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與家鄉——訪溫籍數學家季理真 | 曾經,中國主要大學的數學系主任1/3是溫州人

2021-01-21 溫州都市報

自20世紀初以來,秀美雄奇的甌越山水孕育了一大批令世人矚目的數學家。他們心懷祖國,潛心數學研究,創立中國學派;他們情牽桑梓,為地方經濟、文化的繁榮貢獻力量;他們心系教育,為家鄉教育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親力親為。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們以師生、父子、兄弟等為紐帶,形成了新型知識群體,演繹了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被稱為「溫籍數學家群體」,溫州因此被譽為「數學家之鄉」。


1.姜立夫(1890-1978)

溫州蒼南人。1919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創辦南開大學數學系。先後任南開大學、廈門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和中山大學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起歷任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二、三、四屆委員。專長代數幾何,在圓素和球素幾何方面有精心研究,培養了一批為中國現代數學做出重大貢獻的數學家。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說:「在很多年的時間裡,姜先生是中國數學界最主要的領袖」。


2.蘇步青(1902-2003)

溫州平陽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現代數學奠基者之一。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31年獲日本東北帝國大學理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任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校長、溫州大學名譽校長,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是中國第一份數學雜誌《中國數學會學報》的總編輯,參與創辦《數學年刊》並任第一任主編。在仿射微分幾何、射影微分幾何、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和計算幾何領域成就卓著,他創立的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在國內外均具廣泛影響。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著有數學專著10餘部,譯著數部,發表學術論文160餘篇。


3.谷超豪(1926-2012)

溫州鹿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4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先後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任教,曾任復旦大學副校長、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溫州大學校長,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致力於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等領域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範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撰有《數學物理方程》等專著。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等。


4.白正國(1916-2015)

溫州平陽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4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並留校任教。任杭州大學數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射影微分幾何、大範圍微分幾何、黎曼幾何等方面有所建樹,解決了富比尼提出的射影曲面存在的問題。撰有《黎曼幾何初步》等著作。獲得浙江省自然科學研究一等獎,浙江省科委優秀論文一等獎,國家教委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等。


5.方德植(1910-1999)

溫州瑞安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33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留校任教,後被聘為廈門大學教授,此後一直在該校工作,擔任數學系主任,廈門市第一屆政協委員,福建省第二、四屆政協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微分幾何和射影幾何,撰有《微分幾何基礎》等論著10餘部。曾獲廈門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等。培養了陳景潤、林群等數學家。其子方國洪,是我國著名物理海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6.徐桂芳(1912-2010)

溫州鹿城人。1933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1946年任該校數學系副教授。1956年隨上海交大部分專業併入西安交大,主持興辦應用數學、計算數學專業,任數學系教授,歷任校務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數學學會名譽理事等職。主要研究計算數學、組合數學,編譯的《積分表》在當時影響較大。晚年主要從事幻方研究,著有《純幻方的構造原理和方法》等論著。


7.楊忠道(1923-2005)

溫州蒼南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46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任職。1952年獲美國杜倫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後被聘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終身教授,曾任研究生部主任和數學系主任。1968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72年列名《美國名人錄》。他專長於代數拓撲和拓撲變換群,主要成就是建立拓撲學中的「楊忠道定理」。出版《淺論點集拓撲、由面和微分拓撲》等論著多部,發表學術論文上百篇。


8.姜伯駒(1937-   )

溫州蒼南人,姜立夫之子。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57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國家教委理科數學與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是第七、第八和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拓撲學,在不動點理論中Nielsen數的計算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所創的方法在國外稱為「姜子群」「姜空間」。被評為我國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華羅庚數學獎、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9.張鳴鏞(1926-1986)

溫州龍灣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浙江大學。任廈門大學教授、數學系副主任、中國數學會理事、福建省數學會副理事長、《數學年刊》編委、《數學研究與評論》副主編。在函數論、位勢論、微分幾何等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一系列出色的成果,在Bloch常數的研究中求得的常數被稱為「張鳴鏞常數」。撰有《現代分析基礎》等論著。培養了陳景潤、林群等數學家。


10. 張鳴華(1930-   )

