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問西東》英文名字為:Forever Young,2012年殺青,被禁播五年之後重新走進影院。這是唯一部片尾曲想起還久久不願離去的電影,既驚嘆於影片所表現的主題之大,也驚嘆於導演李芳芳能夠如此巧妙的安排敘事,雖有四個時空,卻有條不紊,詳略得當。
影片的時間跨度非常大,一共分為四個時代背景。從1923年到21世紀,幾乎近百年的歷史,要把這些故事全部敘述出來,是非常考驗轉場的時間和拍攝手法的,每個故事要講多久,從哪裡切,切多少,在什麼時候讓另外一個故事插進來,都是非常考驗導演的。稍微把握不好就會讓人感覺混亂難懂,而李芳芳卻做到了。四個故事從始至終都敘述的非常有條理,哪裡該詳細哪裡該省略,都做的非常完美。
影片剛開始採用了倒敘,先講了21世紀的公司職員張果果,5分鐘左右,就切到了1962年的王敏佳、陳鵬和理想在清華大學的日子,5分鐘左右,切到1937年,沈光耀在西南聯大最後是1923年,吳嶺瀾的故事,同樣也是5分鐘左右。這樣的倒敘手法便交代了故事的起源,之後影片分別正向敘述這四段故事,講四個時空看似不相干的故事連成一條線,來表現共同的一個主題——無問西東。
可以說這樣的敘事難度簡直可以和1995年奧斯卡獲獎影片《低俗小說》相媲美。昆汀的《低俗小說》講三個相互關聯的故事打散拆碎,將15個序列進行拼貼和重新組合,這種對原先經典性敘事和閉合結構的的傳統進行了顛覆,有一種形式的快感。
形式的快感與一部內容出乎意料的影片所產生的震驚效果是一樣的。
——美國後現代主義導演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
對位式復調(非線性網狀結構)
對位式復調是電影敘事技巧中常用的方法,它包括:1.文體的對位;2.敘述視角的對位;3.線索/故事間的對位;4.思想意識間的對位,常常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a.多聲部、多線索、多故事。
b.聲部/線索/故事間地位平等,任何一條線索、一個故事都不能簡單的充當伴奏。
c.整體不可分割,少了任何一條都不能再構成這個文本本身。
d.除了抽象的主題連接外,他們表面的劇情發展也應該產生聯繫,大多是由於人物的命運,偶然性而發生碰撞,也即縱向發展的同時也有著橫向共振。
《無問西東》由四個故事共同構成,每個故事內部又有多條線索,從時間,空間和主旨上都有交叉,但各自敘述散而不亂,既有故事的對位也有故事內部的對位,以及故事之間線索的對位。
時間線
1923年吳嶺瀾在文理選擇時,受到泰戈爾的影響,選擇了文科,後再西南聯大為救鴿子,遇到了沈光耀;1937年沈光耀當了空軍戰士,常常給一個小鎮的孩子們提供食物,救了後來考上清華的陳鵬;1962年,陳鵬的好朋友李想,為了自己去支教的願望,沒有承認自己和王敏佳一起寫信的事情,心懷愧疚,卻在支教的時候,犧牲自己的性命救了一對夫妻;21世紀,這對夫妻的孩子就是張果果,一家人把對李想的感恩都深深記在心裡。
空間線
有人說這是一部清華大學的發展史,就是因為四個故事都是圍繞清華展開的。張果果雖不是清華校友,卻拍攝了他在清華跑步的鏡頭,所以,清華大學支撐了《無問西東》的空間線。
主旨線
這部電影有四個故事,卻表現同一個主題——無問西東。
吳嶺瀾:只問真實,不問西東
吳嶺瀾是清華的一名學生,在考試成績出來後,文科全部滿分理科卻不及格,當梅貽琦老師為他為何不讀文科的時候,他說最好的學生都是學理科的,這時候老師告訴他:
「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羞恥,也不懊悔的平和與喜悅,這就是真實。」
——梅貽琦
恰逢1924年泰戈爾來清華訪學,講了「對自己真誠」,看到臺下學生對泰戈爾視若神明,吳嶺瀾受到啟發,於是決定自己不能活在別人的想法中,毅然選擇了文科,成為了後來清華大學一名教授。
沈光耀:只問盛放,不問西東
沈光耀是出身富貴的富二代,卻不顧母親的反對成為一名空軍戰士,常常冒著危險給一個小鎮的孩子們送吃的,當被長官責備時,他牢牢記著空軍教練的教誨: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沈光耀的母親說,我怕你還沒有想好怎麼過好這一生,生命就結束了。但是沈光耀還是堅持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成為一名軍人,為國家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無怨無悔。
陳鵬:只問深情,不問西東
陳鵬在電影裡是一個「痴漢」,他對王敏佳的深情,讓王敏佳在絕望的時候看到了希望。從最初「我有人要照顧」而放棄自己的好工作,到王敏佳出世,帶她到自己的家鄉,告訴她,不論你下落多少,我就是那個在最後拖住你的人。一盒銀杏葉,一盒雪花膏都是對敏佳深深的思念。
陳鵬在愛情裡是柔情男人,卻也有男兒氣概,當他在王敏佳的「墓前」,對李想說「逝者已去,生者如斯」,他做為一個男人的擔當和寬容,讓他的形象更為飽滿。
王敏佳:只問敢勇,不問西東
王敏佳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孩,在批鬥會上,即使被人們罵「婊子」、「破鞋」,也無所畏懼,在牆的另一邊,她的好朋友李想正在受表彰,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王敏佳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保護了李想,她心裡是欣慰的,所以,她笑了。
王敏佳的勇敢還表現在,在她從暴雨中醒來,看到陳鵬為他挖的墓,她笑了,儘管被毀容之後,她彷徨,害怕,還是重新走出了陰影,陳鵬不在的時候,她會擦著陳鵬寄給她的雪花膏入睡,王敏佳用前半生找到自己,用後半生找到你,用一生找到此生所愛,無問西東。
李想:只問懺悔,不問西東
李想其實並不壞,只是過於軟弱和自私。他只想實現自己去支教的願望,懦弱的躲在王敏佳身後,不敢承認。在王敏佳的墓前,他承認了自己的軟弱,可是一切不能重來,他帶著這份懺悔走向邊疆,在別人遇到危險時候,犧牲自己救了一對同去的夫妻。
如果沒有後面的故事,李想這個角色將永遠是一個膽小鬼的形象,但是他在王敏佳墓前承認自己的過錯的時候,就開始變的勇敢了,他明白了人生什麼是真實,也開始有了真實的力量。
張果果:只問初心,不問西東
張果果在爾虞我詐的職場裡被老闆利用,最後在有機會報復上司的時候卻選擇了放手。
同時收養了四個雙胞胎嬰兒,在聽到上司說被救助的家人會無止境的索取時,他動搖了,但最終還是決定無條件救助四個雙胞胎嬰兒,才發現被救助的家人也心懷感恩,並沒有像上司說的那般貪戀。
張果果最終找回了自己的初心,他說,「我和他們不一樣」。
可以說李芳芳這部電影可以做為「對位式復調」的經典教材了,之前《低俗小說》對「對位式復調」運用的也很好,但是《無問西東》不僅在形式上做的很好,在精神內涵上也更勝一籌。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信,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
但是不論怎麼說,這類影片在敘事上已經走的很遠,它們自身就具備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意蘊。能夠看到這樣的影片是觀眾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