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人市長李瑞麟:了解美國政治 參與改變制訂規則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西雅圖2月2日電 題:美國貝爾維尤市長李瑞麟:了解美國政治 參與改變和制訂規則

  中新社記者 劉丹

  今年1月3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以東的貝爾維尤市,72歲的李瑞麟被市議會推選為市長,任期兩年。

  繼舊金山市長李孟賢、奧克蘭市長關麗珍之後,李瑞麟是美國西海岸3個大城市的第三位華人市長。

  貝爾維尤市人口12.23萬,少數族裔佔40%,亞裔27%。李瑞麟是1869年以來第一位少數族裔市長。

  19歲從香港來美求學,李瑞麟從密西根大學畢業後,歷任波音公司工程師、西雅圖市政府項目經理、美國聯邦商業部小商業署區域行政官、貝爾維尤市議員及市長。因堅持不懈要「了解美國政治,成為改變和制訂規則的人」,李瑞麟花費了近半生的歲月,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這個心願。

  當地時間2月2日,貝爾維尤市政府會議室,李瑞麟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

  在這座城市居住40餘年,李瑞麟的從政之路始于波音公司的華人工程師協會。

  「在學校時我就喜歡組織和參與活動,唱歌、打球都還不錯,最重要的是願意為大家服務。」

  李瑞麟曾做過這個協會的會長和理事長。40多年前的貝爾維尤市,華人比例少。李瑞麟不過癮,要到以白人為主的社區去發聲。

  從兒女的學校活動著手,李瑞麟是學校足球隊和棒球隊的超級義工,家長啦啦隊的組織者。雖然這些活動佔了大量時間,耗費精力,「我從這些活動中積累了社會服務的經驗,更攢下基本人脈和資源。」

  李瑞麟意識到,「美國這個社會是由法律和規則構成的,你必須先懂得並遵守這些規矩,然後想辦法參與制訂和改變這些規矩。我就想做那個制訂改變規矩的人。」

  從家長活動轉向參與市政建設和服務,李瑞麟的學校義工身份轉變為貝爾維尤市交通管理委員會委員。作為市民代表,就城市交通發展向市議會建言。雖是義工,卻進一步鋪墊了通往市政府的道路。

  那時的貝爾維尤還未進入高速發展時期。華人社區規模很小,活躍在社區裡的李瑞麟很容易就被人記住,也為他的從政之路提高了知名度。

  許多別人不以為然的小事,在李瑞麟眼裡都可能與政治有關。1979年,他離開波音公司到西雅圖市政府擔任市廢水處理的項目經理,「廢水垃圾不起眼,卻與民生息息相關,更與政治相連。我親眼目睹西雅圖一位市長因處理不好垃圾收集運送,失去選民支持,最後黯然下臺。」

  1994年,為從政準備充足的李瑞麟當選市議員,他是7名議員中唯一一位少數族裔,也是這座城市自有史以來第一位非白人市議員。

  在貝爾維尤做議員是義務奉獻的半職職位,每周一次例會,城市運作由市府經理負責。議員每屆任期4年,連任無限期。市長由7名議員推舉產生,至今為止,李瑞麟已經連任5屆,並在今年1月3日被推選為市長。為了這一天,他準備了18年。

  在美國西海岸3大城市,李瑞麟和舊金山市長李孟賢、奧克蘭市長關麗珍成為同一時期的華人市長。

  他在樂見華人參政議政結出碩果之際,也表達了對州和聯邦一級華人代表出現斷層,後繼乏人的憂慮。

  李瑞麟說,1959年,美國誕生了第一位華裔聯邦參議員,選自夏威夷州的鄺友良。1997年,第一位華裔州長駱家輝在華盛頓州宣誓。1998年,俄勒岡州的吳振偉成為第一位國會議員。2009年,加州的趙美心也進入國會。但現在聯邦層面只剩下趙美心一人。

  李瑞麟告訴記者,1994年他當選市議員時,這座城市亞裔不到10%。過去20多年,鄰近的微軟等高科技行業帶動了貝爾維尤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亞裔人口增加近兩倍,其中不乏華人專業人士。

  「這些人士中,不少人比老移民更了解美國社會和政治,更懂得政治的影響力。同時,這些人關心社會發展,熱心社區事務,他們中有希望產生有意願服務社會的人。」

  李瑞麟為華人移民推薦的一本書是美國憲法,「我們必須了解這個國家,了解作為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懂得如何參與和治理國家。」

