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採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鹽鹼地和汙水處理工程
一、「零菌」微生物原理
(一)對汙水處理的作用
1.分解作用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協同激活的「內源」微生物形成一個具有高活性的「超級菌群」,這些微生物將汙水中的汙染物作為「食糧」來加以利用,隨著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和生長繁殖,汙水中汙染物質被微生物降解和轉化成為無害的物質,從而使汙水得以淨化。
2.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活化後的微生物代謝分泌的大量有機酸等活性物質有助於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團粒結構,給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有氧生活環境。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可以把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利用的固態氮化物,土壤中的磷細菌和鉀細菌能夠分別分解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磷元素和鉀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整個生態系統裡的植物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化肥生產車間。此外,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抗生素,幫助植物抵抗病蟲害。
3.對水生動物的影響
一些微生物在發酵或代謝過程中產生多種有益物質如胺基酸、維生素、促生長素之類的生理活性物質,水生動物如泥鰍吃了以後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另外,水中大量的有益菌是很好的免疫激活劑,水生動物如田蛙等口服益生菌後,調整腸道菌群,使腸道微生態系統處於最佳的平衡狀態,活化腸黏膜內的相關淋巴組織,使抗體分泌增強,提高免疫能力。
(二)對鹽鹼地改良的作用
鹽鹼地改良基地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微生物有效降低土壤的含鹽、硝量、酸鹼度,改善土壤結構及板結情況,為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理想環境及打開板結土壤的呼吸系統。
治理後種植水稻
二、 「零菌」微生物生態循環法處理生活汙水
(一)技術創新點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定性與定量兩個方面跟蹤監測汙水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與功能演替,並在系統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機制多樣性的基礎上,分別將汙水好氧/厭氧環境條件下的內源微生物激活,發現了不同「內源」微生物對不同「外源」微生物的選擇性響應,從而建立了從微生物菌庫中尋找合適的「外源」微生物及營養物以激活調控「內源」微生物的方法,使內外源微生物聯合發揮協同作用。
(二)智慧財產權情況
項目核心技術受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擁有5項國際實用新型專利。
(三)技術方案
工序可變型人工溼地水處理設施,是在傳統的汙水處理技術基礎上,引入人工溼地技術,並進行改良,研製出一種可根據氣候條件靈活改變處理工序的設施,包括搭建在人工溼地一側的布水池和搭建在布水池旁的複合填料溼地區、集水池和景觀池。
經實驗證明,工序可變型人工溼地水處理設施,可在各類產業汙水的深度處理環節上作為重點設施使用,也可在鄉鎮、礦山、農村分散式汙水場所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