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2020-12-05 生物谷

2011年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該論文研究了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C/D RNA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和古細菌的一類古老的非編碼RNA,它們主要介導核糖體RNA和剪切體RNA大量特定位點上的核糖甲基化修飾,同時參與真核生物核糖體的裝配。在古細菌中,C/D RNA和甲基轉移酶fibrillarin,RNA結合蛋白L7Ae和骨架蛋白Nop5形成複合物。C/D RNA能和修飾位點兩邊的鹼基序列互補配對,而實現對底物的特異性選擇。雖然對這個複合物的結構已經有較多研究,但二個基本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首先C/D RNA是如何和蛋白質組裝形成複合物的?其中經典的模型認為一條C/D RNA和兩套蛋白結合形成所謂的「單體」結構,但是最近的研究認為兩條C/D RNA和四套蛋白結合形成 「交叉雙體」結構。第二個問題是C/D RNA如何指導甲基轉移酶選擇特定的修飾位點?

該論文報導了一個加載了底物的完整C/D RNA蛋白質複合物的3.15埃晶體結構。其中晶體X光衍射數據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搜集。該結構首次顯示了這個複雜分子機器的整體組裝方式,為「單體」模型提供了直接的證據。這個結構還清楚的顯示了底物RNA的結合方式和催化亞基選擇特定修飾位點的方式。作者還發現,為了形成催化所需的活性狀態,底物的加載誘發了複合物內部結構發生廣泛的變化。

葉克窮實驗室之前還詳細研究了另一類催化假尿嘧啶形成的H/ACA RNA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隨著C/D RNA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的解析,我們對生物體內兩大類參與RNA修飾的複合物的工作原理均得到了在原子水平的認識。

論文的第一作者是我所林金鐘博士,另外賴少梅、徐安畢、賈茹、張麗漫和盧靜等人也參與了此研究工作。葉克窮博士為本文通訊作者。此項研究為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資助課題,在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完成。(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688

Structural basis for site-specific ribose methylation by box C/D RNA protein complexes

Jinzhong Lin,Shaomei Lai,Ru Jia,Anbi Xu,Liman Zhang,Jing Lu& Keqiong Ye

Box C/D RNA protein complexes (RNPs) direct site-specific 2′-O-methylation of RNA and ribosome assembly1, 2, 3, 4. The guide RNA in C/D RNP forms base pairs with complementary substrates and selects the modification site using a molecular ruler5, 6, 7. Despite many studies of C/D RNP structure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of how C/D RNAs assemble into RNPs and how they guide modification remain unresolved. Here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n entire catalytically active archaeal C/D RNP consisting of a bipartite C/D RNA associated with two substrates and two copies each of Nop5, L7Ae and fibrillarin at 3.15-? resolution. The substrate pairs with the second through the eleventh nucleotide of the 12-nucleotide guide, and the resultant duplex is bracketed in a channel with flexible ends. The methyltransferase fibrillarin binds to an undistorted A-form structure of the guide–substrate duplex and specifically loads the target ribose into the active site. Because interaction with the RNA duplex alone does not determine the site specificity, fibrillarin is further positioned by non-specific and specific protein interactions. Compared with the structure of the inactive C/D RNP, extensive domain movements are induced by substrate loading. Our results reveal the organization of a monomeric C/D RNP and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its site-specific methylation activity.

