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位中國著名大學校長,全是溫州人!

2021-01-21 浙商投資盧獻星

「真是溫州人的驕傲。」「不僅在商界,溫州人在各個界別都有傑出代表。」近日,溫州籍院士滕錦光被委任為香港理工大學下任校長的報導一經報導,便獲得了許多市民以及廣大網友的點讚。

從古至今,溫州鍾靈毓秀,各行各業人才輩出。記者不完全梳理發現,在中國教育百年發展史上,不少外地知名大學曾經或現任的校長是溫州人。

有大量媒體發文:」都說溫州很富,怎麼人均GDP只有六萬元,全省倒數第一? 「

今天筆者來回答一下,首先解讀一下GDP的含義:是指在本土創造的GDP。也就是說溫州69萬海外華僑(中國最多華僑)、260萬在外經營的商人企業家,創造的1萬億GDP是不計入溫州GDP的。缺乏經濟興常識的媒體把分子從1.5萬億變成6000億,把分母從480萬變成810萬,自然會倒數第一!

復旦大學校長 蘇步青

中國近代數學奠基人之一

蘇步青(1902—2003),男,溫州平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是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78-1983年擔任復旦大學校長。

蘇步青創立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尤其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幾何外型設計、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無私地奉獻給了人民的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了谷超豪、胡和生等一大批優秀的數學人才,包括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年8月,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ICIAM)決定設立「ICIAM蘇步青獎」,獎勵在數學對經濟騰飛和人類發展的應用方面做出貢獻的個人。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 谷超豪

與妻子在數學世界「雙劍合璧」

谷超豪(1926—2012),男,溫州鹿城人,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982年1月至1986年6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2月-1993年7月任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99年至2003年兼任溫州大學校長。

谷超豪關注流體力學中的偏微分方程問題,在混合型偏微分方程方面,尤其是多元混合型方程的邊值問題中也取得了重要突破。1974年,復旦大學組成了以谷超豪領銜的科研組,和楊振寧合作,進行規範場理論方面的研究。最終,他們在國際上最早證明了楊-米爾斯方程的初始問題的局部解的存在性,弄清了無源規範場和愛因斯坦引力論的某些聯繫和區別。

他的夫人胡和生是中國數學界第一位女院士,更是第一位走上國際數學家大會講臺的中國女性。兩人在數學世界裡「雙劍合璧」、相濡以沫60餘年。在谷超豪培養的眾多學生中,湧現了李大潛、洪家興、穆穆等9位院士。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徐賢修

致力於應用數學和太空科學

徐賢修(1921-2002),男,原名祖同,溫州永嘉人,應用數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全美華人工程師學會傑出服務獎得主。1970至1975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徐賢修在美國獲應用數學博士學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是一位應用型學者。他長期致力於應用數學和太空科學的教學和研究,先後任美國普林斯頓研究院、麻省理工大學、伊利諾斯理工大學等知名大學的教授,美國普渡大學航空及天體工程科學資深教授;又擔任波音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的高級技術顧問。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徐遐生

曾獲邵逸夫獎天文學獎

徐遐生,男, 1943年6月出生,溫州永嘉人,徐賢修之子,天文學者,2002年任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作為國際知名天文物理學家,徐遐生在密度波和恆星形成理論上有著卓越的貢獻。有一顆小行星以其英文名字命名,叫做Frank Shu。

2009年10月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徐遐生獲頒本年度邵逸夫獎天文學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他是獲得這一獎項的首位華人科學家。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陳光中

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的奠基者

陳光中,男,1930年4月出生,溫州永嘉人,中國著名法學家、法學教育家,新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的開拓者和重要的奠基者。1992年5月至1994年3月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陳光中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系,2001年被中國政法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稱號。他長期致力於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中國司法制度史和國際刑事人權法的研究,為培養法學高級人才,發展訴訟法學特別是刑事訴訟法學,改革和健全中國刑事司法制度,加強刑事司法人權保障,開展國內外訴訟法學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他出生於永嘉縣白泉村。陳光中曾經充滿感情地談起他的家鄉:白泉村位於著名的楠溪江風景區,這裡溪曲峰疊,景色迷人,有詩云:「南川山水甲東嘉,十裡澄潭五裡沙。」「溪山第一溯珍川,渠水瀠洄出白泉。」2012年5月,陳光中在CCTV-10頻道《大家》電視節目中,回憶了小時候在溫州永嘉的生活、學習情況。

