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2020-12-04 澎湃新聞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2015-03-0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湖北一處被廢水汙染了的土地。 楊一 澎湃資料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獨家獲悉,《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水十條」)近期已獲得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不久將對外發布。

       此前的2月13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曾對外表示,「水十條」已經進入報批程序,很快會出來。

       適逢全國兩會,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等環境治理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在今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以超快的速度進入工業化,同時也看到,幾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環境的透支。

       與之相伴,一系列治理計劃出爐。2013年9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擬投資1.7萬億元,治理大氣汙染問題。按計劃,「水十條」應於2014年出臺,但由於水汙染治理的複雜性,以及該計劃涉及眾多部門,其遲遲未露「真容」。

       傅瑩說,2015年1月,號稱「史上最嚴」的環保法開始實施,這是「有牙齒」的環保法,對汙染「零容忍」,且懲治措施非常嚴格。

但該法能否執行下去,「還真要看大家能不能齊心協力」

       《大氣汙染防治法》目前正在進行修改,傅瑩說,今年將對《水汙染防治法》進行執法檢查和專題詢問,在此基礎上,開始修改。

       她同時表示,中國土壤汙染問題也相當突出,土壤問題更複雜,而中國目前還沒一部專門的土壤汙染防治的法律,所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下決心制定一部法律,專門針對解決土壤汙染問題。

       大氣汙染、水汙染及土壤汙染是中國目前三大環境問題,被稱為環境領域的「三大戰役」。環保部此前測算,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需投資2萬億元。而

有專家稱,大氣、水和土壤三大領域涉及的環保投資將達6萬億元

。目前,《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土十條」也已編制完成。

       三大問題的解決並非易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宋永會援引一名日本專家的研究稱,

根據日本經驗,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土壤汙染治理則需要60到80年之久

       人大代表、永清環保(300187)董事長劉正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近十年,中國最重要的是解決大氣汙染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賈康建議,通過財稅政策等經濟槓桿調節手段,解決以霧霾等為代表的資源環境危機。

       賈康在《關於加快環境稅立法過程的提案》中指出,國內尚未設立專門的環境稅種,現行的環保排汙收費政策徵收標準偏低,範圍過窄,整體環境稅收政策缺乏系統性,相關稅收優惠也缺少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環保效果不顯著,在一定程度上與此有關。

       賈康認為,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市場煤價油價的下行,使通脹壓力緩解,為環境稅開徵提供了重要時機。他建議,抓住有利時機加快立法爭取儘快實操,在保持宏觀稅負穩定前提下,一方面進行結構性減稅,選擇一些特定稅種削減其稅負水平,比如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另一方面

通過結構性加稅,即開徵環境稅彌補減稅帶來的稅收收入減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水十條,水汙染,澎湃,澎湃新聞,澎湃新聞網

相關推薦

評論(147)

