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2021年,紐約市將迎來首位華裔市長!
近日,楊安澤的一名親近盟友,向Forbes雜誌證實,從今年總統競選中殺出的「黑馬」Andrew Yang,正在考慮參加紐約市市長的競選,以期接替2021年任期到期的Bill de Blasio。
(圖片來源forbes,版權屬於原作者)
而此前,CNN消息透露,拜登團隊,正在考慮任用楊安澤作商務部長的可能性,不過,目前尚未確定。
標準華裔移民家庭後代
楊安澤來自一個標準的高知華裔移民家庭,其成長軌跡,和眾多第一代移民子女相似。
楊安澤的父母,曾是從臺灣赴美的留學生,二人 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生院就讀時相遇的, 父親獲得了物理學領域的博士學位, 而 母親 則獲得了統計學的碩士學位。
(圖片來源cnn,版權屬於原作者)
由於其父畢業後獲得通用電氣的研究實驗室工作,二人便搬至紐約上州Schenectady定居,1975年,Andrew Yang也出生在這裡。
(圖片來源lohud ,版權屬於原作者)
高中時期,楊安澤就憑藉傲人的成績和驚人的詞彙量,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他的高中同學回憶他說:「他既有書呆子的一面,但同時也是體育能將,摔跤、網球樣樣在行,還對街機遊戲,情有獨鍾。」
92年,楊安澤從新罕布夏州的寄宿學校畢業後,便憑藉優異成績,進入常春藤名校Brown University攻讀經濟和政治學學位。
(圖片來源reddit,版權屬於原作者)
4年之後,楊安澤又進入哥倫比亞法學院就讀,並獲得JD學位。
很快,他在曼哈頓律所Davis Polk & Wardwell拿到了初級律師的全職offer。
棄法從商 投身網際網路浪潮
千禧之年,正值網際網路發展風生水起之際,並不滿足於只當律所小角色的楊安澤,辭去了高薪的律師所職位,投入網際網路創業大潮中, 創建了名人慈善籌款網站Starving.com,後因為業務萎縮,最終關閉。
歷經幾年的商海錘鍊,多次創業坎坷之後,2006年,楊安澤應朋友邀請,加入了新創辦的小型考試培訓公司——曼哈頓培訓(Manhattan Prep),並不久之後擔綱CEO。
由於楊安澤精準地將公司經營業務,聚焦到為要就讀商學院及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提供GMAT備考服務上,公司迅速填補了當時市場的空缺,找到了一片藍海,公司迅速從5家門店,擴展到69家。2009年,還被教育培訓界巨頭,Kaplan公司收購。
(圖片來源business insider ,版權屬於原作者)
留任3年後,2012年,楊安澤辭去了CEO職務,離開了Manhattan Prep。
「為美國創業」 進行Start-up人才孵化
在Manhattan Prep被Kaplan收購之際,楊安澤便開始致力推進一個名為
Venture for America的非營利性獎學金項目,以動員和支持有創業精神的頂尖大學優秀畢業生,到全美中小型城市初創公司內就職或擔任管培生,從而為其提供創業需要的技能和資源。
(圖片來源venture for America,版權屬於原作者)
2011年運行伊始,Venture for America組織僅有20萬美元啟動資金,但依舊在2012年和2013年2年間, 堅持培訓了40名和69名項目參與學生,並將其送往巴爾的摩、克利夫蘭、費城、底特律等中等城市進行創業。
到了2014年,畢業人數一度飆升至106人,參與該創業項目的城市版圖,也再度擴大 。
(圖片來源venture for America ,版權屬於原作者)
由於Venture for America項目,一定程度上引導了名校頂尖人材在全美範圍內的流向, 解決了地區不平衡造成的人才緊缺,Andrew Yang還受邀前往白宮,和歐巴馬會談,並獲得「白宮變革領袖」(White House Champion of Change)的稱號。
(圖片來源cnn ,版權屬於原作者)
2015年,楊安澤再度被歐巴馬政府授予「全球創業精神總統大使」(Presidential Ambassadors fo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稱號。
