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長」的浙大教授任其龍:從萬米長跑冠軍到新晉院士

2020-12-0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金云云 樊暢

11月25日,校黨委書記任少波看望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任其龍教授,向他表示祝賀,並轉交了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的賀信。

不久前,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榜上有名。

11月25日,浙江大學黨委書記任少波看望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任其龍教授,向他表示祝賀,並轉交了省委書記車俊、省長袁家軍的賀信。

紮根浙江大學40餘載,母校情深,任其龍是「土生土長」的浙大人。潛心化工學科,肩負期盼,任其龍是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走出的第一個工程院院士。直面「卡脖子」難題,勇往直前,任其龍在服務社會中踐行科研的意義,在教書育人中照進師者的初心。

「振興浙大化工,我們這代人是有責任的」

1978年,高考化學成績優異的任其龍考入浙大化學工程系。一段長達40餘載未曾間斷且仍將繼續的求是情緣,由此開啟。

在玉泉校區,老和山下,任其龍度過了自己的大學時光,先後獲得了浙大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我的導師是吳平東教授。他對學生很好,做科研也很細緻,喜歡做一些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項目,他常教導我們做課題要扎紮實實。」任其龍說,「我現在回憶,一代代師生傳承,還是會有痕跡留下來的。」

學生時代,拿過多年學校運動會「長跑冠軍」的任其龍,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運動達人」。一萬米跑,他曾在最後兩圈有所保留以節省體力參加接下來的4×400米比賽的情況下,跑出過35分多鐘的好成績。任其龍笑著說道,「搞體育的人是不服輸的,毅力肯定沒問題,還有就是懂得團隊精神也很重要。」

本科讀書期間,任其龍參加浙江大學校運會一萬米長跑比賽,曾打破當時的學校紀錄

而今40多年過去了,昔日青澀的學子已成長為化工學院自己培養出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

談及當選院士的心情,「責任」一詞在任其龍的話語中反覆出現。「能有幸當選院士,確實很高興,但我體會更多的是責任感和使命感。」他說,「化工學院的前身是創立於1927年的浙江大學化學工程系,它是我國第一個化工系。發揚求是精神和老化工優良傳統,振興浙大化工,使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這代人是有責任的,要爭口氣。」

任其龍院士團隊所在的玉泉校區第四教學樓

「國家的需要就是科研的意義」

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是任其龍潛心科研數十年不變的導向。「工科科研不能光自己悶著頭幹,要處理好校內校外關係,要與國家社會需求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既把國家和社會的需求解決了,也能反過來推動基礎理論研究向前邁進。」任其龍說。

如何攻克化學工程領域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助推國家產業轉型升級?任其龍及其團隊孜孜以求。

今年1月,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任其龍領銜的「天然活性同系物的分子辨識分離新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一次,任其龍瞄準的靶心是制約我國新藥創製與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用於醫藥創製的關鍵技術——天然活性物質分離製造技術水平與國外相差巨大,受到嚴重的專利與技術封鎖,高純活性單體90%以上依賴進口,高端產品市場份額僅佔全球3%。「製藥原料被國外壟斷,賣與不賣、賣什麼價全憑他們說了算,卡你的脖子,這怎麼行?」為了突破技術封鎖,任其龍帶領團隊「輪班倒」科研攻關,解決了分子選擇性低、分子辨識分離差、分子易乳化、容量小等一系列問題,建立了天然活性同系物分子辨識分離新方法與技術平臺,並成功投入產業化應用。一個項目,十餘年產學研結合攻堅克難,從此,我國天然活性同系物高純單體製造在世界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類似的項目其實還有許多。長期從事化工分離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創建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平臺技術,實現生物基原料到高端化學品的高效製造,任其龍取得了系列創新成果,為我國化工、製藥等行業的綠色生態轉型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緊扣國家社會的需要,是我們的責任。」在任其龍看來,中國是一個化工大國,化工領域還有很多「卡脖子」問題等待著我們去突破,而直面它們便是科研的意義所在。

「老中青結合,重視『傳幫帶』」

除了做好學術科研,加強人才引育、團隊建設、學生培養等,也是任其龍時刻掛在心上的問題。

「就工科而言,做好團隊建設尤為重要,要老中青結合,重視『傳幫帶』,不然年輕人無法獲得充分成長,工程也沒法做好。」在2009至2017年任化工學院院長的八年間,任其龍盡心盡力,竭盡所能進一步發展學科,優化學院人才生態。而今,學院當時引進的如陸盈盈、柏浩等年輕一代逐漸開始成為活力四射的創新生力軍。

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任其龍前行的腳步未曾有片刻停歇。他總是嚴格要求學生,強調做學術不能「忽悠」、馬虎,鼓勵學生要有品格、有實力。自認為是「嚴師」的任其龍,在學生眼中,則是一位「看上去有點威嚴,實際接觸起來很親切的老師」。

