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紅舟:水知道答案 無問西東

2020-12-05 浙報融媒體

2018-02-07 21:23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周澍

人物名片何紅舟,1964年12月出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8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同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 1988年7月畢業留附中任教。1995年-1999年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研究生班,1999年起在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2003-2007任教於油畫系第四工作室,2007至今任教於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現為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教授。

置身中國美院為重塑繪畫表現力而孜孜以求的濃厚氛圍,於何紅舟而言是一場「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許久以來,由於他的天賦異秉、為人處世和作品之間存有驚人而內在的一致,常常讓我們感到很難將他的作品從整一性中獨立出來嘗試言說。

這時我們需要想起《蜀道難》、《現實與真實》等關於畫家和他的作品的文字。那些文字是畫家和「別的畫家」間深刻而持久的關注和對話,它們在傳達寫實繪畫藝途艱難和畫家藝術成就的同時,也精到入微地傳遞了畫家更隱秘的精神世界所包含的諸多訊息。

午後

由此,我們看到一個更為豐富和豐滿的何紅舟,看到他的嚮往,他的執著,他的糾結與掙扎,他的機智和努力突破。

如果說何紅舟的作品不是奶茶,不是咖啡,不是烈酒,而更像尚須「捲起千堆雪」的純水,那也無疑是愈歷經歲月愈沁人心脾的生命之水。那溫暖而醇厚、現實與真實的生命之水,波瀾不驚有時,暗流湧動有時,汪洋恣肆有時。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多年以後,當作為油畫系主任的何紅舟在中國美院的研究生面前進行示範性教學,並親自給學生改畫時,他也許會想起他無比寂寞的青少年時代。

童年印象中那高懸在大禮堂牆上的畫作,喚起了少年最初的嚮往,理想自它萌生之日起,也給了他簡單如一的執念。

他一同想起的,應該還有那帶他走上美術之路的啟蒙老師任義伯,一位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的前輩,激發他在少年時便對體積和空間的表達充滿欲望,對造型及精準把握飽有一份直覺與激情。

他當然還會想起他從事宣傳工作的父親,雖然他本人並非一位專業畫家,卻自覺不自覺地讓所有繪畫因素之間的聯結成為可能。從前艱難而溫馨的回望,讓何紅舟在面對眼前的學生時,總有一份來自心底的沉甸甸的責任感。

佛羅倫斯金橋

雨後的卑爾根港

但何紅舟終究不能忘記的,是他為了能到四川美院附中求學所歷經的那段歲月。從初二時沒有報上名,到初三時依然沒有完全準備好,再到師從任義伯並終於如願以償,少年何紅舟初嘗了「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的耕耘之樂。

背影之一

背影之二

此後少年從蜀中負笈一路向東來到江南,抵達之路跌宕起伏充滿懸念。像所有的青春都渴望遠走他鄉,青春又難免伴隨著懵懂與困惑。趕上第一批全國文化課統考的少年,在中國美院(時為浙江美院)考完專業課回川美附中備考文化課和填報志願時,對自己的去向和前途都缺乏作出清晰判斷的依據與經驗。如果不是在考試時過於投入,就是那時的少年還太過年輕,以至對浙美考官們對他表示的滿意完全木知木覺。結果是當他收到浙美油畫系主任鄭勝天歡迎他將浙美作為第一志願填報的信函時,激動之餘才猛然意識到為確保錄取自己已填報了四川美院。儘管他在兩地的考試中都名列前茅,畢竟這個消息有些姍姍來遲。1984年的夏秋之交豔陽高照,穿過西子湖畔的柳蔭與南山路的街景,少年的心與腳步一起狂奔。他知道他義無反顧即將奔赴的學園,在乎的只是他終將到來。而那早已成為背影的美麗家園,目送他的眼光也不是偏狹而是放飛。

