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非裔市長回憶痛苦成長史:再多財富也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困擾

2020-12-06 天眼新聞

美國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持續發酵,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再次得到廣泛關注。近日,美國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講述了自己的成長史和家族經歷,稱其充斥著因膚色而遭受的歧視和區別對待。

△CNN7日報導  美非洲裔市長:「我們都是喬治」  卡特於2018年當選聖保羅市市長,他也是該市首位非洲裔市長。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常常因為膚色遭遇過度執法。例如,他的車尾燈壞了,他在尾燈上貼上紅色膠帶,在路上卻被警察攔下。警察解釋稱,他被攔下僅僅是因為紅色膠帶上有一些白色斑點。

△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非洲裔市長梅爾文·卡特  即使卡特成為了市議員,這種經歷也時而發生。卡特說:「你開始意識到這不是隨機的,這與我是誰和我長什麼樣有關。」「如果我必須是一名市議員、一名市長或一名警官的兒子,才能得到作為一個人的基本尊嚴,才能在遵守法律的情況下不被警察攔下,那麼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卡特的父輩同樣有著因膚色而遭遇歧視的痛苦經歷。  在上世紀70年代早期,由於一樁訴訟案要求聖保羅市警察局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卡特的父親得以成為該市最早一批非洲裔警員。但當卡特父親進入警局後,一些白人同事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麼,他們都不會支持他,「因為他是黑人」。  卡特的祖父也叫梅爾文·卡特,是一名海軍老兵,一生大部分時間在鐵路上做搬運工。但那時,人們不叫他「梅爾文」或「卡特先生」,只叫他「喬治」,因為所有非洲裔民眾都被叫作「喬治」。「作為一名搬運工,你的名字、你的經驗、你的級別都不重要,每個人都叫『喬治』。」  CNN報導稱,2002年的一部電影《名叫喬治的一萬名黑人》記錄了這類現象。  卡特說,從許多方面看,非洲裔民眾的境遇沒什麼改變。「對每一個美國黑人來說,無論你是律師、建築師、會計,還是市長……再多的錢也無法改變我們都是喬治的事實。」  外媒:白人至上的美國種族主義從未改變  卡特的經歷並非個例,外媒認為,美國的種族主義從未消失或改變。英國《衛報》網站7日評論稱,種族主義在美國不是特例,而是常態。對於非洲裔和少數族裔來說,美國一直是一個白人至上的國家,其法律體系只保護富人階層。

△《衛報》網站7日報導  據報導,為捍衛奴隸制,美國第七任副總統約翰·卡爾霍恩曾借鑑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奴隸學說等,宣稱「奴隸制是文明的特徵。對奴隸本身來說,這一點也不壞,因為奴隸們從未達到過如此文明的狀態,在身體、道德和智力上都得到了改善」。  文章稱,美國的理想從始至終都是一樣的:把從非洲裔民眾身上剝奪的人權給予白人;無論何時,只要被鏡頭拍到任何殘酷而不可否認的事實,美國就會說服自己,這只是例外,這不是常態。   文章認為,目前美國政府只是不再偽裝著遵循虔誠的禮節,「這一直是美國,不同的是它不再覺得有必要隱藏自己的本性」。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 孫遠銘

