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數學幫盤點著名數學家有哪些。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
姜禮尚
姜禮尚 (1936-)
2005年7月25日,第七屆華羅庚數學獎頒獎儀式在山東大學威海學術中心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馬志明院士和上海同濟大學數學研究所姜禮尚教授共同摘取了第七屆「華羅庚數學獎」的桂冠。
姜禮尚教授1954年北京大學數學專修課畢業,1957-60年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偏微分方程專門化研究生畢業,1954年以來先後在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大學、蘇州大學、同濟大學任教1983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1981年、1984年、1986年先後赴美國西北大學、義大利佛羅倫斯大學、美國普渡大學進修訪問。專於偏微分方程。
在橢圓型、拋物型方程及其應用方面有較深造詣,證明了一維兩相Stefan問題古典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自由界面的無窮次可微性。合著《有限元方法及其理論基礎》、《數學物理方程講義》、《試井分析理論基礎》,198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1989-96年任蘇州大學校長,現任同濟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
姜伯駒
姜伯駒,男,1937年9月4日生,漢族,祖籍浙江蒼南。
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留校任教至今。曾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美國伯克利數學科學研究所等處作研究訪問,在美國加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校任客座教授。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5-1998年為北大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現任數學科學學院教授。
姜伯駒教授長期從事拓撲學研究。20世紀60年代,在不動點理論中Nielsen數的計算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所創的方法在國外稱為「姜子群」、「姜空間」。
80年代,運用低維拓撲學的理論和方法,證明了曲面自同胚的最少不動點數等於Nielsen數;並以辮群為工具發現了與高維情形相反,曲面自映射的最少不動點數一般不等於Nielsen數,全面解答了已有50年之久的Nielsen不動點猜想。之後又開拓了Nielsen式的周期點理論,並進一步探索其與低維動力系統的聯繫。
2000-2005年曾任科技部973計劃《核心數學中的前沿問題》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姜伯駒於1982年和1987年分別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和二等獎。1988年獲陳省身數學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2002年獲華羅庚數學獎。2002年獲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獲教育部的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龔升
龔升(1930年1月16日—2011年1月10日),數學家,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系。在多個與單個複變函數論方面及調和分析方面都作出過突出貢獻。單複變函數論方面,他致力於比貝巴赫猜想的研究。多個復變數函數方面,他曾致力於奇異積分研究及凸與星型研究,以及典型群上調和分析的研究。他長時間在中國科技大學工作,對培養年輕數學家與數學組織工作作出了貢獻。
1976年之後,科大數學系在龔升主持下迅速恢復了教學秩序,使教學科研工作走上了正軌。1978年,龔升兼任科大數學系副主任、數學研究所所長,1984年他又任科大副校長,並任科大研究生院院長、學位委員會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科大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幾何函數論、群上的調和分析、多復變數函數論三個不同的數學領域開展研究。發表論文七十餘篇。著有《多復變數的奇異積分》、《典型群上的調和分析》、《比貝爾勃赫猜想》等。
李大潛
數學家 1937年11月10日生於江蘇南通。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6年該校在職研究生畢業。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5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復旦大學教授。中法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執行委員。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195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1966年復旦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歷任復旦大學副教授、教授。專於偏微分方程、最優控制理論及有限元法理論。解決了法國科學院院士裡翁斯的一個猜測。與谷超豪等合作研究的「非線性雙曲型方程組和多元混合型偏微分方程」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主編有《有限元素法在電法測井中的應用》,合著有《擬線性雙曲型方程組的邊值問題》。
以上就是極客數學幫整理的有關於著名數學家有哪些?盤點中國當代的數學家們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