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應用化學》封面文章:北大設計出高工作電壓及倍率性能的水系K-Na混合離子電池

2021-01-21 材料人

作為一種能滿足規模儲能需求的新型電池體系,可充電水系金屬離子電池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優勢,近二十年來在能量存儲領域引起了較為廣泛的關注。但受限於電解液電壓窗口較窄、電極材料溶解性等問題,已報導的可用於水體系的電極材料數量依然有限,因此,在開發高性能電池體系的同時,如何擴大電極材料的適用性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是目前研究的一個重大挑戰。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03 May 2018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牽頭的清潔能源中心的李銳課題組最近設計了一種具有高工作電壓及倍率性能的水系K-Na混合離子電池。該電池由鉀基普魯士藍(K2FeFe(CN)6)正極材料和碳包覆的磷酸鈦鈉(NTP / C)負極材料組成,兩種電極材料均表現出明顯的陽離子選擇性——前者在充放電過程中優先脫嵌半徑較大的K+,後者則對Na+表現出單一選擇性,研究還發現作為負極材料的NTP/C還具有超快的鈉離子傳導特性。將上述兩種具有獨特離子選擇性通道和快速傳輸性能的材料組合後得到的混合離子電池表現出了優越的性能,0.5 C電流密度下,按正極材料活性物質質量計算,容量可達160 mAh g-1。這一電池還表現出可觀的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電流密度高達60 C條件下,循環1000圈後仍具有94.3%的保持率。同時,隨著工作電壓的有效提高,該電池還實現了可與鉛酸、鎳鎘和鎳氫電池相媲美的高能量密度—基於活性電極材料總質量達到69.6 Wh kg-1。與此前基於鹼金屬(Li/Na/K)的水系混合離子電池性能比較後發現,該電池體系在工作電壓、能量密度、倍率性能等多方面均具有較好的表現。此外,這種將具有不同離子選擇性的電極材料結合的混合離子電池設計思路也為擴大水系二次離子電池適用性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混合離子電池倍率性能及原理示意圖


  

與已報導混合離子電池性能比較圖


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題為 「Engineering Fast Ion Conduction and 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 for High-Rate and High-Voltage Hybrid Aqueous Battery」 (Angew. Chem. Int. Ed. 2018. DOI:10.1002/anie.201800479)的封面文章,被ChemistryViews.org作為亮點Highlight推薦。該工作由新材料學院李銳副研究員、中科院物理所薛面起研究員指導,16級碩士研究生劉春怡完成。


長按識別二維碼

加入北大材料學院通訊錄


本文來源自北京大學,僅為交流學習之用,材料人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若認為本文存在侵權之內容,請後臺留言與我們聯繫處理。

