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魯特: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試驗示範效果良好

2020-11-25 新華網內蒙古站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記者劉懿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的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在2020年的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中,首次應用了一項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目前該技術試驗示範效果很好。

    這項名為「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的新型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具有縮短修復周期的特點。該技術改變傳統的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採用微生物技術進行礦山生態修復,修復過程中全部使用「禾神元」功能性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菌肥、微生物土壤修復劑。可將三年的種植任務,縮短為一年完成,第二年即可進行生態維護。

    據在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的試驗示範項目中,其當年即可實現多年生禾本科草覆蓋率逾85%。

    此外,該技術不需要使用噴淋灌溉設施。據介紹,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原設計方案需要投建噴淋灌溉設施。「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不需要投建噴淋灌溉設施,改用灑水車方式進行噴淋澆灌,將「禾神元」功能性多效微生物菌肥菌劑等營養物質放入灑水車中,此舉可將噴淋灌溉設施節省的費用投在土質改良上。

    礦渣土質改良是礦山生態修復「重中之重」。據介紹,「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從源頭土壤改良作為切入點,作為礦山生態修復重點,大劑量施入功能性微生物有益菌,可解決礦山生態修復中最棘手的「重金屬超標」難題。

    礦山生態修復過程中經常出現植被種了死、死了種的情況,尤其是灌木,種植2至3年便陸續死掉,「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則對重金屬具有很好的鈍化作用。

    在一塊100畝的「無覆土」試驗地塊中,其中45畝擱置5年以上,不長任何植物,礦渣土質粘、鹽鹼度高,澆水後地表便像水泥板一樣硬。試驗中,低濃度菌劑地塊出現植物葉片燒焦卷葉現象,死苗現象嚴重,呈現出典型的重金屬為害症狀;而高濃度菌劑試驗地塊的土質則得到很好改善,種植的蕎麥、燕麥、油葵、油菜花等農作物長勢非常好。

   「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全部使用神州漢邦(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功能性微生物菌肥菌劑系列產品。該菌肥菌劑產品是利用公司自主研發的微生物農藥殺蟲劑(BL-8菌株)、微生物農藥殺菌劑(BL-6菌株)、天然植物生長調節劑(BL-3菌株)三株地衣芽孢桿菌,經微生物液體發酵、混合、濃縮、噴霧乾燥等生產工藝加工而成,產品既有微生物菌肥作用,又有微生物農藥作用,還具有微生物土壤修復改良作用。具有殺蟲卵、抑病菌、促生長、鈍化重金屬、土壤改良等作用。

   「禾神元」產品技術獲得了2項國家發明專利,即「用於產生植物細胞分裂素的地衣芽孢桿菌及植物生長調節劑」,以及「一種三株地衣芽孢桿菌製作的多效微生物菌肥」;還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8項微生物肥料登記證。目前,已建立了「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操作規程,擁有了從土壤改良到調節生長、病蟲害防治、節水施肥的整套生態修復技術。

