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2020-11-28 北極星環保網

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 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

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態修復中,到底誰的角色更重要?一起來了解下吧~

|富營養水體特徵

水體富營養化是指水體接納過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使藻類以及其他水生生物異常繁殖,水體透明度和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質惡化,加速水體老化,使水生生態系統和水體功能受到影響和破壞,並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的現象。

在無人為因素影響下,水體自身經過幾千年或幾萬年會逐步退化,趨向富營養。人類經濟活動的幹預則將這一進程直接壓縮到幾十年甚至幾年之內。

水體富營養的一項重要表徵是藻類大量繁殖。水體中藻類生長離不開碳、氮、磷3 種關鍵元素的存在,在受氮、磷元素影響的水體中,尤其是封閉水體,藻類會不斷繁殖,消耗水體中大量溶解氧(DO),而藻類的死亡和解體又會將從水體中所吸收的氮、磷元素釋放回水體,從而造成水體中藻類的惡性循環,並形成二次汙染。

微生物脫氮除磷

微生物修復的基本思想是在人為促進條件下,通過提供氧氣,添加氮、磷營養鹽,接種經過馴化培養的高效微生物等來去除汙染物質。與傳統的物理、化學修復技術相比,微生物修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費用省,僅為傳統環境工程技術的30%~50%;環境影響小,遺留問題少,基本無二次汙染;修復時間較短,操作者與汙染物直接接觸機會減少,不致對人產生危害,對周圍環境幹擾也較少。

脫N微生物:脫氮過程以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最為重要。硝化作用主要分為2 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亞硝化桿菌、亞硝化螺菌、亞硝化球菌等將 NH3 氧化為亞硝酸鹽;第二階段是硝化桿菌、硝化球菌、硝化刺菌等將亞硝酸鹽進一步氧化為硝酸鹽。而反硝化作用中芽孢桿菌、短桿菌、假單桿菌都是可以將硝酸鹽移出水體、提高水體pH的好氧菌和兼性厭氧菌[1]。

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機制

除P微生物:目前富營養化水體除磷主要用沉澱除磷,而絮凝劑(如PAC)是沉澱除磷中的重要方法。另外,具有生物絮凝作用的微生物也可用於除磷,主要有芽孢桿菌、不動桿菌、專性厭氧的脫硫弧菌、假單孢菌、產鹼桿菌、黃桿菌、無色桿菌、微球菌、動膠菌等。在水體磷循環中微生物使水中的溶解態磷被懸浮顆粒吸附形成顆粒態磷,經凝絮作用轉為沉澱,為去除水體中富集的磷元素提供有力幫助,有效地降低水體總磷含量[1]。

顯微鏡下的芽孢桿菌

|微生物 VS 水生植物,誰主導著水體淨化?

參考金樹權等[2]發表的文章,在沉水植物-微生物構建的體系中,微生物在水體N、P的削減中起著中堅力量。

不同沉水植物對N、P的直接吸收貢獻率為1.5%~13.3%和2.2%~13.2%,而植物的增效作用(以微生物群落為主發揮的作用)貢獻率為22.5%~29.9%和10.1%~20.6%。

註:沉水植物直接吸收貢獻率通過計算植物氮、 磷淨吸收量獲得;

其它作用是指不種植沉水植物條件下水體具備的自淨能力,其它作用貢獻率通過計算CK處理的氮、磷去除率獲得;

沉水植物增效作用是指通過沉水植物吸附、改善生境提高水體微生物轉化等因種植沉水植物而產生的淨水增效作用。

由表可見,雖然沉水植物通過直接吸收氮、磷佔水質TN、 TP去除率的比例不高,但通過促進植物體吸附、 改善生境提高水體微生物轉化等增效作用較為明顯,也即是微生物起到了較大的淨化作用。

|微生物的工程應用

微生物與水體汙染物去除率密切相關,對汙染物的去除有良好的促進作用。近些年興起的微生物製劑作為以改善環境狀況和強化處理系統穩定、高效為目標,在水體修復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

早在1992 年,美國一公司已研製出 Clear-Flo系列菌劑專門用於湖泊和池塘生物清淤、養殖水體淨化、河流修復及潮汛去除。近幾年,美國生態實驗室研發的液可清(ACF32) (Aqua Clean ACF32)是一種由32 種專性活菌構成的混合微生物製劑,已獲得美國環保局、衛生部和農業部的認證,在美國等國家已有許多成功應用。

