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財富,扯淡

2020-12-06 子天Adolf

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

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

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轉眼間,快4月了,

前同事去年的年終獎還沒發,

績效也沒發,找我過來訴苦:

"再這樣下去,我都要吃土了。"

不用猜,我都知道原因——

不是公司沒錢,是公司總會找到理由,

給年輕員工的薪資低一點,

獎金髮慢一點。

最重要的,還會一直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我"調侃"道:"年輕人,多吃點苦好,

這都是你未來的財富。"

他當然知道我是在模仿領導的口吻。

這個領導,可能也是你的領導,

也可能是你的長輩。

你喊累了,他們會說:

"你看我們以前多能吃苦。"

你反抗了,他們會說:

"你們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

…………

我是什麼時候懷疑這句話的呢?

從看到了陳虻的這句話開始: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作家阿營寫過他的父親,

對吃的不講究,穿衣也湊合,

甚至在三伏天堅持不開空調,

讓阿營和他一起搖著扇子喝熱茶,

說這樣能夠出汗解暑。

"後來,我來到外地上大學,

他仍然不忘記在電話結尾說上一句:一定要吃苦。"

阿營的父親大概迷戀這麼一句話:

年輕時候吃過的苦,

都會成為你未來的路。

但是,這個未來的路,

往往都會是一錯再錯的路。

比如阿營終於在一天,

拿著一隻杯口起毛的刷牙杯刷牙時驚醒:

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像極了他……

"凡事都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

不這樣做就覺得是投機取巧,

心裡惶恐、惴惴不安。"

阿營的反思,也許應是我們的反思:

人就是這樣,你想快樂,

自然就會好事接踵而至;

你選擇了靠攏苦難,

它們也會嗅著氣味前來投奔你。

心理學作者邵琪講過一個心理學故事。

說是有一個患有奇怪遺傳病的家族,

每個人生下來都只有兩根手指,

為了維持生計,

他們祖祖輩輩在馬戲團扮演小丑。

可是突然有一人,

竟奇蹟般地沒有遺傳兩指病,

這本來是天大的好事情,

然而他們世世代代都只會扮演小丑,

這個正常的孩子沒了特有的兩指,

沒辦法繼承祖業,竟無路謀生,

最後,他只好砍去了多餘的八根手指。

這是一個關於受虐心理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自我感動的故事——

做人的最大悲哀之一,

就是大多數人並非在苦難中創造價值,

而是喜歡創造苦難,

還沉浸在這種自我感動中。

不正是這樣麼?

我們本可以對自己好一些,

也可以對這個世界提出我們的要求,

最終乏味的生活還是一遍遍地重複,

困難一遍遍地被創造出來,

也一遍遍地自我感動。

來看2000多年前,

羅馬的思想家西塞羅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人把一幅畫給一位無神論者看,

畫上畫著一群正在祈禱拜神的人,

並告訴他,這些人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來。

無神論者淡淡一問:

我想看看那些祈禱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成功人士會對我們進行苦難教育,

強調自己當年吃過多少苦讓自己體悟到多少人生的道理,從而導致成功,

但殊不知,吃了太多苦,

泯然眾人的更多,只是這些人沒有話語權。

所以,把吃苦跟成功畫上等號,

從來都是一個強盜邏輯。

你不快樂,不幸福,跟你吃了多少苦,

從來沒有必然聯繫;

你終須知道,並沒有那麼天降大任於你。

寫到這,我要感謝下我的父母。

上大學時,家裡發生了變故,

經濟一下子拮据起來,

但家裡給我的生活費一點沒降低,

甚至還增加了我的戀愛經費,

我也得以繼續吊兒郎當喝閒酒,看閒書。

就有親戚說我爸:「該讓小孩吃點苦了,

不能老是這麼慣著,那誰家條件比你好,

孩子都兼職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

然後我爸說了一句話,

註定會成為我們家訓的話:

「小孩就是要慣出來,敢花的人才敢掙。」

誠然,我爸這句話有點賭氣的成分,

但不無道理。

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吃那些無意義的苦上,

我花了錢,但我見了世面;

我由著性子棄工從文,

但我發現了真正想要的生活,

以及自己真正所擅長並願意為之成長的領域。

換句話說:我沒有刻意追求吃苦,

相反一直提升著自己的渴望閾值。

看過知乎網友「cxxnxxn」分享的一個故事,

很有感觸。

這是他剛入清華大學時開學典禮上的一個場景。

一個老教授緩緩上臺……

回憶著自己在園子裡的學生時代,

說他成績一般、翹課貪玩,

班上同學如何天賦異稟,努力認真。

然後他說到現在國內外一些重要的會議都會邀請他發言致辭,

中央部委討論規劃和政策也要叫上他……

最後他就問現場的新生:

「為什麼一個學術能力不算突出的人,

卻仍然能登上學科的頂端,獲得所謂的『成功』,

這『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是你,你會怎麼猜?