「我做本科畢業設計時就在任老師的課題組裡。任老師工作很繁忙,卻總會抽出時間與我們討論,指導方向。論文成稿後,任老師也很細緻地給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見。」目前已經是化工學院製藥工程專業研三學生的鄭芳說道,「畢設期間,我不小心摔傷了腿,任老師一直很關心我的傷情和恢復情況,讓人覺得很暖。任老師把學生的事牢牢掛在心上,我更慶幸能跟著任老師繼續學習。」

科研人的前行路沒有終點。如今,任其龍又把目光投向了更廣的化工領域,他將繼續在化工分離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中紮實前行,為我國醫藥化工、輕工食品、資源利用等諸多社會現實問題和發展瓶頸的解決挑燈探路。

任其龍院士個人簡介——

個人歷程:

1959年1月出生,浙江東陽人,博士,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浙江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82年起一直在浙江大學學習、工作,期間曾赴日本大阪大學開展研究。

現任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製藥工程學科帶頭人,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工學會超臨界流體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化工學會過程強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學術貢獻:

長期從事化工分離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實踐,創建分子辨識分離工程平臺技術,實現生物基原料到高端化學品的高效製造,取得系列創新成果。

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獲發明創業獎、趙永鎬科技創新獎等獎勵。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國家級項目十餘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90餘件。建成有國際影響的化工分離創新團隊,為我國化工、製藥等行業的綠色生態轉型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攝影 盧紹慶 樊暢;部分圖片由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提供)

