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國科大校友方翀博士的論文《Mapping GFP structure evolution during proton transfer with femtosecond Raman spectroscopy》在《Nature》雜誌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方翀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方翀和其合作導師Richard Mathies教授等人的論文涉及飛秒拉曼光譜學的質子交換過程中的綠色螢光蛋白質結構進化問題。這篇論文研究了綠色螢光蛋白特別是發出螢光時蛋白結構的變化,也因此被選為11月12日一期的《Nature》封面,而加州大學新聞網也刊發新聞對此成果報導與祝賀。
方翀等人論文的意義在於成功揭開了水母蛋白發出綠光的奧秘。而水母蛋白發光一直讓生物學家們深感好奇,這也是2008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獲獎研究的主題。
方翀1996年從江蘇無錫市一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在校期間曾獲得日本事業通信網株式會社獎學金、安徽省三好學生、寶鋼獎學金等榮譽,2000年獲得中國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學金——郭沫若獎學金。2001年獲得理學學士(化學物理和計算機應用)雙學位並赴美求學,2006年獲得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現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
方翀在論文發表之後對他畢業於中國科大表示自豪,並表示期望該成果激勵更多中國科大人在科技領域做出更多原創性成果、成為優秀的科學家。
(校友新創教育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