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的國際知名化學期刊的封面應該是什麼樣的?
差不多應該是這樣的吧:
雖然也五顏六色,但看起來很有視覺衝擊力的樣子
而密密麻麻的貌似分子鏈的幾何圖形
如同三維立體畫一般
對文科生有一股撲面而來的滿滿的惡意
但是再看這個
有沒有覺得這個畫風有了斷崖式的上升?
這奧特曼大戰葫蘆娃(目測這是葫蘆娃中的老四:水娃)的「邪典」漫畫風可是《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未來某期的封面圖因為這個封面已經被收錄進「Early View」中而且文章已經被刊用(因為已經被First published)
不光有葫蘆娃,甚至還有哪吒...
Angewandte Chemie可不是什麼野雞學術期刊,在業內享有崇高的聲譽,由德國化學學會主辦,約翰威立公司出版。
2016年,該期刊共收錄各類文章(包括綜述和同行評議)2675篇,影響因子為11.994。2011年,該刊的影響因子曾為13.455,而且稱霸原創類研究的化學期刊的影響因子榜首兩年多,直到2013年才被《美國化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以微弱優勢超過。
Angewandte Chemie的一大特色是「封面」分四類:前封面( Titelbild),內前插頁(Innentitelbild),內背插頁(Innenrücktitelbild)和背封面(Rücktitelbild)
而每一期重要的文章的介紹圖毫無疑問要作為前封面。
葫蘆娃這一期的主題文章是有關小滴液模型如何在各向異性膠體的綜合上加以應用,第一作者是中國科學院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實驗室的Luo Zhang,通訊作者是同樣來自該實驗室的劉冰研究員。
該刊的編委並不是突發奇想皮了一下,而是長期對「中國風」有一種執念。
這篇文章是南方科技大學徐晶課題組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發表天然二倍半萜類化合物Astellatol的首次全合成工作。該論文同時被該期刊選為VIP(Very Important Paper)與封底論文(Back Cover)。恰逢中國春節,該封底設計為中國傳統窗花形式,嵌入Astellatol分子三維結構、福字和南科大Logo,充滿節日喜慶氣氛。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nie.201801794
草船借箭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800116
水墨山水
封面文章: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Native Proteins Facilitated by Cell-Penetrating Poly(disulfide)s
Pub Date : 2018-01-11 , DOI: 10.1002/anie.201800062
Linghui Qian, Jiaqi Fu, Peiyan Yuan, Shubo Du, Wei Huang, Lin Li, Shao Q. Yao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0062
將騰雲駕霧的盤龍、江中翻騰的鯉魚與四川大學新校門相組合,框架起各分子結構式,有種鯉魚跳龍門的寓意。
連結: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1606534/full
火龍含珠
看到這張火龍含珠的封面,正好有七顆綠珠,你會不會突然想起《七龍珠》中集齊七顆龍珠就可召喚神龍,然後許願多發幾篇高分 paper?哈哈,祝好。
除了葫蘆娃上過封面,猴哥、八戒也上過哦~
這篇是吉林大學李吉來教授和德國和以色列合作的研究工作,題目為Control of Product Distribution and Mechanism by Ligation and Electric Field in the Thermal Activation of Methane.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DOI: 10.1002/anie.201703485.
