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大學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2020-09-03 中國高校圈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物理學院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研究團隊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該項研究提出了脈衝氣泡放電等離子體-吸附劑聯用技術,高效去除自然水體中微量天然有機物,並以「Ultra-high synergetic intensity for humic acid removal by coupling bubble discharge with activated carbon」為題,發表在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領域頂尖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9.038)上,本文第一作者為物理學院博士生周雄峰,王文春教授和楊德正副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自然水體中溶解有大量以腐植酸類物質為代表的天然有機物,是造成水源汙染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飲用水氯氣消毒過程中,生成具有「致病、致癌、致畸」作用的三氯甲烷等消毒副產物的主要前體物。飲用水處理廠預處理去除腐植酸的主要方法是活性炭吸附,但是由於腐植酸分子量大,該方法存在吸附效率低、吸附時間長、需要二次處理等問題,導致了部分地區飲用水質量不高、存在異味及有害成分等問題。

物理學院高壓放電等離子體研究團隊長期致力於大氣壓低溫等離子體源和應用技術研究,研究團隊提出了脈衝激勵氣泡放電等離子體-活性炭聯用技術高效去除水體中的腐植酸。該項技術中,高壓脈衝放電過程中產生的高能電子e和•O、O3等氧化性物質能充分接觸並改性活性炭,以產生較高的協同效率,從而增加其對腐植酸和O3、H2O2等活性粒子的吸附和降解;同時,該聯用體系還能將O3、H2O2等活性粒子轉化為高氧化還原電位的•OH (1.89-2.72 V),促進吸附在活性炭表面腐植酸的降解。該項技術中等離子體和活性炭在降解水體中有機物的協同效率高達651.52%,腐植酸去除效率接近100%,且活性炭表面吸附殘留腐植酸量僅為4.52%。此外,還揭示了等離子體活化含活性炭水原位淨化汙染水源的能力。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編號:2016YFC0207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51677019、51977023和11965018)和中央高校基礎研究基金(項目編號:DUT18LK42)的資助。

