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近來,印度尼西亞華裔踴躍從政,有數名華裔企業家和政治領袖已經表態將角逐北蘇門答臘多個地區的市長選舉。
北蘇門答臘的20個市鎮將在今年底舉行選舉,競選活動還未開跑,已有一些華人頻頻在社區活動中亮相,希望提高選民對他們的認識,增加他們在選舉中的勝算。
來自北蘇門答臘馬達高原東坡城市先達(Pematang Siantar)的華裔企業家尤努斯(Yunus Timotius)告訴《雅加達郵報》,他不久前開始以市長候選人的身份會見居民,獲得了民眾積極的回應。
他說:「或許這是第一次有華裔角逐市長,所以民眾對我參選市長都表現得很熱情,尤其是當地華裔社群。」
現年52歲的尤努斯去年12月6日向執政的鬥爭派民主黨註冊為市長候選人,但他表示,他最終應該會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
先達的華裔佔總人口(25萬人)的約15%,尤努斯說,從當地華裔社群對他的支持,以及他在多個不同社區擁有廣泛人脈來看,他有信心即便是以獨立候選人參選,也能在市長選舉中脫穎而出。
至於選舉經費問題,他透露,已有數名捐贈者和志願者為他籌集了10億印度尼西亞盾(約48.93萬元人民幣)的選舉經費。
除了尤努斯,還有另兩名華裔商人準備參與先達的市長選舉,他們是先達的蘇吉託(Sujito)和棉蘭的蘇曼迪(Sumandi Wijaya)。
棉蘭也有數名華裔政治領袖有意角逐該市的市長選舉,其中包括鬥爭派民主黨的哈欣(Hasyim)。目前是棉蘭市議員的哈欣,去年在國會選舉中,是得票率最高的鬥爭派民主黨候選人。他表示,若被該黨提名角逐棉蘭市長,他有信心勝出。
他說,棉蘭華裔社群的支持是關鍵,因為華裔佔了該市250萬人口的四分之一。已經任職市議員兩期的哈欣說,他對於印度尼西亞民主的發展感到滿意。他說所有公民包括華裔在地方選舉中都有同等機會,這對印度尼西亞的民主進程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華裔坐鎮多個立法和行政機構,這顯示我們的民主已經有所邁進。」
由於歷史原因,印度尼西亞華裔參政意識薄弱。但自1999年民主化改革以來,華裔在當地的社會政治地位與日俱增,印度尼西亞政壇先後湧現了創意與旅遊經濟部長馮慧蘭(Mari Pangestu)、雅加達首都特區首長鍾萬學(Basuki Tjahaja Purnama),以及西加裡曼丹副省長黃漢山等一批華裔政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