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頂刊丨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具有高電壓與高容量的水系Zn離子電池

2021-02-24 科學10分鐘

相比於使用易燃、有毒的有機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基於水系電解液的水系鋅離子電池(Zinc-ion batteries, ZIBs)是一種低成本、環保、安全的新型儲能系統。據估算,其成本接近鎳鐵和鉛酸電池,遠低於現有鋰離子電池成本,在未來的大規模儲電領域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鋅離子電池要求正極材料能夠發生可逆的Zn2+脫嵌。由於Zn2+嵌入/脫出反應為兩電子過程,離子遷移能壘較大,電化學極化較高,使得宿主微觀結構和相結構易破壞,抑制了鋅離子電池的電壓、倍率及循環性能,因此開發高性能ZIBs正極材料成為其發展的關鍵。

目前研究較多的ZIBs正極材料為V基和Mn基化合物。其中,由於具有多樣的配位多面體和晶體結構,V基ZIB正極通常具有較好的循環和高倍率性能,但是其放電電壓普遍在 0.8 V(vs Zn2+/Zn)以下,且V元素毒性較大。此外,具有較高的放電比容量和適中的放電電壓的Mn基ZIBs正極,由於Mn的溶解問題導致循環和倍率性能較差。因此亟待開發具有高電壓、高比容量、高倍率、長壽命的正極材料

近年來發展的普魯士藍類似物(PBAs)因較低的成本受到了廣泛關注,並且其晶體結構呈現出三維開放式,有利於Zn離子可逆嵌入脫出,限制其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主要是PBA中一般只包含一種過渡金屬(如Fe),因此在Zn離子嵌入脫出的過程中只有一種氧化還原反應電對產生,造成了比容量較低(≈60 mAh/g),且放電電壓(≈1.2 V vs Zn/Zn2+)仍不滿足高比能的需求。

為了解決比容量和工作電壓不足的問題,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教授報導了一種新型Zn/CoFe(CN)6電池(電解液: 4 M Zn(OTf)2)。通過Co/Fe雙氧化還原反應電對,協同實現了高操作電壓(1.75 V , vs Zn),高比容量(173.4 mAh/g@0.3 A/g, 109.5 mAh/g@6 A/g)以及長循環壽命(3 A/g, 2200圈, 庫倫效率≈100 %)。進一步的,該課題組搭建了纖維狀固態Zn/CoFe(CN)6電池,不僅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而且表現出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該成果於10月25日在線刊登於能源材料頂級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

圖1. KCoFe(CN)6 的形貌及結構表徵

圖2. Co/Fe雙氧化還原電對的反應機理,以及Zn/CoFe(CN)6半電池的性能

圖3. 循環過程中電極材料相應元素的XPS譜圖

從XPS圖譜中,可以得出:在電池循環過程中,正極材料發生的反應是基於Co/Fe雙氧化還原電對,因此具有1.75 V的操作電壓。反應方程如下所示:

圖4. 全固態電池的製備過程及性能

圖5. 纖維狀全固態電池的構建與性能

文獻連結: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enm.201902446:

Longtao Ma, Shengmei Chen, Changbai Long, Xinliang Li, Yuwei Zhao, Zhuoxin Liu, Zhaodong Huang, Binbin Dong, Juan Antonio Zapien, and Chunyi Zhi. Achieving High-Voltage and High-Capacity Aqueous Rechargeable Zinc Ion Battery by Incorporating Two-Species Redox Reaction. DOI: 10.1002/aenm.201902446.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計算GO」微信公眾號,獲取最新資訊。

