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汙水治理設施管理現狀及對策——以南通市為例

2021-01-15 北極星環保網
工業園區汙水治理設施管理現狀及對策——以南通市為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園區經濟迅猛發展,企業汙水排放需求越發增大,園區配套的汙水治理設施能力不足、維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愈發凸顯。本文系統分析了南通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結合國家專項排查整治行動,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與建議,明確了下一步工作努力的方向,為汙水處理設施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

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相對集中,是加強環境管理的有效方式,企業組群有利於汙染集中控制及治理。為進一步規範工業園區水汙染治理,本文重點對南通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現狀進行梳理和研究,以期深入推進排查整治工作。

1 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情況

南通市共有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18個,其中國家級工業園區6個,省級工業園區12個。依託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的工業園區有13個,其中國家級開發區4個,省級開發區9個;依託園區企業及園區自建汙水處理設施的工業園區有6個,其中國家級2個,省級4個。根據初步排查統計結果,18個工業園區批覆總面積約為300km2,但實際管轄面積約為2000km2。前期,由於生態環境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部署專項整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部分園區僅排查了國家批覆範圍,實際排查面積約為923km2,佔實際管轄面積的50%。排查範圍內已建汙水管網長度共計1452.83km,園區涉水工業企業共計2117家,汙水納管企業數為1223家,約佔57.8%,未納管企業主要集中在海安高新區、海門工業園2個省級園區,但均採取了臨時收運設施,總體汙水集中處理率均大於90%,其他園區通過納管、臨時收運處理等方式,基本做到汙水全收集。對照國家專項整治問題清單,南通市共排查出12個工業園區存在問題38項,涉及園區管理、管網建設及維護不到位、接管企業底數不清等共性問題及汙水處理工藝不匹配、在線監測不完善等個性問題。經過3個多月的邊排查邊整治推進,共完成15項問題整治,完成比例為39.5%,其中國家級工業園區完成4個問題整治,省級工業園區完成11個問題整治,完成比例分別為26.7%、73.3%。工業園區新增管網建設長度79km,新增納管涉水企業數36家。

2 園區建設及管理存在的問題

通過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治理設施專項行動的開展及現場走訪調研,整治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依然存在較多問題。一是整治工作進展較慢。根據國家、江蘇省部署要求,2019年底需要完成國家級工業園區整治工作,實現汙水管網全覆蓋,但從目前國家級工業園區問題整治完成數量比例來看,國家級工業園區整治進展較慢,主要是管網排查修複方面。二是園區排查整治範圍較實際管轄範圍小。此次開展園區排查工作時,各園區主要以園區批覆面積開展相關排查工作,然而園區實際管轄範圍遠大於批覆文件中園區面積,因此排查工作覆蓋範圍不全面,僅排查了實際管轄範圍的一半面積。三是管理責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由於園區管理責任不清,因此園區管理體現出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有的園區沒有建立汙水管網定期排查維護制度,未開展管網定期維護,有的園區汙水管網建設未全覆蓋,有的園區還存在對自己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不清楚的情況。其間存在對園區內企業數量類型、廢水種類、主要汙染物、排放特點、排放量等基本信息不掌握或掌握不清的問題,從而使得企業違法偷排漏排有空可鑽。四是環保意識不強,技術力量薄弱。園區領導環境管理意識不強,重經濟,輕環保,環境管理專業人員欠缺,人員及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支撐能力十分匱乏。有的由建設部門或其他部門的人員兼職環保工作,例如,崇川經濟開發區、海門經濟開發區、南通市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基本無專業的環保技術人員,更別說有專職的環保部門。有的園區雖有環保管理人員,但是由於沒有技術支持隊伍,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五是園區與相關部門間未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有的園區管理錯綜複雜,又與相關部門沒有有效的交流和協調機制,導致園區管理缺乏統籌性。以崇川經濟開發區為例,其具體管理在街道,管網建設在市、區級部門,依託的城鎮汙水處理設施由南通市市政園林部門、南通市水務公司主管,園區日常不掌握相關管理和建設運行情況,從而導致缺乏有效的配合與聯動。六是汙水處理廠對接管企業底數不清,工業廢水來源情況不明。根據現場調研情況來看,汙水處理廠基本只負責廢水的集中處理,多數汙水處理廠未與排汙企業籤訂委託治理合同或協議,這導致汙水處理廠對接入的企業情況、數量及工業廢水來源情況並不清楚。特別是城鎮汙水處理廠,由於南通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超過一半依託城鎮汙水處理廠處理園區廢水,造成園區管理部門和汙水處理主管部門相互推諉,責任不明。汙水處理廠不清楚前方廢水來源、來水情況,出現問題,就責怪前方企業偷排,卻不願去調查、獲取證據。

3 對策建議及下一步打算

3.1落實園區主體責任,增強環境保護管理意識

企業組群,成立工業園區本是一個更有效地控制及解決汙染問題的方式,但若園區環境管理出現缺失或漏洞,將會變成汙染環境的一顆毒瘤。園區管委會作為園區管理主體,要加強園區環境管理意識,切實做好園區汙染防治工程建設,提高園區環境管理水平。此次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是生態環境部落實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的八大專項行動之一,是打好長江保護修復的重要舉措。各園區和所在地政府必須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主動靠前,上下左右聯動,確保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專項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3.2全面組織問題排查,推進整治工作開展

