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我們歷來流行一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人生理念,我以前也信奉這套,覺得自己今天所吃的苦,必然會帶來很好的回報。
其實不是這樣的,反正我覺得自己過去很多苦是沒必要去吃的,等於是白白浪費掉了。而且我看過有些人大半輩子在吃苦,但仍然是困在「苦中苦」裡,一點也沒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意思。
如果我們看任正非的過往,那他可謂吃了太多苦,甚至有人給他寫書,稱其為「苦難英雄」。任正非年輕時期是吃物質匱乏的苦,還遭遇了不少挫折,中年又吃了「生活所迫」的苦,創業之後更是百倍千倍的苦,一度想要自殺……
但任正非卻告訴人們,無法從痛苦中學到什麼,痛苦本身並無收穫。
眾所周知,在一些地方有留守在家的孩子,他們很小就在吃苦頭,有人認為這磨練了他們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想必沒有幾個父母願意這樣去「鍛鍊」自己的孩子。
這樣說的人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欺負那些吃苦的孩子不能打你嘴巴子。
永遠不要讚美苦難,歌頌痛苦。
曾有人問任正非,那些比您年輕四十歲的人,沒有您這樣的經歷,沒有您經歷過的苦難,您怎麼看待這一代人?
任正非很不喜歡這個說法,他強調這種邏輯是有問題的:
不是要把苦難作為必修課,如果人們都要經歷苦難,社會追求什麼呢?
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追求快樂和幸福,沒有人會想讓自己追求苦難和痛苦,就是那些讚頌苦難的人,也沒有願意自己去承受苦難的。
現在問你,如果讓你跟任正非互換,說你忍受幾十年的痛苦,就會跟今天任正非一樣厲害,有幾個願意的,請舉手。
當年有人問華為前董事長孫亞芳怎麼形容華為創業,她脫口而出「欲哭無淚」,任正非說三十年來,華為全都是痛苦,沒有歡樂,每個環節的痛苦是不一樣的。
如果痛苦是好的,是苦難在成就英雄,那它們就不至於那麼難以忍受,實際上,它們不是必修課,每一個經受苦難的父母都不想孩子再受自己當年的苦。
別人給你帶來了痛苦,讓你遭受了苦難,你覺得自己應該感謝他們嗎?
吃苦沒有意義,痛苦本身沒有收穫,我們不應該讚頌苦難,而應該是打敗苦難,消滅痛苦。
要知道,在苦難臨頭的時候,如果你毫無作為,那苦難不會自己離開,你也會一直苦下去。世上有太多人都是這樣,沉淪苦海而不可自拔。
人生的關鍵是從自我反思,有總結,有改進和提升,普通人能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經驗,而一流的人卻能從別人那裡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所謂苦難,要麼是別人做錯了,要麼是自己做錯了,但不管哪種,我們都應該是拿出「與天鬥,其樂無窮」的氣概,在鬥爭中消除苦難,提升自己。
世上的很多問題其實不複雜,你看見了,經歷了,你就應該能找到方法,還是要多動腦筋,多分析,多研究,總結經驗,認準本質,找出規律。
無論人生還是事業,未來的方向和道路是從哪裡來的?提出假設,根據反饋修正假設,驗證假設,取得成功。任正非說得好:
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沒有正確的思想;沒有正確的思想,就沒有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理論,就不會有正確的戰略。
苦難和痛苦不會成就誰,就像時間的增長並不代表智慧和能力的增加,這個世界有太多人都是越活越糊塗的。
只有你思想清楚,去做正確的事,時間的積累才有意義。苦難也是如此。
「我認為人生是非常美好的,但過程確實痛苦。」任正非曾告訴年輕人,人生有些痛苦是客觀存在的,而更多痛苦是人的主觀意識和行為,生而為人,我們應該是去化解痛苦,而不是被痛苦所擊倒。
苦難不是寶貴的人生財富,與苦難鬥爭、打敗苦難才是寶貴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