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環境破壞 夯實生態屏障——內蒙古加快綠色礦山建設

2021-01-13 巴彥淖爾新聞網

 

  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內蒙古自治區,曾經黑黢黢、光禿禿的礦山正加快變綠。冬季,錫林郭勒草原已是一望無際的枯黃,但草原上幾處宛如巨型梯田的露天煤礦排土場,仍然保留著片片綠意。一棵棵雲杉、一株株樟子松挺拔身姿,迎風矗立,為荒涼的礦山增添了幾許生機。

 

  邊生產邊修復 老礦山換新顏

  「我們一邊生產,一邊復綠,排土場沉降穩定後,就立即開始大規模植樹種草。」國家能源集團神華北電勝利能源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經理宋仁忠說,「2020年光是植樹種草和養護投入就有1億多元。」

  登上海拔1000多米的錫林浩特市勝利一號露天礦南排土場,可見四周已披上層層綠裝,頂部更如同一個巨大的苗圃。養護人員有的澆水,有的修剪枝杈。宋仁忠說,這裡綠化面積超過1200萬平方米,每年約有300多人澆灌、除蟲、補植、扎沙障,保證綠化效果。

  記者採訪了解到,勝利一號露天礦通過多年實踐,形成一套適應當地氣候特點和排土場地質環境的綠化方法,即「一排、二覆、三沙障、四種、五灌、六養護」的排土場綠化模式。利用這種模式,該公司對多個排土場實施綠化治理。

  在排土場復綠的同時,企業在煤礦採剝、破碎、運輸、存儲、裝車等生產環節中,儘可能減少揚塵等汙染,採煤產生的疏幹水也全部回收利用。

  目前,勝利能源以「露天礦、發電廠、輸煤系統」為主體的「兩輪一軸」煤電一體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礦區成為具備工業、文化、旅遊功能,兼具草原特色風情的大型煤電開發、環境治理與觀光旅遊一體化的「生態、環保、綠色」示範區。2019年,該礦入選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2020年入選國家綠色礦山名錄。

  2020年初秋,記者在錫林郭勒盟東部的西烏珠穆沁旗白音華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到界排土場看到,工人在坡面上鋪設苫蓋。據工作人員介紹,苫蓋可以保持地表水分,同時防止雨水衝刷新栽種的植被,促進植被生長。2020年,該公司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要求,對排土場新用地的地表土進行全部回收,作為排土場復墾用土,為後續治理工程中的植被恢復創造條件,同時對新到界排土場到界一塊復墾一塊。

  2020年,錫林郭勒盟按照綠則存、不綠則退的要求,全面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不再在草原開口子新上礦山開發項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區規劃建設風電、光伏項目,對小散礦山礦業權期滿不再延續,對已開發項目進行綠化。目前,錫林郭勒盟礦山可綠化區域綠化覆蓋率達到80%。

 

  健全制度法律 管理「量體裁衣」

  過去由於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礦產資源開發帶來了突出的生態問題。如2018年,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到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進行「回頭看」督察時發現,國家電投霍林河煤礦開採40年致使科爾沁草原近86平方公裡草原被毀壞等問題,該公司目前已全面整改,但這並不是個例。

  內蒙古是礦產資源大區,也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近兩年,自治區貫徹中央部署,堅定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大力整治礦區環境,通過綠色礦山達標建設防止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020年8月,自治區政府印發礦山環境治理實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區生產礦山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歷史遺留問題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礦山開採形成的露天大坑、公路鐵路沿線、航線和城鎮周邊、草原森林、「黃河幾字灣」等重點地區礦山環境治理基本完成,礦山環境修復和治理水平全面提高。已建礦山要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不符合綠色礦山建設標準要求的生產礦山要限期退出。

  建設綠色礦山,自治區還對企業提出要求——要有面子,有裡子,更要有腦子。有面子就是礦區環境整潔、布局合理,有裡子就是實現少投入、多產出、少排放,有腦子就是建設數位化礦山、構建和諧礦地關係,努力達到發展現代能源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的協同共進。