溫州龍灣人,張鳴鏞之弟。曾就讀於溫州中學、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在數據流分析、程序結構理論及抽象代數方程組理論等方面取得成果,撰有《可計算性理論》等論著。自小喜歡文史,在研究數學的同時,還陸續從事文史研究,特別注重溫州地方文史的研究,引起溫州學界關注。


11. 李秉彝(1938-   )

溫州蒼南人。曾就讀於新加坡南洋大學,1965年獲英國女皇大學數學博士學位。執教於非洲馬拉威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屬下國立教育學院,西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曾任前東南亞數學學會會長、國際數學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新加坡教育部課程修訂委員會成員。主要從事實分析、泛函分析、數學教育等研究工作。


12. 項武忠(1935-   )

溫州樂清人。曾就讀於臺灣大學,1962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和德國波恩大學訪問教授。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1980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8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微分拓撲研究,成就卓著。


13. 項武義(1937-   )

溫州樂清人,項武忠之弟。曾就讀於臺灣大學,196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執教於布朗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芝加哥大學。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微分幾何、拓撲變化群研究,曾攻克困擾學界380年之久的「凱普勒定理」,撰有《基礎代數學》《基礎幾何學》《基礎分析學》等論著。項武義夫婦和谷超豪夫婦等共同捐資設立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最高榮譽——「蘇步青數學教育獎」。


14. 徐賢儀(1917-1987)

祖籍永嘉楓林鎮,出生於溫州鹿城,徐賢修堂弟。曾就讀於溫州中學、清華大學。曾被選為西南聯大學生會主席。先後在貴州大學、浙江大學、溫州中學、大連大學(現大連理工大學)等地任教,參與創辦東北地質學院,為東北地區培養了大批數學人才。主要研究數學在地質和地球物理中的應用,譯著《數學解析習題彙編》曾被各工科院校廣泛採用。


15. 徐賢修(1912-2001)

祖籍永嘉楓林鎮,出生於溫州鹿城。曾就讀於溫州中學、清華大學,1948年獲布朗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普渡大學應用數學教授。創立臺灣清華大學數學系,任校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從事應用數學研究。曾獲普渡大學傑出貢獻獎、臺灣二等景星勳章、香港霍英東基金會成就獎。其子徐遐生為著名天文學家,也是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國臺灣清華大學校長。


16. 潘廷洸(1904-1992)

溫州龍灣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受數學老師陳叔平影響,考入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數學系,1949年獲加州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金陵大學教授。後任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授,並任該校校長長達二十多年,退休後擔任名譽校長。主要從事微分幾何研究,撰有《解析幾何學》等著作,為美國和中國培養了大批優秀數學人才。


17. 項黼宸(1917-1990)

溫州瑞安人。194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任臺灣大學數學系主任,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所所長。1970年當選為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先後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日本仙臺東北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和荷蘭大學等地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泛函分析和傅立葉級數。曾獲臺灣第一屆中山獎和臺灣當局教育部的第一屆著作獎。


18. 李銳夫(1903-1987)

原名李蕃,溫州蒼南人。1923年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數學系。曾在常州中學、重慶大學等地任教。1952年起在華東師範大學任教授,先後擔任副教務長、副校長等職,併兼任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複變函數,著有《複變函數論》。所編的《高中三角學》被稱為「李蕃三角」,風靡全國。另有英國中學數學教材《SMP》、美國的《範氏微積分》等多部譯作,把世界現代數學教學方法介紹到中國。


19. 胡毓達(1935-   )

溫州鹿城人。1958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委應用數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國家教委首屆高等學校理科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歷任中國運籌學會決策科學學會理事長,上海運籌學會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運籌學,專長多目標最優化,撰有《實用多目標最優化》等著作。2000-2005年在溫州大學工作,撰寫了《數學家之鄉》等論著和論文。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20. 蔡申甌(1963-2017)

溫州蒼南人。1984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1994年獲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學位。上海交通大學教授,2009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0年入選國家特聘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應用數學、物理學、生物學以及神經科學領域,包括應用動力系統、應用隨機過程、現代科學計算方法等。


21. 蔡天文(1967-   )

溫州瑞安人,1986年本科畢業於杭州大學數學系,後博士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2000年被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聘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不久被聘為終身教授。2006年當選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士。2008年獲得世界統計學最高獎——考普斯總統獎。兼任統計學最權威刊物《美國統計年刊》主編和《美國統計調查雜誌》《美國統計學會會刊》《泛華統計學會會刊》副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高維統計推斷、大範圍假設檢驗、非參數函數估計、函數數據分析、小波方法和應用、統計決策論等。