國內,王麗風、鄧柳等[3]通過應用液可清製劑對受汙染的昆明城市西南部西壩河進行修復,試驗結果表明:投加液可清製劑 3 周后,修復河段內的BOD5、總氮、總磷和濁度分別下降 43.9%、46.3 %、25.5%和 43.6%。國內一些企業也推出了技術相對成熟的微生物菌劑並在市場上得到推廣。

微生物製劑雖在水生態修復中起到了較大作用,但在黑臭水體或者富營養水體治理中,因為缺少微生物適宜的生存環境和穩定的附著條件,修復效果很難持久,常作為應急或輔助措施,結合其他工程措施共同開展治理。


原標題:生態修復中微生物和沉水植物,到底誰才是主角?(微生物篇)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水生所在杭州西湖生態基底改良和沉水植物修復研究中取得進展
    沉水植被的恢復是西湖生態修復的關鍵,但西湖「香灰土」底質生境使沉水植物難以定植擴繁。基底改良材料含有多種對生物生長發育有益的常量、微量元素以及被稱作生長調節劑的稀土元素和微量胺基酸,可增加底質的空隙,加速湖底有機質或腐殖物的轉化,促進植物根系定植和生長,且具有強吸附性能,在原位修復底泥的同時為沉水植物生長初期提供營養源。
  • 微生物在富營養水體修復中 起到了多大作用?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引言微生物製劑常見於富營養水體的治理工作中,它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呢?應對不同的N、P營養物質,在微生物的選取上有何不同?與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相比,在生態修復中,到底誰的角色更重要?
  • 種植和投放1.4億株沉水植物、17萬尾魚蝦和多種微生物菌
    其水質改善,依賴的是一臺日夜運轉的天然「淨水器」——2015年開始,1.4億株沉水植物、17萬尾魚蝦和多種微生物菌等相繼被種植、投放到湖中,以此構建的清水型生態系統,使興隆湖具備了強大的自淨能力。構建植物淨水「本底」,形成「草茂—水清—草更茂」良性循環興隆湖區面積約4500畝,東西長約2.6公裡,南北長約1.3公裡,是當地重要水源。
  • 水生植物在水汙染控制中的生態效應
    通常植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忍耐土壤中高濃度的汙染物,植物的這種抗毒性作用,為植物對土壤和水體中的汙染物吸收和降解奠定了基礎。該技術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對於解決中小城鎮的汙水處理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 【水生態】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圖 1:浮床(左)或浮島(右)實景照片2.4沉水植物調控技術沉水植物是水體自淨生態系統生物鏈中重要的「生產者」,直接吸收底泥中的氮、磷等營養,利用透入水層的太陽光和水體好氧生化分解有機物過程產生的CO2進行光合作用並向水體復氧,從而促進水體好氧生化自淨作用;同時沉水植物又為水體其他生物提供生存或附著的場所,提高生物多樣性
  • 杭州:沉水植物治癒西湖的「頭皮屑」
    在淨化西湖水質上大顯身手的沉水植物,在「馴服」顫藻時,同樣身手不凡。  「頭皮屑」是如何產生的?有「潔癖」的顫藻在抱團  這種「頭皮屑」和一種藻類有關。它的大名叫顫藻,它們大量「抱團」,就變成了惱人的「頭皮屑」。  顫藻,顧名思義,這種藻會「顫動」。是不是很有意思?顯微鏡下,它會有韻律的顫動。
  • 經多年水生態修復,北京原生物種回來了
    秋日的圓明園,處處閃爍水的靈動和秀麗。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一池淨水得來不易。「俗話說,『流水不腐』。但北京是一座水資源緊缺的城市,圓明園的水只進不出,缺乏流動性,極易爆發水華。」市水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水科院近日完成了圓明園水生態修復的效果調研,揭開了它的淨水奧秘。圓明園西長河。
  • 為了光合作用,沉水植物有多努力?
    池塘和湖泊中,早晚的pH變化範圍為7.0-9.0, 那麼CO2在一天之中的濃度可以相差百倍。此外,CO2在水體中的擴散速率僅僅是空氣中的萬分之一,這進一步限制了沉水植物光合作用時CO2的有效供應。為了適應水體無機碳環境,沉水植物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 「技術交流」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了解與掌握湖泊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對開闢後續的市場、把握髮展方向具有重要意義,下面介紹湖泊生態修復中常用的技術,可為湖泊生態修復工程的設計提供技術參考。2.湖泊生態修復常見的技術2.1生物調控技術生物調控係指通過人為或工程手段,使水體的初級生產力維持在合理的水平範圍內,藻型湖泊初級生產力的主要控制方法包括大型水生植物調控技術、生物操縱技術。
  • 大水域面沉水植物種植水位控制方法
