有助於形成一種思維方式,一種方法論,以確定對中國夢進行分類會得出何種結論。雖然我不敢說我提出的專門分類法有何特別之處,但我認為,先不論具體如何分類,僅僅對中國夢進行分類解剖的過程就有助於闡釋中國夢。

按照我提出的分類法,我將歸納五個大類來描述、分析中國夢,即國家層面、個人層面、歷史層面、全球層面以及對立視角等。對每個大類,我又進一步細分。然後,我將指出具有重大意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如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夢。

1. 國家層面

「國家層面的中國夢」由習近平主席定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景,即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第一個百年目標是,到2020年左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百年目標是,到2050年,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際,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小康社會是一個全體城鄉居民生活殷實的社會。這意味著,到2020年左右,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約1萬美元)翻一番,到2030年左右實現城鎮化(即城市人口達到10億左右,約佔中國總人口的70%)。「現代化」指,中國在科技、經濟、商業等領域重新成為世界領頭羊,實現中華文明復甦,實現文化繁榮軍事強盛,並且中國積極參與人類各項事業。

「國家層面的中國夢」可以從以下七個環環相扣的角度理解:

1. 強大的中國:經濟、政治、科學、軍事;

2. 穩定的中國:無動亂;社會信心足;

3. 富裕的中國:人民生活殷實;

4. 和諧的中國:社會各階層、各民族和睦;

5. 文明的中國:公平正義,文化豐富,道德高尚;

6. 美麗的中國:環境美好,低汙染,現代化城市,美麗的自然風光;

7. 創新的中國:科學領先;藝術輝煌;創新型產品;

2. 個人層面

「個人層面的中國夢」以人民個人幸福為重心,打破集體大於個人的傳統觀念。「個人層面的中國夢」與「國家層面的中國夢」是統一的。實際上,實現「個人層面的中國夢」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國家層面的中國夢」的實現。換言之,實現「國家層面的中國夢」意味著「個人層面的中國夢」順利實現。因此,「個人層面的中國夢」將打破國外那種認為「中國以犧牲個人來造福集體」的定勢思維。

「個人層面的中國夢」可以詳細解剖為兩個方面:(1)物質幸福;(2)精神幸福。

物質幸福涵蓋生活的各種必需品,並確保人人有所依,涵蓋教育、醫療、退休、食品安全、住房和公共安全等各個方面。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物質幸福還包括良好的就業、富裕的家庭生活、享受娛樂等,還包括個人權利受到法律正當保護。

精神幸福可以解釋為「積極心理學」,這是由心理學家馬丁 塞利格曼所創的「幸福科學」,是將抽象模糊的幸福概念轉變成一門有著具體內容和標準的學科。

積極心理學通過科學的幹預使個人、家庭和集體形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因此,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夢不謀而合。塞利格曼解釋說,積極心理學強調幸福感,強調夢想的內容以及實現夢想的方法。塞利格曼提出幸福五元素(簡稱PERMA):積極情緒(強調好的一面);投入(專注於任務,對任務充滿激情);關係(積極的人際交往);意義(讓自己歸屬於某種超越自我的東西);成就(清晰可見的成就)。塞利格曼認為,PERMA以及整個積極心理學是人們在自由無壓迫時的心理追求。

重要的是,well-being比happiness更寬泛,雖然這兩個詞都對應中文「幸福」。幸福感更強的人,更成功,更具創新力,精神更高尚,也更和諧。

積極心理學有助於社會穩定與和諧。幸福不僅有個人情感價值,也有社會道德價值。比如,幸福感更強的人更無私。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更有可能幫助他人。幸福感越強,種族歧視、攀比等情緒越少,也更容易寬恕。簡言之,幸福感越強,人民素質越高。

一個幸福感強的中國必然是一個創造力強的中國。當一個人恐懼、有壓力或者沮喪的時候,滿腦子肯定是分析和批判性思維。只有一個人情感更積極,才能更勝任創造性的任務。那麼,如何讓中國的下一代更富有創造力呢?那就增強他們的幸福感吧!

