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說中國夢的說法仿美國夢而來,美國夢是American dream,中國夢就該為Chinese dream。有人持反對意見,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中國夢多從國家層面出發,故用China dream才比較接近實際。
2012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剛上任不久,就提出了「中國夢」,並把這個中國夢定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2013年3月,在全國人大會議的閉幕式上,習近平還9次提「中國夢」,展現了他接下來10年施政的主軸。
圖源網絡
「中國夢」一詞,讓人直接聯想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美國夢」是一種信念,其核心的主張在於:美國是一個希望與機會之地,只要肯努力肯奮鬥,便能成功。美國因移民而強大,而無論是過去或者現在,「美國夢」一直都是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國的主要原因。多少人在自己的祖國默默無聞,甚至窮困潦倒,到美國都能闖出一片天,不僅豐衣足食,自由快樂,甚至還能在不同領域領袖群倫,執世界之牛耳。
我記得,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國夢這個議題的迴響依然熱烈,網絡、媒體仍不斷地從各個面向切入,努力闡釋,踴躍討論。有趣的是,就連「中國夢」的英文該怎麼翻,都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有人說中國夢的說法仿美國夢而來,美國夢是American dream,中國夢自然就該依樣畫葫蘆,以形容詞加名詞的組合叫Chinese dream。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美國夢強調個人主義,中國夢多從國家層面出發,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故用China dream才比較接近實際。
有些支持China dream的學者提出,China和Chinese均可作定語,理論上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皆可。然有人提出英文裡含Chinese的詞組貶義比例偏高,如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中國餐館症候群)、Chinese whispers(扭曲原意的傳話遊戲)等,含China的詞組則比較中性。是嗎?那我立刻反問一句,Chinaman(中國佬)就沒貶義嗎?
這些學者的論證有點弔詭,茲舉一例供大家反思。有人說,部首為「女」的漢字,貶義的比例似乎偏高,如奴、奸、妓、娼、婊等,我們是否就因此要儘量避免使用女部的字?其他部首的漢字難道就沒有貶義嗎?
圖源網絡
時隔三年,這個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的爭論至今似乎尚未完全落幕,舉足輕重的英文網絡百科Wikipedia(維基百科)對此也搖擺不定。「中國夢」的詞目用的是Chinese dream,而內文卻在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之間反覆,令人玩味。
這個語言上的歧見看似小題大做,無關緊要,然而有時一字之別,傳達的訊息卻可能有明顯差距,甚至南轅北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事實上,根據我藉助權威英文語料庫所做的研究,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都是中國夢,兩者都對,也都有知名的英文報刊媒體在用。然而如果細看文章脈絡,Chinese dream比較偏向於「中國人的夢」,是一個中國人希望中國富強的夢;China dream則不然,它是個「對中國的夢」,多半是外國人想到中國發展,在中國淘金致富、功成名就的夢。
關於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當前的英語世界有這樣的普遍認知。當然,很多時候語言問題不是非黑即白,只有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個比例多寡的問題。英文不是我們的母語,英語世界對這兩者的詮釋,我們應該理解,並予以尊重,而不是讓其主導本該屬於對方的話語權。
換個角度想,中文的詞語由外國人來主導定義,我們中國人能接受嗎?
近來習近平總書記攜夫人彭麗媛頻頻出國進行國事訪問,我注意到彭麗媛在某次的媒體訪問用漂亮的英文侃侃而談,提到中國夢時,她用的就是Chinese dream。不曉得她的這個選擇能否就此終結爭論,一錘定音?我們拭目以待。(文/曾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