與學院精神相往來

在一個資訊相對要貧乏得多的年代,何紅舟跟國美的最初聯繫,僅有的憑藉是由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刊物《美術叢刊》,以及偶爾能看到的一些散頁、大開本的作品套集。而那些有限的閱讀記憶,卻常常在何紅舟日後的學院生涯裡,被當下的相遇和經驗喚醒或者接續。

與第一次見到《做縫紉的蘇聯士兵》和《酒神》時朦朧感知的那般,出現在南山校園的肖峰院長和全山石教務長,在辦學和教學的實踐中,特別倡導對優秀學院派傳統的弘揚以及生活本身的趣味。而金一德、徐君萱老師作品的線條概括力,也讓何紅舟印證了羅訓班的傳統及脈絡走向。

任課老師胡振宇先生呈現的卻是另一種精神氣質,凡胡老師和他的作品出現過的地方,似乎總有某種巴黎的氣息,有阿爾卑斯的雪和地中海的風輕輕飄過的痕跡。

至於那位感召學生「從大畫中鍛鍊自己」的蔡亮先生,則和何紅舟想像中的大師形象完全契合。他的火炬高高舉過頭頂,將前路照得通透明亮。何紅舟就是在那樣的老師們身邊,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彝女

《彝女》和《鄉場》是何紅舟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一直到畢業後的95年前完成的兩件代表性作品。也許是地緣的親近,也許跟羅中立、程叢林等四川的其他畫家有關,也許僅僅由於那樣的題材容易畫出對傳統油畫的理解和美感,何紅舟像人們喜歡畫西藏一樣地「畫了一下」彝族。《彝女》將畫中女孩曼妙輕盈的身姿放置在協同卷繞針織線圈的生活場景中,把倆人的默契配合和自得其樂刻畫得淋漓盡致,呈現出一種介於嬉戲和勞動之間的生活趣味,傳遞的情緒輕快、飽滿、豐沛而生動。

鄉場

《鄉場》在背竹簍的小女孩和側身低頭收拾衣襟的青年彝女間,架設了兩者目光相向的敘述和結構主線,同時沿主線兩側,依次畫了手抓公雞的頑童、勞作著的婦女和欣賞圍巾的婦女,擺地攤的男子以及抽著菸斗的老人。畫中人各不相同的姿態和年齡身份的跨度落差,似乎再次提出和直接解答了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謎。畫面採用豎幅的四聯畫方式,同時輔之以大三角穿插小三角的組合構圖,讓整體顯得堅固而恆定,同時又注入了現代感。在上述兩件作品中,何紅舟將19世紀的寫實繪畫技巧與古典的局部罩染等方式結合在一起,繪製了令人難忘、不同凡響的西南風情圖。

同學肖像

與學院精神相往來,貫穿了何紅舟的整個大學生活。從他本科的畢業創作《同學肖像》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何紅舟對文藝復興早期弗蘭切斯卡等畫家在造型歸納上的迷戀,以及把這種迷戀充分體現在自己創作中的努力。1988年,《同學肖像》組畫先後發表於《美術》和《新美術》,尤其是《美術》在顯著位置的彩印發表,讓青年何紅舟和他的作品走進了更為廣闊的視域。

真實世界與如夢的鏡像

女兒

當何紅舟用他手中的畫筆延展和深入他所見的世間萬物時,寫生成了他與真實世界保持親密接觸最自然和常用的方式。與其他西畫專業背景的同道一樣,何紅舟的寫生也曾經是散漫而遼闊的。雖然由於他對人物的關懷和聚焦常常讓人們忽略他的其他作品。他其實還是以他特有的視角和高超技藝,留下了對歐陸風情的無限眷戀,對油畫故鄉的情有獨鍾。他相當一部分的人物寫生,模特的著裝和姿態擺布並不像是經過特別精心的設計,而更像一場隨緣和不經意的相遇。甚至於他畫自己的女兒,縱使每一筆語言裡都浸透著深沉的愛意,那凝視著你的女孩依然是那麼無限逼近普通和日常的生活世界。