在現有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排查整治工作基礎上,擴大園區整治範圍,由園區批覆面積範圍擴大至實際管轄範圍,由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擴大至縣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做到真正的排查全覆蓋,建設全覆蓋,整治全覆蓋。

3.3理清管理責任,加大技術投入

各園區要進一步理清管理職責,管理權限,空間邊界,嚴把環境準入關。理清園區內每項建設與管理工作對應的部門,便於工作中的對接與合作,避免多頭管又多頭不管的情況出現。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操作性強的環境管理制度,如汙水管網定期排查制度、涉水企業清單制度、汙水處理設施定期維護制度等,加大基礎設施日常管理。同時,應進一步建立完善「一園一檔」,在「一園一檔」的基礎上,對園區環境問題進行診斷,進而實行「一園一策」。要加大環境管理人員配置,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創新園區管理,可聘請專業的第三方、專家或與高校合作,共同指導促進園區環境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園區環境汙染治理。

3.4加強園區與各部門間協調,有效提升管理工作聯動性

對於實際建設與管理涉及市、縣(區)級部門的園區,應加強信息交流,比如,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召開交流會、工作推進會等,及時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園區管委會作為園區管理主體,雖然有些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是由相關的市、縣(區)級部門開展,但其應主動向相關部門對接汙染治理設施建設的進展與動態,掌握並整合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園區對實際管理建設中發現有短板或需要完善的,即使建設主體不是園區,也應與部門加強對接,共同推進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部門在園區建設過程中應主動告知園區建設情況及管理情況,便於園區統籌掌握。要加強信息交流,有效解決多頭管又多頭不管的狀況,使園區管理工作具有聯動性。

3.5摸清企業接管底數,掌握接入廢水情況,開展汙水處理廠效能評估

結合《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要求,全面排查接管企業廢水排放情況及涉汙信息,建立企業排水管理檔案,做到接管廢水「心中有數」,並根據接入廢水的水質特徵、工藝匹配、運行情況和處理效果等,開展汙水處理設施效能評估,對評估不能有效處理的廢水,應限期退出。

3.6加強排水許可、排汙許可發放與管理

應嚴格按照《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城鎮汙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要求,對接入市政管網進入城鎮汙水處理設施處理的排水戶核發排水許可證。同時,根據《排汙許可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核發排汙許可證。對應領未領、私接亂排、不按照許可要求排放的企業或排水戶,應加強執法監督,依法處罰。