    各位同行及水處理愛好者,大家好,我是一位從事水生態修復行業的一名企業職工,主要負責水生態治理工程的施工現場技術指導工作,長期致力於水域原位生態修復、水生生態系統構建及相關領域研究,所寫文章均是本人在施工現場實際遇到的問題加以分析總結的內容,歡迎各位與我切磋交流,限於本人知識水平有限,難免有寫的不對或考慮不周的地方
  • 沉水植物|真正的實力派——狐尾藻
    狐尾藻,別名:輪葉狐尾藻,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屬多年生粗壯沉水草本。樹根狀莖發達,分布在水下泥中,節點生根,莖圓柱狀,多分枝。水葉互生,披針形,更強,明亮綠色,裂片更寬。秋天,在葉子的腋部和越冬時,會長出棒狀的冬芽,苞片羽狀柵格裂。花單性,雌雄同體或異性戀,單生在葉腋,花無梗,短於葉。
  • 微生物修復(ISSA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
    1、技術原理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是通過將激活PGPR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製成生態修復劑,再投放在生態反應池中,建立起「PGPR選擇性激活平臺」,同時把這些營養物質持續提供給水環境中的PGPR微生物,從而使得原來湖水中的PGPR微生物被連續不斷地激活並且快速繁殖,促進生態系統修復。
  • 城市環境研究所在附生菌群對沉水植物砷吸收與代謝的影響機制方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城市水環境過程與生態風險研究組(顏昌宙團隊)報導了該組最新研究成果:附生菌群對沉水植物黑藻砷吸收累積、形態轉化和外排具有顯著影響。
  • 小草染綠大生態--人民網環保頻道--人民網
    它們生長迅速,莖葉繁茂,在整個生態系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植物群落的演替規律一般是先有草,才有灌木,再有喬木。草本植物是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開拓者。」中國系統工程學會草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孫發政對本報記者說,草地資源是我國主要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 「犧牲」20畝荷花種沉水植物(圖)
    本報訊(記者馬振華 實習生李亞傑 周永珍)滿湖的荷花很是漂亮,而內沙湖今年卻「犧牲」了20畝荷花,種沉水植物。16日,20多位「愛我百湖」志願者前往內沙湖巡湖,發現了這一現象。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為光合作用,沉水植物有多努力?丨花花萬物
    圖2 沉水植物的葉片形態:(A)苦草,(B)龍舌草,(C)穗狀狐尾藻(付文龍拍攝)廣開財路——利用底泥中的CO2水生生態系統中的植物凋落物和動物的屍體殘渣有很大一部分會沉積到底泥裡,這些富含碳的有機物會在底泥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產生CO2和CH4。
  • 沉水植物如何影響湖泊水體光環境?
    富營養化過程在天然環境的湖泊中,湖泊水體清澈,太陽光照能夠穿透水體到達沉水植物表面,為沉水植物(初級生產力)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而沉水植物光合作用能夠為湖泊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命體提供氧氣。因此,沉水植物在水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 種一片「水下森林」 還一條潔淨河道 王店鎮修復水生態為美麗河湖...
    原標題:種一片「水下森林」 還一條潔淨河道 王店鎮修復水生態為美麗河湖「加分」   睡蓮、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底「纏纏綿綿」,水生昆蟲、蠕蟲、螺、貝以及各色各樣的
  • 內蒙古扎魯特: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試驗示範效果良好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23日電(記者劉懿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的扎哈淖爾煤業公司露天煤礦排土場,在2020年的生態修復治理項目中,首次應用了一項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目前該技術試驗示範效果很好。    這項名為「禾神元」微生物礦山生態修復技術的新型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具有縮短修復周期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