22. 李邦河(1942-   )

溫州樂清人,1965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1985年晉升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2001年12月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88年獲第二屆陳省身數學獎。1991年被授予中國國際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9年,獲第9屆華羅庚數學獎。主要研究方向為拓撲學、非標準分析、廣義函數。


23. 王則柯(1942-   )

溫州永嘉人,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系,1978年於中山大學數學系任教。1991年3月曾應邀到荷蘭梯伯格大學擔任經濟學研究中心首次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1995-1997年參與發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曾任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等職。主要研究領域是拓撲學和數量經濟學。


24. 王興華(1940-   )

溫州樂清人,1961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數學系,歷任杭州大學研究生部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高級教授,浙江省數學會理事長。二度獲省優秀成果二等獎,二度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是函數逼近論、計算複雜性、非線性方程和方程組求解、數值微分和數值積分等。2000年協助谷超豪先生創辦溫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並任院長。


25. 陸善鎮(1939-   )

溫州鹿城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6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1983年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1995年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2002年擔任數學家大會組織委員會委員。2012年任溫州肯恩大學校長。曾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主要研究領域是調和分析和函數逼近論,建立了被國際上譽為「方向性工作」和「大的進展」的振蕩奇異積分算子有界性的判定準則等。


26. 羅鋒(1963-   )

溫州鹿城人。曾就讀於溫州五中。1983年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加入陳省身數學計劃,赴美留學。1989年,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博士學位。之後擔任新澤西州州立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學數學科學研究中心高級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曲面和三維流形的幾何拓撲,特別是低維拓撲學。


27. 季理真(1964-   )

溫州龍灣人。曾就讀於永強中學。1984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數學系。1987年在加州大學聖亞哥分校獲碩士學位,師從丘成桐。1991年在美國東北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年開始任教於美國密西根大學數學系,2005年晉升為教授。曾獲得斯隆(P. Sloan)研究獎、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數學科學博士後獎和有「華人菲爾茲獎」美譽的晨興數學獎。主要研究領域是幾何分析、拓撲及數論的交叉學科,解決了波雷爾猜想和西格爾猜想等幾個長期懸而未決的著名猜想。


28. 陳大嶽(1963-   )

溫州鹿城人。曾就讀於溫州中學。1983年從復旦大學數學系畢業。1989年獲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博士學位。1991年回國在北京大學數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1997年晉升為教授,1999年擔任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概率統計學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概率統計系主任、中國數學會理事會秘書長、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馬氏過程、粒子系統。


29. 江迪華(1958-   )

溫州鹿城人。曾就讀於溫州三中。1982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數學系,1987年獲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數學哲學博士學位。1998年開始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數學系工作,2004年升任教授。曾獲著名的斯隆(P. Sloan)研究獎、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博士後研究獎。主要研究領域為數論、自守表示理論及朗蘭茲綱領。


30. 陳杰誠(1962-   )

溫州樂清人。杭州大學數學系1977級本科生,1987年獲博士學位畢業;1992年晉升教授,1994年增列為博士生導師。歷任杭州大學數學系副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系主任、理學院副院長,浙江師範大學數理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數學學科組成員,教育部數學教指委成員等。曾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光華科技獎等,入選「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浙江省十大傑出青年」等。主要研究領域是調和分析及其應用。


31. 蔡天西(1977-   )

溫州瑞安人,蔡天文的妹妹。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95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96年轉入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專業繼續學習。20歲時獲得哈佛優秀博士稱號,因在統計學研究上獲得極大成就被授予羅伯特•裡得獎。1999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2002年,26歲受聘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生物統計系歷史上最年輕的副教授。28歲兼任博士生導師,35歲晉升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生存分析、醫學診斷和半參數回歸分析。


32. 吳傑(1964-   )