責任編輯:楊騰格爾 李國棟

相關焦點

  • 淺談微生物菌劑對礦山修復的作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因此,在礦山的修複方面,人們更加的關注,也更加的重視。對於礦山的修復,簡單來說,就是將礦山在開採挖掘過程中所造成的破壞進行修復,實現土地資源的二次利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礦山修復的專家們研究出許多修復手段,進行了大量的修復實驗和效果對比,其中,微生物菌劑的修復技術是效果最好的一種。
  • ...專訪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創業人才團隊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馬宇薇1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批「草原英才」評選結果公示期結束,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團隊獲獎。蒙草生態執行總裁高俊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礦山生態修復是各不同類型生態修復中相對難啃的『硬骨頭』,涉及地質、土壤、水文、植被、微生物等多項專業領域,團隊獲評『草原英才』是自治區對蒙草礦山生態修復從勘測、規劃、設計、實施、管養護等全產業鏈條上技術體系的認可,團隊還將把礦山生態修復的技術和經驗總結出來體系化、標準化,同時開展關鍵技術攻堅與示範應用,完善科研與應用一體化的修復模式
  • 姚俊:金屬礦山微生物地球化學原位礦化修復研究進展
    6、 汙染環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學氧化行為7、 汙染環境下微生物地球化學還原行為有色金屬礦山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技術1、 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技術國內外進展2、團隊微生物原位礦化修復技術的研發>優勢技術工藝介紹——重金屬汙染的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技術案例介紹:廣西河池市南丹縣某現役尾礦庫重金屬汙染微生物原位成礦修復示範,外滲地下水重金屬離子濃度滿足《鉛、鋅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6 —2010)
  • 防止環境破壞 夯實生態屏障——內蒙古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內蒙古是礦產資源大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近兩年,自治區貫徹中央部署,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大力整治礦區環境,通過綠色礦山達標建設防止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 「技術交流」重金屬面源汙染生態攔截與修復技術研究與集成
    課題主要開展礦山重金屬面源汙染時空分布特徵與輸移轉化規律的研究,進行物化穩定化與生態攔截技術研發,並且開展技術集成和工程示範。課題研究促進了礦山重金屬面源汙染控制的技術進步,對於解決礦山行業汙染問題,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鳳陽縣修復礦山生態,重塑綠水青山
    「以前這裡是廢棄的礦山,山石裸露,坑坑窪窪,現在建成了公園,滿山樹木,鬱鬱蔥蔥,紅色步道環山而上,這裡成了我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近日,在鳳陽縣新城區北側的鳳凰山上,市民李女士一邊散步,一邊感慨地說。上下齊抓共管治理效果良好。
  • 微生物修復(ISSA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採用「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來消除水中汙染物,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改善水體環境,豐富群落種類,優化種群結構,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維持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健康發展。
  • 礦山含鐵酸性廢水可滲透反應牆生態修復技術及案例分享
    主要從事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固/危廢處理處置和水環境修復領域技術研發、工程諮詢、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等工作,完成了30多個項目技術方案編制,10多項環境修復實驗研究,2項環保技術通過權威機構技術鑑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發表論文4篇(其中SCI收錄1篇,EI收錄1篇),申請發明專利22項,申請實用新型專利16項。礦山酸性廢水是世界上採礦工業面臨的最具有挑戰性的環境問題。
  •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鹽鹼地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鹽鹼地和汙水處理工程  一、「零菌」微生物原理  (一)對汙水處理的作用  1.分解作用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協同激活的「內源」微生物形成一個具有高活性的「超級菌群」,這些微生物將汙水中的汙染物作為「食糧」來加以利用,隨著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繁殖,汙水中汙染物質被微生物降解和轉化成為無害的物質,從而使汙水得以淨化。
  • 農田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綜合技術應用效果總結(3)
    根據上述情況,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通過十幾年的試驗示範,總結出了利用生物技術治理汙染土壤,生物、有機培肥地力的綜合型技術方案。一、以技術原理為依託,從源頭上修復土壤1、連續2-3季實施,輕度、中度汙染達土壤環境質量2級以上標準;2、利用微生物功能菌化土壤重金屬;3、採用固氮菌、解磷菌、解鉀菌提高養分利用率;4、採用嗜酸菌、產鹼菌改良酸化土壤;5、採用功能菌降解土壤農藥汙染物,產生溶菌酶抑制有害菌,防治土傳病害;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植物(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保護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保護礦山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以植物為主體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植物修復)對於改善和修復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友好,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植物修復,即植物治理技術,就是以人工種植的方法形成連續的植物覆蓋,達到保持地面的長期穩定性。
  •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傳統的物理、化學修復技術相比,微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費用省,僅為傳統環境工程技術的30%~50%;環境影響小,遺留問題少,基本無二次汙染;修復時間較短,操作者與汙染物直接接觸機會減少,不致對人產生危害,對周圍環境幹擾也較少。脫N微生物:脫氮過程以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為重要。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泰安疑似汙染地塊土壤修復示範試驗項目單一來源採購公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山東省泰安市肥城市肥城市泰山焦化有限公司疑似汙染地塊土壤修復示範試驗項目單一來源公示一、採購人: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地址:龍山路110號(泰安市生態環境局肥城分局)聯繫方式:3362824
  • 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先進技術系列連載(十七):海馬齒生態修復技術
    通過浮床設施將植物移植到可承受其重量的載體材料上,使海馬齒的枝葉生長在空氣中,根生長在水裡,利用植物和根際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來淨化水質。同時海馬齒發達的根系可吸附大量懸浮物質和營養鹽,通過植物收割可從水中有效移除N、P等營養鹽。 (三)技術方法。包括生態適應性評價、移植擴繁關鍵技術和設施研發、綜合修復能力和效果評價等方面。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今年3月5日,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內蒙古有森林、草原、溼地、河流、湖泊、沙漠等多種自然形態,是一個長期形成的綜合性生態系統,生態保護和修復必須進行綜合治理」,進一步指明了烏梁素海治理的科學方向。 堅持系統思維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 造成烏梁素海水質汙染的原因有哪些?
  • 釋放生態紅利!昆明這個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這樣做
    在進行全面的生態治理後,我們幾乎已看不到以前荒蕪破碎的山體,但是歷史不能被遺忘,保留它是為了警示後人,以破壞生態為代價謀求發展不可取。」昆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人介紹,為大力加強滇池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昆明市在滇池流域及西山重點保護區範圍內開展關停整治和生態修復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治理行動,全面關停禁採區內所有採石採砂採礦點,並對採空區及水土流失、破碎山體等區域進行全面治理修復。
  • 小草染綠大生態--人民網環保頻道--人民網
    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將草應用到礦山環境治理、生態修復、以生物多樣性保護為中心的區域系統治理、水體淨化、生態農業種植中,正在將「山水林田湖草」中的「草」變成生態治理中的「寶」。 小草修復大礦山 日前,在深圳水徑大型礦山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現場,參加全國「造福人類的草本植物」新時代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們,一起領略了小草在礦山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中的先鋒作用。
  • 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需要哪些材料與裝備?
    隨著生態修復的持續深入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也由單一技術向多目標綜合技術發展,由項目工程向系統協同發展,對生態化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需求日益迫切。環境友好型田間砂石路面添加劑、軟體護坡材料、重金屬鈍化劑、保水保肥劑等新興環保型材料的應用和生態設計,對減少田間地面切割、路面硬化、實現減量化混凝土、修復汙染土壤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