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真的沒落了嗎?來看看這些年獲得的自然科學獎

2020-08-27 第n號不重要的用戶

南開大學建校於1919年,曾在抗日戰爭時期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組成西南聯大。近年來網上關於南開大學沒落的聲音不絕於耳,今天我們一起回顧南開大學曾經獲得的科學大獎,看看南開大學是否真的沒落了。

國家自然科學獎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設立,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負責的獎項,是中國五個國家科學技術獎之一,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在1956年設立之初,有3位科學家獲此殊榮,他們就是華羅庚、吳文俊和錢學森。此獎項分別設立一等獎和二等獎。

2015年1月,南開大學卜顯和教授負責的項目「配位聚合物構築與結構性能調控」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配位聚合物是一類新型的無機有機雜化材料,新型配位聚合物的可控合成、結構性能調控及功能化是該領域主要的研究難點與核心科學問題。十幾年來,卜顯和教授課題組圍繞這些科學問題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闡明了多個配位聚合物體系的結構-性能關係,建立了相應的結構-性能調控方法,發展了功能導向的合成方法學,為配位聚合物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9年1月,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有機太陽能電池是解決環境汙染、能源危機的有效途徑之一,被認為是具有重大產業前景的新一代綠色能源技術。十幾年來,陳永勝研究團隊圍繞高性能能源轉化和儲存有機與碳納米功能材料開展了系統研究,獲得了多種高效新材料,構築了多個系列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及能量存儲與轉化器件,並多次刷新了有機光伏領域的光電轉換效率記錄,率先實現了石墨烯在能源存儲和轉化器件中的應用。

2020年1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主持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該項目由南開大學4位科學家獨立完成,項目經過20年的持續努力,發展出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催化劑骨架,基於這類骨架的催化劑在多種不對稱反應中表現出極高的催化活性和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將手性分子的合成效率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改變了人們對人工催化劑極限的認知。

除了上述的三位科學家以外,南開大學廖代正、陳瑞陽、龍以明、張偉平、許京軍、劉育、陳軍教授課題組也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南開大學的氣質始終是低調、踏實,在科學技術領域積極探索,為我國基礎學科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歷年來所獲得的自然科學獎則是對南開實力最好的肯定。

南開排名的下降綜合分析有多重因素,如歷史遺留問題、地域發展、經費支持等,但這並不代表南開沒落了,在現有條件下南開依舊砥礪前行,用「允公允能」的校訓激勵著莘莘學子,這依舊是一所實力強勁的好大學。畢業季在南開中可以看見這樣一句話——熱烈祝賀本屆畢業生奔赴祖國各地建功立業,南開始終把建設祖國作為第一要務,而實力強大的基礎學科就是南開為祖國貢獻力量的資本。

