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百年清華史 一曲兩岸情

2020-11-23 華夏經緯

清華大學有兩個"二校門",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新竹,它是清華大學的象徵,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青衫溼(評論員)

    2011年是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作為清華百年校慶獻禮影片,《無問西東》在跳票五年後,兜兜轉轉終於上映。電影用四個段落故事,講述了清華的四代學生,從20年代、西南聯大時代、上世紀60年代再到當下的青春故事。豆瓣7.4分的高評、觀影人群的「淚溼滿襟」、網友們感嘆看到真正的「芳華」……《無問西東》為清華百年校慶而來但卻感動了更多非清華的觀眾,鏡頭中人們看到了「只問初心」的珍貴,望見了閃耀如斯的時代風骨。百年清華國之重器,它孕育了國之棟梁也見證了兩岸的波瀾起伏!

     「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

     先看兩則趣味,一則:很多年前,北京清華大學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信,信封上寫著「清華大學倪維鬥教授收」,當倪教授拆開一看,發現原來是把本應寄給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的信寄到北京清華大學了。二則:在曾經兩岸四地大學生活動中,只有兩岸「清華」同學一碰在一起,馬上「西山蒼蒼,東海茫茫……」高聲唱起校歌,令所有參與同學驚訝,兩岸「清華」就這樣以一種趣味的方式在新時期打開。

     同樣的校訓、同樣校歌、在海外還有著同一個校友會,校友會不分你來自北京還是我來自新竹,只要是清華人都是在同一個校友會,

      1911年2月,清華大學創建成立;1914年冬,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梁啓超一次題為《君子》的演講中誕生;1917年修建大禮堂時,刻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巨型校徽嵌於舞臺正額;1956年,新竹清華大學成立;1990年8月,新竹清華大學教授代表團一行22人,到北京參加了兩岸清華大學首次共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1995年12月,時任新竹清華大學校長的沈君山先生到訪北京,與時任北京清華大學校長的王大中教授共同籤署了《海峽兩岸清華大學交流合作備忘錄》,標誌兩岸清華大學正式確定校際合作關係;2000年,清華首開兩岸暑期學生交流先河;2001年,首次共同慶祝清華90年校慶;2009年,籤署學術交流與合作備忘錄;2010年,進一步達成「建立兩岸清華聯合實驗室合作」、「聯合培養雙碩士學位」共識……隨著兩岸關係的回暖,兩岸清華的交流合作也愈發的頻繁、密切。

     「一筆寫不出兩個清華」,兩岸清華從未被歷史分割,而是在變遷中彼此掛念,攜手前行。

      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兩岸「清華」不僅擁有相同的校名、校徽、校歌,它們還有曾經擁有同一位校長,那就是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1914年,作為「庚子賠款」的留美學生歸國後,梅貽琦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和教務長等多種職務。1931年,梅貽琦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在就職演講中提出「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著名論斷。在梅貽琦廣招人才下,從朱自清、聞一多、錢鍾書,到華羅庚、錢學森、梁思成……清華園大師雲集、群星燦爛。

    1937年盧溝橋事變平津淪陷,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南遷長沙,1938年繼續南遷至昆明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以校務委員會常委兼主席的身份主持校務。就在那樣一個校舍屢遭轟炸、頭頂敵機警報、忍受飢餓困苦的年代,西南聯大卻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8年時間裡,西南聯大培養了一大批傑出人才,在畢業的不到4千名學生中,走出了2位諾貝爾獲得者,6位「兩彈一星」元勳、82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3位中國工程院院、100多位人文大師,創造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奇蹟。國破但山河猶在,戰火紛飛與顛沛流離依舊阻擋不了文明的傳承,反而在苦難中迸發出中華民族的堅韌與堅持。

    1955年梅貽琦去往臺灣在新竹創建清華大學,最後因工作過繁忙,積勞成疾,罹患癌症。1962年,5月19日,梅貽琦去世了。

    「梅校長對清華十分熱愛……清華大學是這些文物最好的歸宿」。2005年梅貽琦先生的兒媳、梅祖彥先生的夫人劉自強女士將1948年徐悲鴻為梅貽琦先生60壽辰而作的奔馬圖捐贈給清華大學,一同捐贈的遺物還有梅先生生前使用過的部分衣物、印章、家具以及照片等。