古琴

如同他的寫生那般率性,何紅舟也常常在不經意間模糊了寫生和創作的邊界,或者毋寧說,他的寫生本身就是一場場意味深長的創作。《古琴》是何紅舟高校優秀女生系列中的一幅,畫的是中國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一個學生,高挑的個頭,現代的著裝,與掛置在背景牆上的古琴形成一種隱隱的衝突與矛盾張力。如何讓不那麼時尚的專業在現今這個時代和更長遠的時光裡求生求變,還能保持傳統,也許是畫中人和每一個有著類似境遇的人共同面對的挑戰。

相伴

更多時候,何紅舟在他的作品裡傳遞的是平和與溫情,當他以《相伴》刻畫對父母的感恩和思念,他再次成了那個走得再遠,歸來仍是孩子的少年。父親若即若離的守護使畫面成了一個巨大而富有安全感的「場」,母親的神態和步履意外地呈現出一種京劇角色亮相般的神採,竟使她有些驚豔了。那樣的父母的形象,是從容、淡定而充滿力量感的。

惑(失語者)

《惑》是何紅舟繼《午後》之後的又一張自畫像,是畫家在畫布上展開的與自我的另一次言說。

「我這個人/徒勞的觀察者在默默的鏡子裡/注視著自己的映象/或者兄弟的身軀(反正一樣)/我知道自己的徒勞不亞於他」

——在這裡,裡爾克的詩句暗合了畫家人到中年、不惑之年惑依在的生命情狀。《惑》宛如一個自我相詰的傳說或寓言,讓我們看到真實世界的鏡像,看到畫家的「如夢之夢」。但那樣的「惑」對於畫家是短暫和「非主流」的。

2004年,中國美院院長許江先生為何紅舟、殷雄、崔小冬三人在香港的展覽深情作序:

「他們堅持把一些傳統的技藝作為安身立命之所,以此來表達對正在逝去的可傳之統的憂患,並以一種古典的情結來敘述都市人群那渾厚鄉愁。他們終於成為了這個善於『合唱』時代的『失語者』。」

其意指他們三人作品與當時繪畫主流語境不一,《惑》也已於彼時更名《失語者》。此後,何紅舟一如既往地在寫實繪畫的藝途上勤勉潛行,沉默如金。

民國情結

2017年寒冷的冬日,一場叫《無問西東》的電影滌蕩和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除了愛情,那段因戰爭而造成的動蕩與遷移,成了一段被重新喚起的集體記憶,提醒人們即使在紛亂的戰火中,依然可以聽從來自內心的聲音,選擇真實而有尊嚴的生活。

當畫面從電影中的西南聯大切換到《西遷途中的林風眠》,並進一步跳轉到《文軍長徵》時,我們看到畫家努力將極富歷史感的民國知識分子形象鐫刻於畫面的抱負,看到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交集中顛沛流離的知識分子群像,看到他們守護自由大學的夢想和中國脊梁式「韌」的戰鬥精神。

西遷途中的林風眠

文軍長徵

《西遷途中的林風眠》表現的是林風眠等一代杭州國立藝專的師生因抗戰輾轉西遷,到達湘西沅陵時的場景。何紅舟將穿著洋裝的國立藝專教師與幫忙運送行李的當地少數民族並置在畫面中,意欲表達林風眠等一代學人和藝術家由象牙塔走向民間和時代熔爐這一轉折。《文軍長徵》同樣放棄了紀念碑式的視點並剝離了更多的象徵意味,而採用難度更大,更貼近現實主義的方式,重構再現了浙大西遷途中,竺可楨校長與蘇步青、王淦昌、費鞏、束星北、胡剛復等一批先生們商議「何去何從」的具體場景,畫作以極強的現場帶入感,以小見大描繪了科學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和一個奇蹟。

文軍長徵(局部)