幸福還有其經濟價值。幸福感越強,工作表現越好,失業率越低,也更愛關心他人。這樣的人也更健康,需要的醫療資源也會更少。積極心理學與中國傳統價值觀,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倫理等,有異曲同工之妙。

習近平主席強調幸福必須通過辛勤勞動獲得,而塞利格曼將幸福五元素從積極情緒進一步延伸至投入與成就,因而這兩者是相通的。

中國夢對個人而言意味著個人發展。積極心理學作為一種促進個人發展的科學,能提高幸福感,進而增強中國人民的韌性和成就感,使中國社會更穩定更繁榮。

3. 歷史層面

「歷史層面的中國夢」關注兩個方面:(1)中國幾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蘊,既有高度的文化和有深遠意義的歷史成就,又有遠大抱負和深切期望,既經受過波折與苦難,又迎來了挑戰與成功;(2)中國近期的政治理論發展脈絡。

雖然中國文明在幾千年的王朝歷史中幾乎一直雄踞人類文明的高峰,但在歷史的各個階段,中國人民飽嘗了各種苦難。建立一個統一、穩定、主權獨立、和平的中國一直是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的目標。

近代,從19世紀中期的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一百多年裡,中國飽受了外國侵略、佔領、剝削、壓迫和屈辱。20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又深受國內軍閥割據和極左思想的折磨,中國人民迫切期待尋求改變和穩定。「歷史層面的中國夢」正是對這種期待的解答,展現出一幅未來中國的全新畫面:一個獨立、穩定、強大、主權獨立、沒有任何壓迫的中國。

從另一個角度講,「歷史層面的中國夢」達到了中國政治理論發展弧線的頂點。鄧小平理論把中國從意識形態階級鬥爭轉向經濟發展;江澤民的「三個代表」思想強調先進文化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強調持續經濟增長的同時追求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平。

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夢」應運而生。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江澤民實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胡錦濤拓寬了國家發展視野。正因為有這一系列政治理論,習近平的中國夢才應運而生,並承前啟後,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安康。

4. 全球層面

「全球層面的中國夢」可剖解為兩個方面:(1)中國夢如何造福世界;(2)世界為何擔心中國夢。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夢將給世界帶來切實利益是顯而易見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國內消費水平越高,意味著中國進口產品越多,創造的工作崗位和財富越多,將在世界範圍形成乘數效應。

進一步講,隨著中國的科技進步,比如在生產廉價的電子產品等方面,中國的成功讓世界「沾光」,因為世界將從中國獲得廉價的必需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將大大受益,因為在發展中國家,智慧型手機等關鍵產品終究還是價格決定市場。)

但是,有些國外人士擔心,隨著中國夢漸漸「夢想成真」,中國會越來越有攻擊性和擴張性。儘管中國領導人一再聲明「無論中國如何強大,絕不尋求霸權」,但他們還是擔心未來中國可能背棄這份承諾。

有國外媒體認為,習近平首次提出中國夢的時機「並非偶然」。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將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復興之路」展示了一幅中國飽受外國勢力壓迫和侮辱以及中國共產黨如何恢復國家主權完整、尊嚴和自豪的恢弘畫面。

這裡不妨指出某些外國人士對中國崛起的看法。曾擔任美國駐外大使的查爾斯 傅立民(1972年尼克森訪華時擔任首席口譯員)曾發表演講《中國對美國霸權的挑戰》,說「美國應正視中國的本來面目,不能一廂情願也不能杞人憂天般地看待中國,也不能對中國偏聽偏信。」他引用中國國防白皮書裡的話:「無論中國如何發展,中國絕不尋求霸權和軍事擴張,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對此,傅立民認為「中國目前的立場與美國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孤立主義不謀而合。那時的美國既不尋求主導或控制國際政治體系,也不追求以武力解決本國領土以外的問題。但是,美國最終兩者兼具,為何,時也勢也。」

傅立民的結論是:「未來最有可能的局面是,中國與美國還有其他國家共同主導一個多邊的全球治理體系。在這樣一個寡頭政治秩序中,中國將享有巨大的威望,但不會像目前的美國這樣享有壟斷權。」

中央黨校前副校長李君如認為,將中國謀求民族復興視為擴張是錯誤的。「我們提出民族復興的理念是基於我們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李君如說:「當我們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口號的時候,有人會追問:你們要復興到哪裡去?復興到成吉思汗時代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元朝,還是復興到1840年前的大清朝?」如果這樣的提問不是惡意的,就是一種極大的誤解。」