  根植並服務社區近半生,李瑞麟鼓勵並告誡後來人,「華人習慣沉默和服從,跟隨大流。我們必須首先推開藏在內心的玻璃牆,才有機會觸摸並打破頭頂上的玻璃天花板。」

  李瑞麟將自己的從政心得總結為,「要有服務的心,更要想法成為改變和制訂規則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瑞麟當選美國貝爾維尤市長 努力提高市政效率
    中新網1月1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1月3日晚,在美國貝爾維尤(Bellevue)市政廳舉行了市長和副市長換屆選舉,市議會全票推舉李瑞麟(Conrad Lee)當選新一任市長,這也是目前美國西北地區大城市中唯一的一位華人市長
  •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美國貝爾維尤前華裔市長李瑞麟競選連任市議員
  • ...報】為什麼華人不在乎「政治正確」:華人的種族觀念與族群認同
    但支持川普的很多人卻認為恰恰相反,華人群體是美國民主黨、自由派和左翼勢力長期以來偏袒其他少數族裔的政治正確性在種族意義上的犧牲品。在我看來,這場爭論產生了一個意外的延伸效應,就是對華人族群整體的種族觀念的注意。廣義而言,這也是一個在有關中國民族主義、國族認同和海外華人問題上長期被忽略的話題。
  • 美擬建「深空門戶」重返月球 俄:不平等就不參與
    如果俄羅斯只能發揮次要作用,將不參與這一重大國際航天項目。  羅戈津當天在與俄青年航天專家座談時指出,美方認定月球考察計劃是美國的國家航天項目,如果美方開列的別國參與條件不變,俄方將自行制訂月球軌道空間站建設計劃,並通過磋商確定是否與其他國家合作實施。他表示,將向美國航天局局長布裡登斯廷表達相關意見。
  • 從街頭擦鞋到競選美國總統,這位華人的奮鬥史,才是真正的美國夢
    1965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這個法案,並立法規定,取消對亞太地區國家設置歧視性的移民配額,首次允許成年美國公民的父母、子女和兄妹來美實現家庭團聚,還明確規定禁止在公共場所作種族或膚色上的歧視。 在《排華法案》之後,華人能夠將中國的親人接到美國來,並給自己的親人申請美國綠卡,就從此開始,鄺友良在其中可謂功不可沒。
  • 美中期選舉 華人75%支持民主黨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美國《世界日報》11月14日報導,美國亞太裔公民參政基金會與聯盟組織13日召開網絡會議,公布了亞裔美國公民參與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的政治立場和投票結果。調查發現,亞太裔選民中70%支持民主黨,25%支持共和黨,其中華人選民75%支持民主黨。亞太裔最關心的三大議題是醫療保健、經濟及移民政策。
  • 爾灣市長選戰激烈,卻有華裔突然打起「醬油牌」
    其中,爾灣市長選戰引起很大關注,卻突然有華裔候選人打出「醬油牌」,令政治經驗較豐富的爾灣華裔居民「受驚不小」。爾灣市長之爭是今年大選、橙縣地方選舉中最重要的一場硬戰。灣不僅華裔居民非常多,參政意識也強,尤其是今年,在解散警局、暴力遊行之風盛行等大環境影響下,華裔保守派居民較往年更加積極參政,支持警局,支持現任市長謝伊競選連任。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多位在美華人譴責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現象,呼籲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種族歧視是美國癌症」「由弗洛伊德案件引發的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是根植於美國歷史中的種族主義累積多年後的一次大爆發。」
  • 多名在美華人科學家接連被捕,美國或試圖肅清科學界華人
    近日,又一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擎在美被逮捕。在上繳護照,繳納10萬美元高額保釋金後,王擎目前得到保釋。近一周,已經有三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被逮捕、判刑。1991年考入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兩年後赴美學習,在康乃爾大學獲博士學位。在美國克利夫蘭州立大學從助理教授做到正教授。2001年,王擎出任克利夫蘭診所心血管遺傳中心主任。克利夫蘭診所是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一家非營利性多專業學術醫療中心,被譽為世界最著名的醫療機構之一。