你或者會猜,這老教授後來痛改前非,

吃了很多苦,甚至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

才取得如今的成績。

但老教授的回答明顯出了所有人的意外:

「因為,我比同齡的學者都活得長!」

無從獲知更多消息,

但老教授必然是一個在事業上努力的人。

也必然不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中吃苦的人。

因為那些懂得在生活中犒勞自己的人,

才能不辜負自己事業上的努力。

話說回到前文提到的前同事,

她之所以說到吃土,

並非她工資真的低到不可思議,

而是她是個吃不了苦的人。

家裡有房子,

但她租了個離公司更近的房子。

因為這,她媽媽大發雷霆:

家裡有房子你不住,

不會吃苦耐勞的人談什麼詩和遠方?

面對公司的苛刻,媽媽的不理解,

她說了一句話,我印象深刻:

既然世界不疼我,

那我只能好好自己疼自己。

不會吃苦耐勞的人真就不能談詩和遠方麼?

並不,世界給予了我們苦難,

不是讓我們去感謝苦難,

相反,

是為了讓我們感謝從苦難中走出的自己,

懂得犒勞自己。

再沒什麼比這句話更正義:

既然世界不疼你,那就好好疼自己

相關焦點

  •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看見》:柴靜,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從昨晚到今天上午,中間幾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我用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看見》。陳虻一語中的:「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新聞也大抵如此。所以,作為從業十幾年的新聞記者,柴靜的體悟少部分和新聞相關,大部分與生活相連:我們都努力把自己報導的世界與生活隔開,但是都發現自己已經成為它的一部分。
  • 痛苦是一筆財富(作文素材)
    痛苦是一筆財富(作文素材) 2013-09-04 15:5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痛苦是警醒喜樂是財富
    無論選擇哪一條路,痛苦是警醒,喜樂是財富!
  • 2017年中考滿分作文範例痛苦也是一筆財富
    痛苦也是一筆財富   ——致甜甜同學的一封信   甜甜同學:   你好!作為同齡人,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和處境,但作為生活的挑戰者,我必須給你一個忠告:珍惜你的痛苦,他是你明天的財富。   種子在痛苦中萌生,嬰兒在痛苦中分娩,雄鷹在痛苦中展翅。沒有痛苦的殘陽如血,怎有美麗的朝暉噴薄而出?
  • 對痛苦的思考就是財富,承受痛苦也是一種清洗和歷練
    ——「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承受痛苦對我們是一種清洗。」——「不要因為走得太遠,忘了我們為什麼出發。」——「中國男足豪言2050奪得世界盃冠軍。我們就是要站在2050,甚至更遠的地方來看我們自己.」
  • 財富靠自己積累,命運靠自己轉彎,情緒、痛苦與快樂由自己決定
    財富、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生的快樂與否,也取決於對事物本來的看法,痛苦與快樂都由自己的情緒去決定。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和諧的人際關係屬於一種財富,豐富的理論知識屬於一種財富,高尚的品德屬於一種財富。財富是無邊無際的,財富也無處不在。精神上的,物質上的,不管有多少種,都必須靠自己積累。
  • 猶太人說痛苦中蘊含著一種力,是一筆財富,此話何意?
    猶太智慧之書《塔木德》認為:「痛苦之中蘊含著一種力,而且痛苦是一筆財富,」此話何意?所以,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心理學家都把控制痛苦當成一門很重要的功課,它也是大多數人都很感興趣的話題,那麼,痛苦真的可以控制嗎?當然是可以的,痛苦有著特定的時間性和空間性,其變動也是有著固定規律的,這就決定了它可以擺脫,也可以戰勝。首先,我們不能草率地說,一切痛苦就是不幸,一切不幸都是痛苦。
  • 苦難是寶貴的人生財富?任正非的深刻體悟: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任正非年輕時期是吃物質匱乏的苦,還遭遇了不少挫折,中年又吃了「生活所迫」的苦,創業之後更是百倍千倍的苦,一度想要自殺…… 但任正非卻告訴人們,無法從痛苦中學到什麼,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 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不會扯淡
    當我們在面對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並接受審判,決定我們的靈魂進入永恆的快樂還是永恆的痛苦時,我們今生的作為、信賴的程度是我們唯一可以交出的籌碼,這個時候,你再多的金錢和再高的地位,都將無足輕重。當然,這些虛構的故事,對於篤信科學的人來說會嗤之以鼻,覺得不過是扯淡,他們唯一需要面對的詰問是:人活著是為了啥?人類之所以是人類,就是因為人類會扯淡。