溫州蒼南人。198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獲理學碩士。1995年獲美國羅切斯特大學數學系博士學位。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數學系工作,任教授。曾獲新加坡自然科學獎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科學學院傑出科學家獎。2014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聯合基金(傑青B)的資助。主要研究同倫論及其與低維拓撲和群表示論的聯繫。在J. Amer. Math. Soc.、 Adv. Math.等數學頂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相關焦點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數學與家鄉
    季理真一家人2007年12月17日,季理真(中)在第四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上獲頒晨興數學獎銀獎。  溫州網訊 南塘清水沿岸,「數學名人館」講述著數十位溫籍數學家的故事。館內收藏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題字「數學家之鄉」。這是溫州人的榮光,也是城市的金名片。
  • 對話溫籍數學家季理真:溫州發展科技,不妨從數學入手
    南塘清水沿岸,「數學名人館」講述著數十位溫籍數學家的故事。館內收藏有「現代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題字「數學家之鄉」。這是溫州人的榮光,也是城市的金名片。 中國現代數學發展史,從來少不了溫籍數學家群體的故事。為溫州帶來「數學家之鄉」美譽的溫籍數學家們,如今依舊活躍在世界各地。
  • 數學名人館:探秘「數學家之鄉」的地域基因
    原標題:數學名人館:探秘「數學家之鄉」的地域基因   到溫州的「城市客廳」南塘街走走,再到邊上的白鹿洲公園逛逛,已經成為不少溫州市民的周末好項目。在這裡,你還可以到一座老宅裡「數星星」。
  • 旅美溫籍夫婦的溫州故事 最治癒的還是家鄉餛飩
    1月7日下午,題為《執手相攜 亦商亦文——溫籍旅美醫療保健大咖的文化情懷》的第37期世界溫州人鄉賢講壇在世界溫州人家園舉行,溫籍旅美華人王儉美和潘平微夫婦與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精彩故事和經歷。潘平微則對家鄉溫州的餛飩情有獨鍾,離開溫州多年後,也吃過很多其它地方的大餛飩,但就是找不到家鄉的這種感覺。最近,回到家鄉,她對其它「大餐」不感興趣,又惦記著家鄉的餛飩了。
  • 溫州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在數學家之鄉邂逅未來卓越教師
    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是溫州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專業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溫州師範學院創辦的數學教育專業。1988年溫州師範學院恢復數學教育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應用數學碩士研究生,2007年開始招收數學課程教學論碩士研究生,2015年開始招收學科教學(數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18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 姜立夫:中國現代數學教育的奠基人
    姜立夫十分重視數學文獻的收集與購買,把它作為數學系的重中之重。當年南開大學數學刊物數量與質量不僅冠絕全國,在世界範圍也影響。1932年,德國數學家施佩納(E.Sperner)應邀到南開大學訪問,當他看到這些珍貴的數學文獻藏書時,驚嘆不已。南開數學系之所以教學效果優良,與姜立夫注重圖書、期刊的收集與教具是分不開的。
  • 32位溫籍院士風採展上與市民「見面」
    他們研究所涉及的有理論物理、信號處理、數學、天然氣地質、天體力學、水利水電、生命科學等領域。   在這些溫籍院士中,不乏「同門師徒」,如被稱為「東方第一幾何學家」的院士蘇步青,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數學人才,其中溫籍的就有著名院士谷超豪;也有「一門兩院士」的佳話,如溫籍聲學家張淑儀和他的三叔父——植物學家張肇騫,均為中科院院士。
  • 國際數學大師評丘成桐:在哈佛,一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現為哈佛大學William Casper Graustein數學講座教授的丘成桐,是當代數學大師,他摘下菲爾茲獎、沃爾夫數學獎、克拉福德獎這三個世界頂級大獎,其中沃爾夫數學獎與菲爾茲獎同被譽為數學界的最高榮譽。  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唐納森稱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紀裡最有影響的數學家」。
  • 溫州又添一文化地標 23名溫籍院士風採在這裡呈現
    李大鵬是溫州永嘉人,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藥學系(現上海復旦大學藥學院),從事中藥創新科研事業35年,200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此次回到家鄉,他先後赴永嘉縣紅蜻蜓集團、亞龍公司等調研指導。李大鵬教授告訴記者,自己雖然定居杭州,但一直關注溫州的科學發展,接下來,他要帶一批院士專家來溫州,讓高科技為溫州傳統產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1.皮鞋能穿出健康嗎?
  • 溫籍院士滕錦光履新香港理工大學校長
    未來數月,滕校長將專注於與學生、教職員和校友建立聯繫,以及與校內外各主要持份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各界的關注,並分享他對理大未來發展的構思和計劃。滕校長7月1日向理大的教職員、學生及校友發出電郵。他表示:「對於獲委任為理大校長,我深感榮幸之餘,亦明白任重道遠,須不負眾人厚望。」他承諾竭盡所能履行大學的使命、實現大學的願景。
