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掌握耕地質量現狀及地力動態變化規律,保護與提升耕地質量,促進農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提高耕地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江門市2019年度積極開展耕地質量監測工作,現將耕地質量監測情況簡報如下:
一、監測點基本情況
2019年度,江門市共設耕地質量監測點25個(比上年新增一個省級主點),其中國家點1個,省級主點5個,省級副點18個,市級點1個,基本上覆蓋了全市主要的農產品產區。監測點在各市(區)分布情況如表1
表1.監測點分布情況
單位:個
市(區) | 承擔單位名稱 | 國家點 | 省級主點 | 省級副點 | 市級點 |
江海區 | 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 1 | -- | -- |
新會區 | 新會區農業農村局 | -- | -- | 3 | -- |
臺山市 | 臺山市農業農村局 | 1 | 1 | 9 | -- |
開平市 | 開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 -- | 4 | -- |
恩平市 | 恩平市農業農村局 | -- | 1 | 2 | -- |
鶴山市 | 鶴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 -- | 2 | -- | -- |
蓬江區 | 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 -- | -- | -- | 1 |
二、監測點土壤理化性狀指標
(一)土壤有機質
按照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如圖1所示),全市監測點有機質含量平均值為30.04g/kg,屬中上水平。監測點有機質含量屬一級(>40g/kg)的比例為16%、二級(30~40g/kg)的比例為20%、三級(20~30g/kg)的比例為52%、四級(10~20g/kg)的比例為12%,未見五(6~10g/kg)、六級(<6g/kg)。
(二)土壤全氮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如圖2所示),全市監測點土壤全氮平均值為1.72g/kg,屬高水平。監測點土壤全氮含量屬一級(>2g/kg)的比例為28%、二級(1.5-2.0g/kg)的比例為24%、三級(1.0-1.5g/kg)的比例為48%。未見四級(0.75-1.0g/kg)、五級(0.5-0.75g/kg)、六級(<0.5g/kg)。
(三)土壤鹼解氮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詳見圖3),全市監測點土壤鹼解氮含量平均值為151.5mg/kg,屬極高水平。監測點土壤鹼解氮含量屬一級(>150 mg/kg)的比例為56%、二級(120-150mg/kg)的比例為16%、三級(90-120 mg/kg)的比例為28%、未見四級(60-90 mg/kg)、五級(30-60 mg/kg)、六級(<30 mg/kg)。
(四)土壤有效磷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詳見圖4),全市監測點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為46.2mg/kg,屬極高水平。監測點土壤有效磷含量屬一級(>40 mg/kg)的比例為40%、二級(20-40mg/kg)的比例為16%、三級(10-20 mg/kg)的比例為8%、四級(5-10mg/kg)比例為24%、五級(3-5mg/kg)比例為4%、六級(<3 mg/kg)比例為8%。
(五)土壤速效鉀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詳見圖5),全市監測點土壤速效鉀含量平均值為100.8mg/kg,屬中等水平。監測點土壤速效鉀含量屬一級(>200 mg/kg)的比例為8%、二級(150-200mg/kg)的比例為12%、三級(100-150 mg/kg)的比例為12%、四級(50-100mg/kg)比例為40%、五級(30-50mg/kg)比例為20%、六級(<3 0mg/kg)比例為8%。
(六)土壤pH值
以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養分分級標準劃分(詳見圖6),全市監測點土壤pH值平均為5.5,屬酸性土壤。監測點土壤PH屬酸性(4.5-5.5)的比例為48%、微 酸(5.5-6.5)的比例為52%、未見強 酸(<4.5)、中性(6.5-7.5)和微鹼性(7.5-8.5)。
三、與去年監測數據的對比
2018、2019兩年的全市監測點土壤化驗數據均值如表2。從表中可見,與2018年比較,有機質略升、氮含量上升、速效磷和速效鉀含量下降、pH值持平。
表2 2018-2019年江門市耕地質量監測點土壤化驗結果
有機質 | 全氮 | 鹼解氮 | 速效磷 | 速效鉀 | pH | |
2018 | 28.57 | 1.75 | 101.17 | 79.70 | 149.65 | 5.52 |
2019 | 30.04 | 1.72 | 151.55 | 46.16 | 100.80 | 5.53 |
比去年增% | 5.14 | -2.00 | 49.80 | -42.09 | -32.64 | 0.25 |
四、耕地質量監測數據分析
2019年江門市耕地質量監測點土壤養分含量總體可概括為「有機質和氮含量較高、磷極高,鉀中等,pH值偏酸」。較為明顯的是監測點有機質含量有所上升,有效磷和速效鉀呈下降趨勢,這與近年來加大商品有機肥推廣、大力開展化肥減量行動有關。pH值多年來變化不大。
五、存在問題
雖然近年來江門市開展了化肥減量和培肥地力技術的示範與推廣,但耕地質量還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制約:
(一)本地氣候溫暖多雨,土壤風化淋溶作用強烈,土壤多呈酸性。
(二)農戶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長年連作,且大量施用化肥,種植結構單一,土壤得不到休耕,缺少有效的恢復時間,土壤容易板結和鹽漬化。
(三)近年人工成本不斷上升,不少農戶為了節省人工,施肥以撒施為主,施後沒有進行必要的覆土,使肥料長期露曬在地表,肥料易揮發,降低了肥料利用率,遇上大雨衝刷淋溶時,造成肥料大量流失。
六、提高耕地質量的方法與對策
江門市氣候條件較優越、農業基礎設施完善、土壤較肥沃,耕地利用強度大、複種指數高,肥料投入水平高,屬於都市農業生產區。本地耕地質量主要問題是土壤酸化、有機質下降以及化肥不合理施用造成的土壤養分失調,菜地鹽漬化趨勢加劇。
針對以上問題,主要治理措施是推廣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技術,實施「一改一培」,「一改」是改良酸性土壤,因地制宜,力推水肥一體化技術,減少化肥用量,從源頭上控制濫施化肥導致的土壤酸化趨勢,施用土壤調理劑,提高酸化土壤的 pH 值; 「一培」主要是普及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合理輪作等培肥地力措施。同時,要推進新肥料新技術應用,示範推廣緩(控)釋肥料、液體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高效新型肥料,推動肥料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