編審 李劼

相關焦點

  • 有錢可以改變膚色!這個黑人因為太有錢而被迫成為白人
    這個被迫成為白人的黑人小姑娘叫做莎拉·雷克特(Sarah Rector),是一個出生在二十世紀初的非裔美國人。莎拉在堪薩斯州的住所,可以看出裝修十分不錯當時的「黑人報紙」《芝加哥後衛報》對此嘲諷道:「白人已經對這個年輕的黑人女孩的巨大財富感到震驚,他們不喜歡財富掌握在這種非裔美國人血統的女孩手裡,以致於宣布她為白人……儘管擁有黑人的所有特徵,但是她的錢太多了,所以她只能是白人……這是白人的古老觀念
  • 要命的種族差異 美國拉美裔與非裔新冠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族裔
    數據顯示,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因新冠病毒死亡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族裔。對此,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這次疫情暴露了美國不同族裔居民長期存在的健康醫療差距。數據顯示,紐約市的新冠死亡病例中,拉美裔與非裔佔比分別高達22.8%和19.8%,遠高於其他族裔。
  • 痛苦是財富,扯淡
    ,績效也沒發,找我過來訴苦:"再這樣下去,我都要吃土了。"我"調侃"道:"年輕人,多吃點苦好,這都是你未來的財富。"他當然知道我是在模仿領導的口吻。這個領導,可能也是你的領導,也可能是你的長輩。你喊累了,他們會說:"你看我們以前多能吃苦。"你反抗了,他們會說:"你們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我是什麼時候懷疑這句話的呢?
  • 白人警察被控三級謀殺難平眾怒,為何非裔一言不合就抗議?
    事件發生後,小王問身邊的非裔朋友怎麼看?他們幾乎都是氣不打從一處來!還有朋友說,警察局被燒了,燒的好啊!就是要讓他們知道「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為何非裔如此「愛抗議」每次出現衝突,非裔群體似乎都容易「激動」?
  • 曾被誘騙接受醫學實驗 「罪惡研究」使美國非裔牴觸新冠疫苗
    非裔美國人對疫苗的牴觸,不僅來源於對疫苗安全性的考量,還與美國醫療衛生史上的種族歧視案例有關。至今,許多非裔美國人仍在為美國醫療體系內的種族歧視問題所傷害,平權道路在疫情期間可謂「難上加難」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種族歧視的偏見影響到了醫療衛生的方方面面因此,許多非裔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將梅毒傳染給了家人,最終導致了許多無辜生命的死亡。這項「罪惡的研究」直到1972年被媒體曝光後才終被叫停。哈佛大學醫療史和科學史教授艾倫·波蘭特說:「這一實驗揭露的不僅是梅毒的病理問題,更多是美國種族歧視的社會問題」。
  • 非裔退役太空人:我不怕去太空,但怕被警察攔下
    當地時間31日,梅爾文在一個航空主題峰會上發表講話,回憶人生經歷。高中畢業那年,他開車與女朋友出遊時被警察攔下並被控涉嫌強姦。警察說「想讓他進監獄」。「我坐過推力數百萬磅的火箭去往太空,從來沒有害怕過。但是當警察攔住我時,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汗流浹背,雙手緊緊抓著方向盤。」
  • 美國多州疫情數據:非裔等少數族裔確診和死亡病例遠超平均值
    美國多州疫情數據:非裔等少數族裔確診和死亡病例遠超平均值 美國紐約州4月8日公布新冠疫情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非洲裔和拉美裔居民因新冠病毒死亡的比例遠遠高於其他族裔。
  • 非裔退役太空人:我不怕去太空,但我怕被警察攔下
    當地時間31日,梅爾文在一個航空主題峰會上發表講話,回憶人生經歷。高中畢業那年,他開車與女朋友出遊時被警察攔下並被控涉嫌強姦。警察說「想讓他進監獄」。「我坐過推力數百萬磅的火箭去往太空,從來沒有害怕過。但是當警察攔住我時,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汗流浹背,雙手緊緊抓著方向盤。」
  • 大阪直美為主角的漫畫即將出刊,靠網球徵服外太空,膚色得到改善
    說到大阪直美,大家肯定不會覺得陌生,她是日本傑出的網球運動員。大阪直美的父親是海地裔的美國人,母親是日本人,所以她是一名混血。在發球技術方面,大坂直美的表現非常出色,雖然她的身高體型較大,但是在比賽風格方面卻更加偏重於亞洲範,即使是對抗歐美對手,也絕對不會示弱。最近有關大阪直美為主角的漫畫即將出刊,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關注呢?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從昨晚到今天上午,中間幾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我用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看見》。一個人十年的經歷已經放在那裡,不知道被大家咀嚼了多少遍,現在要回過頭來再看一遍,值得去買一本嗎?而貼在柴靜身上的標籤無非這些:新聞調查、非典記者、汶川地震等,即使變換思路,她能寫出吸引我的東西嗎?