相關焦點

  • 浙江大學教授葉志鎮、任其龍入選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相繼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其中,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志鎮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兩位新院士吧!葉志鎮葉志鎮,男,漢族,1955年5月出生,浙江蒼南人,1984年4月21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1月參加工作,浙江大學光儀系光學儀器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
  • 從廢物中淘到「黃金」浙大任其龍教授的項目今天獲得國家技術發明...
    2003年,當浙江東陽一家企業找到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教授任其龍尋求幫助時,以他為第一負責人的「天然活性同系物分子辨識分離新技術及應用」項目也就此萌芽。任其龍說,「製藥原料被國外壟斷,賣與不賣、賣什麼價全憑他們說了算,『卡』脖子,這樣真的不行。」
  • 中國工程院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公布,5位浙大教授上榜
    根據中國工程院網站公開信息,2019年院士增選的第二輪評審將在今年10月的最後一周進行,最終確定的總名額不超過80人。在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中,浙大教授佔據5個名額。以下是入選的浙大教授名單:童水光 浙大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候選人之一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主要從事重大機械裝備的結構強度與輕量化設計技術、數位化設計及仿真技術、鍋爐熱力學分析與仿真系統、逆向工程技術等領域的研究。
  • 2015新增兩院院士名單公布 浙大4位在職教授入選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12月07日訊(記者 吳俏婧)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浙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羅民興、地球科學學院教授楊樹鋒、建築工程學院教授陳雲敏3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純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浙大教師中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
  • 浙江新當選6名院士 這些大牛學者牛在哪裡
    昨天,他們是浙江最受人矚目的明星:陳雲敏、陳大可、羅民興、楊樹鋒、陳純、李家彪,浙江這六位新晉院士,刷爆了朋友圈。這些省內的大牛學者,在各自的科學研究領域獲得了出色的成就,很多是本報記者曾經採訪過的,這些科學家到底牛在哪裡?
  • 法拉赫再奪5000米冠軍 長跑之王地位無人能撼動
    在博爾特實現奧運會三三連冠壯舉的第二天,英國人法拉赫毫無懸念地奪得裡約奧運會男子5000米金牌,從倫敦到裡約,法拉赫從未讓男子5000米和10000米的冠軍旁落,無愧長跑之王。  法拉赫是個衝擊能力極強的長跑選手,但20日,他根本沒用出殺手鐧就輕鬆奪冠。從3000米開始,法拉赫就衝出重圍一直領跑,最終以13分03秒30的成績獲得金牌。
  • 中科院新晉院士謝毅:榮譽只是「副產品」
    中科院新晉院士謝毅:榮譽只是「副產品」   中新社合肥12月20日電 題:中科院新晉院士謝毅:榮譽只是「副產品」  中新社記者 吳蘭  2013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19日正式對外發布,中科院新增選院士53名,中國工程院新增選院士51名。
  • 浙江大學:30名本科畢業生當選兩院院士
    來源:浙股2019年兩院新增院士名單揭曉,共有7位院士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其中原浙江農業大學2名,原杭州大學1名。來自浙大本部、42歲的孫斌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院士。這7名新增院士簡歷如下:葉志鎮,1955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電機本科,1984屆光學儀器碩士,1987屆光儀系博士。現為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任其龍,1959年出生,浙江大學1982屆高分子化工本科,1987屆化學工程碩士,1998屆化學工程博士。現任浙江大學生物質化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浙江大學衢州研究院院長。
  • 中科院曲久輝院士新晉美國工程院院士
    總部位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的美國國家工程院於2019年2月7日公布了新晉院士的名單,此次當選者共包括86名院士以及18名外籍院士。
  • 兩院新晉外籍院士名單相繼公布 外籍院士能為中國做什麼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日前相繼公布了新晉外籍院士名單,引發社會關注。那麼,外籍院士是否只是個頭銜?什麼樣的外籍專家可以當選?他們將對中國的科技發展發揮哪些作用呢?  外籍院士 如何當選  什麼樣的外籍專家可以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中國夢·踐行者】31年研究搭建全球資料庫 中大新晉院士戴永久...
    【中國夢·踐行者】31年研究搭建全球資料庫 中大新晉院士戴永久:「堅持,砥礪前行,永遠奮鬥」金羊網  作者:張璐瑤  2019-12-03
  • 四位溫籍學者新晉中科院院士 他們與家鄉有繞不開的情愫
    溫州網訊 溫州市民的微信朋友圈,昨天被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刷屏。在61位新當選的院士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三名溫州籍學者成功上榜;新當選的16位外籍院士中,溫籍教授沈志勳在列。
  •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Ronald Kerry ROWE博士受聘浙大名譽教授
    、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女王大學教授Ronald Kerry ROWE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浙江大學黨委副書記周谷平致歡迎辭,並為Ronald Kerry ROWE頒發名譽教授聘書,佩戴浙大校徽。
  • 義大利89歲長跑名將與世長辭 已6位奧運人患新冠去世
    義大利截止目前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0萬大關,如今據外國媒體《Bulgaronline》報導,義大利長跑名將弗朗切斯科-佩羅納(Francesco Perrone)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去世,享年89歲。值得一提的是,弗朗切斯科-佩羅納是義大利首位因為感染新冠去世的奧運選手,而目前義大利的確診人數高居世界第4位。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王堅、吳漢明成為最「草根」的院士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院士名單中,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芯創智(北京)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漢明成為來自民營企業唯二當選的新晉院士。     過去10年,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主持研發了中國 自研的雲作業系統——飛天,突破 技術難題,實現中國雲計算從0到1的突破。王堅作為民營企業技術帶頭人的代表當選,也意味著民營企業科研力量逐漸成為國家科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1000多位兩院院士大多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國企等。
  • 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3位生物磁共振學者入選
    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3位生物磁共振學者入選 2020-05-01 0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韓國院士尹楨邦:讓浙大成為全球「先導者」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覺得70歲已經是個老爺爺了,但到浙大後一頭黑髮、一身西裝,尹楨邦教授開懷暢談在浙大的工作生活,不時笑眯了眼。2017年1月,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國家工程院雙院院士尹楨邦(Chung-Bang YUN)加盟浙大,成為浙大建築工程學院的全職兼任教授。尹楨邦曾在韓國、美國有過多年的求學及工作經歷,來浙大前已是韓國國家成就獎獲得者、結構工程領域的世界權威專家。結緣浙大,是他人生中的新階段。
  • 浙大最美教授胡海嵐,研發的藥物可能改變三億人命運,卻落選院士
    今年的兩院院士增選已經落下帷幕,已經89歲高齡的諾獎得主屠呦呦教授和年輕女科學家顏寧作為備受矚目的優秀科研工作者,雙雙未能成功入列;除此之外,剛剛獲得國際腦研究組織頒發的IBRO-Kemali國際獎、被稱為「世界抑鬱症救星」、身為國際神經領域頂尖科研人才、被寄予高期望的浙大最美女神教授胡海嵐也遺憾落選,更是令人深感遺憾。
  • 浙大教授玩起直播 高大上的微積分課火了
    「當你喜歡一個人,他的一點變化你都看在眼裡,別人都變成了常數,TA才是唯一變量……」近日,浙江大學的蘇德礦教授將傳統的課堂搬到了網絡直播間,最多時有2萬多人收看,儼然成了新晉「網紅」。
  • 5位華人當選工程院新外籍院士:有「身價最高華人教授」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對外公布了2017年新增選的67位院士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18位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  在這18位外籍院士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了解到,該院從1996年起評選外籍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在此次名單公布之前,工程院共有48位健在的外籍院士,其中年級最大的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是1996年當選的第一屆外籍工程院院士,他生於1917年,今年已整整100周歲。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增選18名外籍院士是歷屆增選中人數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