本研究報導了非選擇性向高選擇性轉變的甲烷活化可以通過在裸ZnO+離子處施加單一乙腈配體的偶極場來實現。理論計算詳盡的闡釋了這種機制轉變的微觀本質。另外,負電荷所形成的外電場可以很好的模擬乙腈的配體效應。本文被選為Very Important Paper,Back Cover。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706516
孫悟空大鬧天宮
封面文章:Significant Enhancement of C2H2/C2H4 Separation by a Photochromic Diarylethene Unit: A Temperature- and Light-Responsive Separation Switch
Cong Bin Fan, Le Le Gong, Ling Huang, Feng Luo, Rajamani Krishna, Xian Feng Yi, An Min Zheng, Le Zhang, Shou Zhi Pu, Xue Feng Feng, Ming Biao Luo, Guo Cong Guo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704765
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課題組利用鈀催化下「鈴木偶聯」的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合成出卟啉類家族的一種新成員——「耳墜」型卟啉,其多絡合中心的結構使新化合物的絡合能力比卟啉更強。相關成果發表在2016年4月14日在《德國應用化學》上在線發表題目為π-Extended 「Earring」 Porphyrins with Multiple Cavities and Near-Infrared Absorption (合成具有多空腔和近紅外吸收性能的耳墜型卟啉化合物),Angew. Chem. Int. Ed., 2016, DOI: 10.1002/anie.201600955並被選為封面(inside cover)亮點。
作者在設計中將該校校徽巧妙嵌入了雙耳墜型卟啉化合物結構裡,圖片與《西遊記》中的八戒極為相似。這也是湖南師範大學科研成果首次登上該著名化學期刊封面。
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603088
比如2012-51/29這一期的封面是一個太極圖,文章是法國教授J.-M. Vincent的《通過光致還原實現Cu(II)催化的click反應》:
無獨有偶,2014-53/16這一期的封面也是和太極有關,很寫意的水墨畫風格,文章是華南理工大學的江煥峰教授的《銅催化乙醯肟與亞磺醯鈉的氧化偶聯反應》:
Angewandte Chemie編委很可能對「太極」元素有特殊的情感,除去外封面之外,內背插頁也有,比如下面這個課題是中韓兩國研究員共同完成的,是2011-50/30的背封面:
2013-52/37這一期,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的一群德國研究員有關二茂鐵衍生物的文章也同樣採用了太極陰陽的元素:
2011-50/32這一期被「國畫」刷屏了,前後封面的主題都是萬裡長城。
前封面是北大楊震教授寫的一篇有關中草藥的一篇文章,他歷經六年完成首例五味子三萜降三萜類天然產物Schindilactone A全合成;後封面的通訊作者是南開周其林院士。他發展了一個新的手性三齒配體,創造了不對稱氫化催化劑負載量的新記錄。
2013-52/29這一期的尾封面是青花瓷的圖案環繞四合院,這是在強行「中國風」嗎?不是。
「青花瓷」代表了「HB(C6F5)2催化非官能化烯烴的氫化和反應機理的研究」,而「四合院」則表達了機理研究中發現催化循環的關鍵是一個四元環狀的過渡態,這是復旦大學的王華冬和李振華兩位老師合作完成的一篇文章。
很多化學課題都和液體相關。既然涉及到液體,必然會牽扯到「飲品」,國故中的一茶一酒肯定是少不了的,Angewandte Chemie也考慮到了,切實很貼心,看:
一把茶壺配四個杯子(辜鴻銘笑了)……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以三氮烯為導向基,Rh(III)催化芳烴的C-H活化/烯基化反應」。
接下來這個就很有復古範兒了,期目是2015-54/18。這是內封面,採用了鄉村褥子棉襖風,荷花配鯉魚,紅配綠:
文章內容是「硼烷對C-N鍵的插入反應合成BN雜環化合物,以及不同條件下BN雜環化合物的熱消除反應」,作者是一群加拿大女王大學化學系的中國博士生,值得一提的是,繪畫的作者也是文章的通訊作者:王蘇寧博士。
以後不會拿畫筆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玩化學的嗎?
下面這個內封面是2015-54/6這期的:
水墨感力透紙背,中間有有一個環,周圍抽象化的紅色金魚栩栩如生,旁邊還有仙鶴佇立。這是南方科技大學李闖創老師帶領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一群博士生完成的課題:「TypeII分子內[5+2]環加成反應:合成高度官能化的橋環骨架」。
(來源:科袖網 化學人生 由生活中的化學編輯整理 版權屬原作者 謹致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