相關焦點

  • 各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情況!清華、復旦、南開獲一等獎
    各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各獲1項一等獎】 眾所周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代表著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譽。 那麼在十三五期間,國內各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方面的表現情況怎麼樣?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2020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團隊成果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領銜完成的「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主要完成人:陳永勝、萬相見、黃毅、田建國、王成揚)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十幾年來,陳永勝研究團隊圍繞高性能能源轉化和儲存有機與碳納米功能材料開展了系統研究,提出了具有確定分子結構的寡聚光伏材料和具有石墨烯本徵性質的三維交聯石墨烯體相材料的設計理念,設計發展了多種新型有機光伏、碳納米及高分子複合材料;系統研究了分子單元、骨架構建、連接方式等對材料性能的影響,闡明了相應的結構——性能關係;獲得了多種高效新材料,構築了多個系列的高效有機太陽能電池及能量存儲與轉化器件
  • 首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獎重大成就獎獲得者周其林——以卓越科研...
    原創 NKU新媒體 南開大學編者按: 南開大學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過程中構建了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兩大教師榮譽表彰體系。6月30日,南開大學首屆科學研究獎頒發。
  • 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來自南開大學的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團隊,憑藉「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今年唯一一個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高選擇性、高效率、適用範圍廣的手性催化劑成為周其林和其團隊的目標,經過20年的潛心研究,他們設計發展了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配體骨架結構,在此基礎上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催化劑。手性螺環催化劑,不僅選擇性高,效率也非常高,成為為數不多的一類「優勢手性催化劑」。比如在酮化合物的不對稱氫化中,手性螺環銥催化劑的催化轉化數達到了455萬,是目前「最高效的手性分子催化劑」。
  • 南開大學舉行龍以明院士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
    11月14日,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龍以明教授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南開大學舉行,為龍以明頒發「智德傑出貢獻獎」和「文中傑出貢獻獎」,包括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十多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內的嘉賓以及師生校友150餘人參加,共同表達對龍以明的感佩與敬意。
  • 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究竟誰才是天津的龍頭高校?
    擁有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工業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等高校。而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是最受人們認可的兩所高校,知名度和實力都比較強。那麼究竟哪所大學才是天津第一名校呢?首先,我們可以在一些榜單上尋找答案。根據2020年軟科大學排名顯示,南開大學排名第19,天津大學排名全國第21。
  • 領跑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 ——訪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獲得...
    本報記者 陳欣然 通訊員 吳軍輝  日前,陳永勝團隊「面向能源轉化與存儲的有機和碳納米材料研究」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十幾年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始終致力於碳納米材料、有機功能材料及其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等方面的研究。他們開發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器件光電轉化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
  •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化學科學領域唯一入選的中國科學家。1985-1992年在南開大學化學系學習,先後獲學士、碩士學位,並於1992年留校工作;1996-1999年在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材料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99-2002年在日本工業技術院大阪工業技術研究所任研究員。自2002年起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陳軍長期從事新能源材料化學研究,已在Nature Chem.
  • 周總理:我是愛南開的!
    黨和政府十分關心南開大學的發展,周總理於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視察。毛主席為南開親筆題寫校徽並來校考察。 2019年,"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三大獎中分量最重的一項,歷史上該獎項曾多次空缺。
  • 歷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第一獲獎人本科院校統計!
    國家自然科學獎自1956年首次設立,是中國五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中最具含金量的獎項。
  • 歡迎南開大學周震教授新任 JMCA 副主編
    近日,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周震教授加入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的材料化學領域著名期刊 Journal
  • 南開大學陳軍院士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津雲新聞訊:日前,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新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陳軍,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自2002年起任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副校長、先進能源材料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
  • 南開大學召開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會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趙玲 記者 吳軍輝 攝影 宗琪琪 吳軍輝)12月21日,南開大學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動員會在八裡臺校區主樓小禮堂召開並在津南校區設立視頻分會場,副校長陳軍出席會議並作動員講話。清華大學教授朱永法應邀作專題輔導報告。
  • 南開大學校友當選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畢業後作為資深科學家在Insert Therapeutics工作三年至2004年,後又在麻省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至2005年,同年就職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1年晉升為終身副教授,2015年晉升為該系終身正教授並獲得伊利諾伊大學傑出晉升教授獎,2016年晉升為Hans Thurnauer講席教授。
  • 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南開大學12人次入選
    其中,南開大學共12人次入選,表現亮眼。月至2019年12月的11年期間所發表的高被引論文數量,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21個領域以及跨學科中遴選出6000多名科學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智能工業起重機關鍵技術與系統集成"成果入選"2019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南開團隊攻克鈮酸鋰材料微加工世界難題,研獲耐高溫抗極寒石墨烯"太空海綿",研製的超高容量鋰離子電池材料刷新該領域世界紀錄……此外,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發表Science期刊論文3篇;12人次入選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
  • 周其林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二十載耕耘,催開「手性」之花
    來源:經濟日報剛剛落幕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周其林領銜的研究團隊完成的。這種催化劑有何神奇之處?為何能獲得我國基礎科學領域的高等級獎項?請看經濟日報記者採寫回來的報導。周其林院士在實驗室接受記者採訪。
  • 南開101從「新」出發——曹雪濤校長在南開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來校視察時所說:「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希望你們能真正讀懂南開、用心感悟南開,以南開先賢和傑出校友為楷模,陶鑄「大公無私」之襟懷、錘鍊「難而益開」之意志、涵育「智勇真純」之品格,在為人為學、幹事創業的道路上永葆南開人的底色和風骨。惟「求變」方能「拓新」。當今時代,人類生產生活方式迭代變革,現代科學技術加速更新,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原標題: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10月初,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戲上演了。其中備受自然科學界關注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陸續揭曉。儘管今年這類獎項的榜單上並沒有中國人的名字,卻依然受到國內不少科學人士的關注,畢竟,每一年自然科學諾獎的出爐,都不失為是對自然科學領域佼佼者的一次梳理和表彰,也是向公眾展示人類最前沿探索研究的一次絕佳機會。 那麼,今年摘得這些桂冠的獲獎人是誰?他們的研究成果是什麼?這些研究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又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相關專家對此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