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福縣認真踐行「兩山」理論,在抓好礦山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開展礦山安全生產、露天礦山環保、礦山生態修復攻堅行動,推動全縣綠色礦山建設走深走實。
重點企業初見成效
9月2日,太陽毒辣辣的,剛過午時,稂偉民就匆匆出門了,公司新建的洗車房即將進行測試,有些掃尾工作需要他及時處理。
稂偉民是安福縣德鑫礦業公司技術科工程師,自從今年4月啟動「綠色礦山」建設以來,他就很少呆在辦公室。「公司已把綠色礦山建設列為一號工程,我負責技術把關,壓力很大。」稂偉民邊說邊從文件櫃裡拿出一本資料,「這是我們公司燈盞窩礦段鐵礦的綠色礦山建設規劃方案,這個方案已在公司下屬的洋源、燈盞窩兩個鐵礦試行。」方案長達80頁,共八章,52個小節,100餘幅圖表。「接下來,我們要按照這個方案依葫蘆畫瓢一項一項抓落實。」稂偉民說。
位於安福縣赤谷鄉的楊家橋礦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鐵礦區。紅火時,礦區一度有6家礦企在生產,鐵礦產業曾對安福縣域經濟發展作出過重大貢獻。近幾年,受市場影響,礦區多數企業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只有少數幾個礦區企業在維持生產,德鑫礦業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雖然目前我們礦處於困難時期,但並沒有放鬆生態環保工作,在礦區道路、尾砂壩治理、開採區復綠、汙水排放等方面的投入年年在增長,並且有看得見的變化。」稂偉民說,「當然,相對於綠色礦山建設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稂偉民介紹,以公司董事長任組長的德鑫礦業綠色礦山建設領導小組已經開始運作,今年新硬化的500米礦區道路已投入使用,新購置的兩臺灑水車來回穿梭在礦區作業,廢水溝改造工程也緊鑼密鼓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