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青黴素的發現延長了人類壽命。挖掘、利用好一種微生物,帶來的福祉可不僅如此。
所謂微生物組,是指一個特定環境或者生態體系中全部微生物及其遺傳信息的總和。近年來,科學家們越來越認識到微生物組研究的重要性,認為其孕育著解決人類面臨的包括健康下降、環境惡化等問題的關鍵技術和方案。
「微生物組在地球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中的作用超乎想像,它不僅將幫助人類克服當今面臨的生存挑戰,還能提供未來的生存之道。」廣西貴港東方傳奇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海麟說,人類認識的微生物還不足1%,微生物群體及其功能的形成過程和機制,以及驅動微生物群演化的動力等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黑箱」。
2019年創業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廣西十大優秀企業家、公司創始人樊海麟歷經二十四年的科研,創立了「微生物樊氏法」,此方法論已經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編寫的《2016年度重點推薦技術》白皮書,「微生物樊氏法」主要在微生物土壤環境治理、微生物水環境治理、微生物有機肥、微生物有機飼料、微生物糧食果蔬深加工、微生物製藥、微生物醫療、微生物與智能化發展,微生物生態安全、生命科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指導性方法論,目前已獲得或受理髮明或實用新型專利八十五件,預計今年下達專利證書與受理專利近五百件。由樊海麟一手創辦的東方傳奇是一家以「微生物樊氏法」為科技基礎,集微生物科學研究,微生物科技成果應用、轉讓與孵化為一體的微生物科技公司。
正是由於微生物組在推動科學和技術進步中的潛在價值和重要意義,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和歐盟先後啟動各類微生物組計劃或項目,聚焦微生物組研究。
2007年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宣布投入1.15億美元啟動「人類微生物組計劃」,以解析微生物菌群結構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2016年,美國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意在開發微生物的潛在應用。
歐盟在微生物組方面的前瞻布局也不甘人後,2008年,斥資2120萬歐元啟動人類元基因組計劃;2016年,「腸道微生物組學聯合行動計劃」出爐。
「中國在微生物組領域的研究並不晚,2007—2014年間,973和863計劃約投入7000多萬元,分別攻關腸道微生態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究。」在樊海麟看來,我國在微生物組研究主要聚焦人體,當前必須把微生物研究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中國在微生物資源、生態環境多樣性、人群多元化、中草藥醫療健康等方面,具有優勢和特色,但沒有統籌布局研究計劃和項目,要從國家層面強化微生物在解決人類健康、環境保護、能源等重大問題方面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7月,50多位院士專家支持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倡議,向國家建議儘快啟動中國微生物組計劃,並得到積極回應。
而在香山科學會議第582次學術討論會上,與會專家達成共識,認為「是時候啟動中國自己的微生物組計劃」,以使我國在這一戰略必爭領域佔據有利態勢。
「缺乏總體系統設計,這是我國微生物組研究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樊海麟一席話道出核心。目前我國微生物組研究尚未實現對重大問題跨領域、跨部門的聯合作戰,在資源與數據方面沒有真正實現共享。同時,在研究方法和技術方面,學科交叉不夠,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技術欠缺,更缺乏相關人才。
樊海麟為此呼籲,應充分利用微生物之間互相協作的優勢及其在生態系統中穩定的作用。「如今,無論是釀酒行業,還是作為新興產業的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行業,都在蓬勃發展。如果我們深入解剖土壤和農作物微生物組,就能有效促進傳統發酵行業和新興生物產業的健康發展,更能解決當今生態環境痛點、食品營養堵點以及人類健康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