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複合材料放大招,科技助力生態環境治理

2020-09-17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近年來,東莞市在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與此同時,也面臨因城市建設與產業升級所帶來的新的生態環境問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在李捍東研究員的帶領下,積極和地方政府、企業開展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負責人李捍東研究員,曾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該團隊主要從事研發新型微生物複合材料,取自自然界的微生物安全又環保,將微生物吸附在吸附劑上製成微生物複合材料,可以結合二者優勢,構成一種高效、快速、能連續處理的廢水處理系統,還可將吸附劑回收,從而有效地減少二次汙染。這種工藝流程具有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節能環保、易於分離回收所富集的重金屬等優點。

積極服務本地,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言獻策

從去年9月開始,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聯合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的數位專家,到東莞常平、清溪等多個鎮街實地考察調研近60天後,根據東莞市產業結構特點和重點汙染源分布情況,為東莞市後續的水環境治理和管理工作提出了11項建議:

一、黑臭水體治理與穩定保障方案;

二、東莞市基於水質的排汙許可管理方案;

三、東莞市水環境保護治理十四五規劃;

四、東莞市基於水環境保護管理與智慧決策平臺;

五、東莞市農業和農村汙染治理方案研究;

六、東莞市水汙染治理績效評估;

七、東莞市水環境保護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八、東莞市水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機制研究;

九、排汙口調查與整治方案;

十、跨界斷面考核機制方案;

十一、感潮河流入海河口區低溶解氧成因研究。

東莞市生態環境局在2020年1月14日收到建議後,採納了「東莞市基於水環境保護管理與智慧決策平臺」的建議,運用智能化手段護航一河清水。

多方合力治汙,還城市一波碧水

今年5月前,海南泰達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海南省東方市大田鎮提供汙水處理服務時遇到棘手問題,「氨氮」指標降低到一定數值後,處於瓶頸狀態,長時間不能下降。該公司輾轉尋求解決方案,聯繫到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向其尋求技術支持。經雙方深入交流,切實了解前期汙水處理方案,李捍東研究員「對症下藥」,提出科學的技術指導。

據了解,該項目每天需處理200噸的城鎮生活汙水,治汙工藝流程設置為:生活汙水經過格柵池、厭氧池、微曝氣池、垂直流人工溼地,最後達標排放。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為該公司提供了上百公斤的菌劑,用於整個生化階段。該公司投入菌劑後,每日監測相關指標呈良好的下降趨勢,一段時間後,水質穩定達標,氨氮達到國標(GB-3838-2002)二類水標準;總氮、總磷、COD達到國標(GB-3838-2002)四類水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為五類水標準)。目前該項目已順利驗收。

緊接著,深圳市永盛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也遇到類似難題,該公司在惠州市水口鎮的項目是為一線路板工業園區處理排放的工業汙水,園區電鍍廠排放各種電鍍及清洗鍍件的廢液電解槽液中重金屬嚴重超標,該公司在處理汙水發現氨氮指標難以降至標準值以下,百思不得其解,四處找尋良方,後經介紹與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成功連線,雙方討論癥結後,團隊為其量身定製汙水處理方案。

據介紹,該項目日處理500噸帶有臭味的工業汙水,汙水經過初沉池、pH返調池、一級厭氧池、一級好氧池、二級厭氧池、二級好氧池、二沉池後,需達標排放才視為合格。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為其提供一定數量的高效複合菌種,主要投加到一級厭氧池和好氧池中,並結合每日科學化、常態化監管監測,及時調整加入的菌種數量及池子以便達到更好的汙水處理效果。目前已完成現場調試,進展良好。

目前,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已成立產業化公司,接下來,將加快產業化建設步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為青山綠水貢獻科技力量。

