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是2020年美國選舉日。總統選舉、國會選舉以及多個州和地方選舉同日舉行,而最受關注的無疑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喬·拜登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之間的爭奪。
川普和拜登選前最後一日爭奪「搖擺州」
美國總統選舉日前一天,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現任總統唐納·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在「搖擺州」進行「最後一分鐘」拉票活動。
2日,川普在4個州舉行5場競選集會,分別是北卡羅來納州費耶特維爾市、賓夕法尼亞州斯克蘭頓市、威斯康星州基諾沙市、密西根州特拉弗斯城和大急流城。與2016年選舉一樣,川普今年也在大急流城結束競選活動。
上述四州被普遍視為可能左右今年總統選舉結果的「搖擺州」。今年另外兩大「搖擺州」是佛羅裡達和亞利桑那。「搖擺州」指選情膠著的州。
另外,斯克蘭頓是拜登的出生地,基諾沙是全美反種族歧視及反警察暴力執法活動的「焦點」地區之一,該市一名黑人男子今年遭警察從背後連開7槍癱瘓。
賓州同樣是拜登的重點拉票州。繼前一天在賓州費城舉行競選集會後,拜登2日先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發表競選演說,隨後再次回到賓州,在匹茲堡舉行多場競選集會。
為何「搖擺州」至關重要
美國總統選舉採取「選舉人團」制度,由代表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538名選舉人組成,各地選舉人票數不等。除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外,其他地區實行「贏者通吃」規則,即贏得選民票最多的候選人獲得本地區所有選舉人票。候選人獲得超過半數選舉人票(270張或以上)即可當選總統。
按照該制度,即便在全美取得普選票優勢,也不一定最終贏得選舉。因此,兩黨候選人支持率膠著的「搖擺州」選舉結果至關重要。2016年總統選舉,川普普選票落後,但是依靠拿下多數「搖擺州」當選。
2020年總統選舉,佛羅裡達、賓夕法尼亞、北卡羅來納、亞利桑那、密西根和威斯康星被普遍視為左右選舉結果的「搖擺州」。
為何郵寄選票引人關注
總統選舉投票主要分為現場和郵寄投票兩種形式。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總統選舉中,郵寄投票的選民明顯增多。「美國選舉計劃」網站統計,超過9600萬名選民已經提前投票,其中超過6100萬人以郵寄方式投票。
相比現場投票,郵寄投票處理環節更複雜、耗時更長,可能導致選舉結果推遲揭曉。
為何選舉難以彌合美國社會撕裂
在經濟衰退背景下,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三大因素交織,令大選之年的美國社會亂象頻生。
政府防控不力導致美國新冠疫情持續肆虐。選舉日前一周,是美國疫情暴發以來「最糟糕一周」,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928萬例,死亡超過23萬例。
新冠疫情下,美國長期存在的系統性種族歧視問題更顯尖銳,多地抗議活動已持續數月,族群對立和社會撕裂加劇。
近年來,美國政治極化日趨尖銳,黨爭愈演愈烈,相互「制衡」淪為彼此「否決」。政治極化加劇社會撕裂,社會撕裂又反作用於政治極化,美國人民成為最大受害者。
(綜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