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

2020-11-25 北極星環保網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綜合分析了國內外近年來關於去除VOCs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指出低溫等離子體處理VOCs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有工藝簡單、適用範圍廣等特點,該技術協同催化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降低能耗、減少二次汙染,為VOCs的去除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發展方向。

目前,工業和農業上排放的有機廢氣(VOC)是重要的大氣汙染源之一,會對人體造成慢性損壞甚至中毒危及生命。定義沸點溫度介於50~260℃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集合稱之為揮發性有機物(VOC)。在於石化、汽車噴塗、印刷等領域VOC給生產帶來了很大的環境問題。目前已鑑定出的有300多種,最常見的有苯、苯乙烯、丙二醇、甘烷、酚、甲苯、乙苯、甲醛等。隨著人們對壞境保護的關注提高,越來越多的學者參與VOCs汙染的控制與處理研究。

我國每年因為VOCs排放造成的工業汙染非常嚴重。效率與運行費用等因素制約了傳統治理技術應用的發展。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協同催化劑降解VOCs技術被認為是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技術之一,頗受研究者的關注。

1傳統的處理VOCs方法

常見的VOCs處理技術可以分為回收類技術和銷毀類技術兩大類。回收類技術主要有吸附法、生物膜分離法以及冷凝法;銷毀技術主要包括加熱燃燒法、微生物處理技術和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吸附法、燃燒法以及催化燃燒法是較為傳統的控制技術,其中吸附法和催化燃燒法有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與實際經驗,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燃燒法對溫度有較高的要求;冷凝法對高沸點的有機物效果較好;吸收法對吸收劑的要求較高;生物處理法、膜分離法和光催化法是近些年來得到發展的新興技術,雖然理論研究已經頗有成果,但是實際中的應用還不夠成熟,在電廠企業中難以推廣;其中低溫等離子體技術作為新興技術,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其中吸附技術是利用具有大比表面積的孔狀蜂窩狀結構吸附劑對汙染物進行吸附,利用固體表面的分子吸收力與化學鍵力將汙染物吸附在固體表面上,實現氣相分離。燃燒法用部分汙染物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易燃的特性,將廢氣直接在1100℃高溫和過量的空氣在湍流的條件下進行完全燃燒。燃燒後使揮發性有機物分解生成CO2、H2O等。生物處理技術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將有機物降解,將VOCs作為碳源維持其生命活動,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CO2、H2O等的處理方法。光催化技術是在外界可見光作用下發生催化作用,空氣為催化劑,以光為能量將VOCs降解為CO2、H2O等的處理方法。

2等離子體降解機理

低溫等離子技術是由高能電子引起的化學反應,依靠等離子體在瞬間產生的強大電場能量電離、裂解,使正負粒子無法集結在一起成為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從而破壞汙染物分子結構。因其工藝簡單、成本低,目前被認為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技術創新領域。等離子體是由大量的電子、離子、負離子、電子、中性原子的集合組成,正、負總電荷數相等,整體呈電中性的電離氣體。低溫等離子體是指電子溫度遠大於離子溫度,整個體系表觀溫度較低,故稱為低溫等離子體。

從物理學的角度,對於低溫等離子體去除汙染物的機理一般認為是通過氣體放電產生的高能電子激發來完成的。氣體中的電子在高壓電場中被加速之後與周圍的分子、原子、電子等粒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和彈性碰撞,其中分子、原子被激發、離解和電離之後產生更多的自由電子,而新產生的電子又被高壓電場加速,再次發生碰撞、激發和電離使氣體分子或原子激發到更高的能級。其中高能電子起主導作用,其化學反應過程分為兩個方面:

(1)高能級電子直接作用汙染物分子

e+汙染物分子→碎片分子

(2)高能級電子間接作用氧化汙染物分子

e+O2(N2,H2O)→

O+N+OH+O3+汙染物分子中性分子

O(N,OH,O3)+汙染物分子→碎片分子

高能電子撞擊背景氣體中的O2、N2和H2O生成O、N、OH和O3等活性粒子,通過這些強氧化性的自由基與汙染物基團或分子發生一系列反應,最終將汙染物徹底氧化。

低溫等離子體的產生方式是通過滑動弧放電、射頻放電、輝光放電、電暈放電和介質阻擋放電等氣體放電。其中,用於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主要是電暈放電和介質阻擋。

電暈放電是當在電極兩端加上較高但是未達擊穿的電壓時,局部電場強度超過了氣體電離場強,使氣體發生了電離和激勵,電極附近的氣體介質會被局部擊穿出現電暈放電。當部分的活性電子與VOCs中具有與C—H、C—C或C=C鍵相近或相同的鍵能時,就會打破這些鍵,進而破壞VOCs的結構。這其中的自由基就可以與有機物分子或基團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最終將有機物徹底氧化,將有毒有害汙染物轉化為CO2、H2O等無毒無害物質。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VOCs在線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VOCs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研究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研究進展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甲苯作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代表,其治理技術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的概況及其處理甲苯的機理,重點概述了單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甲苯的放電形式、放電參數以及低溫等離子體協同催化技術處理甲苯的工藝、催化劑種類和放電模式,並對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處理效率高,但選擇性較差,通過協同催化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選擇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低溫等離子降解VOCs 新型技術有望大規模應用
    該通知發布後,引起了業界對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有機廢氣和惡臭異味氣體處理工程應用的廣泛關注和爭議。   低溫等離子技術作為一種新型VOCs降解技術,雖然在廢氣處理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但可以通過等離子體協同光催化降低廢氣處理的安全隱患,並能夠把其推向市場。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及其在VOCs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全球也已經湧現出許多治理環境問題的高新技術,如超聲波、光催化氧化、等離子體、微波等,其中等離子體作為一種高效、低能耗、操作簡單的環保新技術用以處理有毒及難降解物質,是近來研究的熱點。低溫等離子體已經被用於超細顆粒生產、廢氣處理、冶金提煉、刻蝕和材料表面處理等,它們當中許多已實現了工業化。但是利用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揮發性有機廢氣並實現工業化的卻極為鮮見。
  • 物理學院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物理學院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2020-08-26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肥研究院在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是一種高級氧化技術,可有效去除環境汙染物,利用該技術進行汙水處理成為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大連理工大學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研究團隊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提出了脈衝氣泡放電等離子體-吸附劑聯用技術,高效去除自然水體中微量天然有機物,並以「Ultra-high synergetic intensity for humic acid removal by coupling bubble discharge with activated carbon」為題
  •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惡臭廢氣工程實例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對電子企業產生的惡臭氣體的治理,該裝置對惡臭濃度去除率高達94.4%。經過半年的運行表明,該系統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簡便,採用電暈放電形式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惡臭廢氣是可行的。
  • 低溫等離子體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記者8月13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機械所黃青研究員課題組針對四氯聯苯——一種典型的多氯聯苯,應用低溫等離子體進行降解處理後發現,氣體種類對等離子體降解四氯聯苯效果有重要影響,且不同氣體等離子體處理四氯聯苯的活性物種也存在差別。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 可降解持久性有機汙染物