相關焦點

  • Nature亮點 | 能催化RNA甲基化的核酶
    這些帶有修飾的核苷酸可以調節非編碼的rRNA,tRNA和snRNA的結構和功能,也可以通過調控mRNA的命運影響基因的表達。絕大部分甲基化核苷酸都是在轉錄後(或共轉錄)由相關的蛋白質催化酶利用SAM(3-腺苷甲硫氨酸)作為通用的甲基供體催化形成的。
  • 衝擊波通過RNA/蛋白質複合物預防急性心肌缺血後心力衰竭
    Shockwaves prevent from heart fail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schaemia via RNA/protein complexes衝擊波通過RNA/蛋白質複合物預防急性心肌缺血後心力衰竭文獻來源:
  • 非編碼RNA研究園地 | 一種大環肽與腫瘤發生的自然通訊
    LINC 00266-1Mt表達式(圖1.3B-d),表明RBRP肽,而不是incRNALINC 00266-1它本身促進了腫瘤的發生。RBRP與RNA m相互作用6IGF_2BP_1閱讀器RBRP是一種沒有特徵的多肽,缺乏物種保護,與其他蛋白質和結構域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北京時間1月8日凌晨,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再髮長文(Research Article),題為《U4/U6.U5 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3.8埃的結構:對剪接體組裝及催化的理解》(The 3.8 A Structure of the U4/U6.U5 tri-snRNP: Insights into
  • Nature: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核酶 或有望幫助研究RNA甲基化、結構...
    2020年11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酶類能夠催化自身無法發生的生化反應,在自然界中,大部分的蛋白質都能發揮酶類的作用,然而其它分子或許也能夠發揮酶類反應,比如核糖核酸分子(RNAs分子),這些分子被稱之為核酶;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爾茨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核酶,其能在目標
  • Nature: RNA幹擾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已知Argonaute蛋白是一種結合RNA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已經鑑定並分析了酵母Argonaute蛋白的晶體結構。在沉默基因的RNA幹擾(RNAi)通路中,這種Argonaute-RNA複合物起著關鍵作用,描述真核生物Argonaute蛋白分子結構一直是RNA幹擾領域近十年的目標。了解Argonaute晶體結構不僅是理解RNAi生化通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將來許多實驗的依據。在人和其他真核生物中,RNAi通路能通過減少蛋白質的RNA模板來降低細胞內蛋白生產。
  • 上海藥物所今年第8篇世界三大頂刊:徐華強團隊再發Nature
    染色質結構、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等相互作用,從而控制基因表達。該結構顯示,異源四聚體複合物(3B3-3A2-3A2-3B3)與分離的DNMT3A催化結構域和DNMT3L類催化結構域複合物非常相似,但是卻非對稱地和核小體相互作用。DNMT3B3類催化結構域之一錨定在核小體的酸性補丁(acidic patch)區域,其作用核心區域為DNMT3B3 740位和743位的精氨酸指(Arginine finger)。
  • 工具篇|coding and non-coding RNA,都到我碗裡來
    然而,近期的大量研究表明,許多先前注釋的ncRNA其實具有蛋白質編碼功能,而大量mRNA被證明具有非編碼功能,且該功能與其編碼的蛋白質無關。這一類同時具有蛋白編碼和非編碼功能的RNA可能是一類現階段更具探索價值的RNA群體,被稱為「雙功能RNA」或「cncRNA(coding and non-coding RNA)」。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mRNA長期以來是RNA領域研究的重點,而ncRNA被認為幾乎沒有生物學意義而備受冷淡。
  • 鐵硫蛋白家族結構和進化研究獲進展
    早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的葉克窮研究員2000年博士畢業,2005年加入北京生科所,在蛋白質和核糖核酸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獲得了頗多成果,2011年接連在Nature
  • 科學家揭示RNA摺疊背後的原理
    RNA分子在DNA等遺傳信息的存儲和傳播、蛋白質等生命系統的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其核心功能是在細胞內進行摺紙式的複雜摺疊。通過下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利用化學成像的方法將RNA摺疊成動態形狀,Lucks等人發現了一系列RNA分子摺疊趨勢的相似性,並將這些RNA分子稱為核糖開關。核糖開關作為天然的生物傳感器會監測細胞的內部和外部狀態。
  •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研究發現由甲基轉移酶核酶催化的位點特異性RNA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9 15:32:57 德國尤利烏斯-馬克西米利安-維爾茨堡大學Claudia Höbartner
  • 乾貨分享 | 普林斯頓教授談RNA與蛋白質互作高通量檢測技術
    Kleiner博士長期致力於m6A甲基化研究中各種與測序和質譜相關的方法學優化工作,力求為m6A甲基化研究竭盡全力。摘 要RNA-蛋白質相互作用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至關重要。因此,闡釋這些RBPs的RNA結合偏好並繪製RBPs蛋白質組圖有助於揭示RNA-蛋白質結合互作的生物學功能。另外,最新研究表明RNA修飾作為RNA-蛋白質複合物的調節元件,增加了互作的複雜性。儘管R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早期研究僅限於單個蛋白複合物的研究,但是RNA測序和蛋白質組學在技術層面的進步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從轉錄組和蛋白質組兩個維度進行分析。
  • 胃癌中微小 RNA 與 DNA 甲基化調控的關係
    microRNA,miRNA)是一類長度約22個核苷酸的非編碼單鏈小分子RNA,由具有髮夾結構約成熟的miRNA在RNA誘導沉默複合物的引導下,與靶mRNA 3'端非翻譯區完全或不完全匹配結合,誘導靶mRNA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與基因表達的沉默相關的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簡史系列|RNA-RNA /DNA/Protein研究簡史
    RNA通過自身的序列結構或結合到特定的蛋白中參與靶標DNA或RNA的調節或改變染色質結構,從而實現其生物學功能,那對識別特定RNA的所結合的蛋白、RNA、DNA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科學問題。  隨著二代測序的發展,對全基因組RNA不同轉錄本的識別已經變得越來越容易,根據不同的實驗目的結合二代測序技術來研究RNA結合事件的技術被不斷開發出來。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複合物的酶活調控及其分子機制,闡明了組蛋白H2B第120位賴氨酸(H2BK120)的單泛素化修飾對MLL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並發現了MLL複合物關鍵組分WDR5蛋白對MLL家族成員活性調控的迥異的分子機理及底物特異性調控機制。
  • Nature:核糖體亞單元的結構
    Ivan Lomakin 和 Thomas Steitz解決了與「啟動因子tRNA」、mRNA以及啟動因子eIF1 和 eIF1A形成複合物的真核生物小核糖體亞單元的三個結構。這些結構有助於了解啟動因子的貢獻、mRNA被掃描的機制以及在核糖體P點上發生的相互作用。
  • Nature | 北化工馮越組揭示新型泛素化反應的分子機制
    ,揭示了其修飾泛素及催化新型泛素化過程的工作機理。緊接著,在2016年底,Ivan Dikic研究組報導了對該反應過程的進一步研究,明確了SdeA的mART和PDE結構域經過兩步催化反應最終完成對底物的泛素化過程【4】。在該過程中,泛素第42位的精氨酸先在mART結構域的作用下被修飾成ADP核糖基化泛素。隨後,該修飾形式的泛素在PDE結構域的作用下生成磷酸核糖基化泛素,並轉移到底物或SdeA自身的絲氨酸殘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