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歷任校長,你知道哪些呢?

2021-01-09 鄉隨者寫字的地方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醫學、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由中國科學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共建;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985工程、211工程,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今天我們來歷數下中科大的歷任校長,你知道哪幾位?

郭沫若——校長任期(1958.9-1978.6)

郭沫若(1892一1978)。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省樂山縣銅河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學日本,在九州帝國大學學醫。1921年,發表第一本新詩集《女神》。 1930年,他撰寫了《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1949年,郭沫若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主任、歷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長、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文聯主席等要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二、第三、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978年6月12日,因病長期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86歲。

嚴濟慈——校長任期(1980.2-1984.9)

嚴濟慈(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字慕光。出生於浙江東陽。物理學家。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48年加入九三學社。九三學社第一、二屆中央理事會理事,第三、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委,第五、六、七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嚴濟慈,其父嚴樹培,依靠種田養活一家人。嚴濟慈從小聰明好學,父母節衣縮食供他上學。他7歲入本村私塾,13歲在縣城宏道小學畢業,14歲入東陽中學。

1918年夏,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畢業於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數理化部和東南大學物理系。1923年秋,他利用為商務印書館編書的稿酬及他的老師何魯、胡剛復、熊慶來三位教授的資助,赴法國留學。1925年獲巴黎大學碩士學位。1927年,他完成了《在電場作用下石英的變形及其光學性質變化實驗研究》的論文,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1927年8月,他旋即回國,同時受聘擔任上海大同大學、中國公學、暨南大學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學的數學、物理學教授,併兼任中央研究院理論實業研究所籌備委員。嚴濟慈是我國現代物理學研究的開創人之一,是我國光學儀器工業奠基者之一。他是我國研究水晶壓電效應第一人。

管惟炎——校長任期(1985.4-1987.1)

管惟炎,物理學家 1928年8月18日生於江蘇如東。1957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大學。1960年獲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3年3月20日逝世。 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低溫物理學報》主編。主要從事低溫與超導研究。在反向卡皮查熱阻問題、強磁場超導材料、超導磁體研製、第二類超導體、超導體負磁阻效應、高溫超導研究、同步輻射加速器建設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與他人合著有《超導電性》(一、二卷)、《超導研究75年》。合作研製了幾種具有國際水平的國產超導材料。解決了第二類超導體臨界場與臨界電流的起源問題,發明了一種測量強場超導材料臨界特性的新方法,驗證了超導體的相變熱力學關係式。

滕藤——校長任期(1987.1-1988.2)

滕藤(1930—),江蘇江陰人。核化工學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長。1946年考入上海交大化學工程系,1951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歷任清華大學講師、 副教授、教授、研究生院院長、副校長。1985年始歷任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國家教委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主編和出版專著10餘部,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數百篇,涉及生態經濟、能源政策、可持續發展等學科領域,主要代表作包括《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上下卷,經濟管理出版社,2001年1月)、《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展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2年)。

谷超豪——校長任期(1988.2-1993.7)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漢族,浙江溫州人,數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3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獲科學博士學位。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專長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撰有《數學物理方程》等專著。研究成果「規範場數學結構」、「非線性雙曲型方程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經典規範場」分別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

湯洪高——校長任期(1993.7—1998.6)

湯洪高,男,1939年9月7日出生,山東陽穀人。人物經歷1972年8月入黨,晶體物理學家,研究員,教授。1958年9月山東大學化學系晶體化學專業學習;1962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晶體物理專業研究生;1966年9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晶體學研究四室實習研究員;1973年9月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晶體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課題組組長(曾赴牛津大學物理系客座研究員);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晶體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1981年9月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晶體研究室主任、黨支部書記;

1983年7月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黨委書記;1985年7月中科院合肥分院黨組書記兼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黨委書記(1987年11月評為研究員);1988年12月中科院合肥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1990年5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教授;1993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委員、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98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2003年3月兼全國人大常委);2003年5月全國人大常委。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2001年9月遞補為中央委員)。

朱清時——校長任期(1998.6—2008.9)