  地方立法在綠色礦山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記者在鄂爾多斯市天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武家塔露天煤礦採訪了解到,該煤礦已經形成生產、排土、治理、復墾、綠化的良性循環。如果夏季走進礦區,映入眼帘的則是草木青翠的宜人風景。為依法保護好這片綠色,《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立法班子付出了辛勤努力。

  2019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向鄂爾多斯市人大常委會提出綠色礦山建設的立法建議。2020年7月23日,內蒙古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通過《鄂爾多斯市綠色礦山建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於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不僅為礦山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量體裁衣」,也為今後綠色礦山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

  該《條例》立足鄂爾多斯市情實際,體現地方特色。如針對土地復墾中存在的問題,《條例》明確規定了採礦權人應當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義務;礦山環保、水土保持、地質環境治理等工程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管理使用;採礦權申請人或採礦權人應當在辦理建設用地申請或者採礦權申請手續時,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隨有關報批材料報有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運用科技手段 建設效果顯著

  科技手段綜合運用推動了內蒙古綠色礦山建設。在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東明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曾經裸露的排土場已被綠植覆蓋,礦區足球場像鋪了一層綠毯。眼下,東明礦業在寒區草原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產業多元化發展方面先行先試。

  企業開展寒區鄉土植被遴選、寒區植被引種馴化、土壤改良等多方面基礎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礦區生態修復和生態重構。如今,該礦形成由苗圃試植與育苗基地、灌草生態修復區、人工溼地、生態農業試點園和宿根花卉景觀區共同構成的寒區礦山植被群落組合和生態系統。

  位於呼倫貝爾市的國家能源集團神寶能源公司以露天煤礦排土場和工業場區為重點,以「低開採、高利用、低排放」為原則,提高煤礦機械化程度,推進煤礦智能開採,建立科學管理體系,正著力實現不破壞生態環境或將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

  華能伊敏露天礦利用「煤電一體化」生產優勢,通過採用綠色採礦工藝的應用和探索土壤改良等復墾綠化技術措施,實現煤、電、水、灰、土的高效循環利用,逐步建立適應呼倫貝爾地區草原生態恢復的伊敏模式。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露天煤礦是百年老礦,雖為周邊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但常年高強度開採使礦區形成約500公頃的巨型礦坑,一度發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現象,這也使礦山修復十分艱難。

  從事生態修復的內蒙古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起多次派出科研團隊,累計採集礦區及周邊區域水、土、氣、動植物、微生物等萬餘種自然數據,並植入蒙草生態大數據平臺,對礦區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該公司技術團隊通過現場測繪、數值模擬與評估規劃設計等步驟,對露天礦坑的邊坡穩定、場地平整修復、生態恢復等關鍵問題進行把脈,制定了「邊坡控制-場地平整修復-生態恢復-基礎設施建設」的礦山生態修復聯合技術方案,並付諸實施。

  「一個項目就是一次自然生命群落的拯救和恢復,我們通過『種業數據化』和『數據場景化』的方式,有效解決了每一平方公裡甚至每平方米土地上適合長什麼、該種什麼的問題。」蒙草生態執行總裁高俊剛說。

  目前,扎賚諾爾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實現覆綠面積約460萬平方米,植被蓋度恢復到近90%以上,植物種類由最初的10多種增至70多種。已有多種飛鳥、昆蟲、動物重新在露天礦區落戶繁育,逐步形成穩定的生態群落。治理後的扎賚諾爾礦山,煥發出一片綠意盎然的生機。

  經過多方努力,「十三五」期間,內蒙古各類正在生產的礦山投入54.6億元,完成環境治理面積約500平方公裡;各級財政投入12.9億元,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面積約135平方公裡。全區現已建成綠色礦山375家。