中國的善意,無論如何真誠,都不足以打消某些外國人士的疑慮,更別說那些不了解中國的人。他們擔心的是,中國這個「溫柔的巨人」 說不準什麼時候會變心。減輕這種疑慮的一個方法是,中國要向世界表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純粹是為了本國利益,絕不追求霸權。中國可以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首要關切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招惹國際麻煩只會讓中國在實現這一目標時分心。

5. 對立視角

「對立視角的中國夢」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關注中國夢不同側面之間的矛盾與衝突。通常,這是每個社會都需要不斷思考的「平衡」。在美國,這種「平衡」被表述為「手槍與黃油之爭」,即如何配置國家資源,既實現軍事強大又促進社會進步。然而,中國面臨的「首要平衡」不是軍事資源與社會資源之爭,而是經濟發展與解決發展引發的衍生問題之爭。經濟發展是建設國家、緩解社會失衡的必然之道,但同時又不斷造成汙染與社會失衡等問題。

以下是中國夢蘊含的幾種本質矛盾:

1. 經濟發展與環境破壞。

2. 經濟發展與社會失衡:要平衡城鄉之間、沿海與內陸之間的投入(通常,投資發達地區效率更高,但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失衡。)

3. 國家與個人:要平衡國家項目(例如基礎科研、太空計劃、國防需求等)與人民的當下之需(比如醫療)之間的投入。

4. 國家與世界:要平衡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和海洋糾紛;保護國家利益的同時不破壞全球利益。

5. 長遠與短期:要平衡長遠項目(例如南水北調工程)與短期需求(例如對貧困居民和農村居民的補貼)之間的投入。

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矛盾。但是時刻注意並直面這些矛盾可以使中國夢從總攬全局的角度出發,並成為推動實踐的指導原則。需要注意的是,我的目的並非解決這些具體矛盾,而是提出認識中國夢的多種思維方式。

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中國夢

十八屆三中全會為中國描繪了一幅變革性的藍圖,為中國夢的實現指明了道路。習近平就三中全會《決定》向全會做說明時說:「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他還強調:「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這一代中國人民聽到的改革最強音,也是中央追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公開承諾。

一系列改革計劃令人振奮,每一項改革本身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改革包括但不限於: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允許私有資本進入新的領域;國企改革;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推進市場定價機制(油、汽、水、電、通信服務等定價交給市場);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上海自貿區;財政體制改革(包括減少土地出售收益);地方政府改革;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農村土地改革(保護農民權利);保障農民工權利;加強民主協商,建立群眾評價和反饋機制;司法體制改革(標準化,減少地方幹預);加強反腐機制;加強環境保護;放開單獨二胎;取消勞教制度等,在此不一一列舉。雖然推行改革是一項複雜工程,而且要花費數年,但對一個大國而言,這是了不起的一步。

多少年後,歷史學家回望歷史,很可能會把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評價為「繼往開來的裡程碑」,其重要意義不亞於1978年鄧小平啟動改革開放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把中國的重心由意識形態鬥爭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其重要意義不容置疑。同樣,習近平給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帶來的一系列複雜變革,其重要意義也不容置疑。

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了中國的發展藍圖,雖然不保證結果的成功,但它勾勒了新一代中國領導人眼中的成功。簡言之,三中全會《決定》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我想說,國內外學者對中國夢提出了不同的解讀,這是好事。這樣,人人都可以探討中國夢的理論基礎,並加強其實踐運用,同時駁斥那些針對中國夢的批評與蔑視,進而有助於實現習近平主席呼籲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實現中國夢,讓中國崛起,將造福全世界。

作者簡介:

羅伯特 勞倫斯 庫恩博士,與中國領導人和中國政府關係密切,著有《中國領導人是如何思考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等。庫恩博士是國際企業戰略家和投資銀行家,並且在CCTV、BBC、CNN、Bloomberg等多家媒體擔任評論員,還是《中國日報》與《南華早報》專欄作家。

