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種會騙自己的動物。
我們吃了很多無益的苦,虛擲了不少年華,
所以有人就想說,這種經歷是崇高的
壹
轉眼間,快4月了,
前同事去年的年終獎還沒發,
績效也沒發,找我過來訴苦:
"再這樣下去,我都要吃土了。"
不用猜,我都知道原因——
不是公司沒錢,是公司總會找到理由,
給年輕員工的薪資低一點,
獎金髮慢一點。
最重要的,還會一直增加他們的工作量。
我"調侃"道:"年輕人,多吃點苦好,
這都是你未來的財富。"
他當然知道我是在模仿領導的口吻。
這個領導,可能也是你的領導,
也可能是你的長輩。
你喊累了,他們會說:
"你看我們以前多能吃苦。"
你反抗了,他們會說:
"你們年輕人,就是吃不了苦。"
…………
我是什麼時候懷疑這句話的呢?
從看到了陳虻的這句話開始:
"痛苦是財富,這話是扯淡。
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
貳
作家阿營寫過他的父親,
對吃的不講究,穿衣也湊合,
甚至在三伏天堅持不開空調,
讓阿營和他一起搖著扇子喝熱茶,
說這樣能夠出汗解暑。
"後來,我來到外地上大學,
他仍然不忘記在電話結尾說上一句:一定要吃苦。"
阿營的父親大概迷戀這麼一句話:
年輕時候吃過的苦,
都會成為你未來的路。
但是,這個未來的路,
往往都會是一錯再錯的路。
比如阿營終於在一天,
拿著一隻杯口起毛的刷牙杯刷牙時驚醒:
看到鏡子裡的自己像極了他……
"凡事都把自己逼到沒有退路,
不這樣做就覺得是投機取巧,
心裡惶恐、惴惴不安。"
阿營的反思,也許應是我們的反思:
人就是這樣,你想快樂,
自然就會好事接踵而至;
你選擇了靠攏苦難,
它們也會嗅著氣味前來投奔你。
叄
心理學作者邵琪講過一個心理學故事。
說是有一個患有奇怪遺傳病的家族,
每個人生下來都只有兩根手指,
為了維持生計,
他們祖祖輩輩在馬戲團扮演小丑。
可是突然有一人,
竟奇蹟般地沒有遺傳兩指病,
這本來是天大的好事情,
然而他們世世代代都只會扮演小丑,
這個正常的孩子沒了特有的兩指,
沒辦法繼承祖業,竟無路謀生,
最後,他只好砍去了多餘的八根手指。
這是一個關於受虐心理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自我感動的故事——
做人的最大悲哀之一,
就是大多數人並非在苦難中創造價值,
而是喜歡創造苦難,
還沉浸在這種自我感動中。
不正是這樣麼?
我們本可以對自己好一些,
也可以對這個世界提出我們的要求,
最終乏味的生活還是一遍遍地重複,
困難一遍遍地被創造出來,
也一遍遍地自我感動。
肆
來看2000多年前,
羅馬的思想家西塞羅講過的一個故事。
有人把一幅畫給一位無神論者看,
畫上畫著一群正在祈禱拜神的人,
並告訴他,這些人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來。
無神論者淡淡一問:
我想看看那些祈禱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成功人士會對我們進行苦難教育,
強調自己當年吃過多少苦讓自己體悟到多少人生的道理,從而導致成功,
但殊不知,吃了太多苦,
泯然眾人的更多,只是這些人沒有話語權。
所以,把吃苦跟成功畫上等號,
從來都是一個強盜邏輯。
你不快樂,不幸福,跟你吃了多少苦,
從來沒有必然聯繫;
你終須知道,並沒有那麼天降大任於你。
伍
寫到這,我要感謝下我的父母。
上大學時,家裡發生了變故,
經濟一下子拮据起來,
但家裡給我的生活費一點沒降低,
甚至還增加了我的戀愛經費,
我也得以繼續吊兒郎當喝閒酒,看閒書。
就有親戚說我爸:「該讓小孩吃點苦了,
不能老是這麼慣著,那誰家條件比你好,
孩子都兼職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
然後我爸說了一句話,
註定會成為我們家訓的話:
「小孩就是要慣出來,敢花的人才敢掙。」
誠然,我爸這句話有點賭氣的成分,
但不無道理。
我沒有把時間浪費在吃那些無意義的苦上,
我花了錢,但我見了世面;
我由著性子棄工從文,
但我發現了真正想要的生活,
以及自己真正所擅長並願意為之成長的領域。
換句話說:我沒有刻意追求吃苦,
相反一直提升著自己的渴望閾值。
陸
看過知乎網友「cxxnxxn」分享的一個故事,
很有感觸。
這是他剛入清華大學時開學典禮上的一個場景。
一個老教授緩緩上臺……
回憶著自己在園子裡的學生時代,
說他成績一般、翹課貪玩,
班上同學如何天賦異稟,努力認真。
然後他說到現在國內外一些重要的會議都會邀請他發言致辭,
中央部委討論規劃和政策也要叫上他……
最後他就問現場的新生:
「為什麼一個學術能力不算突出的人,
卻仍然能登上學科的頂端,獲得所謂的『成功』,
這『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是你,你會怎麼猜?
你或者會猜,這老教授後來痛改前非,
吃了很多苦,甚至不惜損害自己的身體,
才取得如今的成績。
但老教授的回答明顯出了所有人的意外:
「因為,我比同齡的學者都活得長!」
無從獲知更多消息,
但老教授必然是一個在事業上努力的人。
也必然不是一個喜歡在生活中吃苦的人。
因為那些懂得在生活中犒勞自己的人,
才能不辜負自己事業上的努力。
柒
話說回到前文提到的前同事,
她之所以說到吃土,
並非她工資真的低到不可思議,
而是她是個吃不了苦的人。
家裡有房子,
但她租了個離公司更近的房子。
因為這,她媽媽大發雷霆:
家裡有房子你不住,
不會吃苦耐勞的人談什麼詩和遠方?
面對公司的苛刻,媽媽的不理解,
她說了一句話,我印象深刻:
既然世界不疼我,
那我只能好好自己疼自己。
不會吃苦耐勞的人真就不能談詩和遠方麼?
並不,世界給予了我們苦難,
不是讓我們去感謝苦難,
相反,
是為了讓我們感謝從苦難中走出的自己,
懂得犒勞自己。
再沒什麼比這句話更正義:
既然世界不疼你,那就好好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