經由對浙江兩所著名大學抗戰西遷歷史的回望,何紅舟打開了一條更深的回溯傳統的通道。而通道的另一方向,早在2006年的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何紅舟便已經進行了許多民國時期資料的收集,更深地接近了那一時期的人和事,從而對民國知識分子的命運產生了強烈關切。當他極其自然地把目光聚焦到以老校長林風眠為代表的國立藝專的先師們身上,那累積已久的敬意與情感噴薄而出,終於匯流激蕩成他幾十年肖像畫創作中的巔峰之作。

橋上的風景

《橋上的風景》作為2014年「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展」唯一的金獎作品,因其「擁有一種歷史性的風景情懷」 獲得現場29位評委的一致好評。由於此前的創作裡較少出現以民國的文化人作為主要表現對象的作品,其創新點和啟示意義同時也不言而喻。

橋上的風景(局部)

時光倒轉到90多年前的巴黎,佇立在亞歷山大三世橋上的林風眠、吳大羽、林文錚優雅倜儻、氣度非凡,他們以先鋒的姿態站立著,目光如炬,親切而堅定地注視著前方。在畫面中,何紅舟以「橋」的意象為嫁接和寓意,突出了三位偉大的中國油畫先驅在「西學東漸」和「開啟東方」中的傑出貢獻,在致敬先驅播火之功和傳炬之力的同時,傳達了自己願以繪畫的方式記住歷史、承擔使命的勇氣。

在《橋上的風景》背後,還隱藏著一個何紅舟來不及實現的心願。畫家在自己的作品前有時是無能為力的,好比他可以把虛擬的場景變為藝術的真實,他同樣會為了構圖的簡潔和完美不得不忍痛割愛。但他終究是放不下那被他在畫面左側輕輕覆蓋掉的象徵派詩人和雕塑家李金髮的。以他向來的周到和內心的柔軟溫潤,他昔日欠下的,來日必將奉還。

如此,何紅舟和民國之間的糾葛還遠遠沒有完結。

光陰的故事

以歷史畫在名家大師心中的尊崇和藝術史上的地位,何紅舟恐怕也無法「免俗」。撇開主動選擇和被賦予與領受之間的嚴格區分,作為國美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創新平臺的領銜人,他以往所有的寫生與創作實踐,所受的全部教育和訓練,似乎都為著應承這一註定和無法懈怠的使命。

啟航

2006年,步入成熟之年的何紅舟以《啟航》開始他獨立創作大型主題性繪畫的「啟航」之路。構思上的反覆打磨,對歷史場景的藝術還原,油畫語言表現力的充分發揮,特別是個人體驗和民族記憶恰如其分的融合,賦予《啟航》鮮明的新時期印記和特質。2009年,作為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經典作品,《啟航》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

啟航(局部)

低調內斂的何紅舟,從此再也無法「逃脫」一段段「痛並快樂」的時光輪迴。在此後漫長的歲月裡,何紅舟和主題性繪畫之間展開了一場場近乎「虐戀」般的情感長跑。何紅舟近年來完成的一系列主題性繪畫,既帶有列賓、謝洛夫等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的深刻影響,又有對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在畫面氛圍營造上的積極借鑑。

滿江紅(何紅舟、黃髮祥、尹驊)

對《滿江紅》中嶽飛形象的塑造,何紅舟經歷了一個反覆思量與修改的過程。在無限接近史料記載中的嶽飛並發覺其與已有藝術形象間存在的巨大反差時,何紅舟的駕馭之力,正在於他既辨識和認出了浩瀚史料中的嶽飛,又兼顧到了「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嶽飛」,最終以強烈的氛圍烘託、開放運動的構圖和充滿悲劇性的力量,成功塑造了「精忠報國、壯懷激烈」的民族英雄形象。在胡振宇先生看來,「何紅舟對作品的整體調動和把控能力,使他的作品呈現出難得的洗鍊,他屬於那種能把繪畫性和寫實性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畫家」。

滿江紅(局部)