同濟大學校長 吳啟迪

同濟大學第一位女校長

吳啟迪,女,1947年8月出生,溫州永嘉人,中國智能控制專家。1995年2月至2003年7月任同濟大學校長。

吳啟迪獲得清華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碩士學位,瑞士聯邦蘇黎世理工學院電子工程博士學位。她是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控制專家,長期從事控制理論、控制工程與管理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了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30餘項。

1995年,對於同濟大學來講是非同尋常的一年。在同濟大學88年的歷史上,第一次寫下了女校長的名字:吳啟迪——第一位民主推舉的當時最年輕的校長。她還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等職。

吳啟迪出生於永嘉縣西溪鄉甌渠村(現為金溪鎮甌渠村)。2008年11月,第二屆世界溫州人大會期間,吳啟迪教授回到故鄉調研,看望遠房親戚和村民。期間到溫州醫學院(現為溫州醫科大學)視察指導工作,勉勵學校全體員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陸善鎮

反哺家鄉 任溫州肯恩大學校長

陸善鎮,男,1939年11月出生,溫州鹿城人,我國著名數學家。1995年5月至1999年7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

陸善鎮專於函數論的多元調和分析。在多元Fourier 級數臨界階的 Riesz平均收斂問題方面,引進多元函數的球形積分概念,推進了多元 Fourier 級數的經典收斂理論。

作為溫州人,陸善鎮對家鄉有著深厚的感情。完成北京師範大學的校長任職工作後,他在2012年9月以73歲的高齡,受聘成為溫州肯恩大學首任校長,幫助肯恩大學組建了一支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師資和管理人才隊伍。

在2018年溫州肯恩大學畢業典禮上,陸善鎮致辭表示,希望畢業生能繼續發揚"溫肯精神",在遇到問題時,能用批判、辯證的眼光,創新的思維,開闊的思路去解決學術的問題、工作的問題和生活的問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鄭曉靜

樂清歷史上第一位女性院士

鄭曉靜,女,1958年5月出生,溫州樂清人。2012年6月起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常委、校長,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作為固體力學博士,鄭曉靜主要從事非線性固體力學、電磁固體力學和環境力學的研究。上世紀80年代,鄭曉靜在板殼力學領域的研究,解決了大撓度薄板精確求解和近似解析求解的收斂性證明等難題,完善了板殼幾何非線性問題的求解理論,被評價為"50年來該課題最完備的一項研究"。1998年10月起,鄭曉靜擔任蘭州大學副校長,後調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擔任校長、黨委書記等職務。

鄭曉靜相對低調,甚少接受媒體採訪。2009年,她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第一位樂清籍女院士。當年,她接受溫州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的老家在樂清大荊一帶。

浙江大學校長 吳朝暉

促成浙大溫州研究院落地

吳朝暉,男,1966年12月出生,溫州鹿城人。2015年3月起任浙江大學校長至今。

吳朝暉從小在教育家庭中長大,1984年,吳朝暉從溫州中學畢業後,免試保送進入浙江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學習,成為該校混合班(現為浙大竺可楨學院)的第一屆學生。

擔任浙大校長後,吳朝暉曾多次推動浙大與溫州的多方聯動與合作。2016年9月,回溫參加世界溫州人大會的吳朝暉,組織召開了浙大溫州校友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他表示將一一研究校友們的建議,充分發揮浙大優勢,支持溫州建設。校地合作在2年多後正式開花結果——2019年1月21日,溫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溫共建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滕錦光

支持家鄉教育事業

滕錦光,男,1964年3月出生,溫州永嘉人,2019年7月將出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滕錦光1994年進入香港理工大學(原香港理工學院)工作以來,已在香港工作、生活20多年。雖然長期活躍在珠三角一帶,但滕錦光仍時刻不忘1000多公裡外的家鄉溫州。