相關焦點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烏海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截至2019年底,烏海市中心城區PM2.5年均濃度為30毫克/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34.8%,首次實現達標,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1.1%,較2015年提高8.7個百分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實現較大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注內蒙古的生態文明建設,明確指出:「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
  • 天津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24個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建設綠色生態屏障工作領導小組,在市、區兩個層面成立現場指揮部,統籌推動各項工作。天津市人大頒布《天津市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突出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等內容。天津市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加強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規劃管控建設綠色生態屏障的決定》,進一步壓實法律責任,強化剛性約束。
  • 彭水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
    近年來,彭水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碧水」「藍天」「綠地」「田園」「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切實轉變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紮實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優化生態格局,切實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優化生態規劃管控體系。
  • 全省礦山礦企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治工作推進會在會理縣召開
    12月2號,四川省礦山礦企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整治工作推進會在涼山州會理縣召開,會議貫徹落實長江流域尾礦庫汙染防治工作推進會暨危險廢物聯防聯控工作座談會會議精神
  • 953家國家級綠色礦山!2020年,砂石行業綠色礦山建設的關鍵一年
    根據國家6大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綠色礦山建設已經迫在眉睫,未來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或將退出市場!
  • 江西省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黨中央、國務院在《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綠色礦業,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促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
  • 示範:黃金行業如何建設綠色礦山?(附國家級綠色金礦山名單)
    綠色礦山建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2007年開始,綠色礦山建設從概念到理念再到共識。今年國家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明確將綠色礦山建設上升為國家行為,綠色礦山真真正正的成為了未來我國礦山發展的主旋律。
  • 治理沙漠、礦山和荒地,光伏發電助力實現綠水青山的長遠目標
    目前,光伏發電與荒漠治理相結合的「光伏治沙」,已成為磴口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形成了光伏發電、現代農牧業、沙草產業、生態旅遊為一體的沙漠治理模式。磴口縣沙區治理成功的案例,為西北乃至全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態修復和治理經驗,對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義。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採礦,尤其是露天開採礦山,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和破壞森林植被與自然景觀,有的礦山位於各類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旅遊度假區、地質遺址保護區、歷史文化保護區、水源保護區、重要基礎工程設施保護區及城鎮周邊等,嚴重影響自然景觀、旅遊資源、文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重要的基礎工程設施的保護和城鎮的發展及環境的改善。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進一步增強區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逐步提升河湖、溼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快打造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連通物種遷徙擴散生態廊道;加快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專訪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產業創業人才團隊
    傾力打造綠色礦山生態修復樣板放眼望去,現在的扎賚諾爾礦山一片綠意盎然。然而在蒙草生態扎賚諾爾露天礦礦山生態修復團隊修復之前,扎賚諾爾礦山曾是一道滿目瘡痍的「城市傷疤」。團隊成員王君芳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看似簡單的修復項目,其實在修復伊始就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這究竟是為何?
  • 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原標題:習近平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   習近平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 「訪談」訪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劼
    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新部署、明確新任務、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時期,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記者近日採訪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劼。記者:「十四五」新徵程即將開啟,內蒙古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是什麼?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等單位承辦。會議以「夯實生態文明之基,建設富饒美麗中國」為主題,就「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與國土規劃」三個領域分別進行研討。
  • ...參觀考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情況:聆聽企業心裡話 凝聚發展向心力
    7月15日,市政府辦公廳、市工商聯邀請企業家代表赴濱海新區與中心城區中間地帶,參觀考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情況,俯下身子傾聽意見建議,拉近的是距離,凝聚的是信心和力量。天津北方網訊:一座城市只有真心實意地呵護企業家、尊重實幹者,這座城市的經濟才有活力,發展方能穩健。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11月24日,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到部分區直部門調研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強調要認真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補齊我區基礎設施短板,精心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盤子
  • 習近平心系內蒙古草原兒女:談生態 話脫貧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3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作為內蒙古代表團代表,習近平已經連續兩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
  • 守一片綠水青山 築一道綠色屏障
    人民視覺  生態立區 築起綠色屏障  人民日報記者 李增輝 朱磊 劉峰   守住一片綠水青山,就是要築起祖國西北方的一條綠色屏障。2017年6月,寧夏第十二次黨代會將「環境優美」作為重要發展目標,將生態立區作為「三大戰略」之一,首次從政治、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構筑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擺在全區發展的突出位置。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 綠染礦山滿目春——安福縣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紀實(圖)
    德鑫礦業技術人員在檢查尾砂壩生態修復情況。  今年以來,安福縣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在抓好礦山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開展礦山安全生產、露天礦山環保、礦山生態修復攻堅行動,推動全縣綠色礦山建設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