相關焦點

  •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發自北京 2014-12-27 19:09
  •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橋頭鎮鎮長葉冠強談水汙染治理目標及舉措 實現綠色轉型升級
    「橋頭鎮水汙染治理主要包括汙水處理、截汙管網建設、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垃圾填埋場滲瀝液處理等項目。」橋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葉冠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接下來,橋頭鎮將全面開展各項水環境治理工作,壓實責任,落實整改,實現2020年前取得水環境治理工作「翻身仗」「殲滅戰」勝利的目標。
  • 中國的水困境:水汙染加劇水緊缺 | NSR專欄
    在過去的十年中,有數百億元人民幣(包括中央財政和地方配套)投入該計劃,但沒有多少用於研究。該方案項目眾多,分到每個項目的預算大概在幾個億,而實際上,這對於修復湖泊或流域來說並不算多。此外,該方案側重於治理河流和湖泊,而不關注地下水。以最少的資金投入來儘快治理地表水確實重要,但是我們遲早都必須考慮地下水,否則問題無法解決,因為諸多問題是相互聯繫的。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河北省三河市因境內三條河流而得名,其中之一就是鮑邱河,另外兩條河流是洳河、泃河。  這條河流曾經帶給了兩岸居民美好的回憶,在三河市燕郊網城論壇中,一位名為「鴻鵠」的網友用浪漫的筆調描述了記憶中的鮑邱河:也許是受大自然的恩典,遠離都市的鮑邱河保持了它的粗獷,河水清澈,河床起伏不平,青草叢生,澄碧的河水順著彎彎曲曲的河道像銀蛇般蜿蜒而去。河面寬闊,潺潺流水似少女唱著情歌踏著浪花飄然而至。
  • 環保部官網解讀「水十條」
    2015 年2 月26 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水十條》。2015 年4 月16 日,國務院正式向社會公開《水十條》全文。三、重大意義繼發布實施《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後,國務院近期印發《水十條》,這是我國環境保護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充分彰顯了國家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治理三大戰略的決心和信心。
  • 他3次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講解
    他3次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作講解來源:新京報網 12-2 何強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29日下午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這條河從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汙準備,1950年修汙水處理廠,至2000年大馬哈魚回歸,後50年共投入300億英鎊,顯現出流域水汙染治理的艱辛。世界各國的水汙染,以泰晤士河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以及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高速發展工業的壓力下,三代汙染同時出現,加之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落後的工業結構和工藝流程,城市管網欠帳多,汙水集中控制設施欠帳更多。因此,中國的水汙染治理與國外相比,就更為艱辛和困難。
  • 大自然保護協會:水汙染治理需引入民間資本
    水汙染問題日趨嚴重,但世界範圍都缺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 未來十年我國水汙染治理投資前景展望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水資源總量整體呈現下降趨勢。2014年,我國全年水資源總量27,266.90億立方米,同比減少2.47%;人均水資源1,998.64立方米,同比減少2.96%。
  • 瀋陽市生態環境局通報十起水汙染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治理水汙染、保護水環境是瀋陽市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待。
  • 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行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水汙染治理的監管越來越嚴,對汙染責任主體的追責力度不斷加大,環保違法的成本大幅上升,促使各責任主體加大環保投入,促使水汙染治理的  水務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境保護法》將保護環境確立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同時,政府從2015年開始密集修訂並出臺了包括《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水十條」等在內的一系列水環境治理相關法規政策,將水汙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提升到了重要地位。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近十年地表水汙染未有明顯改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近十年來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發現,中國地表水汙染改善並不明顯,湖泊富營養化有不斷加重的趨勢。「中國地表水汙染情況確實令人擔憂,尤其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乾淨的湖泊幾乎看不到。」一位長期從事環境工程和水汙染控制方面的專家對本報說。
  • 如何治理中國嚴重的水汙染?-虎嗅網
    自2014年水汙染危機事件大量爆發以來,儘管2015年《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後對汙染防治有一定控制,但該類事件仍屢禁不止,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更嚴重的是,在突發性嚴重事件之外,水汙染並不像霧霾之類的空氣汙染能比較直接地感知到異常,而是通過細微的、長時間的影響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 中國陷水汙染危機 黑色水地圖觸及七大水系(圖)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自兩年前松花江事件以來,我國共發生140多起水汙染事故,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汙染事故。而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汙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這種浪漫情懷,如今越來越成為歷史的記憶和慨嘆。
  • [兩會前瞻]我國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見成效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重點區域汙染物濃度持續改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
  • 生態環境部介紹水汙染防治等工作進展情況
    張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是黨的十八大之後黨中央就水汙染防治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2015年4月由國務院發布。生態環境部作為「水十條」牽頭和協調部門,會同各地區、各部門認真分解目標任務,出臺配套政策措施,加快推進水汙染治理,目前「水十條」總體進展順利。
  • 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境決定經濟(即環境優先)時代,水汙染和水生態失衡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後果已經凸顯。「就目前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報導研判,國內水汙染狀況比較嚴重,已從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並且出現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