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中國嚴重的水汙染?-虎嗅網

2020-12-05 虎嗅APP


近年來公共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水環境領域也不例外。


近年來公共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水環境領域也不例外。2014年4月份,甘肅蘭州和湖北武漢相繼出現兩起重大水汙染事件。4月10日,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檢測發現其出水水質苯含量超出國家飲用水標準規定的限值20倍,後查明為中石油蘭州石化管道洩露所致;4月23日,漢江武漢段水質氨氮超標,造成武漢市三大水廠緊急停產,260平方公裡市區停止供水,30萬人口、數百家企業受影響。



此後,5月江蘇靖江自來水公司發現長江水有異味,關閉取水口,暫停供水;8月,重慶巫山縣千丈巖水庫因硫精礦洗礦廠直接排水受到嚴重汙染,導致周邊4鄉鎮5萬多居民引水困難;同月,廣東順德一家無牌照電解廠通過廁所下水道排放生產汙水,水中重金屬嚴重超標,鉻、鎳、銅等分別超標幾十倍甚至上百倍;11月,湘江流域重金屬嚴重超標,郴州三十六灣礦區甘溪河底泥中砷含量超標715倍,甘溪村稻田中鎘含量超標206倍,嶽陽桃林鉛鋅礦區汀畈村稻田鉛含量超標5倍。


自2014年水汙染危機事件大量爆發以來,儘管2015年《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後對汙染防治有一定控制,但該類事件仍屢禁不止,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更嚴重的是,在突發性嚴重事件之外,水汙染並不像霧霾之類的空氣汙染能比較直接地感知到異常,而是通過細微的、長時間的影響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016年10月,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發表《水研究》,公布了過去3年對全國23省、44個城鎮共155個點位採集自來水樣的測試研究結果,發現水樣中含有已知的全部九種亞硝胺類消毒副產物,其中以具有高度致癌性的亞硝基二甲胺濃度最高,且亞硝胺風險高的水樣主要來自人口密度大、工業汙染重的華東和華南區域。課題組表示,亞硝胺與中國某些地區的消化道癌症密切相關。


2018年1月,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布了歷時一年對江浙滬1000多名8歲~11歲在校兒童的尿液檢測研究報告,結果顯示,60%的兒童尿液中含有畜禽類抗生素。抗生素最初是用來預防動物疾病的,但由於飼養者的不合理使用和過量使用,導致抗生素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一方面個體如果對某類抗生素敏感便會有過敏反應,另一方面可能影響今後使用同類抗生素的藥效,此外抗生素還可能殺滅人體內的有益微生物,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


近日,《南方周末》的報導「追查地下水汙染元兇:沙地水鄉,煤下暗流」再次揭示出水汙染的問題已經深入地下。事發陝蒙邊界的小壕兔鄉,十多年前地下水淺,水質也好,但近年來樹死了、羊死了、人病了,鄉民懷疑與附近3個煤礦的汙水排放及遍布全鄉的天然氣井有關。對於這四個汙染源,一份政府水質檢測報告指出地下水問題主要是鐵、錳超標,不可能是天然氣井開採導致的,因此排除了天然氣井作為汙染源的可能性,而對三家煤礦實施了罰款、免職、拘留和強行整改處理。但鄉民反映不同程度地患上各種疾病,從而懷疑水中不止鐵、錳超標。


儘管事故頻發,研究報告和媒體報導中也指出中國水質已受汙染嚴重,但官方對事故和報導給出的回應千篇一律,並不能消除民眾的疑慮:經權威機構檢測,水質正常,適合飲用。只有嚴重到可能激起群體事件,引發高層重視,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才被迫承認,事實真相才有可能被揭示。