相關焦點

  • 微生物複合材料放大招,科技助力生態環境治理
    近年來,東莞市在城市水生態環境治理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與此同時,也面臨因城市建設與產業升級所帶來的新的生態環境問題。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微生物複合材料團隊,在李捍東研究員的帶領下,積極和地方政府、企業開展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 路易興環保突破傳統微生物培養方法 有效提升微生物環境治理效率
    北極星VOCs在線訊:路易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座落於江蘇省蘇州市自貿區工業園區內,是一家利用多種微生物進行環境治理的公司。路易興的主營業務是處理生活有機垃圾、治理汙水、修復生態系統、處理有害重金屬等方面,通過自然的方式治理汙染,並開發出一系列的相關環保產品,其產品有著抑菌、除臭、除異味、淨化空氣等功能。路易興一直將治理汙染視為己任。
  • 微生物修復(ISSA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河道治理技術的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採用「ISSA PGPR原位生態修復技術」來消除水中汙染物,修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系統,治理水體富營養化,改善水體環境,豐富群落種類,優化種群結構,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淨能力,維持水生態系統的穩定健康發展。
  • 「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我國鹽鹼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9月23日,中農煦豐鹽鹼地治理吉林省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這標誌著治理鹽鹼地新技術——「微生物-納米整合技術」將為治理鹽鹼地新技術研究推廣提供科技支撐。  北京中農煦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鹽鹼地改造技術研發和提供鹽鹼地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的高科技企業。
  •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鹽鹼地
    內蒙古眾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採用微生物技術治理鹽鹼地和汙水處理工程  2.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活化後的微生物代謝分泌的大量有機酸等活性物質有助於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團粒結構,給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有氧生活環境。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可以把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能夠吸收利用的固態氮化物,土壤中的磷細菌和鉀細菌能夠分別分解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磷元素和鉀元素,提高土壤的肥力,整個生態系統裡的植物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化肥生產車間。
  • 創新監管策略,構建金融科技生態治理體系
    隨著科技與金融產業融合的推進,金融科技正在改變金融產業的運營模式與產業價值鏈形態,顯著提升金融產業的運營效率和服務半徑。近年來,企業越發重視金融科技及其賦能作用,金融科技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本文從生態治理視角入手,為平衡創新與監管提出了新的思路,即建立生態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管創新的治理體系,從價格競爭、數據競爭轉向系統性的生態內外部治理,實現產業的整體共振與可持續發展。
  • 科技如何助力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浙江這個科技盛會如期而至!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搭建我省環境科技產學研學術交流平臺,12月3-4日,浙江省環境科學學會「2020年科學技術年會」在杭隆重舉行。全國各級環境科學學會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會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的新目標、新要求、新部署,堅持正確的方向,緊密配合環境保護的中心工作,組織和團結廣大環保科技工作者,不斷開拓進取,為環境科技進步和環保科技隊伍的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 川儀環境公司創新實施生物轉盤於河道治理應用
    梁灘河水質大幅提升的背後,離不開川儀環境科技公司的創新助力。重慶川儀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四聯·重慶川儀,是一家集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建設、諮詢服務、投融資、設備製造、環境監測、運營管理為一體的生態環境綜合服務商。近二十年的持續創新、專業專注,在水環境治理、生態保障、美麗鄉村建設等水汙染防治領域,業績顯著。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環境質量的好壞,與人類生存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而綠化對改善和維護環境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植物(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保護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保護礦山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以植物為主體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植物修復)對於改善和修復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友好,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樊海麟:深挖微生物「黑科技」
