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訪問浙江工業大學

2021-01-13 小生博士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教授錢逸泰做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第175期至真講壇,作了題為《微納米材料的晶體化學》的學術報告。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出席活動並為錢逸泰頒授學術報告紀念證書,材料學院師生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

在報告中,錢逸泰從微納米材料的晶體生長出發,結合自己多年豐富的科研經歷,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水熱、溶劑熱及熔巖方法在晶體生長方面的應用,深入分析了晶體化學在新材料發現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報告同時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電池安全介紹了納米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儲能方面的應用,分享了團隊在水系電池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從實驗室紐扣電池研究到原電池中試研發的經驗。錢逸泰強調要引導學生積累專業知識、養成科學素養、敢於善於溝通,不斷發揮主觀能動性。

報告結束後,錢逸泰還與師生就人才培養、科研理念和探索精神等方面作了深入的交流。

錢逸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山東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2-1985年,1989-1990年在美國布朗大學訪問;1992-1993年在美國普渡大學訪問。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獲200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年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2011年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為中國化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2008年6月至今為中國化學會顧問,2008年當選英國皇家化學會(RSC)會士(Fellow),201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

在Science,J. Amer. Chem. Soc. 等國際雜誌上發表900餘篇論文,被他引36000餘次,H 因子103。培養了一百多名博士,9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6人被評為「長江學者」,7人獲得中科院百人計劃,2人獲得「優青」,3人被評為「泰山學者」。

錢逸泰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受聘為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中新社泉州二月二十八日電(李凌 曾福志 張羅應)著名的無機材料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逸泰教授二十八日上午欣然受聘為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名譽教授。華僑大學校長吳承業向錢逸泰教授頒發了名譽教授聘任證書。  在華僑大學李克砌紀念樓四樓會議室,吳承業校長親切會見了錢逸泰教授,向他介紹了華僑大學近年來的辦學情況。
  • 錢逸泰院士訪問理化所
    應中國科學院功能晶體與雷射技術重點實驗室邀請,4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並作了題為synthesis of nano-materials via low temperature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理化所研究員陳創天主持。
  • 錢逸泰院士到寧波材料所交流訪問
    錢逸泰院士到寧波材料所交流訪問 2015-09-0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9月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科院院士錢逸泰應動力鋰離子電池工程實驗室主任劉兆平之邀到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
  •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山東大學新增一位院士錢逸泰至此已有5位院士 王原 苗坤 報導
  •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教授訪問貴州民族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教授訪問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    2019-05-05 大 中 小   4月2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教授訪問我校
  • 田志剛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中國高校之窗田志剛院士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的67位院士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志剛教授增選為醫藥衛生學部院士。田志剛,1956年10月出生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82年獲山西醫科大學學士學位, 1985年獲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免疫學碩士學位,1989年獲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醫學部)免疫學博士學位。
  • 中科院錢逸泰院士來我校作學術報告
    2004年2月12日及13日下午3時,中國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教授應特種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邀請為師生作了題為「科學研究的開始與評價」及「納米材料溶劑熱合成」的學術報告。    錢逸泰院士目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化學與材料學院院長、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常委、國際《固體化學雜誌》編委,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將溶劑熱合成技術發展成一種重要的固體合成方法,創造性地發展了有機相中的無機合成化學,實現了一系列新的有機相無機反應,大大降低了非氧化物納米晶材料的合成溫度,多項研究成果在著名的《Science》雜誌發表。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朱利中教授長期從事汙染物界面行為調控及其土壤-水有機汙染控制技術和工程應用等研究工作。    朱利中院士介紹:    朱利中,男,漢族,1959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5年2月參加工作,原杭州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
  • 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訪問北京大學
    9月25日下午,美國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訪問北京大學,並與北大師生座談交流。王小凡圍繞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評價與機構評估這一主題,分享了國際上的先進經驗和他的個人體會。交流會開始前,郝平會見了王小凡。副校長龔旗煌等陪同會見。
  • 浙江大學教授葉志鎮、任其龍入選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繼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其中,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志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兩位新院士吧!葉志鎮葉志鎮,男,漢族,1955年5月出生,浙江蒼南人,1984年4月2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1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光儀系光學儀器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先生逝世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曹楚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27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歲。1952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化學系。浙江大學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他在中國領導和開拓了腐蝕電化學領域,出版了《腐蝕電化學原理》等專著。回顧成長經歷,曹楚南曾在《院士自述》中寫道:「其實,治學要用笨功夫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只是我對於這個道理,是通過學習中的成功與失敗和工作中的摸索,比較晚才切身領悟到的。」
  • 中科院丁林教授受聘合肥工業大學「雙聘院士」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8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韓玉潔 錢俊)1月3日,合肥工業大學舉行中科院丁林教授「雙聘院士」聘任儀式暨學術報告會。該校校長梁樑出席聘任儀式並為丁林院士頒發聘書。聘任儀式由該校黨委副書記陳剛主持。
  • 這位院士是納米領域先驅,桃李滿天下卻為何引發爭議?別有內情!
    他是中國納米材料領域的先驅,在納米材料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是「稻草變黃金」的操刀者,卻因此引起學界數年爭議;他桃李滿天下,四大弟子全部入選院士。他就是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錢逸泰教授。錢逸泰教授人物梗概錢逸泰出生於江蘇無錫,家裡是當地的名門望族。之後他考入山東大學化學系,從此與化學結下了一生之緣。改革開放後,錢逸泰數次出國訪問,後任教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雷達與信號處理專家 哈爾濱工業大學兩院院士劉永坦教授
    劉永坦是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祖籍湖北武漢,1936年12月1日生於江蘇南京。1953年至1958年先後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 清華大學 無線電系。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教研室主任、無線電系系主任,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研究生院院長,電子工程技術研究所名譽所長。劉永坦院士研製新體制對海探測雷達,突破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在強海雜波,大氣噪聲及電臺幹擾背景下信號處理和目標檢測問題,並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站。
  • 歷史回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歷任校長,你知道哪些呢?
    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長。1946年考入上海交大化學工程系,1951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歷任清華大學講師、 副教授、教授、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1985年始歷任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國家教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
  • 南昌大學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南昌大學人才培養又結碩果:我校校友鄭泉水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院士!鄭泉水教授是江西工學院(現南昌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82屆畢業生。鄭泉水,1961年3月生,固體力學和微納米力學專家,現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錢學森力學班首席教授、微納米力學與多學科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超滑技術研究所所長,南昌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
  • 中科院院士代表團訪問香港中文大學
    2月21日至25日,應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黃乃正院士的邀請,以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朱道本院士為團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代表團訪問了香港中文大學,並參加了該校舉行的「院士系列講座」及相關學術交流活動。從電磁鬥蓬談起」、Nuclear Energy Chemist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Emission, Fate and Respiration Exposure Risk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China為題,作了六場精彩的學術報告(見http://www.cuhk.edu.hk/oalc/cas_2011/),並參觀訪問了相關學系
  • 楊金龍、杜江峰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
    1985至199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分獲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義大利Padova大學、Cagliari大學、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單位工作和訪問。1996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逝世
    歲月不饒人,又一位中科院院士離我們而去。10 月 18 日凌晨,武漢大學對外發布公告,我國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 2020 年 10 月 17 日 20 時在武漢逝世,享年 80 歲。
  • 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有不少相同之處,比如都是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大學,都是中國很牛掰大學,相互之間也很有淵源。如果論不同之處,可就多了,下面分別說一說中國科學院大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不同之處。一、建校時間長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