相關焦點

  • 庫恩: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原標題:庫恩:試析中國夢的理論框架和內涵   按照我提出的分類法,我將歸納五個大類來描述、分析中國夢,即國家層面、個人層面、歷史層面、全球層面以及對立視角等。對每個大類,我又進一步細分。然後,我將指出具有重大意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如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夢。
  • 訪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一帶一路"將成偉大故事
    訪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一帶一路"將成偉大故事 原標題: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前夕,本報記者專訪了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
  • 江澤民傳作者庫恩:中國領導人希望聽到真實聲音
    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  庫恩基金會主席。1989年起,在重組、併購、經濟政策、產業政策、科技、媒體、文化、中美關係、外交事務和國際傳播等方面為中國政府擔任義務顧問。
  • 庫恩:精準扶貧是消除西方對中國偏見的強有力的故事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致辭。中國網北京11月1日訊 在今天上午由中華文化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美國庫恩基金會聯合主辦的「中華文明與中國道路」學術論壇上,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勞倫斯·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致辭。庫恩是公共知識分子、投資銀行家和中國問題專家。他是《走近中國》(CGTN)和《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欄目的主持人和撰稿人。
  • 江澤民傳作者庫恩:對敏感內容被刪除表示理解(圖)
    美國作家庫恩所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簡稱《江澤民傳》)在廣州各大書店發行。據悉,這是內地首次翻譯引進的江澤民傳記,也是首部中英雙語全球同步發行的中國領導人傳記作品,其繁體中文版、韓文版和日文版也將於近期推出。而在昨天的正式首發日上,近萬本《江澤民傳》幾乎被搶購一空。
  • 中國高官告訴了庫恩什麼
    比如寫銀行改革,庫恩採訪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基於對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的採訪,庫恩將敏感的中國宗教問題單列出一章;而在寫中國的政治未來時,庫恩的採訪對象則是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  庫恩希望通過這些核心人士的表述,來揭示中國改革的故事和內在的邏輯。那麼,這些受訪的中國高官都告訴了庫恩什麼?
  • 羅伯特·庫恩:中國夢需要一個「全球語境」
    【聚焦十九大】(中國觀)羅伯特·庫恩:中國夢需要一個「全球語境」  中新社華盛頓7月12日電 題:羅伯特·庫恩:中國夢需要一個「全球語境」  中新社記者 鄧敏  「中國不想當『世界警察』,中國也不需要這個沉重的負擔。中國只是想要適當地參與到多極化的全球治理中。」
  • 專訪庫恩:一黨執政更適合中國
    幾年前,他寫作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暢銷一時,中文版發行量達100多萬冊。也正是因為這本替當代中國領導人所作的傳記,庫恩開始被中國人所認識。最近,庫恩又圍繞著中國問題出版了新書,以《中國30年》為書名,記錄了「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變遷」。1月11日,庫恩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專訪,講述他眼中的中國問題,談到他所拜訪過的許多中國高官。
  • 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的哲學遺產
    ,忽略了科學理論產生的過程;(2)只考慮科學理論與(以觀察和實驗數據為中介的)自然兩者之間的關係,仿佛科學理論是可以直接面對自然並接受自然的判決似的;(3)認為存在一套在中立數據的基礎之上辯護和選擇理論的邏輯或規則,科學哲學的任務就是使這套邏輯或規則清0晰和明確(explicit)。
  • 教育部副部長會見美國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
    日前,教育部副部長郝平會見了來訪的美國中美教育基金會主席張之香女士一行。張之香曾是美國第一位亞裔大使。    會見中,郝平對張之香長期致力於中美教育交流事業表示讚賞和感謝。他介紹了近期劉延東國務委員對美國進行的成功訪問,並提出中美兩國間除了外交和經貿往來,還需大力推動人文交流與合作。
  • 香港「耳聽心言」基金會主席:讓耳聰工程開花結果
