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俊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耶魯大學訪問教授;德國國家UFZ 環境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環保部公益重點項目等30餘項科研項目。
有色金屬礦山汙染現狀及地微生物協同演化
1、有色金屬行業的情況
我國是有色金屬資源大國,產量、消費在全球居首位也造成了嚴峻的環境汙染有色金屬採選冶大多形成高強度集中區;
主要集中在南嶺成礦帶,廣東、廣西、海南全部,湖南和江西大部;往往處在江河與地下水源地、生態脆弱區域;
以多種有色金屬共伴生為主;
複雜難選貧礦多,易選富礦少;
浮選法選礦、溼法冶金佔絕對優勢,必須使用大量的選冶藥劑提取目標金屬,已造成了嚴峻的重金屬和選冶藥劑複合汙染。
2、 有色金屬採選冶行業汙染狀況
3、有色金屬礦區存在的問題
(一)尾礦、廢渣大量堆存,採礦場採空區大量存在,環境風險和安全風險難以預測,重金屬汙染事件頻頻爆發。
----缺乏環境風險評估與預測模型----缺乏有效的減量化、資源化技術
* 1999年,河池城東水廠重金屬汙染事件,造成三千多人中毒。
* 2001年6月,暴雨洪水導致當地多家選礦廠的廢水尾砂溢水事故,導致大環江受到嚴重重金屬汙染,江水漫處,650公頃農田受汙,380公頃因絕收而廢棄。
* 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遊一個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流入清水江。
* 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300餘人傷亡。
* 2009年8月29日5時和8月30日7時,陝西省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
*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金銅礦銅溼法廠發生汙水洩漏的重大環境汙染事故。
* 2011年8月,河池地區南丹縣31名兒童被查出高血鉛症。
* 2012年1月,龍江河20噸鎘洩露,汙染沿線數百裡,大量魚類死亡,漁民受損嚴重;直接影響了柳江飲用水源及整個珠江流域的安全。
* 2013年7月,賀江鉈汙染事件
* 2014年12月,廣西大新縣五山鄉三合村常屯出現鉛鋅礦重金屬汙染,造成部分居民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腫大、變形等情況。
*2015年11月,甘肅隴星銻業有限責任公司選礦廠尾礦庫溢流井破裂,導致大量尾礦漿洩漏,造成甘肅、陝西和四川境內近350公裡河段的水體銻濃度超標。
(二)現役尾礦庫,由於浮選廢水及雨水浸泡,廢渣和尾礦在水、氧氣及微生物的作用下,重金屬大量溶出。
----缺乏重金屬汙染的原位控制技術
(三)無主或已閉庫的尾礦庫,缺乏有效管理,重金屬淋溶及外滲嚴重,汙染周圍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
---- 缺乏實用的閉庫重金屬汙染控制技術
4、有色金屬集中區汙染的原位修復現狀
5、 汙染環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學協同演化
6、 汙染環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學氧化行為
7、 汙染環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學還原行為
有色金屬礦山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技術
1、 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技術國內外進展
2、團隊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技術的研發
優勢技術工藝介紹——重金屬汙染的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技術
案例介紹:廣西河池市南丹縣某現役尾礦庫重金屬汙染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示範,外滲地下水重金屬離子濃度滿足《鉛、鋅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 —2010)
實施過程及效果
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技術原理
已經初步證實:所有重金屬易溶化合物都能在微生物地球化學原位成礦作用下形成極難溶的次生硫化物:(硫化物溶解度列表)
礦區修復現場示範工程——星鑫尾礦庫
整體思路
選冶藥劑和重金屬複合汙染的環境生物效應
1、 選冶藥劑對微生物能量代謝活性的影響
2、 Sb對微生物能量代謝活性的影響
3、 複合汙染對微生物能量代謝活性的影響
4、 複合汙染對重金屬賦存形態的影響
小 結
在礦山複雜體系中,不同種類的選冶藥劑與重金屬的複合形成的汙染程度不同:
(1)一部分選冶藥劑與重金屬的複合有利於重金 屬的穩定,可以適當的緩解重金屬的遷移轉化;
(2)另一部分選冶藥劑與重金屬的複合,會導致重金屬的遷移轉化速率加快,形成長期的複合汙染
原位成礦修復過程的微生物地球化學機制
1、 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機制
2、 有色金屬礦山重金屬汙染風險評價
3、有色金屬礦山有機選冶藥劑研究
4、 有色金屬礦山微生物群落研究
5、 礦山複合汙染環境中高效菌的選育
6、 原位礦化修復過程中微生物群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