他與溫州保持著頻繁的互動與交流。今年1月18日,滕錦光曾回到高中母校——永嘉縣羅浮中學講學。羅浮中學官方微信推文顯示,滕錦光在講學時深情回顧了自己在母校求學的經歷以及自己工作的歷程,並對羅浮中學的學生們寄語:"在人生的道路上抓住機遇、懂得選擇、實現夢想。"

2017年4月,滕錦光作為特邀政協委員參加溫州市"兩會"期間舉行的座談會。當時,他曾建議溫州有關部門加強和世界各地溫二代的溝通,了解他們的顧慮和期望,制定相應的政策,讓回溫服務成為他們中許多人職業發展的首選,更好地吸引溫二代人才回溫工作。

天津音樂學院院長 繆天瑞

中國現代音樂律學學科奠基人

繆天瑞(1908—2009),男,浙江瑞安人。中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音樂學家。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1958年出任天津音樂學院首任院長。

繆天瑞是我國著名音樂辭書編纂家、律學家、翻譯家、教育家,是中國音樂教育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也是中國律學基礎理論的奠基人。

繆天瑞對中國音樂界有四大貢獻:用50年時間撰寫和修改《律學》一書,成為這一領域的奠基之作;主持編輯《中國音樂詞典》(正編、續編)《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音樂百科詞典》等辭書;年輕時代即登壇施教,如今桃李天下,澤被海內;系統翻譯理論著作《音樂的構成》《曲調作法》《曲式學》《和聲學》等,成為20世紀中國專業音樂教育領域最初的教科書。2001年,中國音樂家協會首屆金鐘獎授予繆天瑞終身榮譽勳章。

杭州大學校長 薛豔莊

捐出畢生積蓄500萬元助學

薛豔莊,女,出生於1930年,溫州瑞安人。1983年10月至1986年1月任杭州大學(後併入浙江大學)校長。

1952年薛豔莊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歷任杭州大學講師、科研處處長,杭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杭州大學副校長、校長,浙江省第六屆政協副主席。華東師大杭州校友會前幾任會長,現是名譽會長。

2015年8月,浙大老教授何志均、薛豔莊夫婦捐出畢生積蓄500萬元,成立基金會幫助民工子女讀書。基金會設立專門面向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學前教育的公益基金,致力於幫助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內的外來務工家庭,為他們的子女在大學前教育階段的求學提供支持。在浙江省雲惠公益基金會成立儀式的現場,雲惠基金的第一個公益項目「雲惠勵志成長」獎學金計劃也成功舉辦。

浙江醫學院院長 洪式閭

中國人體寄生蟲學學科的奠基人

洪式閭(1894年-1955年),男,浙江樂清人,中國人體寄生蟲學學科的奠基人和寄生蟲病研究機構創始者。1951年10月-1955年4月任浙江醫學院(後併入浙江大學)院長。

他是中國人體寄生蟲學學科的奠基人和寄生蟲病研究機構創始者。在1920年代,醫學院校的寄生蟲學尚未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和課程,僅在病理學和微生物學中講授。1924年,洪式閭從德國回國後,在北京醫學專科學校(今北京大學醫學部)率先將寄生蟲學從病理學中分列出來,單獨作為一門課程講授。1928年,他在杭州首先創建杭州熱帶病研究所,以後一直從事寄生蟲學和寄生蟲病研究。

在他擔任浙江省衛生實驗院院長的時期,他領導該院以防治嚴重危害浙江人民健康的寄生蟲病為主要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影響波及全國。

吉林大學校長 吳博達

曾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吳博達,男,出生於1950年,祖籍溫州永嘉。2002年12月至2004年7月任吉林大學校長。

吳博達教授長期從事機械製造工藝、機械系統動力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成果顯著。特別是在切削顫振的診斷與控制、微型壓電驅動裝置等領域造詣較深,取得了國際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他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課題10多項。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教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振動工程學會理事、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等職務。