為何會這樣呢?或許可以從中國的水質標準及檢測管理來略窺一二。2006年,衛生部聯合國家標準委員會發布《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取代了1985年制定的舊標準。新標準裡所含的飲用水檢測指標從原來的35項增至106項,新增了71項,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機汙染物的檢測指標,從原來的5項增至53項,佔新增指標的67.6%。水質檢測項目和指標值的選擇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歐盟、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飲用水質標準,表面上看,中國的飲用水標準似乎已經跟國際接軌。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2006年新的生活飲用水標準發布之前,建設部於2005年發布了《城市供水水質標準》,是全國城鎮所有自來水廠的執行標準,到2012年7月1日才開始實行衛生部的飲用水標準。這份《城市供水水質標準》包含103個檢驗項目,且多個項目的限值嚴於國際標準。關於這份標準的實施監測,據2012年發表在《金融時報》上題為「中國生活飲用水質量的真相」的文章分析,因為「水廠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檢測的項目」,各地自來水廠的官方檢驗報告都是達標的,但建設部始終也沒公開其對全國城鎮自來水水質大規模調查的結果。


從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GB5749-2006標準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標準裡的106項水質指標以常規檢測指標與非常規檢測指標分列,其中42項為常規檢測,64項為非常規檢測指標,視地區、時間或特殊情況檢出狀況不同,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確定實施。標準還規定,當發生影響水質的突發性公共事件時,經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感觀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可適當放寬。


從上述說明可以看出,中國制定的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賦予了地方政府很大的彈性。這些彈性條款,原本是為了促進各地採用更加合理的技術與成本來提高水質,並實現更有效的監管。一來,中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的自然和社會條件差異巨大,水中可能含有的汙染物種類和數量也都存在差異;二來,各地的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基於經濟和技術可行性考慮採用的淨水技術也有不同;第三,每個指標的測量都可以找到多種測量方法,檢測中採用的指標越多,不僅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影響指標的有效性。 


不幸的是,多數地方政府和自來水廠卻利用此彈性條款反其道而行之。一是刻意迴避檢測當地一些敏感性的指標,沒有檢測就當該汙染物不存在,而對外宣稱水質符合標準;二是遇到突發事件時,根據GB5749-2006標準第4.1.8的規定,地方政府有權放寬標準,至於放寬多少,既然沒有一個硬性的規定,標準就變成因人而異、因地不同了,某些地方政府可能出於維穩的要求,為了避免引發公眾恐慌而按需設定。


GB5749-2006標準從頒布至今,已過去十餘年,然而,標準執行的進程非常緩慢。標準頒布時明確規定2007年7月1日開始實施,但後來國家發文延遲五年至2012年7月1日才強制執行。到了2012年6月,時任衛生部長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竺院士又對外宣布,鑑於水質檢測等基礎條件尚不具備,將標準再推遲三年,於2015年7月1日在各省會城市正式實施。如今又過去三年,但根據相關信息,此標準在各大城市幾乎還沒有得到嚴格執行。至於小縣城及更廣闊的農村地區,執行這套標準的時間表更是都還沒提上日程。


除了沒有獲得嚴格有效的執行,這套標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即相對於社會的發展,它已經不能完全保障飲用水的安全與健康。今天中國的水環境,抗生素、環境激素等有機汙染物在各大流域均被檢出,而現有的自來水廠採用的淨水工藝對這些化學微汙染幾乎不能有效去除;同時,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的106項指標中並沒有包含抗生素、環境激素等目前水中常見的有機汙染物指標,所以所有的自來水廠都不會主動加以檢測監控。其結果就如年初復旦大學的研究報告所警示的,抗生素將會通過包括飲用水在內的食物鏈進入人體,引發諸多疾病和問題。


