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官告訴了庫恩什麼
法國的總統有情人,他照樣還能當法國總統。但要是在中國,一個有公開情人的政治家,不要說當總統,他連個鄉長也選不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舒泰峰 北京報導
如此高端的採訪保證了《中國30年》的獨特性,這是其他撰述者很難做到的。
比如寫銀行改革,庫恩採訪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基於對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的採訪,庫恩將敏感的中國宗教問題單列出一章;而在寫中國的政治未來時,庫恩的採訪對象則是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
庫恩希望通過這些核心人士的表述,來揭示中國改革的故事和內在的邏輯。那麼,這些受訪的中國高官都告訴了庫恩什麼?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蔡名照告訴了庫恩一則故事。在2007年11月美國舉行的網際網路論壇上,蔡名照說,20年前,他的哥哥到斯坦福留學時,一個月能收到他一封信就不錯了。「現在我兒子在紐約大學讀書,我們每天都用MSN交流,」他說,「感謝美國發明了偉大的網際網路,感謝微軟發明了神奇的MSN,讓我們父子倆近在咫尺。」他講完後,MSN總裁立刻跑過來說,「真沒想到,你作為中國政府一個部門的負責人,竟然會用MSN。」
蔡名照用這個故事告訴庫恩,「中國管網際網路的這一批人,恰恰是熱愛網際網路的,我們不是厭惡網際網路的人,我們都是網際網路的愛好者。」
這僅是一例,此書中,幾乎每個章節,都有中國高官的講述。
劉明康:總理和我兩個人,坐在桌子兩頭,聊了一下午
「溫家寶第一句話就是,『14年來,每個雙休日我都在辦公室裡工作』。他是不要讓我為在星期天到他辦公室談工作感到驚訝。」
1984年初,中國形成了一家中央銀行——人民銀行,和分別負責處理四塊專門領域的四家專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這的確是個進步,但是產生了奇怪的後果。」劉明康告訴庫恩,「拿某個基建項目來說吧。在整個施工期,貸款主要是由建設銀行負責解決。一旦完工,所有的帳目將立刻被轉到工商銀行。如果涉及用外匯購買進口的設備,那麼這筆交易將由中國銀行處理。所有的現金流都不得不分成兩條:一條用來支付中國銀行的貸款,另一條用來支付工商銀行的運營資金和貸款。如果還有多餘的錢,就作為最初的施工貸款的還款資金,支付給建設銀行。」
「建設銀行抱怨說,『蛋都是我孵的,但等孵出小雞來,就都跑到你們園子裡去了。把我們置於何地啊?』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當時銀行的歷史。」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呢?」劉明康說,「如果我們想迅速推進我們的改革,就不能孤立地幹,一個領域的改革必須與其他領域的改革齊頭並進,否則將會出現管理扭曲、效率降低等問題。」
劉明康又對庫恩講到後來的兩位總理如何處理銀行問題。1998年的時候,政府積極督促各行認真推進清理既有不良貸款的工作,當時的劉明康負責人民銀行所有的監管工作。他告訴庫恩,「四大商業銀行行長紛紛來找我們訴說出現不良貸款的種種理由。他們很激動地說,『我們之所以有困難,是因為我們有歷史遺留下來的沉重負擔。那些負擔不是因為我們經營管理不善,而是由那些國家規定要求我們發放的貸款造成的。』」
「但是當時剛剛擔任總理的朱基厭倦了這些藉口。他對這些行長說,『都別再說這些藉口了。我關心的是你們未來的行動。我會找到恰當的標準,衡量你們從現在開始的表現。誰負責,我找誰。』」
到了溫家寶當總理的時候。「2003年是非常有意思的一年,」劉明康說,「當時,我還擔任著中國銀行董事長兼行長。一天,溫家寶總理通知找我談心,說已決定任命我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銀監會是新成立的、獨立於央行的、專門的銀行業監管機構。這是早春的一個星期日下午,溫總理給我電話叫我去他中南海的辦公室。早春的陽光曬在窗臺上,院子裡非常安靜,偶爾有一些喜鵲在院子裡唱歌。總理和我兩個人,坐在桌子兩頭,聊了一下午。」
「溫家寶第一句話就是,『14年來,每個雙休日我都在辦公室裡工作』。他是不要讓我為在星期天到他辦公室談工作感到驚訝。他聽了我對工作的匯報,然後問道,『你對今後的工作有什麼想法?』」
這個下午,劉明康向總理和盤託出自己的銀行改革計劃:「抓兩頭,帶中間」。這導出了後來的一系列銀行改革措施,比如改變一元化的所有制結構,與境內外戰略投資者合作等等。
葉小文:社會主義究竟怎麼對待宗教,這個難題已經破解了
「這真的是一次解放思想的過程。」葉小文告訴庫恩,「中國共產黨肯定宗教有積極作用,肯定我們可以通過工作去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個馬克思可沒講過啊。」
庫恩與葉小文的長談發生在2008年中。這次談話中,葉小文向庫恩詳細闡述了中國如何對待宗教的問題。