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7年,短短6年內,有500多人在楊安澤的Venture for America接受了專業的創業培訓,成立了29家公司,為美國創造了2500個工作機會。
而Venture for America 這一草根項目,到2017年,已經擁有高達600萬美元的年度預算,成為助力年輕人美國夢的頭部項目。
50年來首位華裔總統候選人
商業成功,政要認可,但楊安澤的野心,並不止步於此。
2017年3月,自認為時機成熟的Andrew Yang,辭去了Venture for America營運長的職務,決定開始自己在政治領域的「創業」-以政治素人的形象,競選美國總統。
而他也成為50年來首位華裔總統參選者,也是美國建國歷史上,繼鄺友良和竹本松之後,第3位參選總統的東亞裔美國人。
(圖片來源la times,版權屬於原作者)
可能出於移民的背景,再加上自己創業的經歷,以及認識到中部地區和東西部特大城市的差距,楊安澤的競選核心,始終圍繞在「就業率」和「社會分配」上。
楊安澤提出了「人性至上"(Humanity First)的競選口號,也就是他所謂的發展人本資本主義,最大限度地提高人類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圖片來源yang 2020,版權屬於原作者)
同時,楊安澤認為,"在AI智能時代,真正的贏家只有亞馬遜、臉書和谷歌這樣的大公司,而普通民眾很少能從這些創新中獲利", 於是他便提出"全民1000美元"(Universal Basic Income)的「自由紅利」(Freedom Dividend) 思路---強調通過削減政府官僚體系支出、向科技企業徵收10%增值稅,來向全美18-64歲公民,每月無附加條件發放1000美元基本收入。
在後期民主黨電視辯論過程中,楊安澤也憑藉其不系領帶的形象營銷,頗具記憶點的競選文案,邏輯清晰數據支撐的演講風格,一眾圈粉。
甚至,馬斯克還一度為其站臺。
(圖片來源twitter,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2020年1月,由於在愛荷華、新罕布夏州選情不利後,楊安澤宣布退出民主黨黨內初選 ,但楊安澤的熱度,並未下降,累積了一群自稱「楊幫」的死忠粉絲。這些人來源多樣,有的是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支持者,也有桑德斯的前支持者和曾經給川普投票的人。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版權屬於原作者)
甚至楊安澤還成功「出圈」,在此後,籤約CNN,成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特約政治評論員。
這一次,他能如願當選紐約市長嗎?
鑑於現任市長Bill de Blasio任期將滿,2021年確定離任,目前紐約市審計長Scott Stringer, 布魯克林區長Eric Adams,花旗銀行副董事長Raymond J. McGuire, 市環衛局長Kathryn Garcia,以及白思豪前首席法律顧問Maya Wiley,均表示參選意向。
儘管楊安澤通過此前的總統候選人競選,已經開始得到美國各行各業人的認可,然而,在毫無政治經驗,無任何政治背景的情況下,楊安澤的「從政」之路,依舊會走得無比艱辛。
(圖片來源retuter,版權屬於原作者)
目前無法定論,若參選,Andrew Yang是否能成為下一任紐約市長,但作為一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紐約州華裔小企業主,他能走到今天,早已打破了自我以及他人的認知邊界,和那看不見的社會壁壘。
正如BBC特稿中評論的一樣,「無論楊安澤的勝選機會如何,他在美國政治舞臺上宣示他的獨特想法,警告自動化進程衝擊藍領白領階層的發聲,已然是一種勝利。」
更重要的是,楊安澤的不懈努力,讓所有人在以白人為主流的政壇上,看到了華裔日益強大的身影。 「存在即是勝利」,「發聲便有希望」,無論是對楊安澤,還是在美的所有華裔,好戲,或才剛剛開始。
本文由北美省錢快報小編整理,圖片及信息來自new york times等,版權屬於原作者。本文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否則將追究責任。
THE END
編輯:R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