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9月10日和2017年5月8日,歐陽自遠院士曾兩次來電子科技大學,為成電學子講述中國的「奔月夢」。如今,中國的「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的深空探測事業又向廣袤的太空推進了一大步。再讀之前的報導,感慨萬千。中國航天人的諾言,一個一個都實現了!中國晶片的誓言,不知什麼時間才能實現!「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默默奉獻,拭目以待!
2017年5月8日,被譽為「嫦娥之父」、中國隕石學與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再次做客成電講壇,與成電學子分享中國登月夢。
歐陽自遠院士一走進求實廳就先向所有聽眾立正敬禮,用他獨特的方式向大家問好,贏得師生們的熱烈掌聲。
歐陽自遠院士以幽默的講述拋出大家心中關於探月工程的疑問:中國人發展經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任重道遠,探索月球真的有必要嗎?美蘇在上世紀已進行了108次探索,相較而言中國起步晚,後起真的能成秀嗎?探月工程究竟花費了多少資金?取得了什麼成果?他幽默地說到:「今天我來,就是就探月工程向大家做個匯報,為大家解個惑。」
歐陽自遠院士講起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月亮的無限遐想。月亮向大地灑下聖潔光輝,古代因此衍生了許多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思想文化、與之相關的農耕節氣……古時的百姓對月亮有特殊的親近感。嫦娥、玉兔、桂魄,月亮有許多雅致的別名;《靜夜思》《水調歌頭》,月亮有太多相關的優美詩篇;世界各國均奉各類女性為月亮女神,古代的文人對月亮有敬仰有依戀。歐陽院士感慨道,實現嫦娥奔月是人類幾千年來的夢想。
歐陽自遠院士為大家科普了月亮的起源。「驚天動地的太空婚禮」——小天體與地球撞擊,撞出了月亮,也撞斜了地球,讓我們有了四季交替、潮漲潮落。歐陽院士形象地說,月球是地球的女兒。6000萬年前,一次天體撞擊造成了恐龍滅絕,而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月球用自己的身軀,為地球擋去了許多類似的撞擊。月球是地球忠實的守護者。探索月球,也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本身。
他介紹說,伽利略用望遠鏡觀察月球首次曝光月球真貌反遭質疑,但那是人們對真實的月球探索的起點。經過艱苦的探索,人們逐步還原著真實的月球:因天體撞擊,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月球上的一天相當於地球的一個月,身處地球的我們只能看見半個月亮。月球的表面積是地球的十四分之一,相當於四個中國領土。月球上無大氣,是超高真空狀態,無磁場、聲音傳播和溫度傳導,環境十分惡劣,故而沒有任何生命和有機物存在。月球由月核、月幔和月殼組成,形似雞蛋。月球上內部的能量31億年前就已經消耗殆盡了,處於「僵死」狀態。月球雖然老了,但它的地質歷史記錄了月球上發生的重大事件,對於我們研究地球、探索宇宙有著重要意義。
歐陽自遠院士告訴大家,至今已發生了兩次探月高潮。第一次探月高潮發生在1958年-1976年,由美蘇冷戰為主導。美國斥巨資打造「阿波羅項目」,取得了勝利,帶動了美國當時幾乎所有產業的發展。第二次探月高潮開始於20世紀90年代,多個國家參與、多個項目工程啟動,而這一次,中國佔據著領先地位。
探月高潮為何如此盛行?歐陽自遠院士解釋了原因:一是月球是重大軍事戰略地位——太空站的新制高點;二是月球能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無限,太陽能、可控核聚變發電能源(月亮氦山)於環境、經濟都有利;三是月球特殊環境的開發利用;四是月球資源的分布和利用。歐陽院士說:「探月的原則是,誰先開發利用,誰就先獲益。」
但中國的探月並沒有那麼一帆風順,「重返月球」的路上困難重重。美國為保持自己空間科技的領導地位、控制未來的能源、佔有軍事領先的優勢,耗資巨大,實施月球戰略,並向中國封鎖一切信息與人才。印度為實現國家強大大力推行月球工程,意欲趕超中國。中國的探月形勢是「前有阻擊,後有追兵」。歐陽自遠說,面對艱苦的環境,中國的科學家們都在選擇迎難而上,咬緊牙關,自力更生。