佇立在蒼茫而恢弘的畫幅前,作為畫家的何紅舟同時是一位編劇,一位導演,甚至是演員本身。何紅舟應當是喜歡那樣的感覺的,那種知曉歷史的透徹與澄明,那種對繪畫角色真切的投入和形象抓取與生成。每當這樣的時刻,畫家和他要展開的歷史與場景之間是一個彼此塑造的過程,同時畫家被他要創作的形象所感染和打動,他把手中的畫筆連同整個的自己都獻給了世界,最終讓自己也成為了他所呈現的那個世界的一部分。

時代領跑者(局部)

在何紅舟的畫室裡,珍藏著一件帶有歲月痕跡的軍大衣。那是他為《時代領跑者》中的勞模鄧稼先造像時特地輾轉找來的。多少次,當畫家凝視和繪寫著那聖神而莊重的色彩,他仿佛也穿透了濃厚深沉的歷史煙雲。那是一個真實的關於共和國脊梁的故事:隱姓埋名的年代,卓著的科學才華和軍事貢獻,為理想和祖國獻身的忠誠與情懷。2018年年初,當李芳芳編劇並導演的《無問西東》繼續在各大影院熱播,黃曉明演繹的核科學家陳鵬和他的愛情依然讓無數人動容落淚,何紅舟刻劃的鄧稼先形象,早已與袁隆平、蔣築音等共和國傑出的勞模一起,定格在國美畫家以紅黃綠三種色調集體創作的時代長卷上。「繪畫凝固的瞬間鎖定的畫面與電影始終處於某種平行的關係中,那是不同視覺領域的藝術家以各自擅長和敏銳的方式在講述青春和生命的珍貴故事。」中國美院教授常青說:「不同的是,何紅舟強調的是畫面呈現瞬間的直抵人心和震撼強度,此外他別無憑藉也別無選擇。」

時代領跑者(何紅舟、封治國、尹驊 )

2018年春節來臨前,江南終於歡欣鼓舞地迎來了第一場紛飛大雪。何紅舟及創作團隊正奮力完善著「國美春秋」以節氣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中的一件。雪一片片飄落,一寸寸堆積,再一點點消融。晶瑩透亮的水世界,光陰依舊流走。何紅舟和他喜歡的人與事一起,溫暖和燃燒著彼此。他知道他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那些日子,他正無例外地慢慢而優雅地變老,但是在世界之外和時間之中,他將竭他至誠讓藝術生命恆遠流長!他仍將愛他所愛「無問西東」!

主要參展及獲獎:

1990年《青蘋果》獲中國首屆中國油畫精品展金獎

2003年油畫《午後》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優秀獎

2009年油畫《啟航》(合作)參加「與時代同行-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聯展」,並獲「浙江省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金獎。9月,《啟航》(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順利交付

2014年9月油畫《橋上的風景》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油畫金獎

2016年9月完成中華文明史詩美術創作工程油畫《滿江紅——嶽飛》(合作),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相關焦點

