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國」德媒:中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2020-12-04 國際在線

2019年6月30日,北京迎來高顏值天氣,空氣品質極佳達一級優。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之聲網站7月14日報導,監測空氣品質的手機app在當今中國非常流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廣泛地監測和發布空氣品質指標。五年前,中國正式向環境汙染「宣戰」,五年後的今天中國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報導稱,同幾年前相比,中國空氣汙染的紅色警報已經很少見到。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表示:「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經使廢氣排放明顯降低。減少燃煤、加強監控以及重整重工業,是空氣品質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此前,政府還加強了對重汙染企業、塵埃嚴重的建築工地以及道路交通的管理。這一切促成了空氣品質的明顯改善。不僅在北京,華北各省的情況也都有所改善。長江三角洲的情況也同樣有明顯好轉。」

報導指出,為了改善華北和華東地區的空氣品質,中國開展了多種行動。例如,對部分製造業企業實行限時的停產限產措施,加強對企業的巡查,督促地方重視環保規範等。

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的米利維爾特(Lauri Myllyvirta)說:「華北地區傳統上使用煤炭取暖和做飯,現在則正在以電力和天然氣取而代之。此外,還對大型建築工地做出更嚴格的規定,並對大型載重車予以限行。」

報導認為,中國環境治理的行動初戰告捷,但仍任重道遠,中國政府正有意識地繼續開展環境汙染治理行動。

相關焦點

  • 英媒:北京空氣品質創紀錄 中國治理汙染成效顯著
    英國《衛報》網站2月22日文章,原題:藍天的思考:中國治理汙染正在收到成效 冬季歷來是北京霧霾最嚴重的季節,因為燃煤量會增加以便為數以百萬計的居民供暖。但近來中國首都的天空乾淨得幾乎不可思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限制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 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9日訊 12月18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9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中,生態環境部首次發布《藍天保衛戰中國空氣品質改善報告(2013-2018年)》,對近年來中國大氣汙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進行系統總結。報告顯示,從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間,在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發展的同時,中國環境空氣品質實現總體改善,京津冀、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明顯好轉。
  • 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我們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大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大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 孫金龍: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十三五」期間天津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中國環境報記者 郭文生 見習記者 任效良 天津報導 「十三五」以來,天津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篤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及大氣、水、土壤「三個十條」,調整結構、深化治理、建設生態,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 協同管控 快速實現空氣品質達標改善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近年來大氣汙染治理成效顯著,環境空氣品質明顯改善,細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重汙染天氣明顯減少。
  • 空氣品質保持連續52天無汙染 蘇州環境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蘇州市成為我省PM2.5平均濃度率先達到環境空氣品質國家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創歷史最好水平,為全省空氣品質改善和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作出了突出貢獻,謹此表示熱烈祝賀! 」1月5日,江蘇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給蘇州市委、市政府發來賀信。 賀信指出:2020年,蘇州生態環保工作交出「高分答卷」。
  • 國際最新測量指數表明: 中國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經濟日報1月17日報導,日前,美國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在北京發布最新研究結果——空氣品質壽命指數(AQLI),並發布了空氣品質壽命指數中國報告。項目負責人、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主任麥可·格林斯通介紹,AQLI以兩份經同行評審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對人類長期暴露在細顆粒物汙染環境與預期壽命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了量化分析,直接將空氣中的細顆粒物汙染換算成對人們預期壽命的影響程度。 「此前我們使用的指數,如大眾熟知的空氣品質指數,雖然把空氣品質標為『好』或『壞』,但大多數人不能從中了解汙染對人類健康的實際影響。」
  • 「謀新篇 開新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新篇 開新局】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訪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楊建武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 只靠治霾,空氣品質很難大幅改善
    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發生了6次區域性空氣汙染,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但依然任重道遠。12月2日,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21世紀中心)主辦的第28期「氣候沙龍」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強調,未來我國空氣品質標準不斷提升將給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嚴峻挑戰。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實現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濃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將治霾和減碳結合起來,實現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的協同減排。
  • 商南縣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永斌)2020年,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南縣分局全面貫徹落生態文明思想和有關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履行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統籌謀劃牽頭實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助力推進「靈秀商南」建設。一年來,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 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生態環境部這樣反駁
    中新網1月21日電 近期韓國有一些媒體報導所謂「中國大氣汙染影響韓國」,對此,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多國治理經驗表明,區域大氣汙染治理過程中,大城市的本地排放治理尤為重要。經驗表明,應對環境問題,應該在立足治理本地汙染的基礎上,加強區域和全球合作。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報告》以「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為主題,分專題討論了當前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對全國重點地區主要城市採取的治理措施進行總結,系統評價中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城市霧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強化霧霾治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發布的第三個年頭,霧霾治理攻堅戰依舊在繼續。
  • 2020世界環境日:空氣品質有改善麼?解讀最新全球空氣品質報告
    又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環境日,去年世界環境日由我國主辦,主題正是「 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呼籲世界探索可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技術,以改善世界各地城市和地區的空氣品質。近年通過對大氣環境保護政策措施落實,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和倡導使用新能源等的方式,使我國整體空氣品質有了極大的改善。
  •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準確把握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主要措施,堅決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意義 「十三五」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 報告| 《中國空氣品質改善的協同路徑(2019):「藍天保衛戰」目標下...
    本報告的編寫旨在評估重要減排措施的實施效果,為制定持續改善中國空氣品質的協同路徑提供科學依據和政策建議。2012年,我國頒布了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GB3095-2012),將PM2.5濃度限值納入中國空氣品質標準,並修改了多種大氣汙染物的濃度限值。2013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正式發布。這「一修改與一發布」宣告了中國正式向大氣汙染宣戰。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努力,以空氣品質改善為目標、多種汙染物協同減排、多種汙染源法治監管的大氣汙染防治體系逐漸形成。
  • 《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去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成果進一步鞏固,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海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有效保障。
  • 客觀理性認識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
    客觀理性認識環境空氣品質指數AQI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當前衡量空氣品質最主要、最常用的指標是AQI,即環境空氣品質指數。通過AQ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地區的空氣品質情況,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各地政府要客觀認識AQIAQI只表徵汙染程度,並非具體汙染物的濃度值。各地要準確把握AQI的實質,不能把AQI變化情況與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成效完全劃等號。AQI變化的背後隱藏著很多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善於沿著AQI的「藤」摸到具體實際問題的「瓜」,為決策提供全面、準確的依據。