「美國前總統卡特和我見面時,他有段關於跟鄧小平見面的回憶。」葉小文說,「他說他問了鄧小平三個問題,鄧小平當天沒有回答,說我想一想,第二天我再告訴你答案。」
第一個問題,中國能不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鄧小平說:「好的,當然。」第二個問題,中國可不可以印刷和發行《聖經》?鄧小平回答:「好的,沒問題。」第三個問題,中國是不是歡迎美國的傳教士去中國傳教?鄧小平堅定地回答:「不行。」
社會主義究竟怎麼對待宗教呢?這是一個難題。「現在我很高興地告訴你,這個難題已經破解了。」葉小文明確地告訴庫恩。
2001年12月,時任總書記江澤民召開了一次高層次的、為期三天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來貫徹這個國家在新世紀的宗教政策。江澤民強調,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三個代表」之一。既然如此,共產黨就不能無視佔全部人口10%或20%、也許更多的這個群體。絕大多數信仰宗教的人,不管他們是佛教徒、天主教徒、新教徒、穆斯林還是道教徒,也都是忠誠的公民。
「江澤民總書記的這篇講話是他自己親自思考、親自動手的結果。」葉小文說,「當然,我是國家宗教局局長,也要被叫過去聽聽意見。」
當葉小文來到江澤民的辦公室時,江澤民第二天就要正式講話,但是他仍然在修改草稿。他通知幾個人到中南海開會,親自主持討論來最終定稿。
在討論的時候,江澤民說:「我們必須肯定宗教的積極作用。我們作為一個執政黨,也得發揮它的積極作用。」
「這真的是一次解放思想的過程。」葉小文告訴庫恩,「中國共產黨肯定宗教有積極作用,肯定我們可以通過工作去發揮它的積極作用。這個馬克思可沒講過啊。」
庫恩問葉小文,宗教在中國的未來會怎樣。葉小文說:「在可預見的將來,從數量和規模來看,不會萎縮,而會擴大。從作用來看,恐怕要比現在更加深入地融進社會,發揮文化、道德功能。」
「中國『宗教』這個詞的本義和西方不同。」葉小文解釋說,「西方叫『religion』,確實有信仰和精神的意思。而中國的『宗教』裡,『宗』是祖宗的宗,『教』是教化的教,合起來就是以傳統的好的東西來教化。」
李源潮:會有多大的變化呢?要五年以後看
李源潮強調了「循序漸進」。「為了建成有效的民主和法治,我們必須要維持社會的穩定。」他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改革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革命』。」
「我發現,觀察中國民主的發展是令人著迷的事情,甚至是令人震撼的。」庫恩在書中寫道。
在李源潮剛剛被任命為中央組織部部長不久,庫恩採訪了他。庫恩對本刊記者說,這是「對於中國最有意義的採訪,李源潮部長對中國政治改革進行了詳盡、極為深刻、重要的闡述。他講述了高層領導人的創造性思維,描繪了政治改革的未來藍圖。」
庫恩想探究中國的領導人是如何計劃在整個中國社會建設民主的。「以擴大黨內民主,」李源潮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帶動人民民主。」
庫恩問李源潮,中國的領導人是否將民主看做基本的價值觀。
李源潮說:「我們同世界多數國家一樣,認為民主是基本的政治價值觀。仔細研讀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上所作的工作報告,看看他一共多少次提到『民主』這個詞!中國一直在研究和學習世界各國發展民主的經驗,但是同時也認為中國的民主發展要適應中國的具體國情。」
庫恩又問,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什麼樣的領導人最符合中國人民自己的利益呢?
李源潮用一個比較政治學的例子給庫恩上了一課。
「我們必須考慮一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習慣,」他說,「比如說,法國的總統有情人,他照樣還能當法國總統。但要是在中國,一個有公開情人的政治家,不要說當總統,他連個鄉長也選不上。在美國,有些總統是很富有的。但是在中國不行。在中國,一個很富有的人現在是很難做政府官員的,人們必須要追究他的財產來源的合法性。」
在具體的落實中,李源潮強調了「循序漸進」。「為了建成有效的民主和法治,我們必須要維持社會的穩定。」他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改革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革命』。」
李源潮向庫恩介紹了「兩推一選」(選舉中,先由黨內推薦,然後由村民推薦,兩方來共同推薦村支部書記候選人,再由所有的黨員來直接選舉)等措施。
「所有這些事情都做了,會有多大的變化呢?要五年以後看。」李源潮對庫恩說,「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
(責任編輯:guo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