  • 著名溫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姜伯駒回溫考察
    頭髮花白,滿臉笑容,精神抖擻,略帶厚度的邊框眼鏡,已是耄耋之年的溫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先生昨日攜夫人徐川榮女士首次回到家鄉溫州。在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劍謹的陪同下,姜伯駒參觀溫州數學館。當天下午還造訪溫州大學,舉行「讓數學之美走人生活」院士論壇,與溫大師生、溫州市數學會的數學教師們交流座談。
  • 兩名溫籍科學家當選新院士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其中當選的浙江大學葉志鎮、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獻華均為溫籍科學家。葉志鎮來自蒼南藻溪,是浙江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博導,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 中國傑出女數學家
    數學會女前輩高揚芝  高揚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後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 著名數學家有哪些?盤點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
    極客數學幫盤點著名數學家有哪些。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他長時間在中國科技大學工作,對培養年輕數學家與數學組織工作作出了貢獻。1976年之後,科大數學系在龔升主持下迅速恢復了教學秩序,使教學科研工作走上了正軌。1978年,龔升兼任科大數學系副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1984年他又任科大副校長,並任科大研究生院院長、學位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科大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現代數學奠基人」 姜立夫的傳奇人生
    姜立夫長子、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攜夫人回到了家鄉。「數學家之鄉」溫州,近百年來,先後走出了200多位數學家。姜立夫先生便是他們中的傑出先驅。在姜立夫故居,宏大的歷史被濃縮在展廳空間裡,讓我們重溫這位「現代數學奠基人」的傳奇人生,緬懷他為中國現代數學事業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
  • 中國女數學家的故事
    數學會女前輩高揚芝  高揚芝(1906-1978),江西南昌人,從小學習勤奮,特別喜歡數學。  高中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由於學習成績優秀,1930年大學畢業後應聘到上海大同大學擔任數學教員,後成為教授、數學系主任。在課堂教學中,她遵循《學記》中所說的:「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 父親是清華數學系的主任,兒子是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父子倆是誰?
    卻鮮有人知,他的父親楊武之先生也是一位數學家,一位傑出的數學教育家。一輩子幾十年都在清華數學系做教授,做系主任。父子倆還是校友,都是留美博士。父子倆先後都在芝加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父親楊武之(1896-1973)為安徽合肥人,在1928年他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博士學位,主功數論方向。在清華大學和西南聯大的數學系做教授和系主任幾十年。他和熊慶來一樣,都是偉大的數學家和傑出的數學教育家。
  • 四位溫籍學者新晉中科院院士 他們與家鄉有繞不開的情愫
    在61位新當選的院士中,謝作偉、吳朝暉、滕錦光三名溫州籍學者成功上榜;新當選的16位外籍院士中,溫籍教授沈志勳在列。  記者經過多方採訪了解到,除沈志勳外,其他三人擁有不少的共同點:他們年少時都曾在溫州讀書;他們的大學都在浙大度過,他們的至親好友大多仍居住在溫州……他們雖然工作在外,卻時刻不忘家鄉的建設發展;小編跟您聊聊溫籍院士與家鄉這些不得不說的事。
  • 當代十大著名華人數學家
    ~現在)國際著名數學家,20世紀國際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老先生的學生,現擔任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義大利Lincei 科學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印度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數學科學中心主任等職務,榮獲1982年度最高數學獎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由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
  • 數學手抄報:數學家華羅庚小時候的故事
    勉強上完小學,進了家鄉的金壇中學,但仍貪玩,字又寫得歪歪扭扭,做數學作業時倒時滿認真地畫來畫去,但像塗鴉一般,所以上初中時的華羅庚仍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而且還常常挨戒尺。  金壇中學的一位名叫王維克的教員卻獨有慧眼,他研究了華羅庚塗鴉的本子才發現這許多塗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題時探索的多種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