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繼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其中,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志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兩位新院士吧!
葉志鎮
葉志鎮,男,漢族,1955年5月出生,浙江蒼南人,1984年4月2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1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光儀系光學儀器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志鎮教授長期從事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鋅等無機光電材料及關鍵技術研究。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浙江大學電機系本科學習,1982年2月至1984年10月浙江大學光儀系光電技術專業碩士、1985年1月至1987年12月浙江大學光儀系光學儀器專業博士研究生。1990年9月至1992年3月訪問學者身份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1988年1月開始在浙江大學材料系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任教,1994年晉升為浙江大學教授,1995年選為浙江省首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996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99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006年被聘為浙大首批求是特聘教授,2007年選為浙江省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8年被評為浙江省特級專家。1997年至2009年任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9年至2009年任浙江大學材料與化工學院副院長,2009年至2013年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2014年任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2014年至2018年任浙大首屆教代會教師發展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電子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納米材料協會理事長,《半導體學報》編委等。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科技一等獎3項,省部科技二等獎4項。2008年、2010年獲中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指導教師,曾獲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寶鋼優秀教師、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三育人」先進個人等榮譽。
研究領域和學術貢獻
長期從事寬禁帶半導體氧化鋅等無機光電材料及關鍵技術研究。在ZnO p型摻雜技術與LED發光器件,ZnO透明導電薄膜與透明電子器件,納米材料可控制備及環境、傳感應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創建的p型二元共摻雜理論獲國際同行廣泛採用,二元共摻技術與電致發光工作居國際前沿;發展n型高導電摻雜技術,突破無銦透明導電材料難題,技術被LED晶片企業採用,企業產出重大效益;是國際光電氧化鋅領域的主要引領者。發表學術論文6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2本,參編2本,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11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
任其龍
任其龍,1959年1月出生,浙江東陽人,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82年起一直在浙江大學學習和工作,期間曾赴日本大阪大學開展研究。
現任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製藥工程學科帶頭人,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工學會超臨界流體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化工學會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研究領域和學術貢獻
長期從事化工分離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創建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平臺技術,實現生物基原料到高端化學品的高效製造,取得系列創新成果。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獲發明創業獎、趙永鎬科技創新獎等獎勵。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十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90餘件。建成有國際影響的化工分離創新團隊,為我國化工、製藥等行業的綠色生態轉型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內容整合:吳雅蘭|柯溢能
圖片來源於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網站和受訪者本人
本文編輯:周亦穎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