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大科研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2020-12-06 青島農業大學新聞網

青島農大科研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由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肖建教授領銜的分子催化與轉化團隊,在應用化學一區期刊《高等合成與催化》(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IF=5.7) 上發表有關綠色高效合成吲哚衍生物的重要論文,並被主編選為「重要文章」(VIP Paper ) 和「 首頁封面」(Front Cover Picture) (Adv. Synth. Catal. 2015,357, 4023-4030)。

吲哚作為一類非常重要的優勢骨架廣泛存於許多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產物和藥物分子中。因此,綠色、高效、原子經濟性地合成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吲哚類衍生物一直是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重要課題。肖建教授團隊發展的這類高效構建吲哚衍生物的方法,無需任何催化劑參與,產物收率高,底物普適性廣,使用三氟乙醇作為溶劑解決了酸催化副產物較多產率低的難題。同時,該團隊還通過水相反應實現了這一轉化,研究成果在綠色化學旗艦雜誌《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 2016, DOI: 10.1039/c5gc01838b,IF=8.02)上發表。該研究工作已經被國內X-MOL化學資訊平臺報導(http://www.x-mol.com/news/1324;http://www.x-mol.com/news/1610)。該團隊近期還發展了高效合成神經類藥物庫的方法,方法創新性強,高效簡潔,遠低於市場路線及成本,從中有望發現新的神經類藥物,具有重大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該工作正在專利申請中,研究論文將於2016年發表。

分子催化與轉化團隊的研究方向為分子催化與轉化,生物質能源轉化以及藥物設計合成。該團隊成立2年來,已經發表重要科學論文16篇,IF>5論文8篇。上述研究成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中青年科學家獎勵基金、青島市青年科技專項以及青島農業大學高層次人才啟動基金的支持。