  • 美非裔市長回憶痛苦成長史:再多財富也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困擾
    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持續發酵,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再次得到廣泛關注。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史和家族經歷,稱其充斥著因膚色而遭受的歧視和區別對待。
  • 華人教授在美被判刑,美國聯邦調查局聲稱需要以「創造性」方法打壓...
    圖源https://www.gs.emory.edu/about/index.html導 讀近年美國大肆打壓與中國有關的美籍華人。美國聯邦調查局聲稱需要以「創造性」方法打壓華人。去年,埃默裡大學以隱瞞兼職中國為由開除其教授李曉江。
  • 美國華人春晚:懷鄉、念舊是主旋律
    每年春節,央視春晚都受到億萬國內觀眾的矚目,而在海外,「美國華人春晚」也很大名鼎鼎,它是海外各國中影響最大的華人春晚。昨天,本報記者越洋電話獨家專訪了「2012美國華人春節聯歡晚會」總導演孫耀寧,他向大家介紹了這臺美國華人春晚臺前背後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位20年前移居洛杉磯的美中文化大使、美國華裔導演還是咱們南京人。
  • 美國大規模審查華人學者,或加速科技人才回流中國
    在科研領域,除了MD安德森、埃默裡大學對數名華人學者採取了 「行動」(開除或迫使其主動辭職),還有很多華人學者在往返中美期間,在機場遭到無端的審查,或在學校的調查壓力下黯然辭職。 美國對華人學者系統性的調查,已讓不少在美工作的華人學者坐立不安。
  • 美媒:美國「龐氏騙局」頻發 主要針對在美華人
    參考消息網9月6日報導 美媒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起訴路凱國際集團涉嫌「龐氏」詐欺後,聯邦大陪審團8月28日指控五名華裔涉嫌「金字塔騙局」,與此同時,十多名聲稱被騙的投資者近日在一家投資公司的會場外舉牌抗議。
  • 華人生物學家在美遭判刑,抓捕過程細思極恐...
    美國新冠疫情異常嚴峻,卻仍沒有放棄對那些曾參與中國人才計劃學者的迫害。5月11日,美國司法部發布新聞稱,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李曉江被美國某地方法院判為重罪,緩刑一年,罰款35089美元。而美方指控李曉江的罪名是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
  • 美國尋求改變開採月球的規則
    但是規則還不清楚,例如,像SpaceX這樣的美國公司在火星上殖民或建立月球基地,誰會獲利。目前,還沒有公司或國家準備主張或利用太空中的私有財產。但是, 價值3,500億美元的 太空產業可能會迅速改變。 一些公司 已經計劃 探索月球 以尋找水之類的原材料。
  • 美國鄙視鏈,黑人華人地位誰高?
    美國國旗被雷劈成兩半了。不是玩笑,是真事!雖然美國人不信玄學,但一個黑人的死亡,引發33個城市的動蕩。這「蝴蝶效應」,確實有點天怒人怨了。在高喊自由民主的種族大熔爐裡,黑白兩派一直存在難以調和的世紀矛盾。都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那麼華人呢?華人在美國同樣是不怎麼受待見的尷尬地位。
  • 從GMAT講師到總統參選人...這個美國華裔小夥, 2021年或成NYC市長
    到了2014年,畢業人數一度飆升至106人,參與該創業項目的城市版圖,也再度擴大 。    2017年3月,自認為時機成熟的Andrew Yang,辭去了Venture for America營運長的職務,決定開始自己在政治領域的「創業」-以政治素人的形象,競選美國總統。  而他也成為50年來首位華裔總統參選者,也是美國建國歷史上,繼鄺友良和竹本松之後,第3位參選總統的東亞裔美國人。
  •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美華人入鄉隨俗取英文名 不了解文化「雷」倒老外   中新網5月2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無論在美華人或到中國發展的美國,不少人入鄉隨俗的取個中文或英文名字。
  • 入鄉隨俗改變心境 美國華人裸而不淫也愛天體營
    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入鄉隨俗,華人到了美國講究融入,有些腳步邁得快的華人,不僅能夠接受傳統意義上的西方文化,而且逐漸接受了被不少西方人認為並非傳統文化的文化,如天體營。體驗過天體營生活的華人說,裸而不淫,改變心境。僑胞記者日前走訪了南加州的天體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