  • 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告訴你答案
    因為電影《無問西東》的熱播也是引起了不少網友們的關注,尤其是電影中也是出現了不少寓意深刻的詞彙,近些年網上也是出了一個不問西東只取南北,那麼不問東西只取南北是什麼意思?    《無問西東》題材類似《芳華》,結構類似《雲圖》。    在推遲了五年上映的電影《無問西東》中,李芳芳導演用獨到的拆解手法以多時間多空間非線性敘事方式演繹出了四個不同年代、風格迥異的大時代中的人物悲喜,形散而神不散。
  • 陝西省西安廣播電視臺李誠:無問西東
    陝西省西安廣播電視臺李誠 李秋明攝  我演講的題目是:《英雄無名·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大家還記得麼?受傷了,可我們人卻在笑,一邊笑一邊相互傳遞著那份化驗報告,這個水呀,它達標了!  看著大家那開心的笑容,我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無問西東的電影裡,  還記得電影裡最浪漫的那個鏡頭麼?
  • 「無問西東」是出自清華大學校歌嗎?清華大學校歌歌詞全文
    ­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引起熱評。《無問西東》的拍攝本是為了紀念清華百年誕辰,主旨是反映百年來每個時代的清華人追尋內心的真善美去做人,去報效國家,而不計較外在的得失榮辱。影片很多情節源於史實,烘託出一代代清華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剛毅堅卓的奮鬥精神和深深的愛國情懷,同時影片也折射了苦難中人性的光輝與真愛。
  • 《無問西東》:兜頭就是一桶心靈雞湯
    掙吧來掙吧去,終於還是把《無問西東》給擼了擼完感覺賊空虛帶著滿心文藝情懷顛顛兒的去了灌了一腦子煽情雞湯喪頭喪腦的回了還是中國夢口味的也不是說這碗雞湯是碗爛湯關鍵是在萬裡山河一片雲山霧罩的讚美聲裡也不差姐了
  • 《無問西東》不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和對自己的真實
    近日影片《無問西東》受到大家的熱議,該片曾是清華大學一百周年校慶的獻禮片,片名的由來是取自清華校中的一句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電影採用時空傳遞的敘事方式,運用了時間和歷史交織講述了四代人的四種人生,以及介紹了每段時間的背景。
  • 《無問西東》李芳芳四個時空交錯的敘事方式厲害在哪裡?
    《無問西東》由四個故事共同構成,每個故事內部又有多條線索,從時間,空間和主旨上都有交叉,但各自敘述散而不亂,既有故事的對位也有故事內部的對位,以及故事之間線索的對位。張果果雖不是清華校友,卻拍攝了他在清華跑步的鏡頭,所以,清華大學支撐了《無問西東》的空間線。主旨線這部電影有四個故事,卻表現同一個主題——無問西東。
  • 無問西東講的是什麼 故事背景時間跨度曝光布局如此之大
    電影《無問西東》即將上映備受關注,很多網友在看電影劇照的時候很不理解,怎麼有現代裝又有民國年代的服裝呢?令人好奇的是《無問西東》講的是什麼故事?歷史背景曝光,一起來了解下吧。   每一款服飾著裝的演變,都彰顯著相應時代的印記。
  •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無問西東~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去做喜歡的事情無問西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在忙忙忙碌碌的寫字樓旁,那個偶爾有幾名學生出入的畫廊顯得格外冷清。推開玻璃門,三三兩兩的孩童聚在那個長方形的桌子兩旁正在畫畫。桌子上擺放著橫七豎八的顏料,孩子們仍在埋頭作畫,老師也在一旁輔助,偶爾有學生作畫遇到瓶頸不知如何下筆。
  • 《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二十五-系統繁忙
    225《無問西東》油畫系列之二百二十五 禁 布面油畫 60X80m,2021年,內框 系統繁忙 最近寫文章總上傳不了
  • 高考模考作文|株洲南雅中學高三考場佳作:吾心可安,無問西東
    吾心可安,無問西東株洲南雅實驗中學K1802楊明睿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我今天的主題是,「吾心可安,無問西東」,今天我們看到這位考生,以高分填報了考古專業,面對質疑,她雲淡風輕稱這是自己的選擇,於其人,我除了佩服外還有滿滿的感動。感動於她的勇,愛我所愛。
  •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