該封面文章以青島農業大學圖書館作為背景,綠色草地寓意高效綠色合成,中國元素「三頭六臂小哪吒」寓意反應的多樣性實用性與底物的廣泛性。

作者:肖建 楊冬冬    閱讀:0

相關焦點

  •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青島農業大學韓磊教授團隊發表AFM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碩士研究生梁欣為第一作者、導師韓磊教授為通訊作者,在化學與材料領域權威學術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6.836)上發表題為White
  • 青島農大在《免疫學前沿》發表綜述文章
    青島農大在《免疫學前沿》發表綜述文章 近日,《免疫學前沿》(Frontiers in Immunology,IF= 5.511,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19.00594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邢泉生教授團隊研究文章
    中國山東網11月19日訊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了做好防控硬體建設、發熱門診改造、落實應檢盡檢等疫情防控工作,青島婦女兒童醫院邢泉生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Gary Wong教授團隊密切合作,開展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疾病發病特點合作研究,先後在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合併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
  •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丁飛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再次發表封面文章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農藥分子設計」課題組在英國皇家化學會期刊《Molecular BioSystems
  •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期刊發表封面文章
    Fertilizer」 的封面文章(Front Cover)。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為美國化學會旗下權威雜誌,為工程化工類一區,ESI Top10% 期刊,2018-2019年影響因子6.97。這是該團隊在農藥環境修復領域的又一項重要進展。
  • 青島農大張忠華教授參與科研成果在《Nature Genetics》發表
    青島農大張忠華教授參與科研成果在《Nature Genetics》發表 11月2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以研究論文形式在線發表了甜瓜馴化和重要農藝性狀形成機制的研究成果。
  •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我國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揭示人類原始生殖細胞早期發育基因表達特徵 2015-06-11 中國科學報 彭科峰 日前,北京大學喬傑、湯富酬課題組合作,在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模式上獲得重要發現,相關成果作為封面文章發表於《細胞》雜誌。  原始生殖細胞產生於胚胎發育早期,是發育為成熟的精子和卵母細胞的前體細胞。通過深入研究,科學家發現,人類原始生殖細胞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大規模的DNA甲基化擦除,在胚胎發育到第10~11周時,DNA甲基化水平降至最低點,僅有7%左右保留下來。
  • 華東師大一科研團隊在《Nature》發表文章
    Leigh)教授團隊在分子拓撲學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8月26日以『Tying different knots in a molecular strand』為題在線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2020, 584, 562-568.)(圖1),華東師範大學為成果第一單位。
  • 四川科研團隊成果登上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
    怎麼擴大到規模化生產,還需要進一步在工藝和技術上進行研究 今年6月初,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封面文章,發表了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鄧旭、王德輝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設計堅固的超疏水表面》。以一項基礎研究登上頂級科學雜誌封面,這在四川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 方翀校友發表《Nature》封面文章
    11月12日,中國科大校友方翀博士的論文《Mapping GFP 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proton transfer with femtosecond Raman spectroscopy》在《Nature》雜誌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方翀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 我校魯雄教授團隊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雜誌發表封面文章
    該成果投稿後得到多位審稿人和編輯部的高度評價,文章被選為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並被選為期刊主頁頭條消息進行推送。常規的導電高分子普遍不溶於水, 難於複合於水凝膠網絡中。因此,合成具有優異性能的導電高分子基水凝膠仍然面臨挑戰。另外,現有的導電水凝膠導電水凝膠缺少合適的生物相容性與粘附性,限制了其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應用。
  • 首發┃河南農大孫治強團隊公布絲瓜高質量基因組圖譜
    近日,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孫治強教授團隊聯合中國農大等單位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布了絲瓜的高質量基因組圖譜,在絲瓜基因組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研究論文發表在雜誌《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IF:7.049),文章題目為「Long‐read sequencing and de novo assembly of the Luffa cylindrica (L.) Roem. genome」,文中對這一成果進行了詳細報導,這是全球首次發布栽培絲瓜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基因組序列。
  • 厲害:中南大學一本科生在一區SCI發表論文!
    《Nano-Micro Letters》(IF:7.381,中科院JCR一區)上發表。本篇綜述系統全面總結了在二維材料異質結的製備、能帶結構、激子特性、輸運性質和磁性質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光電器件、電子器件、谷電子器件和自旋器件中的應用,指出了二維材料異質結器件走向普遍應用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提出了未來異質結構的設計思路和該領域的發展動向。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王強斌團隊圍繞「近紅外II區活體影像技術」這一新興領域,經過十餘年努力,取得了系統性研究成果:在國際上率先提出Ag2S量子點體系,首次報導了其近紅外II區螢光性質,並進一步拓展了Ag2Se、Ag2Te等量子點體系,建立了覆蓋近紅外II區全光譜量子點體系;開發了基於短波紅外銦鎵砷(InGaAs)焦平面陣列探測器的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
  • 廣東藥科大學科研團隊在電化學生物傳感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我校新藥研發中心張陸勇/孫端平研究團隊瞄準重大疾病的早期診斷和藥物篩選新方法,構建一系列新型的電化學生物傳感器用於生物標記物的超高靈敏檢測,相關研究成果以廣東藥科大學為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近期陸續發表於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中科院一區, IF: 10.257, 2篇)、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中科院一區,
  • 青島農業大學: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最新成果
    魯網9月16日訊近日,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食源性致病菌與真菌毒素防控團隊的最新學術論文《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 深圳大學副校長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文章,影響因子40+!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教授團隊以Bioinspired superwettable micropatterns for biosensing為題在化學類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文章,總結了近年來基於仿生超浸潤性微圖案化平臺在生物傳感方向的應用。
  • ...張其清教授雜誌封面論文解析自組裝納米抗腫瘤藥物載體系統
    日前,在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召開的2010年度科研工作表彰大會上,生物材料及人工器官研究室張其清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包攬了該年度的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其中2010年6月發表在國際核心一區刊雜誌納米技術(Nanotechnology)的論文「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 of cholesterol-conjugated carboxymethyl
  • 齊魯工業大學陳建賓團隊在Angew. Chem. Int. Ed.發表科研論文
    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化學與製藥工程學院陳建賓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化學期刊《Angew. Chem. Int. Ed.》)的文章,同時被遴選為VIP文章,應當指出,一般<5%的稿件獲此殊榮。基於此,高效合成了一系列吡啶[1,2-a]苯並咪唑和四芳基肼骨架衍生物,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初步的機理研究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揭示了可能的反應途徑。生物活性測定表明,吡啶並[1,2-a]苯並咪唑類化合物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和對人類癌細胞的細胞毒性。化合物21表現出良好的光化學性質,具有較大的斯託克斯位移(約130 nm),已成功應用於亞細胞成像。
  • 陝科大科研團隊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論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是國際工程技術與材料科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影響因子15.621,在中科院分區中為工程技術/材料科學/綜合類1區Top期刊。該論文首次系統地綜述了芳綸納米纖維的製備、應用及該領域現存的挑戰與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