歐陽自遠院士滿懷驕傲地向大家介紹了中國的探月工程。1993年-2003年,十年艱苦分步論證終於換來了溫家寶總理於2003年1月23日批准探月項目。2004年-2007年,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啟動。從探究難點講到應對措施,從科學目標聊到主要成果,歐陽自遠院士說:「別人沒做過的,我們做;別人做過的,我們做得更好!」最終嫦娥一號撞擊月球,英勇犧牲,它是探月工程的英雄。相較於嫦娥一號的13天,嫦娥二號用時四天半直達月球,為我們獲取了目前最高水平的全月球數字影像圖。此後,它於拉格朗日二點監視太陽243天,與「戰爭之神」天體見面,傳回Toutais小行星的軌跡,避免了人類災難的發生,它一步一步完成著自己的使命。目前,嫦娥二號已成為一顆人造小天體繞太陽飛行,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能做的是祝它一路平安。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帶著中國國旗正式造訪月球。採取軟著陸方式、高智能的精確判斷後,嫦娥三號、四號於月球表面安全著陸。玉兔號在月球的成功定點著陸,讓中國國旗插上了月球,也讓「廣寒宮」真正存在於月球上。著陸那一刻,習總書記講道:「玉兔號的足跡留在了月球上,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了探月史上,這是偉大的突破!」
過往探月路,雖困難重重,但碩果纍纍。可對月亮對太空的探索絕不止步於此。歐陽自遠院士還介紹了國家未來的探索計劃:一、探月計劃仍會繼續,嫦娥五號的使命是從月球上採樣返回;二、2020年實現火星採樣及分析,火星上已發現生命存在;三、探求地球周圍的宇宙環境。歐陽院士說,人類的終極目標是再造一個地球。
歐陽自遠院士告訴大家,伽利略畫出第一張月球手稿時遭致辱罵,嫦娥二號帶回的月球數字影像圖公布時也被人謾罵。那些人覺得,我們毀掉了月球上的仙子、月亮另一半的外星人。但我們來看看這些關於外星人的故事和報導,大多數圖片都能找到原圖,大多數故事都能解釋離奇現象後真正的原因。事實證明,目前所謂的外星人大多是有心人士的惡作劇。當然,歐陽自遠院士沒有否認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但他建議學子們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問題,「科學講究的是實事求是。」
「少年強則國強」,歐陽自遠院士囑咐年輕人:「探月的未來,中國夢的未來,都在你們手上。你們一定要刻苦學習,踏實科研,為祖國開創一條更加輝煌的道路。」
此次成電講壇由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主辦,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承辦。
相關連結:
歐陽自遠,1935年10月生,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60年中科院地質所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局局長、地球化學所所長,貴州省科協主席,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現任中科院地化所研究員。1964-1978年,負責我國地下核試驗選場、爆炸過程模擬、防止地下水汙染與綜合地質效應研究,兩次爆後均驗證成功。自1958年以來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月球科學、比較行星學和天體化學研究,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是我國天體化學學科的開創者。近二十多年來,主要從事中國月球探測與太陽系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設計我國首次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與載荷配置和第二、三期月球探測的方案與科學目標,是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首席科學家,現為中國月球探測領導小組高級顧問。
歐陽自遠的研究成果獲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工信部科技進步特等獎,國防科工委個人突出貢獻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他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等。在國內外共發表論文590多篇,專著18部,主編著作21部。培養碩士、博士與博士後65人。至今仍然在科研第一線勤奮工作。
作者:李忠陽 姜汶杉(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