  • 美華人市長李瑞麟:了解美國政治 參與改變制訂規則
    中新社西雅圖2月2日電 題:美國貝爾維尤市長李瑞麟:了解美國政治 參與改變和制訂規則  中新社記者 劉丹  今年1月3日,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以東的貝爾維尤市,72歲的李瑞麟被市議會推選為市長,任期兩年。  繼舊金山市長李孟賢、奧克蘭市長關麗珍之後,李瑞麟是美國西海岸3個大城市的第三位華人市長。
  • 美國疫情之下迎來颶風季,勾起15年前的恐怖回憶……
    紐奧良市長雷·納金也於2010年卸任。然而他未能躲過法律的制裁。2014年,他因任職期間涉嫌受賄、欺詐、洗錢以及逃稅等多項罪名,被判處10年監禁。 另有美媒曝光稱,當時的美國政府下撥的救災款中,約有100億美元被冒領或濫用。
  • NASA「隱藏人物」的故事:幫助美國贏得太空競賽的非裔女工程師
    文/章江正值美國各地對非裔美國人遭受的歷史不公正現象進行反省之時,美國航空與航天管理局(NASA)6月24日宣布,該機構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總部大樓將以瑪麗·傑克遜的名字命名,以此來紀念該機構首位非裔美國女工程師。
  • 2017年中考滿分作文範例痛苦也是一筆財富
    痛苦也是一筆財富   ——致甜甜同學的一封信   甜甜同學:   你好!作為同齡人,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和處境,但作為生活的挑戰者,我必須給你一個忠告:珍惜你的痛苦,他是你明天的財富。   種子在痛苦中萌生,嬰兒在痛苦中分娩,雄鷹在痛苦中展翅。沒有痛苦的殘陽如血,怎有美麗的朝暉噴薄而出?
  • ▷真正的成長,需要「改變」過去
    點擊關注莫大人,置頂或星標公眾號每晚跟你說☽晚安很快地,他們就墜入愛河。「你怎麼不試試掙脫繩子?」每次表演完後,大象就重新被綁住了木樁上。母象看著心疼,疑惑地問道。 「沒用的,這是我的命運」,大象無奈地搖頭道,「要不......要不你留下來陪我吧。」 母象苦勸多時,甚至主動上前拉他,可都無濟於事,心痛之餘,她只好悻悻離去。
  • 「減壓說」為什麼人的記憶裡,痛苦比幸福要更多?
    01為什麼我們總記得痛苦的事而非幸福的事?為什麼小時候被狗咬過即使長大後依然怕狗?為什麼你依然忘不了那個傷害過你的前男/女友?太長不看版1、痛苦的記憶的確讓人印象更加深刻。2、這種現象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3、痛苦記憶和腎上腺素息息相關。4、適當的喝水可以抑制腎上腺素,緩解壓力。
  • 閱讀史就是我的生命成長史
    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她)的精神發育史。」回顧自己的學習、工作經歷,正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大學時讀中文系,畢業後做中學語文教師,之後從中學進入大學任教,現在又從大學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軌跡看似偶然,但每一步都潛藏著閱讀的作用,可以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也是他(她)的生命成長史。
  • 印度裔在美國收入最高,華裔差在哪裡?
    在美國,印度裔人口數不算多,僅佔美國總人口的1%。人口量雖不大,質量卻很高。美國印度裔多是專業人才,僅在1997-2013年間,美國發放的H-1B(特殊專業人員-臨時工作籤證),印度人就佔了一半。現如今,有一大部分印度裔都匯集在美國矽谷,並且在矽谷科技公司做得風生水起。在矽谷,印度裔高管、CEO比比皆是。
  • 那些在痛苦中學會的,必將使你更強大
    如何面對痛苦,擺脫痛苦,是很多人思索一生的難題。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說:當我們對痛苦無能為力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那些痛苦慢慢走遠。無論怎樣的痛苦,都會隨時間發生改變。也許痛苦會被我們逐漸接受,也許會被消解掉,也許會隨著我們一起成長。
  • 給非裔室友下鉈毒,最高20年監禁!
    是的,他就是兩年前引發中美兩國巨大關注的中國留學生給非裔室友投毒案的涉案人員——楊裕凱(音譯)圖源:lehighvalleylive這則令人瞠目結舌的投毒案經過兩年多的審理,於周二宣判。這名前里海大學中國籍留學生楊裕凱周二在法庭承認,他曾試圖用一種用於製造老鼠藥的化學物質(鉈毒)毒死非裔室友朱萬(Juwan Royal)。圖源:每日郵報最新消息,楊裕凱在法庭表示自己對謀殺未遂的罪名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