朱清時, 物理化學家 1946年2月7日生於成都,籍貫四川彭縣。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等。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在分子局域模振動研究方面,成功地觀測和完整地分析了一系列高泛頻振動態的高解析度光譜,建立了局域模振動-轉動光譜學的一系列理論,並對上述高分辨光譜進行了完整的分析,還論證了多原子分子中單振動本徵態存在的可能性和條件。近年來,與合作者一起開創了對單分子化學的研究,並首次拍攝出化學鍵照片,對於掌握單分子和原子的行為規律和構造單分子的電子器件有重要意義。曾獲首屆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獎。

侯建國——校長任期(2008.9—2015)

侯建國(1959~),1959年10月生於福建平潭,祖籍福建福清市,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理化科學中心主任、教授;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重點實驗室主任。

萬立駿——校長任期(2015年3月—2017年6月)

萬立駿, 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7年7月生於遼寧大連,籍貫遼寧大連。1982年1月畢業於大連工學院機械系,1987年獲大連理工大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日本東北大學博士學位。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ECSTM)、電化學和表面科學的交叉學科的研究。發展了ECSTM的高分辨穩定成像技術和表面分子組裝的系列方法,提出了基於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組裝規律,並應用於表面分子組裝、組裝結構轉化和原子分子遷移等基本物理化學問題研究。研究了多種類型手性分子的表面吸附和STM成像機制,為表面手性識別和結構研究提供了又一方法。在電化學和納米科學的交叉領域進行研究,所發展的微納複合結構和碳網絡技術顯著提高了納米材料的電催化性能和電荷傳輸速率。曾獲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化學獎等。

包信和 (2017年06月起)

包信和,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8月生於江蘇揚中,籍貫江蘇揚中。198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化學系,1987年獲該校博士學位。曾在德國馬普學會Fritz-Haber研究所任訪問學者。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表面化學與催化基礎和應用研究。發現次表層氧對金屬銀催化選擇氧化的增強效應,揭示了次表層結構對表面催化的調變規律,製備出具有獨特低溫活性和選擇性的納米催化劑,解決了重整氫氣中微量CO造成燃料電池電極中毒失活的難題。發現了納米催化體系的協同限域效應,研製成碳管限域的納米金屬鐵催化劑和納米Rh-Mn催化劑,使催化合成氣轉化的效率成倍提高。在甲烷活化方面,以分子氧為氧化劑,實現了甲烷在80℃條件下直接高效氧化為-的反應;創製了Mo/MCM-22催化劑,使甲烷直接芳構化制苯的單程收率大幅度提高。曾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6年香港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等。