     「生斯長斯,吾愛吾廬」。梅貽琦是清華大學歷史上最偉大的校長之一,也是兩岸清華共同的校長,梅先生用一生踐行著對祖國的熱誠、對民族的熱愛、對清華的忠誠。

      清華百年史 一曲兩岸情

      蔡元培講過,「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梅貽琦也講過:「我們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才,將來為國家服務。」無論是驚濤駭浪的時代,海峽分隔的時代,還是如今的兩岸和平發展時代,清華學子都未有負校訓,辜負師訓。

     如梅先生教育所言「諸君在國外的時候,不要忘記祖國;在新奇的社會裡,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學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務要保持科學」。清華學子從未忘記祖國、忘掉自己。清華百年歷史印證了中國「站起來」的滄桑不易,包含了千萬萬學子對祖國的大愛。而今,兩岸清華學子也正用他們的青春熱血,呼喚更美好的兩岸未來!

     「此天明風定之日,不久可望來到。」梅貽琦當年說,而今也適用!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無問西東」是出自清華大學校歌嗎?清華大學校歌歌詞全文
    ­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引起熱評。《無問西東》的拍攝本是為了紀念清華百年誕辰,主旨是反映百年來每個時代的清華人追尋內心的真善美去做人,去報效國家,而不計較外在的得失榮辱。影片很多情節源於史實,烘託出一代代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剛毅堅卓的奮鬥精神和深深的愛國情懷,同時影片也折射了苦難中人性的光輝與真愛。
  • 無問西東講的是什麼 故事背景時間跨度曝光布局如此之大
    電影《無問西東》即將上映備受關注,很多網友在看電影劇照的時候很不理解,怎麼有現代裝又有民國年代的服裝呢?令人好奇的是《無問西東》講的是什麼故事?歷史背景曝光,一起來了解下吧。   每一款服飾著裝的演變,都彰顯著相應時代的印記。
  • 《無問西東》:兜頭就是一桶心靈雞湯
    掙吧來掙吧去,終於還是把《無問西東》給擼了擼完感覺賊空虛帶著滿心文藝情懷顛顛兒的去了灌了一腦子煽情雞湯喪頭喪腦的回了還是中國夢口味的也不是說這碗雞湯是碗爛湯關鍵是在萬裡山河一片雲山霧罩的讚美聲裡也不差姐了
  • 《無問西東》李芳芳四個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厲害在哪裡?
    這樣的倒敘手法便交代了故事的起源,之後影片分別正向敘述這四段故事,講四個時空看似不相干的故事連成一條線,來表現共同的一個主題——無問西東。可以說這樣的敘事難度簡直可以和1995年奧斯卡獲獎影片《低俗小說》相媲美。昆汀的《低俗小說》講三個相互關聯的故事打散拆碎,將15個序列進行拼貼和重新組合,這種對原先經典性敘事和閉合結構的的傳統進行了顛覆,有一種形式的快感。
  • 清華高顏值學神和敵艦同歸於盡!《無問西東》空戰戲致敬英雄事跡
    2018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無問西東》以時隔百年的幾代清華人為背景,描述了最高學府學子們在事業、生活和報國之路的歷程,同時突出了鮮明的時代特點。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或許就是戲中穿插的空戰內容。沈崇誨自幼就在父母的教導下成為一個善於寫作、數學、英語的學神,並於17歲時考入清華土木工程系。在校期間,他不但各科成績出類拔萃,而且善於踢足球,多次帶領校隊獲得優異成績。
  • 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告訴你答案
    因為電影《無問西東》的熱播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尤其是電影中也是出現了不少寓意深刻的詞彙,近些年網上也是出了一個不問西東只取南北,那麼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東」、「西」相對應的「木」和「金」都是可以用籃子裝或手拿著的,也是可以交易和使用。但是南方屬火,北方屬水,其對應的都不是人們可以用籃子裝著或用手拿著的,所以不取南北二字。    作為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電影,《無問西東》早在2012年就宣布殺青,時隔5年之後才與我們見面。
  • 《無問西東》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和對自己的真實
    近日影片《無問西東》受到大家的熱議,該片曾是清華大學一百周年校慶的獻禮片,片名的由來是取自清華校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採用時空傳遞的敘事方式,運用了時間和歷史交織講述了四代人的四種人生,以及介紹了每段時間的背景。
  • 陝西省西安廣播電視臺李誠:無問西東
    陝西省西安廣播電視臺李誠 李秋明攝  我演講的題目是:《英雄無名·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大家還記得麼?那河上還有冰呢,而我們在冰河裡蹚了一整天!印象深刻的一天呀!  最終,我們拿到了過硬的證據.在節目播出後僅僅兩天,當時的戶縣,現在的鄠邑區。環保局的局長/書記等相關責任人都被免職了。  時隔一年多,今年7月,欄目組再次回訪了那條河,注意啊,這是夏天,面對的困難不再是冰雪,而是荊棘,當大家一路手扒腳蹬完成取樣任務之後才發現  手上都是傷。