北京舞蹈學院院長 陳錦清

新中國職業化舞蹈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陳錦清, (1921年-1991年),女,溫州平陽人,舞蹈教育家。1964年2月至1966年6月任中國舞蹈學校(現北京舞蹈學院)校長。1978至1984年任北京舞蹈學院首任院長。

陳錦清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延安魯藝戲劇系。後任魯藝實驗劇團演員、導演,東北魯藝舞蹈班副主任。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副團長。1954年後任北京舞蹈學校副校長,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顧問,文化部藝委會委員等職。

作為延安魯藝走出來的老一輩舞蹈工作者,她尊重和發揚中國舞蹈藝術的優良傳統,虛心學習蘇聯和歐美舞蹈教育的成功經驗,團結全校廣大師生員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模仿到自覺建設,較為系統地奠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舞蹈教育事業的基本格局,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專業舞蹈教師、舞蹈演員、舞蹈編導和舞蹈理論研究人才,為新中國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暨南大學校長 姜琦

教育家 溫州同盟會重要組織者

姜琦(1885—1951),男,字伯韓,浙江溫州人,民國時期著名教育家,1925秋至1927夏出任國立暨南學校(現暨南大學)校長。

姜琦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後得明治大學政治科學士學位。歷任浙江省立第十師範學校、杭州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以及上海暨南大學校長,出版有《中國國民道德概論》、《現代西洋教育史》等著作20餘種。姜琦早年還曾參加辛亥革命,是溫州同盟會重要組織者。

京師大學堂總辦(校長) 黃紹箕

北京大學創辦人之一

與孫詒讓並稱「二仲先生」

黃紹箕(1854—1908),男,字仲弢,溫州瑞安人,近代教育家。1898年任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前身)總辦(校長)。

黃紹箕視教育為「身心性命大事」,參與創辦京師大學堂;學堂從管理方法到教育制度均無先例可循,一切籌劃大多出自他之手。他對家鄉教育甚為關切,還與孫詒讓、黃紹第等聯手創辦瑞安算學書院,拉開浙江近代興學的序幕;遂與孫詒讓(仲容)世稱「二仲先生」。除辦學興教外,1904黃紹箕還做一件我國教育界史無前例的事,著手編撰《中國教育史》,其系統論述中國傳統教育學說和西洋教育原理,成為中國第一部中國教育史。

南京航空學院院長 餘承業

著名機械工程和特種加工專家

餘承業(1920-2015),男,溫州人,我國著名機械工程和特種加工專家。1982-1987年任南京航空學院(現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院長。

餘承業194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系,1945年留學英國,學習當時世界上非常先進的航空製造技術,1948年回國。1982-1987年任南京航空學院院長。餘承業還曾擔任國際電加工學會(ISEM)中國代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特種加工分會第三屆常務副理事長、第四屆理事長,國務院學位評審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他長期致力於機械製造工程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上世紀80年代,他主持創建了當時航空航天工業部首個特種加工開放性試驗室,對特種加工技術及其工程應用進行了系統深入研究,先後發表論文150餘篇,編寫《電解加工原理》、《電解加工》、《特種加工技術手冊》等若干部有影響力的專著。

浙江省中等商業學校校長 周錫經

民國傑出的教育家、銀行家

周錫經(1883-1967),男,字季綸,號未壺,溫州平陽人,民國元年至七年(1912-1918),周錫經擔任浙江省中等商業學校(現浙江工商大學前身)校長。

周錫經,1904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東京高等商業學校,1909年在杭州創辦浙江省第一本專業刊物《商業雜誌》,1911年中商科舉人,1912年當選為浙江省議會第一屆議員,曾任浙江工商大學第二任校長、浙江省教育會副會長。周錫經離任商校校長後,供職金融部門多年,先後擔任杭縣(州)農工銀行經理(行長)、浙江地方銀行理事等職。

廣西省立醫學院院長 張鎔

當代著名解剖學家

張鎔(1900-1961),男,溫州平陽人,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任廣西省立醫學院(今廣西醫科大學)代理院長。