相關焦點

  • 歷史回眸——上海交通大學十大校長,你知道哪些呢?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等,是中國最頂尖的高校學府。
  • 北大易帥:王恩哥接任校長 盤點歷任北京大學校長
    2013年3月22日,有著115年歷史的北京大學完成了新一屆校長人選的更替。56歲的王恩哥正式成為北京大學第26位校長,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11任校長。同時,66歲的周其鳳因年齡原因,正式卸任校長一職。升任校長前,王恩哥的身份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 包信和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姚茜)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消息,6月8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全校教授幹部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幹部三局局長趙凡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包信和同志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的決定。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訪問紫金山天文臺
    2018年1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一行訪問紫金山天文臺,就雙方共建2.5米大視場光學望遠鏡進行協商討論,並對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科教融合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 福建泉州——近現代史上竟然出了這些知名人物,你認識哪些呢?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由此得名。
  • 校長都是院士,南方的「小清北」,你理想的大學
    第一任校長:朱清時院士朱清時,男,漢族,化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1946年2月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69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8年6月至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院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A類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哪些院系呢?  據2018年6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轄20個學院、31個系,開辦37個本科專業。
  • 李言榮校長帶隊赴上海張江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調研
    為進一步落實學校支撐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相關工作部署,加快謀劃大裝置大平臺,7月1日—2日,校長李言榮帶隊赴上海張江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重點圍繞國家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建設經驗和運行機制等進行專題調研。
  • 校長親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召開本科生院院務工作擴大會議!
    5月7日下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東活五樓報告廳召開本科生院院務工作擴大會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本科生院院長包信和主持會議並講話。黨委副書記、本科生院副院長蔣一,校長助理、秘書長傅堯,校長助理、教務長、本科生院副院長周叢照,信息與智能學部常務副部長兼計算機學院執行院長李向陽,本科生院副院長兼辦公室主任曾長淦,本科生院院務委員會成員,各書院院長,本科生院各中心主任和副主任以及各學院教學副院長參加了會議。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大學,兩者有何區別?
    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來說,僅有兩字之差的它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很多家長和同學的誤會對象。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來說,它們都隸屬於中科院,一個是位於安徽的合肥,一個則是位於教育之都的北京。就所處的地理位置而言,二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不過,校名如此容易讓人誤會的二者到底有何不同呢?
  •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圖文]
    在大學,我一下課就翻開報紙。我想,當時我對美國所發生的事情比我的教授還清楚。我的觀點是,有的人缺乏推動力,有的是遲開竅。在學校裡表現平平的學生將來也可能變得很能幹。重要的是,你要給他第二次機會。」……>>[查看全文]     2003年:復旦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籤署備忘錄    2003年8月29日上午,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施春風與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在此間共同籤署了《復旦大學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備忘錄》和《關於復旦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的備忘錄》,兩校之間將開展更為緊密的合作。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線上簽署校級學生交換協議
    9月21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韓國浦項科技大學舉行線上簽約儀式。浦項科技大學校長Moo Hwan Ki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浦項科技大學企劃處處長Sanguk Kim,入學學生處處長Jong Kyu Kim出席籤約儀式。儀式由國際合作與交流部部長瞿昆主持。參加儀式的還有國際合作與交流部副部長蔡一夫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大王牌學科
    你知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級學科有哪些?下面提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重點學科一覽,你選哪個?1、數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始創於1958年,2007年獲首批一級重點學科,是教育部985、211工程、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建設學科。
  • 當代中國教育界的10位著名校長,其中有個瑞安人!
    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該校理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後任復旦大學校長、數學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名譽校長、教授。
  • 這20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全是溫州人!
    1995年,對於同濟大學來講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在同濟大學88年的歷史上,第一次寫下了女校長的名字:吳啟迪——第一位民主推舉的當時最年輕的校長。她還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等職。吳啟迪出生於永嘉縣西溪鄉甌渠村(現為金溪鎮甌渠村)。2008年11月,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期間,吳啟迪教授回到故鄉調研,看望遠房親戚和村民。
  • 簡述古代歷史上的十位科學家,你知道的還有哪些?
    在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古代湧現出許多的科學家、發明家。為人類的發展和文化傳播做出了傑出貢獻。體現出古人的超前智慧和勞動創造的能力。下面就簡單的來介紹十位古代有名的科學家。這個人就是蔡倫,他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化傳播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後來因權力的鬥爭自殺而亡。3、張衡張衡不僅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而且還是地理學家、數學家。曾先後擔任過朝廷的許多職務。他開啟了中國天文、地理研究的先河。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
    (以下簡稱「南科大」)校長。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9年先後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物理系學習和工作。1999年至2005年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至2005年任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2005年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同年11月被增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謝大78,港理工91,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呢?
    2020QS世界大學排名中,英國的謝菲爾德大學位列第78名,中國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學位列第91名,那同屬中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第幾名呢?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我將為大家陸續介紹中國大學和海外院校的對比,一起來看看吧!
  • 羅玉峰卸任華東交通大學校長
    「江西政讀」微信公號9月1日消息,信息日報江西政讀獲悉,經江西省政府研究決定,免去羅玉峰的華東交通大學校長職務公開信息顯示,羅玉峰,1960年4月出生,今年已年滿60歲,曾長期在教育系統工作,歷任南昌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副主任、主任、機電學院副院長、研究生處處長等職。2000年7月,羅玉峰調任江西省萍鄉市市長助理,4年後重回高校任職,此後歷任新餘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新餘學院院長。2016年5月,調任華東交通大學校長,直至此次卸任。
  • 這些知名大學的校長都是我們浙江人!
    他與妻子在數學世界裡「雙劍合璧」谷超豪男,(1926-2012),溫州鹿城人,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88年-1993年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兼任溫州大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