  •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因2011年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為此而拍電影無問西東,中提到了一具恐龍化石,它發現於1941年,是在中國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問西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去做喜歡的事情無問西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在忙忙忙碌碌的寫字樓旁,那個偶爾有幾名學生出入的畫廊顯得格外冷清。推開玻璃門,三三兩兩的孩童聚在那個長方形的桌子兩旁正在畫畫。桌子上擺放著橫七豎八的顏料,孩子們仍在埋頭作畫,老師也在一旁輔助,偶爾有學生作畫遇到瓶頸不知如何下筆。
  • 《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二十五-系統繁忙
    225《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二十五 禁 布面油畫 60X80m,2021年,內框 系統繁忙 最近寫文章總上傳不了
  • 何紅舟:水知道答案 無問西東
    民國情結2017年寒冷的冬日,一場叫《無問西東》的電影滌蕩和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除了愛情,那段因戰爭而造成的動蕩與遷移,成了一段被重新喚起的集體記憶,提醒人們即使在紛亂的戰火中,依然可以聽從來自內心的聲音,選擇真實而有尊嚴的生活。
  • 高考模考作文|株洲南雅中學高三考場佳作:吾心可安,無問西東
    該考生的這一選擇在網絡上掀起熱議。有網友認為,作為農村家庭出身的學生要為家裡考慮,學經濟、金融等專業,將來解決家庭實際困難。也有網友認為,這麼高的分數,就應該填寫競爭力更大的熱門專業,不要浪費了機會。樊錦詩女士得知此事後,為該考生送去《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表達對她的祝福和希望,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 無問西東 融合創新——上海美術學院打造首個國際藝術聯盟雲上社區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宣布「國際藝術教育聯盟雲上社區」暨「無問西東——國際藝術院校優秀作品線上交流展」正式啟動2020年12月30日,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宣布: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打造的「國際藝術教育聯盟雲上社區」正式落成啟動。
  • 「我家的兩岸故事」:追憶兩岸漂移時光的傳家篇章
    展覽以多元互動方式呈現遷臺人物及其後代真實經歷的影音紀錄及文物,包括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現代水墨畫之父名家劉國松、蘇州「嚴家花園」園主嚴家淦四公子嚴雋泰、出身上海文人世家的知名策展人陸蓉之、親送老兵骨灰歸葬故裡的「感動中國」人物高秉涵、表演與相聲大師宋少卿等,紛以他們的生命故事,溯源一頁遷臺史的流變脈動
  • 西學東漸之外 還有中學西傳
    晚清以降,西學東漸的浪潮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中國學人的學術立場和文化心態。如羅榮渠所述:「自從中國在異質文化的衝擊下失落了自己的天朝傳統以來,中國知識界對現代化的認識經歷了艱苦的歷程,最後才達到朦朧的中國式的現代化認識……但什麼是『中國化』,什麼是『中國事情』?到底也沒有很好解決。要麼是鼓吹中國事事不如人,而唯洋是崇;要麼是宣揚狹隘民族主義,而盲目排外。」
  • 盤點大學校歌之最丨一首校歌,愛上一所大學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水木清華眾秀鍾,水木清華眾秀鍾,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穹。無穹,無穹,赫赫吾校名無穹!無穹,無穹,赫赫吾校名無穹!不愧是「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典範!那種當今天下捨我其誰的意識,在座的我們還得好好學習一個。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後來發現,「天文館跟天文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我也慢慢感覺到,天文其實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和每個人都有關係,不一定非得成為專業天文學家。因為,有好奇心的人,會更有幸福感。」
  • 《東成西就》攝影師拉來古天樂,拍了向《東成西就》致敬的喜劇片
    >但是《武林怪獸》既不是」正經「的武打片,也不是一般的怪獸片,它是有現代內核的混搭片,借古喻今,所以不常拍古裝片的劉偉強導演才會想要嘗試這樣的描述,那種又好笑又熱鬧的古裝武打賀歲片,參照物不就是經典的《東成西就
  • 青春無問西東 歲月自成芳華 樂天幼兒園舉行支教生歡送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通訊員 盧哲 濟南報導  1月7日上午,樂天幼兒園舉行了以「 青春無問西東 歲月自成芳華」為主題的支教生座談會,共同回顧支教時光的成長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