相關焦點

  • 支春義AEM:兩性離子磺基三甲銨乙內酯凝膠電解質構建正負離子遷移通道
    水凝膠電解質因其在柔性固態電池製造中的潛在應用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水凝膠電解質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可用的策略數量有限,理想情況下,水凝膠電解質應表現出適當的離子傳導性、機械強度和生物相容性。近日,香港城市大學支春義老師團隊在Adv. Energy Mater.
  • 【能源】ACS AMI┃雙陽離子電解液助力高性能水系Zn/MnO2電池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環境友好等優點,在大規模儲能領域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水系鋅離子電池相對於鋰離子電池,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能量密度低。水系Zn/MnO2電池是當前研究較多體系,其工作電壓大多在1.4 V,如何提高電電壓成為提高Zn/MnO2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
  • 【中國科學報】高功率長壽命水系鉀離子全電池問世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清潔能源重點實驗室博士生蔣禮威在研究員胡勇勝和副研究員陸雅翔的指導下,利用鐵部分取代錳的富錳鉀基普魯士藍為正極、有機染料苝豔紫紅29 (PTCDI)為負極,及22 mol/L的三氟甲基磺酸鉀水溶液為電解液,成功構建了一款水系鉀離子全電池。該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自然—能源》上。
  • 上海大學魯雄剛教授團隊開發出高性能水系鋅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
    由於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對動力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大幅提升,動力電池向鎳鈷錳NCM三元材料轉換已成為必然選擇。然而,安全性較差的有機系電解液仍舊阻礙了鋰離子電池邁向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鑑於此,發展安全係數高、易於製備、離子電導率高的水系電解液展現出巨大的競爭力。
  • 進展| 水系鉀離子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相較於水系鋰離子電池和水系鈉離子電池而言,水系鉀離子電池則更具優勢。主要原因為:第一,鉀在地殼中的含量是鋰的1290倍,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第二,鉀的標準電極電位比鈉的低0.22 V,意味著同類型結構的鉀正極具有更高的電壓,從而使得全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第三,在具有相同陰離子和相同濃度的水溶液中,鉀鹽溶液的離子電導率比鋰鹽和鈉鹽的都要高很多,意味著用鉀鹽水溶液做電解液可以使全電池具備更快的充放電能力。
  • 中南大學iScience:缺陷調控助力高性能水系Zn/β-MnO2電池
    由此,基於原子水平上的體相調控策略為設計和開發新型正極材料提供了指導思路,對推進水系鋅離子電池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解讀 該項工作首先通過理論計算證明了β-MnO2用於水系鋅離子電池的可行性。如圖1a-f所示,密度泛函理論計算結果表明,相比於Zn2+,由於H+具有更小的離子半徑以及更低的電荷數,因此更易嵌入β-MnO2隧道結構中。
  • 香港中文大學盧怡君教授Nat. Mater:「分子擁擠」型水系電解質助力...
    (來源:公眾號 能源學人 ID:energist 作者:Energist)【成果簡介】最近,香港中文大學盧怡君教授(通訊作者)展示了一種「分子擁擠」電解質,該電解質使用與水混溶的聚合物聚乙二醇(PEG)作為擁擠劑來降低水活度,從而以較低的鹽濃度(2m)實現了寬的電解質工作電壓窗口(
  • 盧怡君教授團隊:具有超高容量和長循環壽命的柔性鋰離子水系電池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盧怡君教授團隊的工作報告了一種簡便且可擴展的滲透方法,製備出了水系鋰離子電池的3D柔性「LiTi2(PO4)3 (LTP)/LiMn2O (LMO)-石墨氈」電極。該電極具有超高的活性物質負載量(200-300 mg cm2), 高面容量(23 mAh cm2),高倍率性能和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同時,所製備的軟包電池展現了優良的機械性能和較高的安全性。
  • 張其春教授:有機電極材料在水系單價電池中的應用
    第一作者:謝健通訊作者:張其春通訊單位:香港城市大學電極材料在獲取高性能電池研究中起到最為關鍵的作用。由於傳統含鈷,鎳,錳等元素的無機材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者們開始去探索更加綠色環保的能源儲存材料。有機化合物是潛在的可再生材料,它們中許多可以從天然產物和生物中獲得。而且,有機化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結構的改性、摻雜以及引入不同的具有氧化還原活性的官能團來調節。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良好性能的水系有機電池對於研發未來安全,環保的儲能器件和設備至關重要。
  • 【中國科學報】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成功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鋅儲量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開發低成本、高容量正極材料一直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難點。目前,釩基材料具有多價離子反應機制、高容量的特點,是一種有研究前景的正極材料,但其塊體材料存在反應活性位點少、電子導電低、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容量低、循環性能差。
  • 深圳先進院等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陸子恆助理研究員與香港理工大學張標助理教授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的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我國科學家在水系鋅離子電池電鍍動力學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陸子恆與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張標協作,對有機配位小分子對水系鋅離子電池電化學電鍍過程的調控機制進行研究,實現了高效穩定的鋅負極電鍍過程。
  • 大連化物所利用釩基二維異質結材料構建高性能鋅離子電池
    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鋅儲量豐富的特點,受到了廣泛關注。開發低成本、高容量正極材料一直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的難點。目前,釩基材料具有多價離子反應機制、高容量的特點,是一種有研究前景的正極材料,但其塊體材料存在反應活性位點少、電子導電低、體積膨脹等問題,導致容量低、循環性能差。因此,急需發展高容量、高倍率、長壽命的釩基正極材料,來滿足鋅離子電池應用的需求。
  • 水系鋅離子電池中鋅陽極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Carbon Energy
    環保,安全,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電化學儲能裝置是未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鋰離子電池由於高電壓和高能量密度的優勢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推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已經完全佔領了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也開始向動力電池拓展。
  • 香港城大:超過2800小時,壽命最高的MXene基水系電極
    預插層的Ti2CTX排列在碳球上,通過縮短離子擴散路徑,增強反應動力學,進一步增強離子輸運。將此材料用作鋅離子電容器後,經過12500次循環(相當於2800小時的循環)依然穩定,超過了所有報導的MXene基的水系電極。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研究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東北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劉曉霞教授團隊在水系銨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提出銨離子在氧化錳材料內部的存儲機制,豐富了儲銨材料能源化學基礎理論,並為製備新型高性能水系銨離子可充電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不需要電池隔膜!崔屹等研發1000個循環後容量無衰減的Zn/MnO2水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電網規模儲能已經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各種儲能體系中,鋰離子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但它的有機電解液可燃、有毒性和昂貴。相反,水系可充電電池具有成本低、離子導電率高、安全性高和對環境友好等特點。常見的水系電池包括Zn/LiMn2O4、Zn/MnO2、Zn/NiOOH、鉛酸電池等等。
  • 湖北大學王浩團隊《AEM》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重要進展
    湖北大學物電學院(微電子學院)王浩教授團隊在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研究成果「Valence Engineering via In-situ Carbon Reduction on Octahedron Sites Mn3O4 for Ultra-Long Cycle Life
  • 華中科技大學周軍教授團隊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