    宋秀傑 攝  圖為「中國夢·耳聰美」惠州市第六屆耳聰工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宋秀傑 攝  中新網惠州11月21日電 (歐永傑 宋秀傑)記者11月21日從在廣東惠州市舉行的「中國夢·耳聰美」惠州市第六屆耳聰工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獲悉,香港「耳聽心言」基金會主席唐志輝通過視頻的形式對此次活動表示祝賀,並表示「讓耳聰工程公益事業能夠在惠州開花結果,引起全社會關注聽障兒童群體,推進耳疾殘疾人事業的發展」。
  • 密西西比河小城的主席情和中國緣——走訪美國艾奧瓦州馬斯卡廷
    馬斯卡廷,位於美國中部艾奧瓦州密西西比河畔,全城僅兩萬餘人。 這座小城因其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不解之緣而備受中美兩國各界矚目。這是艾奧瓦州馬斯卡廷市市長德韋恩·霍普金斯向記者介紹掛在市政大廳裡的習近平主席手拿馬斯卡廷市贈送的城市鑰匙的畫作。
  • ...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
    「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習近平主席指出,二十國集團要繼續發揮引領作用,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指導下,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國際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 美國陷入一片混亂之際,美專家為拜登提了個醒,事情又跟中方相關
    縱使選後波折不斷,拜登上臺基本已成定局,但美國陷入一片混亂,拜登能否四兩撥千斤地扭轉美國現狀,至今外界仍是保持質疑的態度。關鍵時刻,美國專家在接受採訪中給拜登提了個醒,與中國有關。美國夢逐漸在破碎據中國經濟網報導,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在20年第1季度美國國內GDP按年率計算,足足下跌了5%;第二季度萎縮幅度更是高達31.4%,這是美方有記錄以來最大季度幅度。美方全國經濟研究所認定,美方經濟從20年2月份開始便已經開始走向衰退,結束了超過10年來的經濟擴張。
  • 庫恩撰寫《江澤民傳》拿到打開高層之門通行證
    此前,庫恩在2005年出版了一部前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的傳記《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成為中國大陸出版的首部在世最高領導人的傳記。  多個政府部門的網頁顯示,庫恩在會見中國高官時的身份較為中立——庫恩基金會董事長。由此可見,庫恩這個名字本身在中國就是一個品牌,超過那些諸如花旗這樣的他擔任高級職務的跨國大公司。
  • 庫恩的範式與油畫的周期
    由於庫恩的論著《科學革命的結構》引發了科學世界的熱烈討論和爭論,他的「範式」的概念被使用到其他領域,比如文學,美學,心理學,等等。我國第一個把庫恩的「範式」概念引入油畫史研究的,很可能是鄧煒煜。2011年4月他提交的碩士論文《時代精神的寫照 ——中國20世紀油畫藝術範式的演變》,引進了庫恩的「範式」概念。
  • 庫恩:「 這一史詩般的成就將為人銘記」
    《前線之聲:中國脫貧攻堅戰》首次登陸美國的電視熒幕。正如庫恩對《中國報導》記者說的,儘管中國有很多成就,也有很多故事可講,但沒有一個故事像中國承諾消除國內所有極端貧困並計劃在2020年底前實現這一目標一樣,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同時能夠代表真實的中國。但庫恩也曾提到,「絕大多數有關中國的正面信息,比如扶貧,都沒有被外界正確理解。」76歲的庫恩如今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一時間在中國調研交流。
  • 美國夢和中國夢 - 上海作家
    亞洲藝術節聯盟主席,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副秘書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大型特色活動和特色文化城市研究》首席專家,上海社科基金系列項目 《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系列研究》首席專家。歷任東方廣播電臺臺長、總編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著有《生命的誘惑》、《廣播沉思錄》、《晨曲短論》、《品味藝術》等。
  • 「中國夢」和「美國夢」的差異在哪裡?
    「美國夢」的由來和演變 300多年前,當一部分英格蘭移民乘坐著「五月花號」木帆船橫穿大西洋來到美洲尋找新大陸時,他們是想尋找一塊清教徒能居住的「淨土」並在此建立新的國家。隨著北美殖民地反對英國統治者的獨立戰爭的勝利,「美國夢」便開始悄然萌芽——美國要給全世界每一個人均等的機會,只要努力奮鬥,都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當然,早期的「美國夢」只是屬於歐洲移民,而不屬於被他們殺戮的印第安人。 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頒布了《解放宣言》,為「美國夢」的形成構建了精神和物質支撐。
  • 石牌理論 | 框架和基模這兩對看起來如此相像的理論,你能夠分清嗎?
    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傳播學課本上雖然小眾但是一考就難倒一大片考生的框架理論和基模理論。相信大家看完這兩個理論的概念,和那個地鐵上老爺爺看手機的表情是一毛一樣的叭,可以說是雲裡霧裡,不知所以了。這兩個理論不僅晦澀難懂,而且兩者之間還有剪不斷理還亂的勾連,令人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