    綠色動態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日前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智能機械所黃青研究員課題組針對四氯聯苯——一種典型的多氯聯苯,應用低溫等離子體進行降解處理後發現,氣體種類對等離子體降解四氯聯苯效果有重要影響,且不同氣體等離子體處理四氯聯苯的活性物種也存在差別
  • 技術生物所:利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降解抗生素—新聞—科學網
    ,發現低溫等離子放電產生的活性因子對降解水體中的抗生素有重要作用,相關成果被環境科學類期刊《光化層》在線發表。 黃青課題組發現,氣體成分對等離子體降解抗生素效果有重要影響,且不同氣體條件下等離子體處理降解抗生素的活性物質也存在差別。為了開發實用性技術,黃青課題組特別選用氧氣、空氣和氮氣進行實驗,發現在氧氣和空氣條件下,等離子體放電對抗生素降解有顯著效果;而在氮氣等離子體放電條件下,只有添加過氧化氫,才可大幅增強降解效果。
  • 研究進展|難降解廢水電催化處理技術
    電催化技術自20世紀30年代問世,由於電力的阻礙,到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發展,如今電催化技術在難降解廢水處理方面,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 電催化機理及技術研究進展1.1 電催化機理電催化包括電催化氧化和電催化還原。
  • 低溫等離子體+光氧化技術在煉膠廢氣治理中的應用
    物理回收技術包括壓縮冷凝、吸附、吸收等,化學銷毀技術包括熱力(催化)燃燒、(催化)氧化、催化轉化、生物轉化等。2煉膠廢氣治理工藝選擇目前,針對煉膠廢氣治理的方法主要有光氧化法、熱力燃燒法、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低溫等離子體法。這幾種治理方法的優缺點比鉸見表1。
  • 稀土材料在VOCs降解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VOCs末端治理技術主要包括催化氧化、熱力氧化、吸附、吸收、冷凝、生物降解,以及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等,目前主流技術為吸附技術、(催化)氧化技術、冷凝技術等,工業應用相對較為廣泛,實際中多用其組合技術。 吸附劑通常都需要考慮水對吸附劑的影響,以及吸附和再生階段,因此常用的吸附劑主要為非極性的活性炭、活性炭纖維和疏水性的分子篩。
  • 低溫等離子體 探索科學世界的「一扇窗」
    滅菌消毒護健康  促進傷口癒合、治療皮膚潰瘍、殺滅癌細胞,有效消除皮膚皺紋和淡化痤瘡瘢痕……近年來,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前景及優勢,受到廣泛關注。其中,低溫等離子體滅菌消毒是該技術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熱點。目前,已有多個研究顯示其在傷口消毒、醫療設備消毒、農產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等領域,均具有廣闊的滅菌應用前景。
  • 低溫等離子體改性材料應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家星課題組基於對等離子體改性材料的研究,應用低溫等離子體方法成功設計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鱗片石墨材料
  • 淺談石油化工VOCs治理技術
    1VOCs治理的重要性近年來,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量排放引起的霧霾、光化學煙霧等區域大氣汙染問題,嚴重威脅公眾健康。《石油煉製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中對揮發性有機物的定義為:參與大氣光化學反應的有機化合物,或者根據規定的方法測量或核算確定的有機化合物。
  • 大工在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容性耦合等離子體中非線性駐波現象的實驗觀察: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序需要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加工技術。容性耦合等離子體源由於具有放電均勻性好等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幹法刻蝕和薄膜沉積等晶片製造工藝中。
  • 光催化技術對VOCs的降解及應用
    自從Dibble和Raupp最先研究二氧化鈦光催化材料降解三氯乙烯開始,許多科研工作者在降解VOCs氣體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且已經證實:光催化技術能夠處理一系列的有機汙染物,包括烷烴、有機醇、芳香烴、含氯碳氫化合物等。華鈦高科介紹部分重要的光催化實驗結果與廣大光催化材料研發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相互學習與交流。
  • 我國科研人員快速降解抗生素汙染獲進展
    記者25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技術生物所科研人員在快速降解抗生素汙染研究方面獲得進展。相關成果被環境科學類期刊Chemosphere在線發表。據介紹,黃青研究員課題組通過設置不同氣體條件,利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對廣譜類代表性抗生素諾氟沙星進行處理,發現低溫等離子放電產生的活性因子對降解水體中的抗生素有重要作用。目前,抗生素汙染成為威脅環境和人類健康不容忽視的因素,其中醫療廢水是抗生素汙染擴散的重要渠道。
  • 我國學者在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持續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進才課題組在光催化降解有機汙染物及其機理方面進行了十幾年的系統深入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  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是一類普遍存在、具有長期危害性的環境汙染物,用傳統方法很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