張鎔是當代著名的中國解剖學家。曾任浙江醫專(今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桂林省立醫院院長,曾負責籌備廣西省立醫學院。1944年夏季,日本侵略軍南侵,桂林告急。張鎔被任命為桂林省立醫院代理院長。1945年8月15日之後,張鎔率領院本部復員桂林。1945年9月至1946年1月任廣西省立醫學院(今廣西醫科大學)院長。

就在昨天,香港理工大學哲學博士畢業會上,兩名博士畢業生戴著口罩,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浙江溫州人拒絕與他們握手。 


關注本公眾號——離財務投資真相最近的公眾號。新浪微博:浙商盧獻星

                                                                                                                       

                 


相關焦點

  • 當代中國教育界的10位著名校長,其中有個瑞安人!
    甌越大橋燈光璀璨本篇推出現當代中國教育界的10位著名校長,他(她)們全是溫州人,猶如永恆的燈光秀,照耀著溫州人前行。1948年,谷超豪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6月,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1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2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8月,擔任溫州大學校長。
  • 王立任溫州肯恩大學校長
    ,宣布學校校長任免決定。會上,溫州肯恩大學黨委書記、理事長王北鉸宣讀溫州肯恩大學理事會校長聘任決定,同意聘任王立博士為溫州肯恩大學校長。會上,溫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長馬永良表示,王立教授有浙江大學多個管理崗位的工作經驗,具有開拓的國際視野,並熟悉高校的教學管理,省市委認為他能勝任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的職務。
  • 這些知名大學的校長都是我們浙江人!
    中國近代數學奠基人之一蘇步青男,(1902-2003),溫州平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是我國近代數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78-1983年擔任復旦大學校長。
  • 四名溫州人當選中國科學院新院士
    記者從溫州市科協了解到,在今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之前,共產生過23位溫籍兩院院士。從大氣科學到地質科學,從數學研究到材料物理,從細胞遺傳到基因組研究,溫籍院士在多個重要研究領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在之前的23人名單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0位,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
  •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
    中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推薦書單,你讀過幾本?讀書是一種最好的學習,無論讀什麼書,都會有收穫。相信讀書會啟迪你的智慧,豐富你的思想,從書中汲取營養吧,書能讓你學到智慧,學到修養,學會做人。今天,小編想帶大家一起看看15位知名大學校長的推薦書單。
  • 這位19歲溫州小夥在布拉格用大提琴「徵服」了一大批人
    日前,中國計量大學參與共建的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學孔子學院舉行了開學典禮暨文化專場演出其間,溫州青年大提琴手陳天瑞參與多個節目的大提琴演出,其獨奏表演的德沃夏克作品《幽默曲》贏得了包括中國駐捷克大使張建敏等170餘人的熱烈掌聲。當天,中國計量大學器樂團、合唱團和武術隊為與會嘉賓帶來了民族樂器演奏《採茶舞曲》、越劇《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琵琶獨奏《楊春白雪》、合唱《山居秋暝》和中華武術等中國傳統文化節目。
  • 溫州,站在科學的拐點上
    在北緯28°00',東經120°42'之處,一群叫作「溫州人」的奮鬥者,正在以科學之名叩響通往世界中心的大門,「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是他們推開這扇大門的一把鑰匙。1980年,年僅20歲的溫州布料攤攤主章華妹拿到了編號為「10101」的新中國第一張個體工商業營業執照,由此開啟以「溫州模式」為代表的中國民營經濟成長之路。
  • 這位溫州人被譽為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詞宗」!
    近些年來,《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節目風靡一時,再度喚起了人們對古典詩詞的興趣。值得溫州人驕傲的是,近百年來,溫州在詞、曲、詩領域有三位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學者:夏承燾、王季思、蘇淵雷。特別是夏承燾先生,被稱為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一代詞宗」。
  • 溫州醫科大學成立病毒研究院!李校堃擔任院長,侯雲德、李蘭娟、王辰等多位院士擔任要職
    4月12日上午,溫州醫科大學舉行病毒研究院成立揭牌儀式。
  • 溫州創新澎湃動力,勢不可擋