  • 英國人有多愛扯淡,看這部 BBC 紀錄片就知道了
    不僅下議院辦相聲大會,英國媒體老大 BBC 也用說相聲的方式拍了部「歷史紀錄片」——《扯淡英國史》。 BBC 紀錄片有三大法寶:一個接一個的歷史古蹟、邊移動邊解說的主持人、各行各業的學者牛人。《扯淡英國史》當然少不了這 BBC 三件套。
  • 情感雜想,初戀是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經歷更是財富
    每個人的初戀都是甜蜜的也是痛苦的,不堪回首又禁不住的去回憶,每次都會流淚,但還是心裡有一種美好,流淌的熱淚不是傷心也不是不舍,是對從前自己的一種紀念。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段往事,有的人已放下,有的人卻總也放不下。難道放下的人真的放下了嗎?
  • 修仙都是扯淡?事實並非如此 科學家表示這還真的有點道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小說的愛好,現在喜歡看書的人是越來越少,大家都傾向於電子閱讀,而一旦使用了電子閱讀,網上那些花裡胡哨的小說,就會佔據你很大一部分視線,而在這些花裡胡哨的小說中,修仙黨自成一派,成為了頗受歡迎的一種小說題材,修仙這個東西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追捧,平日裡開開玩笑,修仙也成為了熬夜等活動的代名詞,不過大家都還是抱著玩笑的心態,真要說修仙,這不是扯淡麼
  • 美文|苦難是一種財富
    苦是人生的底色,全然沒有痛苦的人生似乎還沒有出現過。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只要是人,都會要經歷艱難困苦,甚至飽經磨難與痛苦。那麼,苦難是怎樣產生的呢?究其根源,有著內外的交替因素,外在的給予和內在的感受相互結合,交織在一起。當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相悖離時,苦難便隨形而至,於是產生了精神和肉體的痛苦。
  • 0415英語流利閱讀筆記:一點不假,科學家評出了世界最會扯淡的人
    在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們宣稱已找到了最常運用「扯淡」這個卑劣技巧的人群。他們研究了 4 萬名青少年,並得出以下結論:男生,特權背景出身的人,尤其是北美地區的人在扯淡這一「犯罪」領域高居榜首。在倫敦大學學院教育系主導該最新研究的約翰傑瑞姆表示:「每個人都認識一個會扯淡的人,但是針對這一人群的研究卻很少。」一起參與實驗的還有傑瑞姆在倫敦大學學院的同事尼基舒爾,以及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的心理學家菲爾帕克。
  • 那些在痛苦中學會的,必將使你更強大
    如何面對痛苦,擺脫痛苦,是很多人思索一生的難題。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說:當我們對痛苦無能為力時,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那些痛苦慢慢走遠。無論怎樣的痛苦,都會隨時間發生改變。也許痛苦會被我們逐漸接受,也許會被消解掉,也許會隨著我們一起成長。
  • 痛苦和快樂也遵循能量守恆原則
    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痛苦和快樂是對等的!所有的人在痛苦和快樂上都是公平的,窮人和富人的快樂和痛苦也是一樣的!許多人認為自己窮生活很痛苦,有錢人生活很幸福,其實這種認識是錯的!痛苦和快樂是由人的感知系統中的獎懲警報系統觸發產生的!
  • 扯淡!
    但,這個解釋,小編想說倆字「扯淡」!第一,性染色體並不是全部染色體!!!第二,憑什麼認為智力來自X染色體???第三,憑什麼認為智力與Y染色體無關???難道只因為女性沒有Y染色體就,但有智力,就推斷認為Y染色與智力無關。
  • 當「掏肛」鬣狗遇上「扯淡」豺,真是一物降一物,不得不服啊!
    當「掏肛」鬣狗遇上「扯淡」豺,真是一物降一物,不得不服啊!豺狼虎豹中的豺到底是哪一類動物呢,其實它並不是什麼強大的對手,而是草原上小小的胡狼,胡狼又可以稱作是豺。它們的體型屬於草原上又細又小的。當「掏肛」鬣狗遇上「扯淡」豺,真是一物降一物,不得不服啊!胡狼在捕食獵物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比較小的獵物。如果碰到比自己大的動物,就會快速的咬一口,然後再逃跑,如果看到獵物沒有追自己的時候又會跑回來咬一口,雖然這個方法有點笨,但是有的時候也可以讓它們搞定一個大型動物。這隻胡狼在草原上發現了一隻落單的鬣狗。
  • Linus Torvalds:談創新純屬扯淡,完成工作才是正事
    他很直白的表示:「行業所說的這麼多的創新是扯淡。任何人都可以創新,所謂的大而不同毫無意義」。
  • 彥鋒:使你痛苦的東西,終將使你變得強大
    真格基金——徐小平說 :創業帶來的最偉大的東西:   「給投資熱帶來財富,給創業者帶來財富,最重要的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精神財富。」   創業者在骨子裡就屬於愛折騰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