水質標準是防治水汙染、治理水環境的重要手段,是創建綠水青山美好生活的基礎之基礎。因此,上述標準制定與監測的困境需要更多的關注與討論,尋找新思路,走出現實困境。


相關焦點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同時出現。  中國衛生部官方網站發布的第三次中國居民死亡原因抽樣調查報告顯示:癌症已成為中國農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與環境、生活方式有關的肺癌、肝癌、結直腸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構成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過去30年分別上升了465%和96%。  2010年5月31日,環保部發布了最新一期《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報告稱:全國地表水汙染依然較重。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世界各國的水汙染,以泰晤士河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以及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高速發展工業的壓力下,三代汙染同時出現,加之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落後的工業結構和工藝流程,城市管網欠帳多,汙水集中控制設施欠帳更多。因此,中國的水汙染治理與國外相比,就更為艱辛和困難。
  • 【他山之石】芝加哥是如何治理水汙染的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汙染日益加重,截止2018年,全國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所佔約10%,一線城市的水汙染問題尤其突出,其中許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流汙染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城市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
  • 中國水汙染問題嚴重
    中國的環境專家說,中國的水汙染已「非常嚴重」。
  • 遼河水汙染現象嚴重 八城市人大聯手監督治理
    幾十年來,一些以冶金、石化、鋼鐵、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企業,長時間過度開發利用,使遼河背上了沉重的汙染包袱,成為全國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遼河幹流和支流上的造紙、石化、冶金、製藥等工業生產和城市生活每天排入遼河的汙水高達650萬噸。遼河全年水質以「劣五類」為主。每逢枯水期,河道幾乎沒有生態水補給,流淌的全是工業和生活汙水,臭不可聞,成為名副其實的「汙水溝」。
  • 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3月22日當天,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建華公開表示,我國水資源短缺,海河流域等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溼地退化等生態問題,廢汙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汙染嚴重。此前的3月14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首個全國性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目前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
  • 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原標題: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伴隨多年的人口快速增長和粗放型
  • 中國水汙染嚴重到了什麼程度
    我早就預言,中國的水汙染問題比大氣汙染更嚴重。一定還會有極端的水汙染事故出現。一、大江大河,無一不汙1993年以來,我曾經3次沿長江的重慶至武漢段、一次從黃河源頭全程至入海口、一次沿淮河安徽至河南段採訪水汙染問題,也採訪過滇池、太湖治汙。對中國水汙染問題的實情有些了解。
  • 王家廉:危機與浩劫 我國水汙染治理亟需戰略性轉折
    在6月29日「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的「工業廢水治理深度論壇」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王家廉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對目前汙染形勢的擔憂。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 王家廉主題發言我國持續20年的水環境汙染治理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
  • 中國水汙染地圖出爐 嚴重水汙染令人堪憂
    中國水汙染地圖說白了就是一個水汙染地圖資料庫,是由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發布的。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江蘇淮安居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
    住在河面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並當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請求儘快治理柴米河汙染問題。[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市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市民所帶的柴米河汙水樣本  淮安柴米河為區域主要排澇河道,河道兩邊居住著大量居民。
  • 大自然保護協會:水汙染治理需引入民間資本
    水汙染問題日趨嚴重,但世界範圍都缺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 中國的水困境:水汙染加劇水緊缺 | NSR專欄
    陶濤: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蒲:中國水汙染情況如何?這與信任有關,也與中國文化有關。無論水多乾淨,人們喝水之前可能仍然喜歡煮開。蒲:2006年,中國啟動了一項為期15年的水汙染防治項目,即「水專項」。該項目是當年啟動的十大國家科技計劃之一,這個項目的進展情況如何?鄭:我認為不是很成功。
  • 上海交大:新型「量子點吸附」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目前該研究已申請五項中國專利,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伴隨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水汙染事件層出不窮,2006年湖南岳陽砷汙染、2010年福建紫金礦業汙水洩漏、2012年廣西河池市鎘汙染……水汙染事件的發生不僅讓位於爆發點沿岸及下遊居民深受其害,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對周邊環境亦是巨大影響,而其中的「罪魁」之一便是重金屬汙染。
  • 中國水汙染危機
    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開始關注中國水問題、並具體參與過除遼河流域其他所有重要江河湖泊治理的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樹坤,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也警告說:「在中國,水汙染絕對已經成為一個全局性的問題了。」 汙染和缺水惡性循環  世界銀行估算,水汙染導致的缺水造成了每年1470億元的經濟損失。
  •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
  • 分布不均浪費嚴重 深度解析我國水汙染髮展現狀
    分布不均浪費嚴重 深度解析我國水汙染髮展現狀中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較為嚴重,根據聯合國2008年數據,我國擁有全世界21%的人口,但只佔水資源總量的6%,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左右,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發自北京 2014-12-27 19:09
  • 中國水汙染地圖曝光 沿海地區水汙染問題觸目驚心
    中國水汙染地圖日前出籠。據介紹,水汙染地圖設置了三類數據:水質信息、排汙信息、汙染源信息。中國水汙染地圖的推出,使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到中國嚴重的水汙染現狀,對環境汙染和環境保護也更加重視。據了解,中國一年洗衣汙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