    位於浙江南端,三面環山,東面向海,溫州自古交通閉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使得溫州物產匱乏。生活在這裡的人知道,想要富起來,唯有勇敢闖。他們放手一搏,從製造一個打火機、一雙鞋開始,搏出了中國民營經濟的蓬勃先發。就像如今世界離不開中國製造一樣,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離不開溫州製造。
  • 溫州醫科大學是一所什麼層次的醫學類大學,水平怎麼樣?
    溫州醫科大學是一所不錯的醫學類大學,一所高顏值醫學類高校,在全國應當屬於高水平醫科大學。溫州醫科大學始建於1912年的浙江醫學專門學校,1958年用名浙江第二醫學院,後改名溫州醫學院,2013年定名為溫州醫科大學。
  • #天目觀察#從一場峰會,窺見溫州創新突圍的決心
    這些,體現了怎樣的溫州範?又會如何改變溫州?溫州經濟重新崛起了嗎?位於浙江南端,三面環山,東面向海,溫州自古交通閉塞。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形,使得溫州物產匱乏。生活在這裡的人知道,想要富起來,唯有勇敢闖。他們放手一搏,從製造一個打火機、一雙鞋開始,搏出了中國民營經濟的蓬勃先發。
  • 南方科技大學三位大咖校長:曾是中科大、北大、清華校長!
    南方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歷屆校長南方科技大學,目前為止,歷經三位校長,履歷都很亮眼,第一位校長是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第二位校長是原北京大學副校長陳十一,第三位校長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教授。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溫州發展科技,不妨從數學入手
    從上世紀40年代至今,包括舊時的「中央研究院」和現在的中科院數學院士中就有9位是溫州籍,數量之多、水平之高,在中國現代數學史上實屬罕見。在《中國現代數學家傳》中,溫州籍數學家的人數位居全國各地市前列。我還聽說,中國的第一份數學雜誌也出現在溫州(筆者註:雜誌名《算學報》,由蒼南人黃慶澄創辦)。我很好奇,不知是否有人做過深入的研究:為何溫州會出現如此之多的數學家?
  • 「自然指數」2020年度排行榜發布 溫州大學居全省第7位 中國內地第...
    溫州大學自然指數綜合排名位列全省高校第7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20位、中國高校第127位、亞太地區第214位。該排行榜是基於2019年度的數據(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並聚焦於2019年度全球範圍內貢獻了最高質量科研論文的國家和機構。中國共有606個科研機構進入此次自然指數排行榜。相較上一年度,此次統計周期內溫州大學文章分值達到14.29,提升44.10%。
  • 這15位兩院院士,都在天津大學任職,其中一位還是校長
    天津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大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共有15位兩院院士。本期推送,我們就來走近天津大學,一睹天大院士的風採。1.中國科學院院士:餘國琮餘國琮,著名化工蒸餾專家。
  • 溫州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兩岸合作辦學項目)專業:發揮兩校合作授課...
    合作辦學學校簡介  溫州大學是浙南閩北贛東地區唯一一所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設有19個學院,現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教職工1805人,其中雙聘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各類國家和省級高層次人才158人。
  • 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1927年畢業於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數學系,193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溫州大學名譽校長等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蘇步青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 數學與家鄉——訪溫籍數學家季理真 | 曾經,中國主要大學的數學系主任1/3是溫州人
    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任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校長、溫州大學名譽校長,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國第一份數學雜誌《中國數學會學報》的總編輯,參與創辦《數學年刊》並任第一任主編。在仿射微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和計算幾何領域成就卓著,他創立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在國內外均具廣泛影響。
  • 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國際化和家國情懷都要兼顧
    就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   疫情反證高教國際化重要性  《中國科學報》:今年,溫州肯恩大學的高考錄取情況如何?您覺得造成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  王立:溫州肯恩大學籌建於2011年。建校至今,學校每年的招生情況都是持續向好的,但今年的確遇到了一個不小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