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記者劉懿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的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在2020年的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中,首次應用了一項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目前該技術試驗示範效果很好。
這項名為「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的新型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具有縮短修復周期的特點。該技術改變傳統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採用微生物技術進行礦山生態修復,修復過程中全部使用「禾神元」功能性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菌肥、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可將三年的種植任務,縮短為一年完成,第二年即可進行生態維護。
據在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的試驗示範項目中,其當年即可實現多年生禾本科草覆蓋率逾85%。
此外,該技術不需要使用噴淋灌溉設施。據介紹,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原設計方案需要投建噴淋灌溉設施。「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不需要投建噴淋灌溉設施,改用灑水車方式進行噴淋澆灌,將「禾神元」功能性多效微生物菌肥菌劑等營養物質放入灑水車中,此舉可將噴淋灌溉設施節省的費用投在土質改良上。
礦渣土質改良是礦山生態修復「重中之重」。據介紹,「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從源頭土壤改良作為切入點,作為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大劑量施入功能性微生物有益菌,可解決礦山生態修復中最棘手的「重金屬超標」難題。
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經常出現植被種了死、死了種的情況,尤其是灌木,種植2至3年便陸續死掉,「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則對重金屬具有很好的鈍化作用。
在一塊100畝的「無覆土」試驗地塊中,其中45畝擱置5年以上,不長任何植物,礦渣土質粘、鹽鹼度高,澆水後地表便像水泥板一樣硬。試驗中,低濃度菌劑地塊出現植物葉片燒焦卷葉現象,死苗現象嚴重,呈現出典型的重金屬為害症狀;而高濃度菌劑試驗地塊的土質則得到很好改善,種植的蕎麥、燕麥、油葵、油菜花等農作物長勢非常好。
「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全部使用神州漢邦(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性微生物菌肥菌劑系列產品。該菌肥菌劑產品是利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微生物農藥殺蟲劑(BL-8菌株)、微生物農藥殺菌劑(BL-6菌株)、天然植物生長調節劑(BL-3菌株)三株地衣芽孢桿菌,經微生物液體發酵、混合、濃縮、噴霧乾燥等生產工藝加工而成,產品既有微生物菌肥作用,又有微生物農藥作用,還具有微生物土壤修復改良作用。具有殺蟲卵、抑病菌、促生長、鈍化重金屬、土壤改良等作用。
「禾神元」產品技術獲得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即「用於產生植物細胞分裂素的地衣芽孢桿菌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一種三株地衣芽孢桿菌製作的多效微生物菌肥」;還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8項微生物肥料登記證。目前,已建立了「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操作規程,擁有了從土壤改良到調節生長、病蟲害防治、節水施肥的整套生態修復技術。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