點擊下方圖片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能源】ACS AMI┃雙陽離子電解液助力高性能水系Zn/MnO2電池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環境友好等優點,在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水系鋅離子電池相對於鋰離子電池,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能量密度低。水系Zn/MnO2電池是當前研究較多體系,其工作電壓大多在1.4 V,如何提高電電壓成為提高Zn/MnO2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
  • 構築更好的鋅離子電池
    正極材料 正極材料是鋅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性能要求如下:(1)能夠滿足Zn2+的嵌入/脫出;(2) 在析氫反應與析氧反應的電位範圍之外;(3)能量密度高,容量高,工作電壓高;(4) 重複充放電過程壽命長;(5) 低成本、環保。在各種正極材料中,錳基和釩基材料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圖4)。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然而由於很多電極材料在水中存在溶解現象,傳統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較窄(小於2 V)等問題,大大限制了電極材料在水系電池中的選擇。因此探索高性能的鉀基正極、負極以及寬電壓窗口的電解液成為水系鉀離子電池領域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
  • :本徵結構穩定的釩基正極材料助力水系鋅離子電池
    【研究背景】水系鋅離子電池(ZIBs)憑藉著鋅金屬負極的諸多優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 安全、環保、低成本;2. 高理論比容量和低氧化還原電勢;3. 在水中高的電化學穩定性),已成為最近幾年新的研究熱點。
  • 南開大學陶佔良團隊:開發新型鋅插層正極材料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
    水性鋅離子電池(ZIBs)因其獨特的鋅負極優勢,包括高理論比容量(820 mAh g−1),較低的氧化還原電位(−0.76 V vs 標準氫電極),以及在弱酸性電解液中優良的穩定性,因此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人員的關注。
  • 原位電化學策略誘導生成VS2/VOx異質結構,實現高容量的鋅離子和銨根離子存儲
    但是,在眾多的水系電池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硫化物受到的關注較少,與其在有機體系電池中的研究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過渡金屬硫化物在水系環境下的不穩定性,導致其表現出的容量不夠高,工作電壓較低以及容量衰減過快。因此,提高其容量和工作電壓,開闢高性能過渡金屬硫化物水系電池正極材料的新領土仍然是個難題。
  •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7 10:14:42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
  • 德耐隆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
    用該材料生產的磷酸鐵鋰電池在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上已得到廣泛應用[1]。目前常用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急需改善[2]。在低溫下,電解液電導率的降低、電極界面膜阻抗的增大和電荷傳遞電阻的增大使電池的放電容量減少[1-3]。
  • 中南大學iScience:缺陷調控助力高性能水系Zn/β-MnO2電池
    近年來,水系鋅離子電池因高安全和低成本的優點而備受關注,其中,二氧化錳作為諸多正極材料中的一種已被廣泛研究。然而,自然界中儲量豐富且穩定的β-MnO2由於其與Zn2+間較大的靜電作用及較窄的隧道結構導致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中儲能性能差。據文獻報導,將金屬氧化物在原子水平上引入氧缺陷從而調控材料的體相結構是提高電極材料電化學活性的重要策略。
  • 評述:水系可充鋅電池的發展及挑戰
    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大規模儲能新技術將對能源結構調整、智能電網建設等產生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近年來,基於微酸性電解液的水系可充鋅電池由於其安全性高、成本低、容量高且環境友好,再次引起了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和深入研究。
  • 能源頂刊丨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具有高電壓與高容量的水系Zn離子電池
    相比於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機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基於水系電解液的水系鋅離子電池(Zinc-ion batteries, ZIBs)是一種低成本、環保、安全的新型儲能系統。據估算,其成本接近鎳鐵和鉛酸電池,遠低於現有鋰離子電池成本,在未來的大規模儲電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鋅離子電池要求正極材料能夠發生可逆的Zn2+脫嵌。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鋰離子電池由於高電壓和高能量密度的優勢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推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已經完全佔領了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也開始向動力電池拓展。
  • 進展|水系鈉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水系鈉離子電池兼具鈉資源儲量豐富和水系電解液本質安全的雙重優勢被視為一種理想的大規模靜態儲能技術。目前水系鈉離子電池主要受到水系電解液電壓窗口窄(小於2 V)的制約,進而限制了水系鈉離子電池的輸出電壓、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等關鍵電化學性能指標提升,因此如何開發出寬電壓窗口水系電解液是實現高性能的水系鈉離子電池關鍵核心技術。
  • 科學家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
    【精品能源內容,點擊右上角加&39;】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耐低溫、經濟、安全、環保的水系鋅基電池用混合電解液。
  • 天高能量密度水系電池的核心組件——鹽包水電解質
    然而,水的理論電化學穩定性窗口 (ESW,約1.23 V) 嚴重限制了水系鋰離子電池 (ALIB) 的組裝和性能。因此,ALIBs的開發和應用受到了嚴重的阻礙。例如,儘管WiSE大大拓寬了電壓窗口,但由於電極電位的原因,有些電極不適合用於水系電解液中。另外,與有機電解液相比,隨著溫度的降低,鹽類容易析出結晶,嚴重影響了電池的性能。本文主要介紹了WiSE系統的基本特性和面臨的挑戰,以及它在ALIB領域的實際應用。文中還詳細討論了一些新的設計方案和解決方案,為今後的研究提供了啟示。
  • 閻興斌課題組:Water-in-salt電解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
    而水系電解液儘管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但由於水的分解窗口(1.23)導致傳統的稀水系電解液的ESW又不能滿足絕大部分電極材料進行電化學儲能的需求。因此WISE應運而生,它在水系體系的基礎上,大大拓寬了電解液的電壓窗口,進而拓展了水系器件的電極材料的選擇範圍,有效地提升了器件的能量密度,並在SEI存在的情況下優化了器件的循環穩定性。
  • 餘桂華Nature子刊:當偶氮染料「邂逅」非水系液流電池
    目前水系液流電池已經取得巨大的進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商業化的全釩液流電池。活性材料溶解於水中形成的水溶液作為反應電解液儘管可以具有很多優勢,但是較窄的分解窗口極大地限制了水系液流電池的能量密度。另外,傳統的水系液流電池高度依賴過渡金屬離子作為活性材料,常常需要在強酸性溶液中才能穩定工作。
  • 北京大學在複合膜調控水系鋅離子電池實現超長循環取得突破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因而成為下一代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儲能技術之一。但水系鋅離子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鋅負極上鋅枝晶生長、電解液析氫、鹼式硫酸鋅副產物生成等問題。通常有機塗層可以有效阻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隔離陰離子可以有效緩解鋅離子沉積過程中陰離子聚集引起的空間電場不均問題,達到鋅離子均勻沉積的目的,同時還可以隔離陰離子、自由水與鋅負極接觸還可以有效抑制電池主要的副反應,但目前採用的有機塗層缺乏鋅離子傳輸通道,導致電池極化增大,而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窗口較窄,極化增大對水系鋅電池的發展非常不利。
  • 高安全性水系鋅基電池應用於國家電網光儲能系統
    天津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近期在綠色電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能量密度和循環性等關鍵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開發出了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功率、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不產生汙染的水系鋅基電池,相關成果發表在材料領域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能源》和《自然·通訊》等上。更讓人欣喜的是這項綠色電池成果並沒有停留在論文上,而是在天津大學電化學儲能團隊的努力下進入了國家電網光儲能系統。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耐低溫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帶領的研究團隊,在低溫水系鋅基電池電解液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研發出全天候水系鋅基電池用電解質溶液。水系鋅基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在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汽車和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