相關焦點

  • 物理學院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物理學院在低溫等離子體飲用水淨化方向取得新進展 2020-08-26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工在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容性耦合等離子體中非線性駐波現象的實驗觀察: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序需要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加工技術。容性耦合等離子體源由於具有放電均勻性好等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幹法刻蝕和薄膜沉積等晶片製造工藝中。
  •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 作者:謝小芳 2019-12-01 01:18   來源:大連日報   大連理工大學在自旋電子學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進展有望從根本上突破傳統晶片發熱耗電等瓶頸  11
  • 大連理工大學膜科學與技術團隊取得新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膜科學與技術團隊非對稱膜電極材料用於高性能鋰電池儲能取得新進展鋰硫電池由於具有理論容量高(1675 mA h g-1)、能量密度大(2600 Wh kg-1)、硫資源豐富等特點,被廣泛地認為是未來大規模儲能領域應用發展的方向。
  • 大連理工大學在可控核聚變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
    人民網大連3月25日電 (王金海、張世安)目前的核反應堆都是採用核裂變反應,其主要兩大缺點就是:所需的核燃料鈾地球含量稀少與核輻射汙染難處理。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就是採用核裂變反應堆,所以由於大地震導致的核輻射元素洩露事故令全世界談核色變。由於核裂變堆的這兩個致命弱點,全世界的核物理專家都在積極探索更為安全的、持續時間更長的核能開發和利用。
  • 合肥研究院在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是一種高級氧化技術,可有效去除環境汙染物,利用該技術進行汙水處理成為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大連理工大學在高效光/電催化應用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孫立成院士團隊的侯軍剛教授在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太陽能光催化分解水領域,如何提高光生載流子的定向移動,避免載流子複合,成為光催化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基於之前的工作,侯軍剛教授等人綜述了近年來對納米催化劑的非金屬物種修飾的研究進展,著重詳述了基於非金屬物種的調控策略,包括雜原子引入,有機分子修飾,電解液工程以及單原子工程。結合實驗、原位表徵和理論計算,歸納出了非金屬物種改性對於構建獨特的活性中心,克服二氧化碳還原的動力學限制具有重要意義(Adv. Energy Mater.
  • 等離子體所低溫等離子體製備納米材料及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低溫等離子體應用研究室王奇博士的論文《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製備基於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的複合材料及其在燃料電池中的應用》(Low-temperature plasma synthesis of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based materials and their fuel cell applications
  • 大連理工大學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號:20676019,20972023,21076037,21231003)的大力支持下,大連理工大學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曲景平教授的「小分子活化與仿生催化」研究團隊,在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設計合成了一類新型鄰苯二硫酚橋聯雙核鐵配合物,建立了雙鐵分子仿生化學固氮新的功能分子模型。
  •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研究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研究進展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甲苯作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代表,其治理技術已成為研究的熱點。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的概況及其處理甲苯的機理,重點概述了單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甲苯的放電形式、放電參數以及低溫等離子體協同催化技術處理甲苯的工藝、催化劑種類和放電模式,並對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處理效率高,但選擇性較差,通過協同催化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選擇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綜合分析了國內外近年來關於去除VOCs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指出低溫等離子體處理VOCs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有工藝簡單、適用範圍廣等特點,該技術協同催化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降低能耗、減少二次汙染,為VOCs
  • 低溫等離子體 探索科學世界的「一扇窗」
    「早在12年前,等離子體醫學國際權威弗裡德曼教授等,就首次報導了低溫等離子體具有顯著促凝血作用。但是,低溫等離子體促凝血的具體原因尚不清楚。 」黃青表示,他們課題組經過研究發現,低溫等離子體處理血液樣品時,血液中血紅素分子可顯著促進促凝血效果。
  • 大連理工陶勝洋教授團隊在光熱海水淡化方向取得重要進展
    問道十四五 共話光熱發展大計☝☝☝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陶勝洋教授團隊在光熱蒸發海水淡化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環境領域權威期刊針對淡水資源緊張問題,人類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以太陽能蒸發/蒸餾的方式從水體中分離獲得可飲用水,但受限於極低的效率,很難得到廣泛應用。
  •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惡臭廢氣工程實例
    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對電子企業產生的惡臭氣體的治理,該裝置對惡臭濃度去除率高達94.4%。經過半年的運行表明,該系統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操作管理簡便,採用電暈放電形式的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惡臭廢氣是可行的。
  •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2017-06-14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合氫化物材料化學研究組研究員陳萍團隊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團簇光譜與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江凌團隊合作在合成氨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理工大學科研又有重大突破,10項成果獲國際關注!
    作為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大連理工大學以培養精英人才、促進科技進步、傳承優秀文化、引領社會風尚為宗旨,致力於創造、發現、傳授、保存和應用知識。近期,學校在一系列科研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本期帶大家看看這些硬核科研新成果、新發現。
  • 低溫等離子體形成過程及發生技術
    在我們常見的有機廢氣處理設備裡面,低溫等離子體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設備之一,小編來為您簡單介紹一下低溫等離子體的形成過程及發生技術。1.低溫等離子體形成過程低溫等離子體在形成過程中,其電子能量可達到1~20eV(11600~250000K),因此,其具有較高的化學反應活性。低溫等離子體在殘餘化學反應的過程從時間尺度可分為以下幾個過程,對應的示意圖見圖9-2。①第一步是皮秒級的電子躍遷,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
  •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及其在VOCs處理中的應用
    近年,全球也已經湧現出許多治理環境問題的高新技術,如超聲波、光催化氧化、等離子體、微波等,其中等離子體作為一種高效、低能耗、操作簡單的環保新技術用以處理有毒及難降解物質,是近來研究的熱點。低溫等離子體已經被用於超細顆粒生產、廢氣處理、冶金提煉、刻蝕和材料表面處理等,它們當中許多已實現了工業化。但是利用低溫等離子體處理揮發性有機廢氣並實現工業化的卻極為鮮見。
  • 低溫等離子體改性材料應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家星課題組基於對等離子體改性材料的研究,應用低溫等離子體方法成功設計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鱗片石墨材料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