作者:杭子清 單位: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控中心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工業園區水環境治理及提標改造研討會報告出爐
    隨著我國工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集中排放的大量工業廢水成為環保部門和管理部門重點監控的對象。當前我國工業園區的汙水排放量約佔全國汙水排放總量的45%左右,其廢水大多採用集中處理的方式。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 明確要求指出,「到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汙水集中處理設施,要集中治理水汙染。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汙水集中處理設施。
  • 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
    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由作者張統、李志穎、董春宏等共同撰寫的《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一文刊登在《給水排水》2020年第10期水業導航欄目。現全文刊載,以饗讀者。
  • 打通汙水處理「最後一公裡」 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整治...
    回溯這段歷程,沿江各省市以此為契機,全面推開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投入補齊基礎設施短板2019年初,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全面打響。在其八大專項行動列表中,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整治專項行動成為阻截汙水入江入河的關鍵一役。「我國工業園區水汙染防治主要存在3個方面的問題。」
  • 附大批項目 南通市2019年水汙染防治工作計劃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等)5.強化工業園區基礎設施監管。按國家、省有關要求,定期更新工業園區(集聚區)檔案信息。原則上所有鎮級以上工業園區(集聚區)均須配套建設汙水處理設施,集中收集處理區內企業汙水,確保達標排放。
  • 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工藝選擇
    根據工業園區汙水的特點以及汙水處理的要求,分別介紹了三種常用的汙水處理工藝:A2 /O工藝、SBR工藝、氧化溝工藝,並比較和分析了這三種工 藝的優缺點。經過綜合比較,結合園區汙水特點以及處理要求,確定A2 /O工藝為最適合工業園區汙水處理的工藝。
  • 政府數據治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上海為例的研究
    [方法/過程]文章基於實地調研,採取紮根法開展研究,以上海為例分析了當前我國政府數據採集、共享、利用、開放和服務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技術、能力和制度方面的原因,[結果/結論]提出我國應加強網絡體系、人才隊伍和制度標準建設,建立科學高效的政府數據治理體系。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土壤汙染;存在問題;治理對策 一、當前土壤汙染治理現狀目前我國耕地汙染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點多、量大、面較廣。我國汙染耕地汙染區域主要為工礦企業周邊農區、汙水灌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南方酸性土水稻種植區等。以重金屬汙染為主,鎘汙染最為普遍;二是總體可防可控可治。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組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0〕179號)要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委託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採取文件查閱、資料收集、座談調研等方式,對前期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南通市下一階段更好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 關於《南通市市區排水與汙水處理管理辦法》的後評估報告
    關於《南通市市區排水與汙水處理管理辦法》的後評估報告 來源: 備案審查處 發布時間:2020-01-10 字體:[ 大 中 小 ] 為增強規範性文件的科學性和執行力,切實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城市排水與汙水管理,全面評價《南通市市區排水與汙水處理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和相關制度設置的實施效果,根據市政府及司法局的工作要求,
  • 浙江省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獲全國推廣
    ,全國轉發浙江省做法,供各地學習借鑑以下為專報原文:  長江經濟帶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整治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浙江省全域推進工業園區「汙水零直排區」建設,提出了汙水「應截盡截、應處盡處」的目標,綜合運用聲吶檢測等高科技手段深度排查管網,對環境風險較高的化工、電鍍等園區管網實施「暗改明、下改上」工程,大力推進雨汙分流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處理,實施企業汙水、雨水排口在線監控和管網可視化、智慧化監管,有力提升了園區環境管理水平,助推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寧波某園區工業廢水第三方治理案例詳解分析
    (3)微觀層面面臨空間不足的問題試點項目處於比較成熟的老舊工業區,土地已基本開發殆盡,很難騰挪出足夠的空間進行項目建設,而開展第三方治理,要麼依託現有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和擴建,要麼新建汙水處理設施,土地是較大的制約因素;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汙水成份、濃度不同,為便於管理,必須採取「一企一管」的方式,要求有足夠的管線路由空間,對於已經見縫插針開發建設的老舊工業區來說
  • 廈門:海灣型城市汙水系統問題與對策
    建設用地數量有限,但是在目前的315km²集中了400萬人口,第一個特點是人均建築用地非常少,不管是公共設施還是市政基礎設施。還有汙水相關的廠站從選址、建設也很緊湊、袖珍。下圖可以看出廈門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海灣城市。島內可以說是森林區,主要是以居住,商業,公共設施為主。島內的汙水系統,包括管網、廠站的建設和進出水水質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島外比較複雜,包括大量的居住用地和工業地。
  • 32個農村汙水治理案例詳解
    當前,新「環保法」、「水十條」以及「十三五」規劃等各項政策助推水環境市場不斷釋放新機遇,PPP模式、投融資體制改革也推動了村鎮汙水治理打開新天地,專項資金的增加、融資渠道的拓展,都不斷拓展著村鎮汙水治理市場新空間……政策和市場的推動,都顯示村鎮汙水治理成為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加快布局分散的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有序推動工業園區水汙染集中治理工作,強化園區汙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後督查。推進綠色工廠建設,促進環境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長江經濟帶化工汙染專項整治,有序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專項行動,開展化工、印染、鋼絲繩「三行業」專項整治,2018年底前,基本完成長江沿岸重點規劃區域、通榆河清水通道沿岸兩側1公裡範圍內化工企業的關停並轉遷任務。
  • 南通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擬獲獎成果公示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鎮保護——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南通市為例》[調研報告] 趙明遠(南通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中國文物科學研究  2015年第3期 6.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實施精準治理提供支撐,主要包括:①長江湖口以下幹流區域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以各類工業園區為抓手優化布局,提升區域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建設,研究制定長江沿岸地區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控制對策;②漢江流域以流域環境承載力為硬約束,從國家產業政策戰略高度調整漢江中下遊的產業發展戰略,嚴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汙染產業的持續發展;③烏江流域以保障下遊庫區水質為目標,嚴控喀斯特地貌區域新增磷化工產能,
  • 我國城市規劃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所以,在城市規劃之前,就要將環境治理方案納入城市規劃體系之中。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解決:其一,城市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所謂城市固體廢物綜合整治規劃是對城市固體廢物的利用與處理而制定的對策。目前我國大多城市處於固體廢物包圍之中,解決固體廢物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其二,大氣汙染綜合整治規劃。所謂大氣汙染綜合整治規劃是對城市大氣質量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而制定的治理方案。
  • 浙江省湖州市《汙水零直排區建設與管理規範》發布 11月1日起施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浙江省湖州市率先發布實施了《汙水零直排建設與管理規範》市級地方標準,從基本要求、日常管理、評價驗收等方面,全方位系統指導規範汙水零直排建設,為汙水零直排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助推水環境治理治本治源。
  • 浙江建"汙水零直排區" 汙水不再犯雨水
    義烏後宅街道起航工業園區曾是個「低散亂」企業的集中地,園區內的企業廢水處理不規範、環境管理不到位。後宅街道以零直排區建設為契機,拆除企業之間的「圍牆」、建設集中配套的公共設施,對原有的產業進行徹底的整治和升級改造。企業得到了實惠,環境得到了改善。  整治與發展的雙贏同樣發生在農村。
  • 委員:汙水治理要打破「重水輕泥」局面
    原標題:汙水治理要打破「重水輕泥」局面   生活產生的汙水怎麼處理?農村地區汙水治理現狀如何?是否影響當地生態?城市交通運輸汙染如何減排?PM2.5濃度是否可以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