    電影「無問西東」裡的恐龍骨架許氏祿豐龍因2011年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為此而拍電影無問西東,中提到了一具恐龍化石,它發現於1941年,是在中國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第一具裝架的恐龍化石(1941年在重慶北碚裝架展出),由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奠基人楊鍾健院士於
  • 《無問西東》:百年清華史 一曲兩岸情
    青衫溼(評論員)    2011年是清華大學的百年校慶,作為清華百年校慶獻禮影片,《無問西東》在跳票五年後,兜兜轉轉終於上映。豆瓣7.4分的高評、觀影人群的「淚溼滿襟」、網友們感嘆看到真正的「芳華」……《無問西東》為清華百年校慶而來但卻感動了更多非清華的觀眾,鏡頭中人們看到了「只問初心」的珍貴,望見了閃耀如斯的時代風骨。百年清華國之重器,它孕育了國之棟梁也見證了兩岸的波瀾起伏!
  • 《無問西東》空戰戲致敬英雄事跡
    2018年上映的國產電影《無問西東》以時隔百年的幾代清華人為背景,描述了最高學府學子們在事業、生活和報國之路的歷程,同時突出了鮮明的時代特點。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或許就是戲中穿插的空戰內容。《無問西東》劇中,已受重傷的沈光耀同樣在最後時刻駕機撞向一艘日軍炮艦,無疑是向歷史致敬。淞滬會戰前夕沈崇誨在杭州擔任空軍教官時的照片除了男主角的情況極大吻合外,空戰訓練也符合了當年中美聯合航空隊成立後的情況。抗戰中後期,隨著飛虎隊解散並演化為美國陸軍14航空隊,新的中國空軍也在美軍援助下成立。
  • 無問西東 融合創新——上海美術學院打造首個國際藝術聯盟雲上社區
    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宣布「國際藝術教育聯盟雲上社區」暨「無問西東——國際藝術院校優秀作品線上交流展」正式啟動2020年12月30日,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龔思怡宣布:由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打造的「國際藝術教育聯盟雲上社區」正式落成啟動。
  • 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
    與天地對話:好奇心驅動,無問西東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朱進希望更多年輕人仰望星空「有兩件事物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燦爛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法則。」與天地對話,無問西東「數學對觀察自然做出重要貢獻,它解釋了規律結構中簡單的原始元素,而天體就是用這些原始元素建立起來的。」 ——約翰尼斯·克卜勒 朱進也是因數學走上天文之路的。
  • 韓少功:指心明道,何問西東——作家東西印象
    老把式們才知道這種活有多難。這種小說不是寫出來的,是活出來的,是一段歲月深處蘊積和發酵的生命本然。換句話說,一個作家如果沒有足夠的痛感,沒有在底層民眾那裡的血肉聯繫和深長根系,不可能實現這樣一次文學爆破。
  • 青春無問西東 歲月自成芳華 樂天幼兒園舉行支教生歡送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通訊員 盧哲 濟南報導  1月7日上午,樂天幼兒園舉行了以「 青春無問西東 歲月自成芳華」為主題的支教生座談會,共同回顧支教時光的成長足跡,
  • 十二星座男追你的「信號」,雙子座問東問西,天蠍座有點東西
    雙子男:問東問西 像雙子這種性格外向、活潑的人,喜歡一個人都會表現在臉上,無時無刻都想和你聊天,了解喜好,甚至大半夜還會找你聊人生聊理想,不然誰沒事找事半夜三更探討人生。
  • 東戶和西戶,真的是東戶一定更優
    > 我認為西戶優於東戶的核心原因在於,西戶的日照時間更長 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午(中午12點整)太陽位於正南方。東戶西戶南向日照時長一致,但是西戶西側平均日照時間為12點-6點,達六個小時,而東戶東側平均日照時間為8-12點,只有四個小時。且西戶下午的日照強度是東戶的商務日照強度比不上的。 對於居住來說,日照是資源,有比沒有好,多比少好。資源在手,我們才可以好好利用。 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西戶不如東戶?是因為他們認為西戶有西曬,太熱。
  • 貓眼——小說版的《無問西東》,總有一群人,成為民族的脊梁
    以時間倉促,雖經記者多方探詢,一時尚難查明,然隊員楚天闊至今未歸,夕陽西墜,而空際仍無翼聲,則此壯烈無比之肉彈,果非楚氏,而楚氏亦不歸矣。壯哉吾戰士,烈者吾英雄。」【2】「當其奮戰時,全武漢軍民,莫不仰望天空,為之焦急感慨歡呼頓足,至於零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