    挖掘、利用好一種微生物,帶來的福祉可不僅如此。所謂微生物組,是指一個特定環境或者生態體系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遺傳信息的總和。近年來,科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微生物組研究的重要性,認為其孕育著解決人類面臨的包括健康下降、環境惡化等問題的關鍵技術和方案。
  • 「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在中山大學舉行
    2020年8月14日,「海洋生態環境治理與海洋生態環境法治研討會」暨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海洋環境法專業委員會、廣東省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中山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山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與能源法研究中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海洋法團隊協辦。
  • 樊氏微生物科技助推鄉村振興
    「振興鄉村,就是要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談及鄉村振興,廣西貴港東方傳奇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海麟提出了他的想法,「樊氏微生物科技可以在有害物質分解、農業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農民增收、生態環境改善、扶貧攻堅等方面起到重大帶動作用。」
  •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微生物環境技術實驗室落戶東營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1月14日訊(記者 李娜娜)近日,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與東營勝利油田森諾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聯合成立了微生物環境技術實驗室。東營市科技局副局長於冰參加了此次活動。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是我國生態環境科學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重要創新基地,是支撐國家生態安全、環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學理論與關鍵技術的生態環境綜合性研究機構。此次與東營市共建微生物環境技術實驗室,將重點放在油泥處理及資源化、生活汙水處理、油田用柴油車NOx減排及油田廢水處理等方面開展關鍵技術攻關。未來,研究成果將優先在東營市進行轉化。
  •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
    歐盟納米技術在汙染土壤和汙水治理中的應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儘管工業化為人類生活改善提供了大量的積極正面影響,但也遺留下許多需要治理的汙染場地和汙水,歐盟及其成員國每年花費在治理汙染土壤與汙水的資金投入已超過60億歐元。
  • 科技支撐 構建生態環境屏障
    對此,河北省副省長李謙作出指示,感謝氣象部門對大氣汙染治理的支持,要密切合作、及時會商,為打贏攻堅戰作貢獻。河北省環境氣象中心2014年成立,承擔大氣環境和大氣成分監測分析、環境氣象預報預警、大氣汙染減排調控氣象評估技術研究與服務、大氣環境氣候承載力評估等工作,為省大氣辦提供氣象擴散條件分析,在環境氣象科技成果創新、成果轉化、專業服務領域等取得一系列進展。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公布「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2019年是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的開局之年,是江蘇省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顯著改善的一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得到各設區市積極響應,共徵集55項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入選案例,在逐級評選推薦基礎上優中選優,評選出「江蘇省2019年度十佳生態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 藍藻生態治理解決方案
    2.藍藻爆發的危害(1)藍藻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溶解氧,同時漂浮在水面上阻擋陽光投射到水下,水下其他藻類和水生植物無法生存,進一步降低了水中溶解氧,可導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死亡藻類、水生動物屍體腐敗使水富營養化,嚴重威脅水中生態系統。(2)死亡藍藻會釋放藻毒素,含一定濃度藻毒素的水體可使魚卵變異、魚類生長異常,藍藻水華爆發嚴重影響水生態環境健康。
  • 黑臭水體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北京綠景行依據核心技術 -- 「LSTT五階段生態修復技術」,根據水體條件,遵循自然法則、社會法則、美學法則對黑臭水體治理與生態修復進行工程方案設計,從診斷「黑臭階段」開始,確立「水生態系統穩態轉換」的實施方案,重點突出生物修復功能,運用特定的環境生態工程措施,全面管控集水區、泥水界面和水體內食物網三個循環,先期「黑臭」消除後,進而建立水體具備生態自淨能力、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完整性健全的
  • 2019,強盛新生態與你同行,助力生態中國
    其利用《一種藍藻生長抑制劑》《一種動物酵素》《一種水體解毒素》《一種微生物土壤修復劑》《一種水產養殖用平衡水質的微生物製劑》《一種河床底泥生態循環利用船》等專利技術依託陽光、氧氣和有益藻來強化淨化系統,從而達到水環境的修復效果。黑臭水治理系統。
  • 全球生態環境產業要聞
    賦能生態,智贏未來!第十四屆中國環保展將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盛大召開!展覽面積48000㎡,專業觀眾43000+,參展企業770+,論壇40+,全國省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蒞臨,龍頭企業匯聚,水、大氣、固廢、修復等生態環境領域全產業鏈展示;採購商雲集,市政、工業、農村環境治理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